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 Issue (5): 70-74   PDF    
领导型教师:高校学科带头人的角色选择
郑友训, 黄金煜    
江南大学 教育系, 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 高校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需承担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领导工作。他们不仅具备战略眼光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科团队中具有无人能及的领导力,学科引领是其重要的特征也是其重要职责所在。因此,“领导型教师”应该是高校学科带头人的角色选择。制定明确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强调学科创新,重视学科文化等则是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领导型教师    高校学科带头人    学科引领    角色选择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高校则承担着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然而,一流大学以及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必定要依托于一流的、高水平的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带头人则承担着明确学科方向、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创新学术科研、注重学科文化、引领学科团队成员共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任务,是高校及学科发展中举足轻重、不可取代的灵魂人物。然而,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带头人,更需要其具备出色的领导才能,作为一名“领导型教师”在学科建设与成长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的一个重要角色选择应是引领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型教师”。高校学科带头人作为“领导型教师”,有助于引领学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引领学科的科研创新,有助于引领学科成员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一、领导型教师:高校学科带头人的重要角色

高校学科带头人在学校发展中承担着多重角色。但从领导型教师的内涵和学科带头人的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型教师应该是高校学科带头人的重要角色选择。

(一)领导型教师的内涵

“领导型教师”最先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运动,国外学者较早对此进行了研究:斯来提认为,领导型教师会努力影响同事,而他们自己在学校管理委员会中也非常活跃,尤其是当他们在教育行政的管理层中身居要职、从事教育变革的时候;罗森霍尔茨提出,领导型教师在同事中通常具有较高的信誉,他们会主动寻求个人的发展和职业发展,并且能够与他人互相学习[1]。在社会行动理论看来,教师领导意味着确定方向,同时影响他人沿着这个方向行动,伴随着领导者和服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2]。建构主义则认为,领导型教师应促使组织中的个体学会调节自我和主动超越自我,从而探索和创造出共同的信念,并在追求共同的信念和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深刻地理解工作的价值,一直到新的行动[3]

那么,究竟何谓“领导型教师”?首先,作为“领导者”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管理的新型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并非传统的上级对下级的行政领导,而主要是指“领导型教师”自身所独有的“影响力”。此外,“领导型教师”必须要在其学科领域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精湛的科研创新能力,并结合自身“影响力”解决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团队中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学术科研的进展,最终引领整个学科团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即学术引领是“领导型教师”的重要特征。综上,笔者将高校“领导型教师”初步理解为:在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学科引领作用的资深专家教师(并非指学校里的行政领导),他们是能够通过自身“领导力”促进其他教师专业成长,最终引领高校学科团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领袖型教师。这是一种教师引领教师的新型管理方式,也是高校学科带头人重要的角色选择。

(二)高校学科带头人的特征

学科是高校组织结构中的基本要素,是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重大任务的直接载体。学科建设是我国高校建设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高校学科带头人作为学科建设中的领军人物,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那么何为“高校学科带头人”?沈传缘、钱佩忠等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目前,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概念。本文将“高校学科带头人”初步界定为:在高校某一学科领域中,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学科知识及科研能力,同时还承担着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创新科研、建设学科团队文化等重要引领工作的“领导型教师”,他们是其所在学科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换句话说,作为高校学科带头人,一方面要走在学科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整合学科资源,明确学科正确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力去管理好整个学科团队,引领学科团队成员朝着某一共同的目标努力。

不难看出,高校学科带头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专家”或“学术骨干”,他们还是学科团队中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其主要职责是引领学科及整个团队的发展,“领导型教师”应是其角色选择。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除了自身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首先,高校学科带头人具有战略眼光与终身学习能力。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团队的发展规划直接决定了该学科团队未来的成长方向与空间,同时也对该学科团队未来的生存空间与竞争能力产生了直接影响。正如吴康宁教授所说:“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应该比谁都更清楚对于本学科的发展来说,真正有价值的空白地带在哪里、真正属于前沿性的领域是什么、真正需要攻坚的课题有哪些[4]。”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高校学科带头人还应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只有在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的过程中,高校学科带头人才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走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敏锐地捕捉到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引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高校学科带头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引领整个学科团队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学科带头人自身的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引领学科团队过程中所彰显的人格魅力。而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更强调通过其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科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引领他们积极投身学科建设与发展。例如,高校学科带头人大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他们不仅潜心钻研学术,还奉献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科团队的引领与建设中;高校学科带头人大多勇于开拓进取,有学术自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科发展的改革,并敢于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模式;高校学科带头人大多心胸开阔、处事公平公正、善于倾听,善于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团队的智慧;高校学科带头人大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善于交往,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

此外,高校学科带头人是“领导型教师”。这不仅是学科带头人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重要的角色选择。高校学科带头人在整个学科团队中必须具备较强的领导力,即通过自身独有的影响力引领学科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朝着共同目标前进。他们凭借自身这种特有的领导力,而非单纯的下级服从上级的领导方式使团队成员拧成一股绳,共同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他们懂得现代管理的艺术,有能力协调好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各种关系,能有效处理好学科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他们还能创造良好的学科团队文化,引领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从而提高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引领学科团队不断开拓创新。换句话说,在引领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没有谁比“学科带头人”更具有影响力了。

二、学科引领:高校学科带头人的专业责任

目前,我国高校系统内部的基本组织是学科,学科的成长制约着高校的发展,而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的引领则决定了学科的成长。一个学科点如果有一个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则这个学科也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学科所在的学校也会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世界知名大学发展之路就充分证明了学科带头人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起到的导向作用[5]。那么,作为团队“领头羊”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其专业责任应是引领学术团队建设一流的学科,其角色选择应是“领导型教师”。笔者认为,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在引领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学科方向,科学规划团队发展战略;应强调学科创新,带领团队科学研究;还应重视学科文化,引领团队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学科方向,科学规划团队发展战略

学科的研究方向与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学科团队的生存和成长空间。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的首要职责便是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并科学规划学科团队的发展战略。

高校学科带头人首先要引领学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庞大的学科知识体系中选择具有研究价值及成长空间的学科方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高校学科带头人自身要是学术专家、学术骨干,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并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有能力及时洞察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特征及未来走势;另一方面,高校学科带头人要能够准确、明晰地对知识的发展以及政府和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状况等进行判断。此外,高校学科带头人还需要组织学科团队的全体成员对所选择的学科研究方向及时展开科学论证,包括学科现有的研究基础、不足与优势、研究所需的人力及物质保障、研究的可操作性与创新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明确学科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同时,高校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还必须要在已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学科团队的发展战略。“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对于高校学科带头人来说,科学的战略规划便是其引领学科发展必不可缺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阶段性计划、开展各种科研活动的计划以及对外交流计划等。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在规划学科未来发展战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提出既符合当前学科发展实际情况,同时又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学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现实的学术水平、科研条件,避免好高骛远。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的潜在空间,结合社会需求找准未来发展的立足点,即所制定的学科战略规划要能使学科在未来竞争中有立足之地。第二,要提出满足学科团队成员专业成长需求的战略规划。学科发展不是学科带头人的个人工作,而是在其引领下的团队工作,因此,学科发展的战略规划必须要能促进团队中成员的专业成长,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科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团队成员的成长与整个学科的成长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三,要在学科战略规划中合理分配学术资源。学术资源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学科的科研经费、立项课题、实验设备、成果奖励等),是每个团队成员都渴望获得的外部支持。同时,学术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正直接影响到学科团队的和谐与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在规划学科发展战略时不能忽视对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第四,高校学科带头人不但要洞悉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还要及时了解校际之间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剖析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结合本校的优势制定出符合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战略,以保证其所引领的学科团队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具有巨大优势。

(二)强调学科创新,带领团队科学研究

高校学科要想发展的好,要想始终走在学术研究前沿,就必须有丰富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实践证明,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而带领和协调创新团队,发挥团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科带头人的重要职责[6]。这就需要高校学科带头人自身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学科团队成员创造能力的意识,同时还要注重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团队氛围,以促进学科团队在合作中创新。

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首先,必须意识到创新性的科研工作是整个学科发展的生命线。其次,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素质。高校学科带头人还应是创新带头人,在引领学科发展过程中其核心职责便是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引领学科团队在基础理论、科研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引领学科创新。这就要求学科带头人具备问题意识,无论是学科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揭示新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在自身具备良好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引领学科团队中每位成员学会质疑、提问、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者,高校学科带头人在引领学科创新过程中要及时与外界交流。科研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及时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多地激发创造的灵感,才能不断地发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哈里斯认为,教师领导者应是学校的“窗口”,是专业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源泉[3]。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必须积极与外界交流,在紧密结合社会新需求的同时,不断获取新信息、新资源,从而提升学科团队科研的创新性,逐步形成学科发展的特色。最后,高校学科带头人还需及时为学科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即引进创新性人才。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来说,某些研究方向可能已经缺乏创新之处,甚至失去了现实意义。高校学科带头人则需要拓宽人才选拔的视野,及时为学科团队引进国内外创新性人才,为学科团队带来新的学科知识、新的科研方法等,以确保学科创新力长盛不衰。

(三)重视学科文化,引领团队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科带头人不仅要从学科方向、战略规划、科研创新等方面引领学科发展,同时还不能忽视学科团队内在的精神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团队内部的团结协作、良好的学科组织文化、民主型领导等),即要重视学科团队的文化,引领学科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学科发展是一种组织活动,是每名成员团结协作的结果。正如吴康宁教授指出:“学科的发展不是学科带头人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而是整个队伍浴血奋战的结果,不是个人创造历史,而是群雄创造历史[4]。”学科团队内部的团结协作正是学科发展强有力的精神保障。因此,促进学科团队成员间的深度团结协作也是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职责。高校学科带头人要注重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将学科团队的成员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引领他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同伴优势互补、齐心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学科团队合力,为引领学科发展提供动力。

学科发展与其内部的组织文化氛围有着密切联系。学科文化是无形的纽带和粘合剂,可以联结学科中的每个成员,影响他们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生活学习方式,增强学科成员的团队意识、向心力、归属感和认同感[7]。此外,学科文化还是影响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在履行引领学科发展的职责时,必须要重视引领团队内部形成良好的学科文化。一是要引领学科团队内部营造以学术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公平公正的氛围。二是要引领学科团队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三是要引领学科团队形成开放的、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科团队中成员的不同观点才有可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有利于高校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创新。

此外,作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其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学科的发展。只有在民主协商型的领导风格下,学科团队的成员才会产生较强的工作动机和工作责任心。换言之,高校学科带头人要履行好引领学科发展的职责就必须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例如,在引领学科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或者要做出有关学科发展的重大决策,这时,身为“领导型教师”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应组织学科团队的成员进行民主商议,最终做出科学决断。

总而言之,一流高校的建设是以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前提的,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又是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导的。因此,高校学科带头人应积极承担起“领导型教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L.David Weller Jr. Sylvia Weller,杨英等译.学校人力资源领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13.
[2] Kirk D Anderson. The Nature of Teacher Leadership in Schools as Reciprocal Influences Between Teacher Leaders and Principals [J].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2004,(1):97-113.
[3] Alma Harris, Daniel Muijs.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M].许联,吴合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25.
[4] 吴康宁.充当学科带头人:意涵与要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9.
[5] 张立,袁哲明.对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21-23.
[6] 沈传缘.论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59-62.
[7] 钱佩忠.论大学学科带头人的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14,(1):69-74.
Leader-type Teacher: RolePositioning of an Academic Leader in University
ZHENG You-xun, HUANG Jin-y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Abstract: Academic leaders in university are known for both their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leading responsibilities in program development. With the role of a leader-type teacher, they should have a strategic vision and a leadership personality, capable of leading an academic team effectively. Such academic leaders should adopt a responsible role in formulating program development strategy, making innovation, and advancing academic culture while leading colleagues in sustainable acade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leader-type teacher    academic leader in university    academic leadership    role positi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