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 Issue (5): 18-22,26   PDF    
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初旭新1, 宗刚2    
1.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院 北京 100124;
2. 北京工业大学 经管学院, 北京 100124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体现着高等教育发展竞争力,彰显着高校科研力量的软实力,更积蓄着高校迈向世界的驱动力。因此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国际交往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研究生人才,则是当前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北京地区参与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研究生群体为例,通过实证调查,分析研究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探究高校国际化运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影响,提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改革措施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我国不断调整政策,加强中外高校的国际交流,拓宽中外高校的交流渠道。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200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了“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的类别分为: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利用自有资金设立以短期为主的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配合国家公派项目的实施。

随着各高校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推广普及,我们有必要了解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高校国际化运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培养的影响,为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乃至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建议。

一、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群体问卷调查

本文在梳理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法,于2014年6月~12月对北京地区“211高校”中参与中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具体性别、年级、专业及国际交流目的地国家不做过多限制。调查问卷累计发放400份,实际回收问卷397份,其中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237名,女生153名;硕士二年级及以上学生88名,博士一年级104名,博士二年级117名,博士三年级及以上81名;共计6个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受访学生中国际交流目的地国家覆盖16个。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如表 1所示。

表1 受访者的主要人口统计学变量(N=390)

本次调研的工具是借鉴Hunter的国际能力模型和向体燕(2013)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生受访者角度出发,设计而成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调查问卷[1]。问卷总体设计由两部分组成:受访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现况调研和受访学生所在高校国际化运作情况调研。国际化能力收获包括语言能力、科研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运作要素包括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师资配备、跨国科研合作项目、跨国文化交流情况和国际化科研产出质、量。测评采用Likert评分表形式进行,要求受访者根据题目描述与自己的真实情况符合程度进行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比较不符合”,3分代表“不确定”,4分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问卷结果通过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二级指标维度分类见表 2

表2 问卷题目设置情况
二、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已有文献中针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评价体系维度,结合前期预调研中对于受访研究生群体的定性分析,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

(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能力总体特点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外语学科用语及日常用语方面的收获情况。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4.18,说明学生在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中语言能力的收获非常显著。学生通过国外的学习生活,融入异国的文化中,外语阅读和沟通水平有所提高。

2.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获取新知识、了解前沿知识、新研究方法、新研究方向及发表相关论文等方面的收获。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3.71,说明参与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科研能力较高,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前沿知识、拓展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3.文化理解能力

文化理解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文化理解、国际化意识方面的收获。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4.53,说明参与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国际学生的相处,在文化差异的理解能力上有显著提升。

4.国际交流能力

国际交流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结交国际朋友,加强与国外导师感情方面的收获。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3.32,说明参与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与国外导师及国际朋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国际交流能力有所提升。

5.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项目获得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收获。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2.94,说明参与中外联合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提升,但提高的幅度有限,学生需侧重培养这几方面因素,提高自己的整体创新能力。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生能力收获的指标要素分析,如表 3所示。

表3 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生能力收获的指标要素分析

综上,参与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研究生的各项国际化能力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国际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能力水平差异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对受访者的国际化交流能力、科研能力、文化理解及国际交流能力、创新能力水平有了较为清晰明确的认识。为了剔除交流国家、年级、专业等变量差异化对于调研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拟决定采用SPSS 18.0软件对调研问题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而分析可控因素对于整体结果的影响程度。

1.交流国家对国际化交流能力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交流国家的研究生对国际化交流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如表 4所示。

表4 国际交流能力在交流国家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国际交流能力)

表 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交流国家的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交流目的地国家的差异化对于国际化交流能力并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即研究生国际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并不受交流国家所在地影响。

2.年级、专业对科研能力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分析不同年级和专业的研究生对科研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如表 5表 6所示。

表5 科研能力在年级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科研能力)

表6 科研能力在专业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科研能力)

根据表 5表 6结果显示,年级差异化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而专业的差异化对于科研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从描述性结果来看,低年级的科研能力评价值相较于同类评价来讲略低,说明高校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中,不仅要保证好高年级科研能力的训练及成果产出,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科研热情,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及氛围。

3.年级、专业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分析不同年级和专业的研究生对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如表 7表 8所示。不难看出,年级、专业差异化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年级和专业并不是影响研究生国际化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各年级和专业的研究生等同重视。

表7 创新能力在年级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创新能力)

表8 创新能力在专业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创新能力)
(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运作要素总体特点 1.国际化课程设置

国际化课程设置指的是高校开设具有国际视角或专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近接轨的课程,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2.13,说明国际化课程设置情况并不理想,有待提升。

2.国际化师资配备

国际化师资配备是指高校目前现有专业教师队伍中,有一定比例教师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学者,或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教学培训经历。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3.14,说明现有高校中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配备情况较好。

3.跨国科研合作项目

跨国科研合作项目是指学校或者导师在跨国高校间实现的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受访学生此项问题的回答均值为2.73。说明跨国科研合作项目的引入和开展并不充分,与国外高校科研的合作互动仍有欠缺。

4.跨国文化交流情况

跨国文化交流是指跨地区、跨国高校间不同地域文化及学术文化的沟通融合。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3.59,为五类国际化运作要素最高值,说明学校对跨国文化交流比较重视,目前在这一方面所做工作较为突出。

5.国际化培养科研产出质、量

这一定义包含两个层面,即在国际化培养阶段,研究生科研产出成果的数量及水平。被调查学生的回答均值为2.84,表明现有阶段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产出成果质、量均有待提高。国际化运作要素指标要素分析如表 9所示。

表9 高校国际化运作要素指标要素分析

综上,高校现有的各项国际化运作要素存在一定差异情况,其中国际化课程设置、跨国科研的合作项目及国际化科研成果的产出水平特别需要加强。

(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运作要素差异对比

采用SPSS中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森相关系数(双侧检验)法来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各变量的相关矩阵如表 10所示。

表10 高校国际化运作要素与研究生国际化能力收获的相关性研究

由表可以看出:

(1)国际化课程设置与研究生各类国际化能力收获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2)国际化师资配备与研究生国际科研能力收获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收获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3)跨国科研合作项目的开展与研究生国际科研能力收获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文化理解能力收获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4)跨国文化交流情况与国际交流能力收获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5)科研产出质、量与科研能力以外的所有能力,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综上,研究生国际化能力与高校国际化运作要素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为了探究两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五)高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运作要素对学生国际化能力影响

以研究生国际化能力为被解释变量Y,国际化师资配备为解释变量X1、跨国科研合作项目为解释变量X2、跨国文化交流情况为解释变量X3,国际化产出质、量为解释变量X4,随机扰动项为μ,分析工具采用Eviews7.0及SPSS18.0进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及方程如下:

Y=0.002+0.922X1+0.790X2+0.562X4
(解释变量X3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剔除)

表 11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R2值达到0.977,说明拟合程度较好。F值达到117.650,其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通过了对模型整体回归系数的检验,即选取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表11 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化师资配备增长每增加1个单位,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增长将会提高0.922个单位,而跨国科研合作项目每增加一个单位,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增长将会提高0.790个单位,国际化产出质、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增长将会提高0.562个单位,跨国文化交流情况对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得出,国际化师资配备、跨国科研合作项目以及国际化科研产出质、量对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产生显著性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我们认为,当前高校针对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应注重全面化、多元化、立体化,应将国际化培养贯穿到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以及教学、科研、日常活动的多视角,营造国际化培养的校园氛围[2]。在开展中外联合培养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际化运作要素方面,应重视国际化师资配置、跨国科研合作项目以及国际化科研产出质、量等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1.引进国外高水平师资

一方面聘请外籍专家学者、具有国际留学经历的海外留学人才以及国际顶尖企业的专家作为研究生导师,增加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师数量,增强各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导师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将促进研究生的国际化科研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邀请外籍专家学者短期讲学或参与科研合作,介绍国际先进技术、思想以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促进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3]

2.实施国际化师资培养计划

为研究生导师创造出访合作交流的条件,通过出国研修、考察访学、国际学术活动、国际科研合作等方式,促进人员的国际交流,增加教师接触世界学科前沿理论的机会,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科研水平。

(二)加强跨国科研合作 1.构建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创建创新引智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建立国际研究中心,引进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深度科研合作,实现科研国际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加强与国际组织或机构、国际著名大学、跨国企业的项目合作

承担国际性课题或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依托联合研究项目,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实现资源与研究成果共享,增强高校整体科研实力。

(三)提升国际化科研产出质与量

高校研究生及教师的科学研究产出包括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授权等。国际化科研成果的取得是高校国际化科研实力的体现,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外界对于高校科研水平的评 价。 高校在重视国际化科研产出的同时,应注意提升国际化科研产出的质量,鼓励研究生及教师在国际一流刊物及国际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联合出版著作和教材、获得专利授权。

(四)扩展国际化交流形式

通过建立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国外短期留学,鼓励并引导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供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教育营造国际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向体燕. 北航研究生国际能力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2] 罗尧成,束义明. 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11): 58-63.
[3] 刘丽霞,刘惠琴. 加强国际化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2).
[4] 王孙禺,袁本涛, 赵伟.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9): 32-32.
[5] 王根顺, 张艳增. 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 23(3): 1-3.
[6] 李素琴, 闫效鹏.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初探[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11): 59-61.
Present Stateand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CHU Xuxin1, ZONG Gang2    
1.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reflect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reveals the soft power of university research, accumulates the driving force towards the world. Therefore, cultivating a number of graduate talents with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academic skills is one of the most urgent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graduat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joint training projects in BeiJing for example,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ing,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explore how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elements of university influenc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Finally propose the reform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