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 Issue (3): 60-64   PDF    
构建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薛云云1, 朱建征2    
1.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上海 200025;
2.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 上海 200025
摘要:伴随着国内高校研究生扩招和就业压力攀升,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向西方学习和建立国内高校特色的实践中姗姗起步。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终端,在"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帮助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生涯建立期,全面成长成才,对其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都是重要课题。
关键词研究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研究生群体是我国知识发展创新的中坚储备力量,其教育和发展问题关乎改革影响和国家命运。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6.4万,2014年,这一数字(计划)为63.1万,增长了70%以上,就业压力逐年攀升。2014年5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蔡某因毕业论文延期、找工作困难等原因自缢身亡。高校毕业季研究生自杀案已屡见不鲜。而在当前研究生就业压力巨大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对能够提前降低或规避这些风险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鲜有涉及。种种惨痛教训昭示我们,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针对研究生的理性职业选择和合理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对于研究生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迫切且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生涯教育的起源

生涯辅导萌芽于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当时诸如雨果笔下《悲惨世界》中的劳工阶级苦不堪言,由此引发欧美的一波波改革,很多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个体差异上,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性”。随着二战的爆发,大规模动员需要对人才进行分类与训练,战后复原又需要对人员进行就业安置,于是职业辅导即生涯辅导就逐渐有了自己的市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涯教育概念开始化为具体的教育政策,在美国当时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德(Sidney P. Marland)的推动下,生涯教育在美迅速普及和发展[1] (二)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生涯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将生涯概念统合在学习的历程中,由幼儿园到成人,其内容包括生涯认识、生涯探索、价值澄清、决策技术、生涯定向及生涯准备等[1]。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旨在帮助其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教授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努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活动[2]。与中小学生的认识世界、大学生的生涯探索目标不同,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终端,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注重研究生个体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帮助其找到“人尽其才”的发展方向,提高职场适应力,最大限度地达到“人职匹配”。 (三)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研究生受到外来文化、大众媒体、多元思潮的冲击,如果缺乏合适的引导和理性的分析,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发展取向等方面容易混乱与错位,致使生涯发展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入,可绕开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文化影响的正面冲击,以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为入口,引发其主动探寻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合理路径,因而能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处理各方面信息和局势。所以,生涯教育不仅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缓解国内研究生就业压力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导致研究生就业压力攀升。有调查显示,2013届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已超过本专科生。攻读研究生期间虽然大大提高了专业知识技能,但由于接受就业指导较晚也较少,研究生与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还远不尽如人意。一些硕士毕业生的简历制作水平、沟通表达等求职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甚至比不上本科生。

生涯教育注重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帮助研究生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在求职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主动地比对和补足与目标的差距,提高求职能力和职场适应力。这在提高研究生求职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毕业研究生之间不必要的竞争,提高了群体有序性,不仅节约了社会总体人力资源成本,也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手段

积极的生涯发展与规划理念,是要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即将接过社会主义建设接力棒的研究生来说,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祖国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最大限度地在时代舞台上实现自身价值。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他们更多地考虑到国家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去就业,从而提升其就业质量。 二、国内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按照我国的基本学制,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多处在22~30岁之间。根据生涯理论的先驱人物舒伯(D. 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研究生正处在已经过成长期(0~15岁)、即将告别探索期(15~25岁)、陆续进入生涯建立期(25~45岁)这样一个特殊而关键的阶段,即处于渐进地立定志向、从事特定工作领域、开始投入其中、将要通过积累取得一定地位的阶段。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的研究方向更加细分,专业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扎实、雄厚,但也因此丧失了获得一些其他重要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处于人生如此重要阶段的研究生,正面临着急需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高校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的尴尬。 (一)现阶段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迫切

研究生即将结束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校园求学生涯,步入从未深涉的社会,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关注着自身未来的职业道路和生涯发展状况。他们中的部分同学之所以在大学毕业时选择继续深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毕业时未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存在决策恐惧,而用读研作为拖延或缓冲。读研期间,见识增长,专业水平提升,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自信,但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障碍,依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同时,他们也从来没有像在此阶段一样,既要直面身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又无法再单纯地依赖师长。

笔者日常工作接触到的在校硕士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或依然迷茫,或人云亦云、被动地接受职业和命运的选择,尚不能主动去寻求和开拓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职业道路。在上海交大针对大一新生的核心通识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上,有研究生也慕名前来旁听并认为自己非常需要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 (二)国内高校提供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甚少

生涯理论和生涯辅导起于近代西方世界,经过100余年的发展,理论、技术和产业都比较成熟,但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传入国内。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3]。2008年起,各高校才开始在大学生中推行生涯发展理论课程。

而针对研究生的生涯教育鲜有高校纳入教学或培养体系,仅在求职季提供部分就业指导与服务,未免为时已晚,对研究生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帮助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研究生应聘表现远低于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研究生”的预期、“一个岗位应聘者众多却招不到人”的情况发生。 三、高校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不足 1.社会的认识不足

在欧美一些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支持。以美国为例:美国有专门的机构对生涯发展教育从业者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美国政府出资建设了许多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网站、数据库并允许公民免费使用,如www.onetonline.org、www.mynextmove.org等;美国大学联合会、研究生院协会、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等组织联合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一起,在博士生职业发展教育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如他们在围绕如何将博士生的学术研究、教学经验、职业技能融合起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科学的探索[4]。而国内社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明显淡薄,更多体现在介入教育结果,而非融入教育过程。 2.高校的认识不足

国内高校普遍认为研究生阶段不需要生涯辅导,认为研究生已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认识事物和是非判断趋于理性,性格趋于稳定,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获得了更精细的教育和培养,职业生涯轨迹几乎可以确定,对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不大,于是导致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疏于投入。实际情况是,当前研究生经历单一,生源构成复杂,思想尚未达到完全成熟,还较容易受到多元思潮、社会焦点、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他们专业细分却往往难找对口的岗位,专业熟练却往往缺失求职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专业和思想上的双重导师,由于自身科研压力或承担其他社会角色,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忽视早已司空见惯。

国内政府、社会机构、高校未充分重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投射到研究生生涯教育的具体实际中,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和教育模式两方面的欠缺,而这两方面的问题会对研究生生涯教育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二)从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专业化不足

在国外,从事生涯辅导工作已有严格的从业资格审核与认证体系。如,在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NCDA)提供生涯发展师(CDF)的培训,认证与教育中心(CCE)出台国家认证标准并颁发认证证书,并且这一训练和认证在其他国家也陆续展开。国内尚没有权威的培训和认证机构,培训和认证工作一般由市场化的培训公司来完成。近几年,随着国内高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一些高校已率先安排师资完成这方面的培训学习和资格认证,并在本校内开展生涯教育工作。但总体上看,取得(CDF)资格认证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比例不高,从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研究的专业化队伍更是凤毛麟角。师资的缺乏,导致研究生生涯教育发展缓慢,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个性化远远不够。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自2008年以来,国内部分高校和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已将生涯教育理念及其培训课程引进、推广,并与台湾、香港、美国等高校或相关从业机构进行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但国内生涯教育整体还处于学习和模仿前人的阶段。国内高校和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欧美国家、台湾香港地区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很多理论和技术虽然通用,但需要结合国内高校实际情况,经校正或调整后才能应用于国内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生的专业技能较之于本科生有所提升,而由于众多原因,职业发展范围大幅收窄。针对国内研究生特点,设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模式,还有待实践探索和研究。 四、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和高校应提高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算是高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工作,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做得好,将使我国人才培养工作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做得不好,社会将继续承受当下就业难、毕业生压力大的苦果,研究生毕业季自杀或者毕业生父亲自杀等等就是惨痛的教训和血淋淋的例子。

教育部于2013年11月下发通知,要求从2013年起,各高校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这不仅是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的督促和挑战,更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检验。但质量报告反映的仅仅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政府和高校应正视当前研究生就业压力大、就业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一现实问题,认识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早布局,提前预防,从源头和过程上抓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及时疏导,缓解广大研究生在同一时间涌入求职通道时的拥堵和浪费。

政府和高校可以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出能让学生大致了解行业、岗位需求情况的网站、系统等,让在校生通过简单的途径了解职业世界,从而在入学早期形成职业观念和生涯规划意识。

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都会流向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有选择权、决定权。用人单位也应承担起研究生培养的社会责任,开放更多的实习、考察、体验、交流机会给研究生。 (二)构建全程化、个性化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所谓全程化、个性化,即在整个研究生培养期间,正确把握不同阶段研究生思想、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顺应经济政治变化形势,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配备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队伍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既体现在生涯教育的专业化,又体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除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院系一线的研究生思政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院系的老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专业特色、职业路径,利于个性化的生涯教育。所以应该加大院系教师生涯辅导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扩大队伍规模,提升队伍研究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的生涯教育更多还处于学习摸索阶段,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往往从引进着手。如上海交通大学邀请台湾著名的生涯教育专家黄旭华、黄素菲等在校做长期的访问学者,开设课程,并协助组建本土化的教师队伍,传授教育方法。 2.开设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当前很多高校针对本科生已开设了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成功求职等课程,而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却几乎空白。高校应当结合研究生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并开设课程,以非学位课或选修课名目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解决广大研究生的需求。 3.搭建导师合力育人平台

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出台,文件中提出的“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在读期间专业、学术科研、思想境界等方面的标杆,有天然的条件对研究生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也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影响。但实际中,很少有导师会系统地看待与研究生的“导学关系”。

一项针对北京某高校三个学科门类研究生的调查研究显示,个人发展规划问题即生涯发展问题,仅次于专业问题,位于研究生主动联系导师主要目的第二位[5]。可见,导师是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参与者。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导师生涯育人档案、邀请导师参加生涯教育工作坊、树立和宣传导师生涯育人典型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导师树立育人过程中的生涯教育指导意识,从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审视自己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借此搭建研究生导师合力育人平台,形成高校培养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合力。 4.提高社会实践、企业调研的地位和质量

迫于科研和论文压力,绝大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没有社会实践经历,进入企业实习、走访调研的机会也甚少,形成了求职者与岗位需求在认识上、能力上的落差。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与团委社会实践育人环节紧密结合,与知名的用人单位增强交流合作,给研究生创造合适的、高质量的企业实习、实践、实地考察的机会。 5.设立生涯工作坊,对研究生群体分类辅导

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生源构成复杂、思想意识多元、个性多样,如外校考入的学生、未选到如意导师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但可迁移技能较弱的学生等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特别是院系一线的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群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细分,以生涯工作坊的形式,分别设计活动的侧重点,在小范围内予以个性化、贴近需求的生涯辅导。 6.开辟具有吸引力的新媒体阵地

研究生课题、论文压力大,可自由支配时间有限,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合适的媒体手段与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如建立生涯类的微信公众平台、在人人网开设专栏等,将会给研究生的参与带来便利,大大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7.开放研究生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小部分研究生由于自身原因或导师、家庭、社会方面的压力,造成他们的生涯发展遇到困惑,需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和疏导。开放研究生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可以个性化、有针对性地帮助这部分同学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带着困惑走向极端。< 五、结 语

人才培养是社会和高校永恒的课题。高等教育在“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预防性、全程化、系统性的教育工作,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构成的升级。政府、企业、高校、导师、辅导员应共同努力,开创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金树人. 生涯咨询与辅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13.
[2] 任凤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2): 68-70.
[3] 张庆祝, 刘献文. 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初探.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 2013, 15(3): 134-138.
[4] 刘帆. 美国博士生职业发展服务创新: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 2013,(2): 115-121.
[5] 徐淼,钱孙琬,徐振东. 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3,10(655): 69-71.
Construction of a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System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XUE Yun-yun1, ZHU Jian-zheng2    
1. 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 Ocean and Civi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2.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Abstract: Along with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s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for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A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helps students to adapt to and grow successfully in their careers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