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迅速发展,海内外教育机构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然而,无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MTCSOL),还是传统的学术型博士(Ph.D)都难以胜任汉语国际教育高水平教学研究、教材研发、教师培训、孔院教学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汉语国际推广公共外交工作。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的供需矛盾亟待解决。
设置“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以下简称D.TCSOL)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的根本途径。2013年11月,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国家汉办下发了《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讨论稿)》和《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讨论稿)》。但是,从申请论证设置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到组织申报学位点,再到开展招生、培养工作,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按照《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5年孔子学院“专兼职合格教师将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届时,对高水平汉语教学人才的需求更大,如不采取措施,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①[1]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加快培养海外亟需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合格人才,成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笔者认为,应依托“孔子新汉学计划”激活中外院校在“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中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关系,尽快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海外亟需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
一、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 培养平台的基本特征
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应当是依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和课题研究项目构建起来的多元主体多层次联动协作的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其构成要素应当包括: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实体培养机构;一系列既来源于又服务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指南和人才培养计划;一整套适用于师生双方的准入条件和选拔机制;一系列支持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工作的海内外备选单位;一整套用于指导各运作主体高效协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以项目的形式启动、开展和检验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具体的项目应来源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其人才培养要在有实践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中进行。平台的作用就是围绕项目提炼各方运作主体的需求和优势,架构合作模式,指导并规范各方运作主体分析、设计、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促使各方协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2.动态地、开放地支持汉语国际教育的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可支持多个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项目同时运作。一个项目完成后,具体运作主体或自动退出平台,或进入新的“项目”;新的项目又会有新的运作主体加入组合,开始新一轮协作。相应地,平台的运作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层面的需求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在运作中扩展、整合、优化。
二、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 培养平台的目标定位 1.宏观层面的目标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要通过服务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于国际汉语教学实践。其课题指南和人才培养计划要直接对接国外汉语教学需要、学术研究需要和本土师资培训需要,直接对接孔子学院的高层管理工作和公共外交工作,直接对接中华文化传播。
2.中观层面的目标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要围绕汉语国际教育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为跨学科、跨部门、跨国界的异质主体提供合作框架,支持各方协作有序进行。具体包括:
(1)支持国内外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定并实施招生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2)支持国内外联合培养单位优势互补,整合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开拓有利于学生与海内外行业领袖、资深学者和高层管理人员接触和交流的渠道,营造有利于学生了解行业信息、职业需求和学术动态的教学环境,并形成与国际教育体制接轨的管理制度;
(3)支持国内外联合培养单位课程互认、学分互认,所颁证书能够对接海外汉语高层次的教学和管理岗位。
3.微观层面的目标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要支持面向实践的课程教学和见习实习。具体包括:
(1)支持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不同学校、不同国家的教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合作授课,根据实践需要和课题研究需要协作指导研究生;
(2)支持学生通过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和教育调查等方式,在探究、合作、反思、实践中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从业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3)支持学生到境内外汉语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和实践,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海外教育实践中去,并在实习中发现非汉语环境下亟待解决的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课题,与国内外导师展开互动合作,从事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取得教学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可将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目标定位于:针对汉语国际教育课题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跨国界异质主体提供合作框架,支持各方协作有序进行,支持面向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的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职业导向鲜明的见习、实习和就业指导。
三、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 培养平台搭建思路
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可分为规划、搭建、整合三个阶段。
(一)前期规划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综合考虑职业导向和实践需要确定运作主体;综合考虑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规划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和目标。
1.综合考虑职业导向和实践需要确定运作主体
与培养单一学科的学术型人才不同,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面向职业需求,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跨国界组建多元背景的教师团队,针对汉语国际教育实践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面向海外汉语国际教育职业需求输出高层次合格人才。因此,在平台的规划阶段就应当意识到,外语类院校和海外实践单位都应当是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
(1) 外语类院校(系)的参与非常重要
缺少外语院系的参与,是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博士培养模式“不适应非汉语环境下国际汉语教育需要”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国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立独立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国际汉语教育”(或称“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语言与文化传播”)主要作为二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一个方向设置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或其下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中。长期以来,外国语大学因缺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汉语国际教育博士培养中难以获得一席之地;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则因学科和院系壁垒,极少参与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
然而,正是由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对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对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训练不足”,致使“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博士培养模式不能适应非汉语环境下国际汉语教育需要,具有博士学位适合到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学术研究或本土师资培训者更是严重缺乏”[1];另一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海外汉语教育国别政策研究与舆情分析”“中华文化国别定向传播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公共外交研究”和“面向海外本土教学的汉语习得研究”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十分薄弱,专业人才奇缺。可以说,无论是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中有国别针对性的实践问题,还是培养汉国教“复合型、职业型领军人才”都离不开外语类院校(系)。外语院校(系)应当与综合性大学一道成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主体单位,使外语学科(尤其是小语种外语学科)与中国语言文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支撑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2) 海外实践单位的参与必不可少
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既然是为了满足海外汉语教育职业需要,就必须特别重视海外实践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什么人、培养多少人、目标是什么、开设哪些课程、对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有些什么要求、以何种方式教学、如何评价课内成绩、学分如何认定、见习和实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完成一些什么样的课题研究任务、如何授予学位、是以学位论文的方式还是以档案袋的方式评价学生、档案袋是研究型的还是实践型的、如何制作档案袋、档案材料的定性和定量标准是什么……,从招生到培养,几乎所有环节都应当由孔子学院、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海外实践单位与国内高校协商确定。因此可以说,实践单位是制定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的主体单位,是支持和引导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检验教育质量的主体单位,实践单位的参与不是可有可无的。
2.规划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紧缺,学科基础建设薄弱。对照D.TCSOL研究生培养目标①[2],不难发现,在“海外汉语教育国别政策与舆情分析”“汉语国际教育公共外交”“中华文化国别定向传播”“面向海外本土教学的汉语习得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方面,海内外院校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下表是笔者对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研修方向、研修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初步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只有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跨国界联手打造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才能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极大地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基础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二)依托具体的项目从局部开始搭建
平台的搭建之所以要依托具体的项目,是因为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申报方须针对具体的课题研究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成立项目组,共同商定协作原则、协作方式和运作模式,按要求就项目建设的价值意义、实施方案、难点、重点、进度安排、预期成果、最终成果做出详细的论证说明,依据程序报送论证报告;项目审批方须依照规定对申报方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对包括实施方案在内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可行性专家论证,最终依照严格的法规程序确定立项名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须通过考核,完成后须经专家评审,获得相应的等级评价。这种通过招投标立项、以目标为导向开展项目建设、以成果为依 据进行项目评价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盲目搭建平台,保证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始终面向汉语国际教育实践。
国外已有不少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平台建设中成功引进项目管理机制的先例[3]。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亦可依托具体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创建相应的运作平台。
“孔子新汉学计划”是孔子学院总部“为帮助世界各国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繁荣汉学研究,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专门设立的。共包含6大类项目、8类(100个)研究参考课题②[4]。就项目内容、申请资质、资助内容、来华时间和资助额度来看,其中的“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对现有条件下培养适应海外汉语教育需要的高端人才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孔子新汉学计划”的中方试点高校利用与国外大学和孔子学院总部的多边合作优势,带动多元主体共同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报导。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① 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意义和前景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② “孔子新汉学计划”与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重视;③“孔子新汉学计划”中方试点院校与外方院校的合作角色尚未激活。
1.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意义和前景
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加快海外汉语教育亟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跨学科课题研究。平台的运行,客观上将有助于探索出一套面向实践需要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打造出一支适应汉语国际教育高级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有助于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学位管理体制;有助于在跨学科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长期稳定的发展;有助于针对性地培养出海外汉语教学单位亟需的高端人才;有助于国内培养单位与海外实践单位(用人单位)建立起一种长期的互动合作关系,并从平台运行、人才培养和课题研究中获得宝贵的数据、经验和成果。在国家批准设置D.TCSOL之前,将有效缓解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的供需矛盾。在国家批准设置D.TCSOL后,将为相关院校申报学位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奠定基础;此外,还将有助于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生源质量;有助于丰富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切合实际。
2.“孔子新汉学计划”与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之间的关系
从“孔子新汉学计划”与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关系来看,前者为后者提供政策依据、资金支持和项目来源;后者是落实和推动“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实体机构,两者相辅相成。理由如下:
(1)“孔子新汉学计划”全面支持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研究课题
“孔子新汉学计划”8类研究参考课题中,有关“孔子学院”的研究课题③[4]自成一类。此外,在“语言、文学和艺术”类、“历史和哲学”类、“教育学”类和“国际关系和跨文化研究”类中,也有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大量研究课题。就其类型而言,既有应用性课题(例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各国汉语本土教师培训研究”),也有基础性课题(例如“中外(某国)现代语言学比较研究”)。有些课题反映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更多的则指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最前沿,尤其是中华文化国别定向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公共外交。这些课题是借助“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支撑点。
(2)“孔子新汉学计划”从生源质量、目标定位、资金支持等方面为中外联合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可行性
按照“孔子新汉学计划”的项目介绍,“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资助的是已经在外国大学注册的博士生,其来华学习、研究6个月到2年(一般为9月或3月入学),达到相关要求后,由外国大学单独或中外大学同时授予博士学位。资助内容包括:生活津贴及住宿费8万元人民币/年、课题调研费2万元人民币/年(按实际费用报销)、国际往返旅费(经济舱,按实际费用报销)、学费、中方大学培养费、外方导师赴华研究费用、在华期间医疗和意外保险费、集体活动与文化体验。[5]“‘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资助相当于外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助理教授资历以上的教师、研究人员、博士后等来华访学研修,与中方联合开展中国研究课题。来华时间十分灵活,短至2周,长至6个月。资助内容包括:每人每月10000元人民币、国际往返旅费(经济舱,按实际费用报销)、在华期间医疗和意外保险费。[6]
在D.TCSOL获准设立之前,这两个项目无疑可以成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海外紧缺人才的绿色通道。
(3)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是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实体机构
与传统的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平台相比,支持职业型、复合型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更易于与海外知名院校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接轨,也更易于支持国际合作办学多元主体多层次联动协作。因此,在D.TCSOL研究生培养工作启动前,是通过“孔子新汉学计划”打造能胜任高水平的汉语教学研究、教材研发、教师培训、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孔子学院管理和中华文化传播工作的复合型、职业型海外人才必不可少的实体机构。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启动后,仍将作为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实体机构,在中外高校合作培养汉语国际教育领军人才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3.“孔子新汉学计划”中外院校的主体作用和合作角色需要激活
按照一般的申请审批流程,“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申请者须先在《申请表》中填写院校志愿和所要申请的导师名称,待评审通过后,孔子学院总部才会告知中方院校。在此之前,中方院校不需要积极主动地与申请者所在的海外机构取得联系,中外院校不必在招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也就无从合作创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因此,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关键是要激活中外院校在“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中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关系。
“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依靠中美合作院校的主体作用搭建的教育合作项目运作平台,一直被看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典范。其模式很具借鉴意义。该中心旨在培养从事中美双边事务和国际事务的专门人才和教学科研人员。由南京大学招收国内(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学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招收世界各国的学生。中外资深教授用各自的母语分别为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授课。除了课程,中心还为学生接触行业领袖、从事专业实践、了解就业需求开创了多种渠道。现已成功运作了近30年,有2500多名毕业生“活跃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各个部门。”[7]
笔者参照其运作模式,建议依托“孔子新汉学计划”激活中外院校在“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中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关系:在保持项目内容、资助内容、来华时间和资助额度不变的前提下,把部分招生权与培养权同时下放给中外合作院校。让中外院校借助与孔子学院总部的多边合作优势,带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创建合作办学的实体机构,以海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孔院管理和汉语国际教育公共外交的职业需求和研究需要为导向,制定和实施招生计划、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组建由海内外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并为学生开拓与行业专家、资深学者和高层管理人员沟通交流的渠道,营造有助于了解行业信息、职业需求和研究动态的教学环境,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事实上,2013年,孔子学院总部已与复旦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合作招收了5名汉堡大学博士生参加“孔子新汉学计划”的“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从合作招生、共同设计课程、互认学分、到未来共同授予学位,中外两所大学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关系已经激活。[8]只是,将这一运作模式推广到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借助“孔子新汉学计划”的“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搭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还需要更大的推动力。
(三)不断优化整合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事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孔院管理和汉语国际教育公共外交的职业需求和研究需要千差万别。依托具体项目创建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要随着项目的进展和项目数量的增加及时整合各方力量,不断优化合作框架和运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需要。因此,不断优化整合,是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常态,是面向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动态开放的特点所在。
D.TCSOL获准设立前,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研究、中国文化传播和研究、孔院管理工作的外籍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者。D.TCSOL获准设立后,平台的培养对象势必将转向孔子学院总部派出的汉语教学志愿者和有海外实践经历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其目标定位也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专业学位和职业资格基本接轨、与执业注册制度相互衔接的配套机制”[9]的不断完善,平台的优化整合还会进入新的阶段。
注释:① 按照《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讨论稿)》,设置D.TCSOL是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发展的需要,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其培养目标是“打造汉语国际推广、管理和中华文化传播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领军人才。包括国际汉语教学和研究高级人才、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等管理人才和中华文化传播、公共外交专门人才”。
② 包括“孔子学院”“语言、文学和艺术”“历史和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和跨文化研究”八类研究参考课题。其下设的100个研究参考课题涵盖面都很广,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研究课题。
③ 包括“孔子学院与其它语言文化传播机构的比较研究”“先进孔子学院特色分析、数据库建设、经营模式研究”“孔子学院国别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孔子学院的目标和目标实施方法 ”“如何让孔子学院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中小学生服务”5项课题。
[1] |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讨论稿)》[R]. 2013:3. |
[2] |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讨论稿)》[G]. 2013:1. |
[3] | 李云鹏. 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近百年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2013,(5):37-42. |
[4] |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学研究工作处.孔子新汉学计划2014-2015年度博士子项目附."孔子新汉学计划"研究参考课题目录[EB/OL]. [2014-12-29]. http://ccsp.chinese.cn/article/2014-07/02/content_543211.htm. |
[5] |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学研究工作处.孔子新汉学计划2014-2015年度博士子项目[EB/OL]. [2014-12-29].http://ccsp.chinese.cn/article/2014-07/02/content_543211.htm. |
[6] |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学研究工作处."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项目[EB/OL]. [2014,12, 29]. http://ccsp.chinese.cn/article/2014-06/29/content_542823_2.htm. |
[7] | 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介[EB/OL]. [2014-12-05]. http://hnc.nju.edu.cn/1/84/list.html. |
[8] |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学研究工作处.复旦-汉堡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进展顺利[EB/OL]. [2014-12-29]. http://ccsp.chinese.cn/article/2014-07/02/content_543211.htm. |
[9] | 邓光平. 美国第一级专业学位与行业任职资格衔接的策略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8, (11):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