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2.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Huadong)
0 引言
为研究深海海洋立管的流动换热规律,搭建模拟均流海水的试验台,需要得到水箱内的均匀流场。笔者采用水槽内插入孔板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孔板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指导试验台的搭建。
孔板水流是典型的分离流动,流场内存在强漩涡区,并具有高度不均匀性和紊动性,分区特性也明显[1],在孔口和靠近壁面的位置会伴随着漩涡和回流的出现[2]。对于孔板的湍流问题,V.YAKHOT等[3]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k-ε模型中的参数,使其更加适用于此类问题的研究。一些学者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4-8]的方法对多孔孔板的空化效果和流量计的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设计。
学者对孔板流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圆管内,尤其是水力特性、空化效果和工程应用等方面[9-12],而对孔板均流作用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采用标准k-ε模型对带有孔板的水槽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孔板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使水槽内流场更加均匀。
1 物理模型为了模拟海水的均流,在水槽左侧均匀分布4个圆形入水口,右侧对应位置均匀分布4个圆形出水口。水槽物理模型如图 1所示。
水槽长4.0 m,宽0.3 m,高1.0 m,进、出口圆孔直径均为0.08 m。
内置孔板选用的是均匀分布孔板和不均匀分布孔板,为方便计算,忽略边缘处不足一个整圆的孔。孔板截面如图 2所示。
2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对于常物性、没有源项的不可压缩流体,控制方程为:
(1) |
(2) |
式中:U为速度统称,m/s;ui为速度,m/s;i为方向;ρ为密度,kg/m3;p为压力,MPa;η为动力黏度,mPa·s。
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湍流采用标准k-ε模型。由于物理模型的复杂性,对计算区域采用四面体非结构化网格,网格数大约1 500万,并进行了网格独立性考核。不同网格数目下的进口与出口压差如图 3所示。压力与速度的耦合采用Simple算法,压力的离散采用Standard格式,其余均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当各计算变量残差小于10-6或者基本不变时,则认为计算收敛。
边界条件包括进口、出口、固体壁面和自由水面。其中进口采用均匀速度进口,出口采用自由出流,固体壁面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自由水面采用对称边界条件,即该截面上法向速度为0,各变量法向梯度为0。
进口湍流强度I的表达式为:
(3) |
式中:Re为雷诺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有、无孔板对流场的影响取z=0.15 m截面处的流场为研究对象,将不加孔板和加1块均匀孔板的流场进行对比,得到速度云图如图 4所示。由图可知,无孔板时速度在整个流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受重力的影响,速度中心处沿流动方向下降,入口处形成射流,速度明显较快,并且在入口的上、下两端有明显的漩涡,由于内部流体的阻力,沿着流动方向流速逐渐变小,接近出口处时,由于出口处截面的收缩,速度出现急剧回升;加入1块孔板后上、下两侧的回流明显变小,重力对流场的影响也变小。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流场相对均匀的位置集中在后半段,因此选取距入口3 m(x=3 m)处的速度作为评判流场均匀程度的标准。
3.2 孔板位置
选用孔径4 cm、厚度20 cm的均匀孔板探究孔板位置对流场的影响。笔者选用了5种不同的位置布置孔板,孔板左侧距离入口的距离L分别是5、10、25、35和50 cm。沿y方向,x=3 m处的速度分布如图 5所示。
由图 5可以看出,加入孔板后速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孔板位于距入口5 cm处时,由于入口的射流还没来得及分散,均流效果不明显;位于距入口10 cm处时,射流得到了一定分散,并且距离x=3 m处较远,水通过孔板后有充分的空间进行分散,均流效果好;随着孔板距入口越来越远,由25 cm增加到50 cm时,虽然水在进入孔板前进行了充分的分散,但孔板后距x=3 m处的距离变小,均流效果逐渐变差。因此距离入口10 cm处是第1块孔板的最佳位置。
3.3 孔板厚度选用了5种不同厚度的孔板,即t=5、10、20、30和40 cm,分别布置在距入口10 cm位置处。5种情况下x=3 m处中心线的速度分布如图 6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孔板厚度由5 cm增加到20 cm时,均流效果逐渐变好,孔板厚度由20 cm增加到40 cm时,均流效果逐渐变差。因此孔板厚度为20 cm时流速最均匀,此时为孔板的最佳厚度。
3.4 孔板直径
选用厚度为20 cm的3种不同孔径的孔板,即d=2、3和4 cm,分别布置在距入口10 cm位置处。3种情况下x=3 m处中心线的速度分布如图 7所示。
由图 7可以看出,孔径2 cm的孔板均流效果明显好于孔径3和4 cm的孔板,孔径越小,均流效果越好,因此选用孔径2 cm的孔板。
3.5 孔板形状与层数在距离入口10 cm处加入第1块不均匀孔板,在第1块不均匀孔板后30 cm处加入第2块孔板。单层均匀孔板、单层不均匀孔板、2层不均匀孔板在x=3 m处y方向中心线的速度分布如图 8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单层不均匀孔板的均流效果明显好于单层均匀孔的效果,虽然加入第2块孔板后速度有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不大,可以近似认为在y方向0.1~0.8 m处速度均匀。
为探究第2块孔板位置对均流效果的影响,将第2块孔板布置在距离第1块孔板后10、30、50和70 cm处,则x=3 m处中心线的速度分布如图 9所示。
由图 9可以看出,第2块孔板距离第1块孔板距离太近时,均流效果不理想,当由30 cm增加到70 cm时,均流效果也在变差,因为此时筛板后离x=3 m处的距离变小,海水从第2块孔板出来无法充分分流。因此,第2块孔板距离第1块孔板后30 cm为第2块孔板的最佳位置。
4 结论(1) 不加孔板时模拟结果表明:水槽内整个空间速度分布不均匀,在入口的上、下两端有明显的漩涡回流,受重力影响,速度中心沿流动方向下降。
(2) 在影响流场的几个孔板参数中,孔板的形状和层数对流场影响最大,位置和孔径影响次之,长度的影响最小。
(3) 为实现水槽内最佳均流,孔板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孔径2 cm、厚度20 cm的不均匀孔板,在距入口10 cm处布置第1块,距入口60 cm处布置第2块。
[1] | 才君眉, 马俊, 张子冀, 等. 孔板流场的二维激光测速试验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 1999(4): 52–58. |
[2] | 杨永刚. 方形孔口多孔板水力空化反应器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37-1012510995.htm |
[3] | YAKHOT V, ORZAG S A. Renormalization group analysis of turbulence:Basic theory[J].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1986, 1(1): 3–51. DOI: 10.1007/BF01061452 |
[4] | SINGH V K, THARAKAN T J.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multi-hole orifice flow meter[J]. 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2015, 45: 375–383. DOI: 10.1016/j.flowmeasinst.2015.08.004 |
[5] | WERTH D E, KHAN A A, GREGG W B. Experimental study of wall curvature and bypass flow effects on orifice discharge coefficients[J]. Experiments in Fluids, 2005, 39(3): 485–491. DOI: 10.1007/s00348-005-0939-y |
[6] | HERBERT E, BALIBAR S, CAUPIN F. Cavitation pressure in water[J]. Physical Review E Statistical Nonlinear & Soft Matter Physics, 2006, 74(4): 041603. |
[7] | 宋艾玲, 梁光川. 差压式孔板流量计计量不准确度分析[J]. 钻采工艺, 2006, 29(2): 114–116. |
[8] | 王东, 郭淑梅, 白岩, 等. 差压式孔板流量计的误差来源与控制对策[J]. 天然气工业, 2004, 24(10): 132–135.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4.10.042 |
[9] | KRISHNA R, BATEN J M V, ELLENBERGER J, et al. CFD simulations of sieve tray hydrodynamics[J].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1999, 77(7): 639–646. DOI: 10.1205/026387699526575 |
[10] | VAN BATEN J M, KRISHNA R. Modelling sieve tray hydraulic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0, 77(3): 143–151. DOI: 10.1016/S1385-8947(99)00164-3 |
[11] | 钱海平. 筛板参数对筛板式喷淋塔脱硫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能源工程, 2011(1): 49–51. |
[12] | 朱孟府, 苗秀娟, 邓橙, 等. 不同孔分布孔板的水力空化效果的数值模拟[J]. 轻工机械, 2012, 30(4): 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