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刘胜元, 张明忠, 王华田, 刘秀梅, 战中才
- LIU Shengyuan, ZHANG Mingzhong, WANG Huatian, LIU Xiumei, ZHAN Zhongcai
- 3个主栽花椒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 Evaluation of the cold resistance capability of three different cultivar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 森林与环境学报,2021, 41(4): 388-395.
-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2021, 41(4): 388-395.
- http://dx.doi.org/10.13324/j.cnki.jfcf.2021.04.00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1-03-05
- 修回日期: 2021-06-04
2.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3. 上海市环境学校, 上海 200135;
4. 泰山林业科学研究科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2. College of Forestr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3. Shanghai Environment College, Shanghai 200135, China;
4. Tai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调料、香料和油料树种,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瘠薄能力,是干旱、瘠薄山丘最适宜的生态经济树种之一,并因其富含芳香油和麻味素而闻名[1]。我国花椒年产量约12×104 t,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总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2],这对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现有花椒种植面积约3×104 hm2,年平均产量3.5×104 t,产值约30亿元,而山东省泰安市种植的花椒常遭受霜冻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对泰安市的花椒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气候因素已成为制约花椒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3]。泰安市花椒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和抵抗低温冻害的经验不足,导致花椒因花芽受冻害而减产问题日趋严重[4]。因此,亟需建立快速、准确、经济的花椒抗寒评价体系,筛选出抗寒花椒品种。有研究表明,在人工模拟匀速降温环境中更适于评价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的低温耐受性[5];模糊隶属函数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抗寒性研究中[6-7]。植物本身对低温的适应是一个复杂变化的生理生化调节过程,靠单一指标很难系统地了解植物的抗逆本质。有研究表明,植物组织电解质渗出率为50%时的温度作为半致死温度(semi-lethal temperature, LT50),此时Logistic方程拟合的可靠性较高[8]。鉴于此,以山东省泰安市栽植的‘狮子头’(Z. bungeanum ‘Shizitou’)、‘莱芜少刺’(Z. bungeanum ‘Laiwushaoci’)和‘凤椒’(Z. bungeanum ‘Fengjiao’)3个主栽花椒品种的枝、叶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梯度低温胁迫二级枝当年生顶梢枝、叶,测定花椒枝、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并测定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可溶性糖、脯氨酸(proline, Pro)、可溶性蛋白、叶绿素(chlorophyll, Chl)含量及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C)等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花椒品种的抗寒性,以期阐明不同品种花椒对低温的耐受能力,选出抗寒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为花椒抗寒良种选育和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试验站(36°11′N,117°08′E),海拔150 m,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 ℃,极端最高气温42.1 ℃,极端最低气温-20.7 ℃,平均霜期209 d,年平均光照时间2 290~2 890 h,年平均降水量550~950 mm,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在夏季。春季、晚秋及冬季易发生冻害。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莱芜少刺’、‘狮子头’和‘凤椒’的3年生优良花椒苗木,2017年4月, 定植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试验站。2020年4月17日下午(17∶00—18∶00),选取树龄相同、长势相近、管理条件一致、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3株,在母树上剪取20 cm充分成熟、粗度相近且叶片均匀完整的二级枝当年生顶梢枝条,迅速带回室内,在高低温湿热培养箱(型号BAGW-100, 无锡博奥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内进行模拟低温胁迫处理。为统一测定低温后花椒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试验以低温4 ℃为对照,以2 ℃的梯度缓慢降温,设置2、0、-2和-4 ℃温度处理,每个品种花椒在不同低温胁迫下均处理3个枝条。为避免瞬间降温过快,使植物产生应激性,试验在室温条件下以小于4 ℃·h-1的速度降温,直至试验温度。胁迫12 h后,以相同的升温速度升至室温,枝条底部切口插入蒸馏水中复水24 h,剪取部位相同(羽状复叶尖端向下的第5、6叶)的叶片和枝条用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2.1 主样品制备称取0.5 g(鲜质量)样品放入研钵内,加入50 mmol·L-1磷酸缓冲液[内含质量分数2%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pH值7.8]5 mL,在冰浴下研磨成浆,匀浆移入离心管内,置于离心半径10 cm、4 ℃、10 000 r·min-1的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型号H2-16K-II, 湖南可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离心20 min,上清液用于测定SOD、P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2.2.2 测定方法SOD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itroblue tetrazolium, NBT)光还原法,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三氯乙酸-硫代巴比妥酸(trichloroacetic acid-thiobarbituric acid, TCA-TBA)法,Pro含量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Chl含量测定采用乙醇提取法[9]。REC采用电导率仪(型号DDSJ-308A, 上海雷磁设备厂)测定,计算低温胁迫下花椒的LT50。经不同温度低温处理后,重复测定3次。
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寒性,公式如下:
$ \begin{aligned} f\left(X_{i}\right)=\left(X_{i}-X_{\min }\right) /\left(X_{\max }-X_{\min }\right) \end{aligned} $ | (1) |
$ f\left(X_{i}\right)=1-\left(X_{i}-X_{\min }\right) /\left(X_{\max }-X_{\min }\right) $ | (2) |
式中:f(Xi)表示各主因子的隶属函数值,Xi表示各品种第i个综合指标值,Xmax和Xmin分别为各花椒品种第i个综合指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某一指标与抗寒系数成负相关关系时,用公式(2)计算隶属函数值[10]。
3 结果与分析 3.1 低温胁迫对花椒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低温胁迫后,花椒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明显,结果如图 1所示。从图 1(a)可知,不同品种花椒叶片的SOD活性均在-2 ℃时达到峰值,SOD活性大小为‘莱芜少刺’>‘凤椒’>‘狮子头’。在4~2 ℃的低温胁迫下,‘凤椒’叶片的SOD活性缓慢升高;‘狮子头’和‘莱芜少刺’则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不同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程度不同有关。在2~-2 ℃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花椒叶片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而在-2~-4 ℃时急速下降。在4~-2 ℃初期低温胁迫过程中,‘凤椒’叶片的SOD酶活性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其SOD酶活性在低温胁迫下比‘狮子头’及‘莱芜少刺’更为敏感。在2~-2 ℃低温胁迫中,‘莱芜少刺’SOD活性增幅为592.72%,‘狮子头’和‘凤椒’分别为873.65%、290.71%。3个品种花椒叶片于4~-4 ℃低温胁迫后POD活性变化如图 1(b)所示。不同品种花椒叶片的POD活性均在2~-2 ℃低温胁迫时升高,且‘莱芜少刺’最高至4 210 U·g-1,但在-2~-4 ℃低温胁迫时,3个花椒品种的POD活性均下降。
3.2 低温胁迫对花椒丙二醛含量的影响MDA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产物,是判断植物受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低温胁迫会加剧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不同低温胁迫后花椒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如图 2所示,随低温胁迫逐渐加重,不同品种花椒叶片的MDA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4~2 ℃低温胁迫时,‘狮子头’和‘莱芜少刺’叶片的MDA含量升高较快,分别比对照升高46.22%、71.53%,而‘凤椒’叶片的MDA含量变化较小。2~-2 ℃降温过程中,不同品种花椒叶片的MDA含量均降低,这是由于保护酶活性增强后对植物的保护机能显现;当温度降低为-2~-4 ℃时,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即MDA含量升高。
3.3 低温胁迫对花椒相对电导率的影响植物受低温影响,细胞内的原生质膜透性会增大,离子外渗,导致REC升高。不同低温胁迫后花椒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如图 3所示,随着低温胁迫加重,不同品种花椒的REC均有升高趋势,但升高的幅度差异较大。从图 3(a)可以看出,对照处理时,‘凤椒’叶片的REC最低,但其在4~2 ℃的降温过程中迅速升高,表明此时低温胁迫使叶片损害。在-4 ℃胁迫时,不同品种花椒叶片的REC均达到最高值,叶片细胞质外渗严重。从图 3(b)可以看出,在-4 ℃低温胁迫时,‘凤椒’枝条的REC达到70.36%,且其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REC均高于其余品种。在4~0 ℃低温胁迫下,‘狮子头’和‘莱芜少刺’枝条的REC基本保持平行上升的关系;在0~-2 ℃低温胁迫下,‘莱芜少刺’枝条的REC迅速升高并超过‘狮子头’,表明此时‘莱芜少刺’的枝条细胞受损伤程度迅速加重。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表 1)表明,不同品种花椒的半致死温度由低到高为‘莱芜少刺’、‘狮子头’、‘凤椒’。
品种Cultivar | Logistic回归方程参数 Parameter of Logistic equation |
Logistic回归方程 Logistic equation |
半致死温度 LT50/℃ |
|
a | b | |||
‘狮子头’ Z. bungeanum ‘Shizitou’ | 0.279 0 | 0.314 9 | y=100/(1+0.279 0e-0.314 9x) | -4.052 |
‘莱芜少刺’ Z. bungeanum ‘Laiwushaoci’ | 0.574 5 | 0.110 1 | y=100/(1+0.0.574 5e-0.110 1x) | -5.038 |
‘凤椒’ Z. bungeanum ‘Fengjiao’ | 0.669 4 | 0.103 2 | y=100/(1+0.669 4e-0.103 2x) | -3.896 |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 2),温度与花椒叶片和枝条的REC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POD与SO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可见SOD与POD在对低温胁迫防御方面存在共一性,都对低温胁迫做出积极的防御。MDA含量与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与温度、Chl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但与可溶性糖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Pr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
因素Factor |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
品种 Cultivar |
温度 Temperature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过氧化物酶POD | 丙二醛 MDA |
叶片电导率 REC1 |
枝条电导率 REC2 |
可溶性糖SS | 可溶性蛋白SP | 脯氨酸 Pro |
叶绿素 Chl |
|
品种Cultivar | 1 | ||||||||||
温度Temperature | 0.000 | 1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0.025 | -0.558** | 1 | ||||||||
过氧化物酶POD | 0.102 | -0.278 | 0.472** | 1 | |||||||
丙二醛MDA | 0.012 | -0.394** | -0.355* | -0.220 | 1 | ||||||
叶片电导率REC1 | 0.347* | -0.716** | 0.288 | -0.132 | 0.214 | 1 | |||||
枝条电导率REC2 | 0.485** | -0.695** | 0.375* | 0.205 | 0.197 | 0.803** | 1 | ||||
可溶性糖SS | 0.011 | -0.864** | 0.456** | 0.216 | 0.473** | 0.629** | 0.583** | 1 | |||
可溶性蛋白SP | -0.288 | -0.774** | 0.396** | 0.315* | 0.238 | 0.436** | 0.228 | 0.689** | 1 | ||
脯氨酸Pro | 0.219 | -0.878** | 0.467** | 0.227 | 0.305* | 0.837** | 0.746** | 0.792** | 0.651** | 1 | |
叶绿素Chl | 0.313* | 0.806** | -0.161 | -0.066 | -0.576** | -0.487** | -0.415** | -0.622** | -0.751** | -0.603** | 1 |
注:**表示相关性极显著(P < 0.01),*表示相关性显著(P < 0.05)。Note: **indicates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 0.01); * indicate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 0.05). |
不同品种花椒叶片在低温胁迫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如图 4所示。从图 4(a)可以看出,低温胁迫后,不同品种花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在4~2 ℃低温胁迫下,‘狮子头’和‘凤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幅均高于‘莱芜少刺’,分别为157.14%、110.42%。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胁迫时有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植物对前期的低温胁迫较为敏感,低温胁迫后迅速做出抵御反应。在2~0 ℃降温过程中,‘莱芜少刺’叶片可溶糖含量迅速升高,超过‘狮子头’和‘凤椒’。在-2~-4 ℃低温胁迫下,‘莱芜少刺’和‘凤椒’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大致保持平行上升,将大分子糖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增加细胞质浓度,更进一步抵御低温胁迫;‘狮子头’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仅升高0.8%,此时可认为‘狮子头’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基本达到峰值。
不同低温胁迫后3种花椒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如图 4(b)所示。‘莱芜少刺’和‘狮子头’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 ℃时已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凤椒’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最低。在不同低温胁迫下,花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随低温胁迫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Pro是细胞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植物通过自身渗透调节来抵御低温胁迫。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花椒叶片的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图 4(c)]。在4~2 ℃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凤椒’叶片的Pro含量升高154.4%,‘莱芜少刺’和‘狮子头’分别升高19.98%、71.48%。在2~-4 ℃低温胁迫下,‘莱芜少刺’和‘狮子头’叶片的Pro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升高433.29%、231.76%,而‘凤椒’只升高19.85%,可见在低温胁迫后期‘凤椒’叶片Pro含量升高趋势逐渐减弱。在-2~-4 ℃低温胁迫下,‘莱芜少刺’和‘狮子头’叶片的Pro含量均超过‘凤椒’。可见,不同品种花椒对各低温区间的适应能力及反应程度有明显差别。
3.5 低温胁迫对花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花椒叶片Chl含量随着低温胁迫的加重而逐渐降低(图 5),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4~-2 ℃低温胁迫下,花椒叶片Chl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但在-2~-4 ℃低温胁迫下则迅速下降,可见此时的低温胁迫对花椒叶片Chl含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2 ℃低温胁迫下,‘狮子头’、‘莱芜少刺’及‘凤椒’叶片Chl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2.46%、24.35%、19.98%;在-2~-4 ℃低温胁迫下,‘狮子头’、‘莱芜少刺’及‘凤椒’叶片Chl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57.13%、55.80%、65.11%,可见,低温胁迫加重, 花椒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则明显下降,致使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度下降。
3.6 不同品种花椒的抗寒性评价SOD活性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低温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Chl加快合成有机物,可维持植物生理生长需要。随着胁迫增强,保护性酶活性逐渐到达阈值,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升高,以进一步抵御低温胁迫,减少伤害。可见,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各个生理指标间密切相关,均在抵御低温胁迫中起着复杂的协调作用。抗寒性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及综合评价结果(表 3)表明,‘莱芜少刺’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按照不同隶属值排序得出3种花椒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莱芜少刺’、‘狮子头’、‘凤椒’。
品种 Cultivar |
隶属函数值Membership function value | 隶属函数平均值 Mean value |
抗寒性 Cold resistance |
||||||||
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 |
过氧化物酶 POD |
丙二醛 MDA |
叶片电导率 BC1 |
枝条电导率 BC2 |
可溶性糖SS | 可溶性蛋白SP | 脯氨酸 Pro |
叶绿素 Chl |
|||
‘狮子头’ Z. bungeanum ‘Shizitou’ |
0.455 8 | 0.508 9 | 0.498 0 | 0.508 4 | 0.479 8 | 0.474 6 | 0.536 4 | 0.475 2 | 0.499 9 | 0.493 0 | 中 |
‘莱芜少刺’ Z. bungeanum ‘Laiwushaoci’ |
0.466 9 | 0.494 2 | 0.466 4 | 0.525 4 | 0.568 7 | 0.503 2 | 0.540 8 | 0.499 8 | 0.500 1 | 0.507 3 | 强 |
‘凤椒’ Z. bungeanum ‘Fengjiao’ |
0.547 4 | 0.477 3 | 0.543 1 | 0.541 6 | 0.319 6 | 0.498 5 | 0.503 7 | 0.500 8 | 0.500 1 | 0.492 4 | 弱 |
低温胁迫时植物生物膜由液相演变成凝胶相后膜透性增大、细胞内溶质外渗增多,REC是反映叶片受损伤程度的比较直观的指标[11]。随着低温胁迫温度降低,3个花椒品种的REC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细胞膜透性小,细胞浸提液的REC越小。
SOD、POD是植物体内的防御性保护酶,在植物受到胁迫时清除活性氧(activated oxygen species, AOS)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将O2-和H+转化成H2O2和O2,POD继续参与H2O2的分解,保护酶活性的高低与植物抗寒性强弱有着密切关系[12]。当植物遭受持续性低温胁迫后,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活性氧积累过多会损伤植物细胞[13-14]。为维持植物生长的正常状态,细胞中的抗氧化机能被活性氧诱导激活,清除自由基以维持自身动态平衡状态[15]。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在低温胁迫下, MDA含量越低,则抗寒性越强,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就越强[16]。试验结果表明,MDA积累增多抑制了SOD、POD活性,最终保护酶活性不足以消除活性氧导致生物膜受损,抗寒性减弱。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花椒的SOD和POD活性均呈“S”形变化。随低温胁迫加剧,膜脂过氧化严重,保护酶活性逐渐降低,植物受冻害程度逐渐加重。MDA含量与保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在低温胁迫后期,保护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急剧增加,严重超过植物应对能力,花椒冻害严重。
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会进行溶质的积累,防止细胞质形成小冰晶凝结,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17-18]。可溶性蛋白增加可以提高细胞内的束缚水含量,从而降低植物因细胞内结冰而致死的可能性,其含量高低可以反映植物体受冻害程度[19]。Pro是植物蛋白组成成分之一,植物在遭受低温胁迫时会大量积累(可能升高10~100倍),其在稳定细胞结构、提高保水力及调节细胞氧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0-21]。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花椒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Pro含量均升高,这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Hicksii)在低温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会逐步升高相一致[22],说明这些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是衡量花椒抗寒性强弱的重要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加速Pro的积累,降低细胞内渗透势,以提高细胞吸水能力维持正常膨压。低温胁迫促进渗透调节物质增加,通过渗透调节物质提高应对低温胁迫能力,使植物体在胁迫条件下吸收水分,从而保持细胞内结构及内外环境的平衡,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生长。但持续性的低温会导致植物内部生理活动紊乱,超过植物忍受阈值后,植物会快速萎蔫直至死亡,造成严重的不可逆伤害。
在低温胁迫下多数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明显下降,直接原因是低温影响光合组织的结构和活性[23-24]。低温胁迫初期,植物的Chl含量较高,可以保证一定的光合速率,合成有机物,维持呼吸需要,也利于形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溶质以调节细胞的渗透势,以应对外部胁迫[25-27]。试验结果表明,Chl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在低温胁迫初期,植物叶片为应对低温胁迫会主动降低Chl合成速率,以适应低温环境;在低温胁迫后期,持续性的低温导致细胞机械性冻害,Chl合成速度停滞,甚至导致Chl分解。
综上所述,持续性的低温胁迫会导致花椒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影响花椒正常的生长发育。综合各项数据指标及隶属函数法系统评价,结果表明, 3个花椒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为:‘莱芜少刺’>‘狮子头’>‘凤椒’。
[1] |
HOU N, WANG G, FENG S J, et al.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an aromatic Chinese pepper(Zanthoxylum simulans)[J].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2018, 3(1): 26-27. DOI:10.1080/23802359.2017.1419082 |
[2] |
刘玲. 花椒抗寒抗旱性研究[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
[3] |
何西凤, 杨途熙, 魏安智, 等. 自然越冬过程中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5): 67-69. DOI:10.3969/j.issn.1000-5382.2009.05.022 |
[4] |
吕小军, 杨途熙, 何小红, 等. 冬季低温对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22(7): 143-148. |
[5] |
林浩宇, 臧振华, 付烈庆, 等. 刺桐姬小蜂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评价[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 37(3): 379-384. |
[6] |
王宁, 袁美丽, 安瑞云. 低温对樟树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0, 40(5): 512-518. |
[7] |
姚方, 王宁, 曹尚银, 等. 不同软籽品种石榴抗寒性综合评价[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 36(3): 373-379. |
[8] |
SUKUMARAN N P, WEISER C J. Method of determining cold hardiness b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potato[J]. Hort Science, 1972(7): 467-468. |
[9] |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2000.
|
[10] |
张国新, 王秀萍, 姚玉涛, 等. 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菊芋苗期耐盐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30): 77-79.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8.30.025 |
[11] |
肖彩玲, 王有科, 贺春燕, 等. 低温胁迫下花椒新梢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10): 3975-397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08.10.021 |
[12] |
STEWART R R C, BEWLEY J D. Lipid peroxidation associated with accelerated aging of soybean axes[J]. Plant Physiology, 1980, 65(2): 245-248. DOI:10.1104/pp.65.2.245 |
[13] |
杜明凤, 丁贵杰, 赵熙州. 不同家系马尾松对持续干旱的响应及抗旱性[J]. 林业科学, 2017, 53(6): 21-29. |
[14] |
孟庆瑞, 杨建民, 樊英利. 果树抗寒机制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S1): 87-91. |
[15] |
刘艳阳, 李俊周, 陈磊, 等. 低温胁迫对小麦叶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4): 70-73. DOI:10.3969/j.issn.1009-1041.2006.04.017 |
[16] |
崔国文.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1): 72-76. |
[17] |
STRAND Å, FOYER C H, GUSTAFSSON P, et al. Altering flux through the sucrose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modifies photosynthetic acclim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eezing tolerance[J].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2010, 26(4): 523-535. |
[18] |
邵怡若, 许建新, 薛立, 等. 低温胁迫时间对4种幼苗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 33(14): 4237-4247. |
[19] |
王娟, 李德全. 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与活性氧代谢[J]. 植物学通报, 2001, 18(4): 459-465. DOI:10.3969/j.issn.1674-3466.2001.04.010 |
[20] |
刘艳, 陈贵林, 蔡贵芳, 等. 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11): 2259-2264. |
[21] |
芦站根, 周文杰, 赵昌琼, 等. 曼地亚红豆杉对自然降温的适应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28(1): 73-77. DOI:10.3321/j.issn:1005-264X.2004.01.011 |
[22] |
晋艳, 杨宇虹, 华水金, 等. 低温胁迫对烟草保护性酶类及氮和碳化合物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2(3): 74-79. DOI:10.3969/j.issn.1000-5471.2007.03.018 |
[23] |
王宁, 徐杰, 吴军, 等. 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的光蜡树苗部分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10, 39(1): 31-35. DOI:10.3969/j.issn.1672-8246.2010.01.006 |
[24] |
GONG Z, XIONG L, SHI H, et al. Plant abiotic stress response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20, 63(5): 635-674. |
[25] |
刘淑明, 孙丙寅, 刘杜玲. 不同种源花椒抗寒性研究(Ⅱ)[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11): 119-124. |
[26] |
任惠, 王小媚, 刘业强, 等. 应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测定杨桃枝条抗寒性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3): 662-667. |
[27] |
沈立明, 钟惠, 朱雅婷, 等. 温度胁迫下4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的光合特性[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1, 41(1): 6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