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 Vol. 37 Issue (2): 231-235   PDF    
http://dx.doi.org/10.13324/j.cnki.jfcf.2017.02.017
0

文章信息

刘玉山, 玉宝, 卢朝霞
LIU Yushan, YU Bao, LU Zhaoxia
内蒙古赤峰流动沙地3种植物沙障效果比较
Comparison on 3 types of plant sand hedges for shifting sand lands in Chifeng of Inner Mongolia
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 37(2): 231-235.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2017, 37(2): 231-235.
http://dx.doi.org/10.13324/j.cnki.jfcf.2017.02.01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09-04
修回日期: 2016-10-23
内蒙古赤峰流动沙地3种植物沙障效果比较
刘玉山1, 玉宝2, 卢朝霞3     
1. 赤峰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102600;
3. 赤峰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为了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定适宜的沙障类型,选用黄柳、踏郎设置沙障,利用5 a连续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黄柳、黄柳-踏郎、踏郎3种植物沙障植被覆盖度、沙丘移动距离、投入与产出比例。结果表明,黄柳、黄柳-踏郎、踏郎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第5年平均植被盖度分别为44.9%、80.7%、79.7%。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3 a间,仅第1年沙丘移动0.50~0.54 m,自第2年起沙丘基本被固定,3种植物沙障沙丘移动距离分别为0.54、0.51、0.50 m。3种植物沙障设置时种条用量不同,分别为7 000、6 400、6 000 kg·hm-2。3种植物沙障种子(除黄柳外)和种条产量较高,5 a后种子和种条总产量分别为0、174.5、203.3 kg·hm-2,62 350、62 870、62 650 kg·hm-2。随着治理时间推移,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比逐年减小,自第3年起产出均高于投入。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5 a总产出比为0.20、0.15、0.14,投入与5 a平均产出比为1.02、0.76、0.71。从植被恢复速度、投入成本、种子和种条产量、投入与产出比等方面综合分析,踏郎沙障最好、黄柳-踏郎沙障次之、黄柳沙障最差。
关键词赤峰市    流动沙地    植物沙障    黄柳    踏郎    治理效果    
Comparison on 3 types of plant sand hedges for shifting sand lands in Chifeng of Inner Mongolia
LIU Yushan1, YU Bao2, LU Zhaoxia3     
1. Chifeng City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 China;
2. State Academy of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2600, China;
3. Chifeng Municipal Forest Tenur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enter, 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the right sand hedge in Chifeng, Inner Mongolia, Salix gordejevii Y. L. Chang and Hedysarum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 (Turcz.) were established in sand hedges of S. gordejevii, Salix-Hedysarum and H.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 performances on vegetation coverage, sand dune shift distance, input-output ratio were monitored for 5 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vegetation coverages for S. gordejevii sand hedges, Salix-Hedysarum sand hedges and H.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 sand hedges were 44.9%, 80.7%, 79.7% in the 5th year. Within 3 a after establishment, sand dunes were basically fixed since the 2nd year except for shifts of 0.54, 0.51, 0.50 m in the 1st year for 3 hedges, respectively. Cuttings for 3 hedge establishments were 7 000, 6 400, 6 000 kg·hm-2, respectively. Yields of seeds (except S. gordejevii) and cuttings were satisfactory, with overall yield of seeds and cuttings being 0, 174.5, 203.3 kg·hm-2, 62 350, 62 870, 62 650 kg·hm-2 in the 5th year. Input-output ratio decreased with time, and the outputs exceeded the inputs since the 3rd year. Ratios of input to overall outputs for 5 a and the ratio of input to average output for 5 a were 0.20, 0.15, 0.14, 1.02, 0.76, 0.71 respectively. To summarize, H.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 is the optimum species for sand hedge, followed by Salix-Hedysarum and S. gordejevii sand hedges in a descending order.
Key words: Chifeng City     shifting sand land     plant sand hedge     Salix gordejevii Y. L. Chang     Hedysarum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 (Turcz.)     regulation effect    

国内诸多研究表明, 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来治理流动沙丘效果显著, 由于其具有再生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在防护性能、改良土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较机械沙障具有优异的性能[1]。植物再生沙障既可起到机械阻沙、有效控制沙丘流动的作用, 又可通过植物自身发育形成沙障群落, 加速沙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进程, 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效果[2]

踏郎[Hedysarum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 (Turcz.)]和黄柳 (Salix gordejevii Y. L. Chang) 是治理流动沙丘的重要树种之一。选用踏郎和黄柳作沙障材料, 能增加植被, 固定沙地, 提供饲草, 经平茬更新可再次提供植物沙障材料, 也能提供大量种子, 因此在流动沙丘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6]。目前, 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就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开展了深入研究, 主要集中在植物再生沙障形成的群落结构及演替[2]、沙障生态适应性[4, 6]、坡位对植物沙障生长和稳定性的影响[7-9]、单种植物沙障防风治沙效果[4-5, 10-11]、植物沙障土壤改良效益[11]等方面,对不同植物配置的沙障治理效果、效益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沙障设置应与实际生产进一步结合发展产业, 以荒漠化治理的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12]。沙障设置后其效果的持续性、群落稳定性、如何发挥经济效益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以赤峰地区3种主要的植物沙障为研究对象, 从植被恢复速度、阻沙固沙效果、投入与产出等方面比较分析, 选定该地区适宜的沙障类型, 旨在为沙障配置、固沙造林、科学经营和利用管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西辽河上游, 北纬41°17′~45°24′, 东经116°21′~120°59′, 地处蒙、冀、辽三省的接壤处, 全市面积9×106 hm2。该市地貌以山地高原、丘陵、沙地平原、河谷平原为主, 其中沙地平原占23.3%, 西北部、东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 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干旱少雨, 多风沙, 冬季漫长干冷, 降水多集中于7—9月, 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年平均蒸发量2 000~3 000 mm,年平均气温2~7 ℃, 有效积温2 200~3 200 ℃, 年平均风速3 m·s-1,主害风为西北风, 副害风为东北风和西南风。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沙障设置

选用黄柳、踏郎, 分别设置黄柳 (HL)、黄柳-踏郎 (HL-TL)、踏郎 (TL)3种植物沙障。种条选择:秋季植物落叶后, 采集黄柳、踏郎1~2年生枝条, 条长80~100 cm。沙障规格:沙丘高10 m以下用4 m×4 m的网格, 10 m以上的迎风坡用2 m×2 m网格, 背风坡用4 m×4 m网格或直接按2 m×2 m株行距、60~80 cm深度直接扦插。埋设时间:秋季植物落叶后, 沙地封冻前。埋设方法:在流动沙地垂直主害风方向埋设沙障主带, 垂直主带方向埋设副带。沙障以主带+副带配置。其中, 黄柳-踏郎植物沙障以踏郎+黄柳形式配置沙障。种条埋深60~80 cm, 种条间距20 cm, 部分空隙较大之处用种条梢头填充, 形成矮立式, 疏透结构的网格沙障。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1 植被盖度及种子种条产量

对每种沙障治理模式都选择1个较高的沙丘, 自上而下设置面积0.1 hm2的标准地, 每个标准地设立10~15个面积为16 m2的固定样方。每年调查标准地植被盖度、种条种子产量。

2.2.2 沙丘移动距离

埋设沙障前选择10个中等高度的沙丘,在迎风面设置3种不同的植物沙障, 背风坡不作处理, 用标杆在落沙线上标记当年沙丘的位置, 以后每年测量沙丘移动距离。

2.2.3 投入与产出比

在埋设沙障时,选择10个植被盖度5%左右中等高度沙丘, 分别用3种模式进行治理, 记录埋设每公顷沙障所用人工、车工及原材料数量。依据人工、车工、种条的单价计算出每公顷投资金额。根据种子和种条产量、单价,计算出每公顷产值、投入与产出比。

2.2.4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计算, 运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平均盖度

从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5 a植被平均盖度变化情况看, 整体上植被恢复效果均较好, 植被平均盖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 1)。植被恢复速度最快的为踏郎植物沙障, 设置后第3年植被盖度已达50%。将3种植物沙障按植被恢复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设置后第5年3种植物沙障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44.9%(黄柳)、80.7%(黄柳-踏郎)、79.7%(踏郎)(表 1)。随着时间推移, 植被盖度变化在3种植物沙障间的差异变大, 第4年后差异达显著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表 2), 3种植物沙障设置后5 a间,植被平均盖度变化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表 1 沙障设置后5 a间植被平均盖度 Table 1 Averag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3 types of sand hedges on the late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沙障种类Types
of sand hedges
植被平均盖度Average vegetation coverage/%
第1年
1st year
第2年
2nd year
第3年
3rd year
第4年
4th year
第5年
5th year
平均值
Average
HL 9.9 18.0 36.0 44.6 44.9 30.68±14.26
HL-TL 11.9 22.9 46.3 75.3 80.7 47.42±27.38
TL 11.2 28.7 50.0 74.3 79.7 48.78±26.17
Control 4.2 5.6 6.5 6.5 7.0 5.96±0.99
表 2 沙障设置后植被平均盖度的方差分析 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averag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3 types of sand hedges
因子Factor 变差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离差平方和
Sum of squares
自由度
df
均方
Mean square
F 显著性
Sig.
植被平均盖度
Average vegetation coverage
组间Between groups 1 431.083 2 715.542 73.502 0.003
组内Within groups 29.205 3 9.735
总和Total 1 460.288 5
3.2 沙丘移动距离

3种植物沙障对沙丘治理效果较好 (表 3), 在设置后3 a间, 第1年移动0.50~0.54 m, 第2年后沙丘基本被固定, 而对照组沙丘3 a间总移动距离为14.9 m。沙障设置后3 a间,沙丘最大移动距离0.54 m, 最小移动距离0 m。沙丘移动距离在3种植物沙障间差异不大, 按移动距离由小到大的排序为踏郎植物沙障、黄柳-踏郎植物沙障、黄柳植物沙障。

表 3 沙障设置后3 a间沙丘向前移动距离 Table 3 Sand dunes shift length of 3 types of sand hedges on the late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沙障种类
Types of
sand hedges
沙丘移动距离Shift length of sand dunes/m
第1年
1st year
第2年
2nd year
第3年
3rd year
平均值
Average
HL 0.54 0 0 0.18±0.25
HL-TL 0.51 0 0 0.17±0.24
TL 0.50 0 0 0.17±0.23
Control 5.20 5.00 4.70 4.97±0.21
3.3 投入与产出

3种植物沙障用工量相同, 种条用量明显有差异, 黄柳种条用量最多 (7 000 kg·hm-2), 黄柳-踏郎次之 (6 400 kg·hm-2), 踏郎最少 (6 000 kg·hm-2)。沙障设置后5 a间踏郎植物沙障种子产量始终最高, 黄柳-踏郎植物沙障次之, 黄柳植物沙障无种子产出 (表 4)。黄柳种子产量低的原因有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 如黄柳种子较小并有冠毛, 飞散能力较强, 在风力作用下会分散到沙地各个角落, 从而损失大量的种子[13]。另外,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黄柳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因子[14], 研究区降水量较低影响了其种子结实量。在种条产量方面, 第1年和第2年黄柳最高, 第3年开始黄柳-踏郎、踏郎明显增多并超出黄柳。3种植物沙障按5 a种条总产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黄柳-踏郎、踏郎、黄柳, 其平均产量分别为 (12 574±6 632.02) kg·hm-2、(12 530±6 376.66) kg·hm-2、(12 470±5 743.66) kg·hm-2

表 4 沙障设置后5 a间种子和种条产量 Table 4 Seeds and cuttings overall yield of 3 types of sand hedges on the 5 years after establishment
沙障种类Types ofsand hedges 种子产量Yield of seeds/(kg·hm-2) 种条产量Yield of cuttings/(kg·hm-2)
第1年
1st year
第2年
2nd year
第3年
3rd year
第4年
4th year
第5年
5th year
第1年
1st year
第2年
2nd year
第3年
3rd year
第4年
4th year
第5年
5th year
HL 0 0 0 0 0 2 850 8 800 16 700 17 000 17 000
HL-TL 4.8 10.1 42.6 54.0 63.0 2 710 6 460 17 600 18 100 18 000
TL 7.4 14.2 51.7 58.0 72.0 2 640 7 210 17 400 17 600 17 800

3种植物沙障按投入成本从低到高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 3种植物沙障按5 a总产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 (表 5)。

表 5 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 Table 5 Input and output of 3 types of sand hedges
沙障种类
Types of
sand hedges
总投入Input
/(yuan·hm-2)
产出Output/(yuan·hm-2)
第1年
1st year
第2年
2nd year
第3年
3rd year
第4年
4th year
第5年
5th year
总计
Total
平均值
Average
HL 2 550 570 1 760 3 340 3 400 3 400 12 470 2 494.0
HL-TL 2 430 638 1 494 4 372 4 700 4 860 16 064 3 212.8
TL 2 350 676 1 726 4 514 4 680 5 000 16 596 3 319.2

在治理后的5 a间, 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比逐年减小, 自第3年起产出高于投入, 投入与产出比均小于1, 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比从低到高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 (表 6)。

表 6 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比 Table 6 Input and output ratio of 3 types of sand hedges
沙障种类
Types of
sand hedges
投入与产出比Ratio of input and output
第1年
1st year
第2年
2nd year
第3年
3rd year
第4年
4th year
第5年
5th year
5 a总计
5 years total
平均值
Average
HL 4.47 1.45 0.76 0.75 0.75 0.20 1.02
HL-TL 3.81 1.63 0.56 0.52 0.50 0.15 0.76
TL 3.48 1.36 0.52 0.50 0.47 0.14 0.71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表 7), 3种植物沙障种子产量差异显著 (P < 0.05),种条产量在3种植物沙障间的差异逐年变大, 第3年后3种植物沙障种条产量差异极显著 (P < 0.01)。3种植物沙障间产值差异逐年增加, 第3年后3种植物沙障产值差异极显著 (P < 0.01), 第3年后3种植物沙障投入与产出比差异极显著 (P < 0.01)。

表 7 沙障植被种子产量、种条产量和投入与产出比例的方差分析 Table 7 Variance analysis of seeds overall yield, cuttings overall yield and input and output ratio in 3 types of sand hedges
因子Factor 变差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离差平方和
Sum of squares
自由度
df
均方
Mean square
F 显著性
Sig.
种子产量
Seeds overall yield
组间Between groups 4 840.705 2 2 420.353 4.885 0.028
组内Within groups 5 945.872 12 495.489
总和Total 10 786.577 14
种条产量
Cuttings overall yield
组间Between groups 1 580 000.000 2 790 000.000 16.929 0.003
组内Within groups 280 000.000 6 46 666.667
总和Total 1 860 000.000 8
投入与产出比例
Input and output ratio
组间Between groups 0.118 2 0.059 110.771 0.000
组内Within groups 0.003 6 0.001
总和Total 0.121 8
3.4 综合评价

为综合评价3种植物沙障治理的效果, 以植被平均盖度、沙丘移动距离及投入与产出比为指标, 采用熵权法赋予各个指标权重值 (表 8), 量化3种植物沙障综合效果 (表 9)。从综合得分情况看, 踏郎植物沙障得分最高 (12.00), 黄柳-踏郎植物沙障次之 (11.70), 黄柳植物沙障最小 (7.81)。综合治理效果从好到差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

表 8 各项指标权重值 Table 8 Weight value of each index
植被平均盖度
Average vegetation
coverage
沙丘移动距离
Sand dunes
shift length
投入与产出比
Input and
output ratio
0.24 0.35 0.41
表 9 3种植物沙障各评价指标及综合得分 Table 9 Comprehensive score of 3 types of sand hedges
沙障种类
Types of sand hedges
指标Index 综合得分
Comprehensive score
植被平均盖度
Average vegetation coverage/%
沙丘移动距离
Sand dunes shift length/m
投入与产出比
Input and output ratio
HL 7.33 0.06 0.42 7.81
HL-TL 11.33 0.06 0.31 11.70
TL 11.66 0.06 0.29 12.00
4 结论

选用植被平均盖度、沙丘移动距离和投入与产出比作为评价指标, 赋予权重值量化后综合评价了黄柳、黄柳-踏郎、踏郎3种植物沙障的治理效果。3种植物沙障植被平均盖度变化差异极显著 (P < 0.01),即植被恢复速度不同,按植被恢复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在沙障设置后的3 a间, 自第2年起沙丘基本被固定,按沙丘移动距离由小到大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由于设置3种植物沙障时种条用量不同, 投入成本也不同。按投入成本从低到高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3种植物沙障种子产量差异显著 (P < 0.05),同时种条产量差异也显著 (P < 0.01), 导致其产值差异极显著 (P < 0.01)。沙障设置后, 不论1 a种子产量还是5 a总产量, 都是踏郎最高, 黄柳-踏郎次之, 黄柳无产量。3种植物沙障5 a种条总产量以黄柳-踏郎最高、踏郎次之、黄柳最低。将3种植物沙障按5 a总产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踏郎、黄柳-踏郎、黄柳。沙障设置之后其投入与产出比逐年减小, 自第3年起3种植物沙障产出均高于投入。5 a间投入与产出比例以踏郎最小, 黄柳-踏郎次之, 黄柳最高。3种植物沙障间差异在0.01水平上极显著。

从植被平均盖度、沙丘移动距离、投入成本、种子产量、总产值、投入与产出比等因素对比分析, 采用熵权法对3种植物沙障治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治理效果以踏郎植物沙障最好、黄柳-踏郎植物沙障次之、黄柳植物沙障最差,而其种条总产量的排序则不同 (黄柳-踏郎最高、踏郎次之、黄柳最低)。植物再生沙障治理流动沙丘可以形成具有多物种、多层片、多层次垂直结构的沙障群落, 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效果[2],但优先选用适合的沙障类型,如何合理经营利用使植物沙障持续发挥效益是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孙荣华, 刘玉山, 刘志和, 等. 沙质荒漠化土地生物沙障结构与配置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1): 125–128.
[2] 张文军, 刘德义, 李泽江, 等. 科尔沁沙地植物再生沙障人工群落结构特征[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5(5): 56–59.
[3] 王树力, 刘玉山. 赤峰市流动沙地植物沙障治理模式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4): 144–147.
[4] 崔崴, 荣浩. 浑善达克沙地踏郎再生沙障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6): 180–184.
[5] 诺民达来, 张明铁, 郭永盛, 等.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活沙障防风固沙效益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1(3): 80–84.
[6] 刘冠志, 刘果厚, 刘哲荣, 等.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再生沙障插穗指标[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43(5): 123–125.
[7] 杨东华, 赵雨森, 辛颖, 等. 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林踏郎稳定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5): 118–122.
[8] 杨东华, 赵雨森. 不同生境对踏郎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1, 47(2): 180–186. DOI:10.11707/j.1001-7488.20110226
[9] 卢振启, 李爽, 李晨光, 等. 坡位对黄柳沙障生长及其生态效益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6(6): 26–32.
[10] 张瑞麟, 刘果厚, 崔秀萍.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活沙障防风固沙效益的研究[J]. 中国沙漠, 2006, 26(5): 717–721.
[11] 李爽, 纪晓林, 黄选瑞, 等. 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生物沙障防风阻沙与土壤改良效益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3(1): 12–16.
[12] 张利文, 周丹丹, 高永. 沙障防沙治沙技术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43(3): 363–369.
[13] 崔秀萍, 刘果厚.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更新特点与规律研究[J]. 中国沙漠, 2012, 32(1): 60–64.
[14] 苏华, 张彦, 胡海笑, 等. 影响黄柳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土壤因子探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11): 185–190.
[15] 邱陆旸, 张丽萍, 陆芳春, 等. 基于熵权法的林下土壤抗蚀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30(4):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