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2016, Vol. 35 Issue (5): 680-685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陈绪玲, 朱英, 李裕冬, 张贵权
CHEN Xuling, ZHU Ying, LI Yudong, ZHANG Guiquan
人为因素对峨眉山圈养大熊猫夏季行为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Behavior of Captive Giant Panda in Summer at Mount Emei
四川动物, 2016, 35(5): 680-685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6, 35(5): 680-685
10.11984/j.issn.1000-7083.2016039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12-09
接受日期: 2016-07-20
人为因素对峨眉山圈养大熊猫夏季行为的影响
陈绪玲1,2,3, 朱英1,3, 李裕冬1,3, 张贵权3,4*     
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15
2. 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 四川峨眉山 614200
3. 四川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 成都 610015
4.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四川卧龙 623006
摘要: 对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改善大熊猫饲养管理。本研究以峨眉山大熊猫馆3只大熊猫香琳、芦琳、平平为对象,采用连续时间记录法,分析了夏季游客数量和饲养员接触方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客数量对香琳的嗅闻(t=3.648,P=0.001)和蹭阴(Z=-2.192,P=0.028)以及芦琳的进食(t=2.487,P=0.018)和踱步(t=-3.302,P=0.001)行为影响显著。饲养员的日常接触使大熊猫的休息、玩耍时长均显著下降(P < 0.001),而进食、嗅闻、趴门、踱步行为时长显著增加(P < 0.001)。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1)在大熊猫表现出异常行为时,应适当控制游客数量,以免产生更严重的应激反应;(2)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减少饲养员与大熊猫的被动接触,以降低饲养员对大熊猫行为的干扰。
关键词大熊猫     夏季     行为     影响因素     饲养管理     峨眉山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Behavior of Captive Giant Panda in Summer at Mount Emei
CHEN Xuling1,2,3, ZHU Ying1,3, LI Yudong1,3, ZHANG Guiquan3,4*     
1. Sichuan Nature Resources Science Academy, Chengdu 610015, China;
2. Mount Emei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xperiment Station Base, Emei, Sichuan Province 614200, China;
3. Sichuan Province Laboratory for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Chengdu 610015, China;
4.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Giant Panda, Wolong, Sichuan Province 623006, China
Abstract: Behavioral study of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is helpful for captive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influences of tourists number and feeders on the behaviors of 3 giant pandas, named Xianglin, Lulin and Pingping, using continuous recording method during the summer in the Mount Emei Giant Panda Ho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urists numbe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ehaviors of Xianglin (snuffing: t=3.648, P=0.001; rubbing the private parts: Z=-2.192, P=0.028), and Lulin (feeding: t=2.487, P=0.018; strolling: t=-3.302, P=0.001). The actions of feeders showed a strong influence on behaviors of giant pandas, such as reducing the time of resting and playing (P < 0.001) and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feeding, snuffing, lying, and strolling (P < 0.001). In conclusion, we suggested that (1) when giant panda showed abnormal reaction, it was necessary to prevent more serious emergency response by properly controlling the number of visitors; (2) during the process of feeding, it was necessary to decrease the feeder's passive contact with giant panda to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to giant panda's behaviors.
Key word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summer     behavior     influence factors     captive management     Mount Emei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为了保护大熊猫免遭灭绝,20世纪80年代中国成立了大熊猫研究中心,开展大熊猫的人工圈养繁育工作(赵学敏,2006)。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三大难题得以解决(张和民,王鹏彦,2003),奠定了我国大熊猫繁育工作迅速发展的技术基础。截至2015年底,圈养种群总数约425只,主要分布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及国内外的动物园(央视新闻网,2015)。大熊猫的圈养繁育工作虽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单一的人工圈养环境限制了大熊猫行为的表达空间,导致行为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繁殖障碍,出现踱步和趴门等刻板行为(田红等,2004刘娟等,2005;杨春花,王?鳎?006;周杰珑等,2012周晓等,2013)。在圈养环境下,游客和饲养员也会对圈养大熊猫行为产生影响,如游客数量增加时,大熊猫会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行为(崔媛媛等,2009);饲养员的陪同降低了大熊猫发情时的攻击性(Powell et al., 2008);饲养员的不同接触方式使大熊猫的刻板行为如趴门、晃头、踱步等增加,同时进食、移动增多,休息减少(刘赫等,2009);饲养员可以减少大熊猫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紧张感(王承东等,2012)。因此,了解游客数量及饲养员接触方式对当地大熊猫的影响,有助于改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大熊猫的福利,保障大熊猫身心健康。本研究以峨眉山大熊猫馆的大熊猫为对象,采用连续时间记录法记录在不同游客数量和饲养员接触方式下大熊猫的行为,分析游客数量和饲养员接触方式对其行为的影响,提出改善峨眉山大熊猫馆饲养管理的建议。

1 材料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峨眉山大熊猫馆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符溪镇(103.54°E,29.59°N),共有3只大熊猫(表 1),每只大熊猫有3个活动场地,分别是室外活动场(600 m2)、室内活动馆(450 m2)和室内猫舍(40 m2)。3个室外活动场距离较近,小环境以及受到外界干扰情况非常接近。饲养员每天09: 00将大熊猫由室内猫舍引导至室外活动场或室内活动馆。每天投喂精饲料6次,每次间隔1.5 h,具体投喂时间为09: 30,11: 00,12: 30,14: 00,15: 30,17: 00。竹子投喂时间不定,遵循少量多次、按需供给原则。

表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Table 1 Information of giant pandas in this study
呼名 性别 谱系号 出生日期 出生地 迁入时间
平平 704 2008.9 中国保护大熊猫
研究中心
2012.4
香琳 748 2009.5 中国保护大熊猫
研究中心
2013.6
芦琳 758 2009.10 中国保护大熊猫
研究中心
2013.6
1.2 行为观察

本研究采用连续时间记录法,人为观察为主、监控设备为辅记录大熊猫的行为。参考周小平等(2005)的研究,所有行为的具体定义见表 2

表 2 本研究所采用的大熊猫行为谱 Table 2 Behavior spectrum of giant pandas in this study
行为 定义
进食 用嘴、爪子处理和吞咽食物
休息 在一个地方或躺或坐,偶尔改变姿势
玩耍 无明显目的的活动,如戏水、打滚、对各种物品的玩耍
嗅闻 鼻吻接近物体,闻至少1 s以上,包括弗雷曼行为(嘴唇外翻、牙齿暴露或嗅闻时嘴张开)和舔标记物所在区域
蹭阴 以肛周腺区贴近墙壁、突起物或地面作圆弧或直线形擦蹭,并遗留气味标志
装饰 以爪抓或嘴舔毛、蹭痒等
踱步 不断重复来回或沿着封闭路线以刻板方式踱步,必须沿同一路线行进3次
趴门 当饲养员不在时出现的食物期待,如向饲养员来向张望、来回摇头、拍门、推门、挠门
移动 在展舍内移动,包括走、跑、攀爬,移动距离大于2个体长
其他行为 不包含在上述行为中的行为,如警惕、抖毛、排便等
1.3 数据收集

游客数量:在观察时间段内,按照1 h内统计10 min的游客量进而推算1 h游客量的方法计算(刘赫等,2009)。经过预观察,我们发现峨眉山大熊猫馆夏季游客数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游客是否属于团客。上午(09: 00—12: 00)游客主体分为2种类型,散客和团客,数量差异较大;下午(14: 00—17: 00)基本为团客,数量波动不大。为了避免不同时间段而造成的行为差异,本研究选取游客数量波动较大的上午时间段(09: 00—12: 00),分析游客数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记录了2014年7—9月,团客出现的30d时间内大熊猫的行为,而散客的数据是通过选择与团客预约日期相近、温湿度相似、只有散客出现的日期(共计30 d),根据行为谱记录大熊猫的所有行为。我们通过记录每一只大熊猫在30 d内(团客或者散客出现的日期)的每一种行为的时长,最后得出每一种行为每天的平均活动时长。

饲养员接触大熊猫的方式分为正常饲喂、积极接触、中性接触和被动接触(刘赫等,2009)。积极接触指饲养员直接接触大熊猫,如训练、抚摸;中性接触指饲养员的出现与大熊猫相关,但没有和大熊猫接触,如投食后观察取食情况,但对大熊猫的反应不作回应;被动接触是饲养员的出现与大熊猫无关,如消毒、打扫等。无饲养员接触行为指观察时间段内,饲养员没有出现在大熊猫视野范围内时大熊猫的行为。2014年7—9月每天的09: 30—11: 30、14: 30—16: 30、16: 30—18: 30三个时间段,饲养员与所有大熊猫进行同一种接触,记录每一只大熊猫各种行为出现的时长,每种接触方式观察10 d,然后计算出每一种接触方式下,3只大熊猫每天各种行为出现的总时长。

1.4 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和作图。游客数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采用成对检验法,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法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2个相关样本检验。饲养员不同接触方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齐性,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反之则采用Tamhane's法。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显著水平设置为α=0.05,所有统计分析由SPSS 21.0完成。

2 结果 2.1 游客数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

峨眉山大熊猫馆夏季早上散客日均人流量约为(31±4)人/h,团客日均人流量为(217±19)人/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 1t=22.564,P<0.001)。无论游客数量多少,3只大熊猫以进食和休息为主,共占全部活动的73%±19%~91%±31%(图 2:A)。按照时长将大熊猫行为进行排列,3只大熊猫的前3种行为:平平以进食(64%±21%)、休息(23%±12%)、玩耍(17%±12%)为主,香琳以休息(44%±11%)、进食(39%±11%)、踱步(26%±4%)为主,而芦琳以进食(76%±7%)、休息(13%±5%)、踱步和趴门(10%±4%、8%±4%)为主。在游客数量增多时,3只大熊猫除了蹭阴时长显著增长(Z=-2.698,P=0.007)之外,其余几种行为均没有显著变化(图 2:A)。

图 1 峨眉山熊猫馆夏季团客和散客数量比较 Fig. 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group and individual travelers during the summer at Mount Emei

图 2 游客数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tourist number on the behaviors of 3 giant pandas *表示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haviors.

针对每只大熊猫分析游客数量对其行为的影响时,3只大熊猫呈现的变化各不相同。游客数量的变化对平平的各种行为均无显著影响(图 2:B),但当游客数量增多时,香琳的嗅闻(t=3.648,P=0.001)和蹭阴(Z=-2.192,P=0.028),芦琳的进食(t=2.487,P=0.018)和踱步(t=-3.302,P=0.001)时长明显增加,而这2只大熊猫的其他行为变化不明显(P>0.05)。

2.2 饲养员对大熊猫的行为影响

饲养员不同的接触方式对大熊猫的各种行为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食(F=40.246,P<0.001)、休息(F=101.618,P<0.001)、玩耍(F=102.034,P<0.001)、嗅闻(F=15.330,P<0.001)、移动(F=21.321,P<0.001)、装饰(F=24.210,P<0.001)、趴门(F=130.920,P<0.001)、踱步(F=36.967,P<0.001)以及其他行为(F=40.396,P<0.001)。其中,与无饲养员接触相比,在积极接触、中性接触、被动接触时,大熊猫的进食、嗅闻、趴门、踱步等行为活动时长显著增加,而休息和玩耍相应减少(图 3表 3)。大熊猫的移动行为在饲养员被动接触时,时长显著增加,而装饰行为在饲养员积极和被动接触时,时长明显降低(图 3)。

图 3 饲养员不同接触方式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 Fig. 3 Impact of feeders' actions on the behaviors of 3 giant pandas

表 3 大熊猫行为差异在饲养员不同接触方式间两两比较的结果 Table 3 Pairwise comparisons of feeders' actions on the behaviors of giant pandas
对比组 无与中性 无与积极 无与被动 中性与积极 中性与被动 积极与被动
进食 -27.067*** -30.267*** -18.867*** -3.200 8.200* 11.400**
休息 34.233*** 40.000*** 38.867*** 5.767 4.633 -1.133
玩耍 17.633*** 10.733*** 14.933*** -6.900*** -2.700** 4.200***
嗅闻 -2.200*** -3.167*** -2.200*** -0.967 0.000 0.967
移动 -7.333 -1.333 -7.800*** 0.867 -7.067 -7.933***
装饰 1.033 3.033*** 1.467** 2.000*** 0.433 -1.567***
趴门 -9.967*** -7.200*** -12.833*** 2.767*** 2.867* -5.633***
踱步 -7.767*** -10.133*** -15.033*** -2.367 -7.267*** -4.900**
其他 -13.867*** -10.767*** -8.500*** 3.100 5.367** 2.267
注Notes: * 0.01<P<0.05, ** 0.001<P<0.01, *** P<0.001。

与中性接触相比,积极接触的大熊猫的玩耍时长显著增加、装饰和趴门时长显著降低;与中性接触相比,被动接触的大熊猫的进食时长和其他行为显著减少,玩耍、趴门和踱步时长明显增加;与被动接触相比,积极接触的大熊猫的进食、玩耍时长增加,移动、装饰、趴门、踱步时长明显下降(图 3表 3)。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当游客数量增多时,峨眉山大熊猫馆的大熊猫总体上蹭阴时长显著增加,其他行为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大熊猫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发现游客数量增多,平平的行为无显著变化,但香琳的嗅闻、蹭阴时长显著增加,芦琳的进食时长增加、踱步却显著减少。该结果不同于刘赫等(2009)研究的游客数量变化对北京动物园大熊猫的行为影响,该研究发现游客数量增多,大熊猫的行为无显著变化。两个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如圈舍环境、游客数量、大熊猫个体等方面。刘赫等(2009)认为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在游客数量变化时,行为没有显著变化,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展览导致大熊猫对其的适应性。这一点与我们对大熊猫平平观察的结果一致,平平自2008年开始展览,长期的展览提升了平平对参观环境的适应能力,游客变化不足以干扰其行为。对不同大熊猫个体而言,游客引起的不稳定、爆发式的噪音会使其产生的行为应激反应更加剧烈(刘赫等,2009),我们推测这是香琳的嗅闻和蹭阴行为及芦琳的趴门和踱步增加的原因。综上,游客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使大熊猫的压力增大,在饲养过程中适时控制游客数量可缓解这种压力,有利于大熊猫身心健康。

在圈养条件下,大熊猫与人的接触不可避免,其食物来源、疾病治疗、圈舍清理等都高度依赖于饲养员,饲养员的行为会对大熊猫的行为造成一定影响(刘赫等,2009)。本研究中,与无接触相比,饲养员3种不同接触方式即积极接触、中性接触和被动接触均使大熊猫的进食、嗅闻、趴门、踱步显著增加,而休息和玩耍显著下降。圈养条件下,人与大熊猫的接触往往与大熊猫的食物有着密切联系,如饲养员日常投喂以及训练时的食物奖赏,久而久之,大熊猫便形成了饲养员与食物的条件反射。由此推断,当饲养员出现在大熊猫视野范围内时,大熊猫首先想到的是即将获得新鲜可口的食物。因此,无论饲养员以何种方式接触大熊猫,大熊猫进食、嗅闻、趴门等与取食相关的行为都会显著增加。但在接触过程中,若大熊猫预期的食物需求得不到满足,如食物不新鲜、不合胃口以及没有得到食物,其也会表现出踱步等焦虑行为。相同时间段内,取食和踱步行为增加,休息和玩耍行为则相应减少。3种接触方式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趴门、踱步时长在被动接触时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接触方式。在被动接触下,饲养员并不会为大熊猫提供食物,因此,大熊猫期许获得食物而表现出的趴门行为多于其他接触形式。此外,在对圈舍进行消毒和清洁等被动接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气味和噪音,使大熊猫的情绪更容易焦虑,导致踱步行为时长增加。趴门、踱步时长的增加,易形成刻板行为,不利于大熊猫的身心健康(杨春花,王?鳎?006)。因此我们建议,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合理安排圈舍的清洁和消毒时间,尽可能减少饲养员与大熊猫的被动接触。

虽然积极接触同样会增加大熊猫趴门和踱步行为的时长,但通过积极接触能够训练大熊猫在无麻醉的条件下接受体检和伤病治疗,降低麻醉对大熊猫的生理伤害。基于此,应当合理设计积极接触形式,如固定的饲养员、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以及尊重大熊猫自身的特性,使积极接触既能满足训练大熊猫的目的,又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为了降低饲养员对大熊猫行为的干扰,大熊猫取食情况观察等中性接触可在电子监控系统下进行,饲养员尽量不要出现在大熊猫的视野范围内。

4 结论

峨眉山大熊猫馆的3只大熊猫虽对人工圈养环境表现出了一定的适应性,但圈养环境中的人为因素仍然影响了大熊猫的行为时间分配,游客数量的增加以及饲养员接触的增多减少了大熊猫正常行为的时间。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建议当大熊猫表现出异常行为时,适当控制游客数量,分批进入参观,以免产生更严重的应激反应;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尽可能减少饲养员与大熊猫的被动接触、合理设计积极接触形式以降低饲养员对大熊猫行为的干扰。各地的人工圈养环境虽然有差异,但是都存在活动面积狭小、食物高度依赖饲养员以及游客展览带来的各种困扰,这些因素均能导致大熊猫正常行为需求得不到满足。如何在有限条件下保障大熊猫的正常行为、提高大熊猫的福利,将是今后各饲养地大熊猫圈养管理的重点和研究方向。

致谢: 感谢陈亚和吴永中在实验过程中帮助搜集和整理数据。感谢杨海琼博士在论文撰写和修订中提供的建议。
参考文献
崔媛媛, 胡德夫, 张金国, 等. 2009. 黄金周游客干扰对圈养大熊猫应激影响初探[J]. 四川动物 , 28(5) : 647–651.
刘赫, 邱蕾, 张金国, 等. 2009.圈养环境中人为因素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C].首届两岸三地大熊猫保护教育学术研讨会.
刘娟, 陈玥, 郭丽然, 等. 2005. 圈养大熊猫刻板行为观察及其激素水平测定[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41(1) : 75–78.
Powell David, 林 虹, Carlstead Kathy, et al. 2008. 圈养大熊猫性情、饲养管理和社群性行为的关系[J]. 动物学报 , 54(1) : 169–175.
田红, 魏荣平, 张贵权, 等. 2004. 传统圈养和半自然散放环境亚成年大熊猫的行为差异[J]. 动物学研究 , 25(2) : 137–140.
王承东, 严玉宝, 邓林华, 等. 2012. 大熊猫医疗管理培训[J]. 野生动物 , 33(4) : 246–248.
央视新闻网. 2015.全球今年繁育成活大熊猫宝宝40只人工圈养量达425只[EB/OL]. http://m.news.cntv.cn/2015/11/12/ARTI1447286910344854.shtml.
杨春花, 王小明. 2006. 大熊猫的刻板行为及其矫正对策——丰富圈养环境举措[J]. 四川动物 , 25(3) : 529–532.
张和民, 王鹏彦. 2003. 大熊猫繁殖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 -7.
赵学敏. 2006. 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78 -79.
周杰珑, 马国强, 李奇生, 等. 2012. 高海波地区昆明野生动物园大熊猫春季刻板行为探究[J]. 四川动物 , 31(3) : 342–347.
周小平, 王鹏彦, 张和民. 2005. 圈养大熊猫行为研究及其方法[M]. 成都: 四川科技出版社: 3 -24.
周晓, 黄炎, 黄金燕, 等. 2013. 大熊猫行为发育及饲养管理中的影响因素[J]. 野生动物 , 34(2) : 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