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2016, Vol. 35 Issue (2): 302-306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陆舟, 余丽江, 舒晓莲, 蒋爱伍, 周放
LU Zhou, YU Lijiang, SHU Xiaolian, JIANG Aiwu, ZHOU Fang
海南鳽在广西的分布和保护现状
Distribution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Gorsachius magnificus in Guangxi
四川动物, 2016, 35(2): 302-306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6, 35(2): 302-306
10.11984/j.issn.1000-7083.2015035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11-11
接受日期: 2015-12-15
海南鳽在广西的分布和保护现状
陆舟, 余丽江, 舒晓莲, 蒋爱伍, 周放*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南宁 530005
摘要: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是全球性濒危鸟类,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广西是海南鳽重要的分布区。根据24年来对海南鳽的长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鳽在广西有4个分布区34个分布点,呈零星分布,分布区面积十分狭小。其中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其余30个均处于保护空缺状态。本文对海南鳽的保护空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
关键词: 海南鳽     分布区域     保护空缺     自然保护区    
Distribution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Gorsachius magnificus in Guangxi
LU Zhou, YU Lijiang, SHU Xiaolian, JIANG Aiwu, ZHOU Fa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 China
Abstract: White-eared night heron (Gorsachius magnificus) was a globally endangered bird species and listed as class Ⅱ national protected specie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as an important distribution area of G. magnificus. Based on the 24-year study of this species, 34 localities in Guangxi had been found, and among of which, only four distributed in nature reserves while the others were out of the protection. The conservation gap of the species was discussed and 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orsachius magnificus     distribution area     conservation gap     nature reserve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是我国特有鸟类(雷富民,卢汰春,2006)。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鸟类》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该鸟列为濒危等级;该鸟也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联盟的世界受胁鸟类名录、亚洲受胁鸟类名录,同时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郑光美,王岐山,1998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1汪松,解焱,2004)。

海南鳽自1899年在海南岛五指山被发现并命名(Ogilvie-grant,1899)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90年间都难觅踪迹,只有少数的记录报道,主要的发现地有:海南岛(白沙县1961年、乐东县1962年)、广西金秀县(1929年)、湖北崇阳县(1902年)、福建(福州市1911年、建阳市1915年和邵武市1944年)、安徽霍山(1910年)、浙江天目山(1954年)等少数局部区域(La Touche,19131917寿振黄,许维枢,1966郑作新,19441987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1)。此外,在越南北部也曾有人见到过海南(Fellowes et al. ,2001)。以上记录时间跨度大,发现海南鳽的数量也极少,多为一两只,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地了解和研究。1990年海南鳽在广西被重新发现以后(周放,1994),20多年来各地又陆续发现并报道了海南鳽的分布情况。目前,海南鳽在中国的发现地有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和云南等省的局部狭窄区域(胡鸿兴,1999高育仁等,2000刘智勇,肖忠优,2001陈水华,2006李立,2006赵冰雪等,2006周放,2011Gao et al.,2013)。虽然对海南鳽的发现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加,但除了在广西南部、广东车八岭、江西九连山和浙江千岛湖岛屿有较为稳定的海南鳽繁殖小种群外,大多为零星的发现报道。

何芬奇等(2007)将海南鳽划分为11个亚群,提出黄山-天目山亚群、南岭亚群和广西亚群是目前3个相对健康而稳定的亚群。广西是目前海南鳽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区,其活动分布地、种群数量和稳定性都远大于其他分布省。其中,上思县东屏乡凤亭河水库库区的海南鳽种群最为稳定,经过多年保护后,目前已形成1个相对稳定的繁殖种群。调查表明,凤亭河水库的海南鳽种群数量为30~40只(周放,周解,2004)。加强对该种群的保护对于这个濒危物种的保护非常关键。

1 海南鳽的调查时间和方法

海南鳽作为一种体型较大的鹭科鸟类,容易分辨,尤其是其粗大的白色过眼纹,明显区别于其他鹭科鸟类。一般分布地的老猎户或野生动物爱好者都能够轻易识别该鸟,并能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根据海南鳽的形态特征,结合使用鸣声回放、活动踪迹跟踪以及红外夜视镜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以见到海南鳽实体或当地居民捕捉到该鸟地点或发现其营巢地点来确定其活动分布点。

自1990年海南鳽在广西重新发现到现在的24年间,我们对该鸟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研究,期间完成了多个海南鳽专项调查、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个野生动物调查项目,确定海南鳽在广西的主要活动分布地有南宁市郊区、隆安县、武鸣县、上林县、横县、扶绥县、大新县、上思县、金秀县、桂平市郊区、平南县、柳州市郊区、融安县和百色市右江区等市县的零星狭窄区域(周放,20042011周放等,2005)。

2 广西海南鳽分布地点

据实地调查,海南鳽在广西主要有34个分布点(表 1图 1)。

表 1 广西海南鳽分布点 Table 1 Localities of Gorsachius magnificus in Guangxi
行政区划 分布点
南宁市 市郊区 1.大塘镇
2.沙井镇西南
3.大沙田南部
4.老虎岭水库
隆安县 5.屏山乡龙虎山保护区(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
武鸣县 6.仙湖镇仙湖水库
7.锣圩镇团结村
8.马头镇西部的暮定水库
9.两江镇以东大明山麓(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10.府城镇北部那打水库
上林县 11.覃排镇登山村毛塘水库
12.大龙洞水库
13.明亮镇江林村后林场
14.明亮镇江林村江德水库
15.明亮镇罗勘村龙围屯
16.明亮镇罗勘村六洼水库
横县 17.县城北部北滩水库
18.六景镇夹江水库
崇左市 扶绥县 19.东门镇驮达村那荒屯
20.东门河离岜盆保护区不远处
大新县 21.堪圩乡谨汤村岜嵩屯(下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
防城港市 上思县 22.那琴乡那造屯
23.凤亭河水库周边
24.边念屯
25.绿灵屯
26.彩林屯
来宾市 金秀县 27.六巷乡古麦河边
28.罗香村
贵港市 桂平市 29.大滕峡碧滩
平南县 30.马练乡
31.大鹏镇
柳州市 市郊区 32.雒容镇盘古村
融安县 33.大良镇石门水库
百色市 右江区 34.澄碧河水库边(澄碧河市级自然保护区内)

图 1 广西海南鳽分布点 Fig. 1 Distribution of Gorsachius magnificus in Guangxi

海南鳽主要分布于广西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向东延伸到平南县,向西延伸到百色市右江区,向南延伸到上思县凤亭河水库,向北延伸到柳州市融安县。其中上思县凤亭河水库是海南鳽在广西活动的最南地区,也是目前全国海南鳽活动纬度最低的地区(图 1)。

将在广西的海南鳽划分为4个分布区,分别为东部(包括柳州市、来宾市和贵港市)分布区;西部(包括百色市右江区和大新县)分布区;南部(包括上思县和扶绥县)分布区;中部(包括南宁市及所属县)分布区。西部分布区有2个分布点;中部分布区的分布点数量最多且面积最大,多达18个;东部分布区和南部分布区各有7个分布点。其中,南部上思县分布点是广西最大的海南鳽种群。海南鳽分布较为 集中的有南宁市郊区、武鸣县、上林县、横县和上思县等5个市郊及县。总体来看,海南鳽在广西呈零星分布,实际分布区面积十分狭小。

海南鳽分布点大多位于水域丰富的地区(表 1图 1)。实地调查发现海南鳽栖息活动的地方必然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湿地。水库、河流、池塘甚至水田等这些水域湿地构成了海南鳽最重要的活动场所。而这些水域湿地大多位于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若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海南鳽的生存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3 海南鳽保护现状

海南鳽的34个分布点中,有4个位于或部分位于自然保护区内。这4个分布点所在自然保护区分别是百色市的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市级)、大新县的下雷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隆安县的龙虎山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和武鸣县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根据保护空缺(conservation gap)的相关原理(Burley,1988),在自然保护区之外的因素(植被类型、栖息地类型、物种等)没有被保护或没有被很好地保护,这些因素即为保护空缺。除了以上4个分布点外,其他30个分布点都处于保护空缺状态。

水域湿地是鹭科涉禽类水鸟觅食活动的重要生境。乔木盖度、水域湿地、距离浅水区距离和食物是海南鳽巢址选择的关键因子(余丽江,2005周放等,2005)。其中乔木盖度因子为安全因素,后3个因子是取食因素。可见,安全和食物是海南鳽选择巢址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繁殖期间,虽然在营巢地、觅食地等小生境的利用上有一定的分离机制以保证雏鸟的安全(周放等,2005),但是,这只是在距离浅水区距离这一因素上的分离。为了安全,海南鳽有时选择离浅水区较远的隐蔽性较高的地方筑巢。但无论是营巢还是觅食都离不开水域湿地这一必要条件。

海南鳽的22个分布点位于自然保护区附近,这些自然保护区内都没有大面积的水域湿地,而且区内也没有发现海南鳽的分布。如: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海南鳽只见于紧邻十万大山主体山脉北面的东屏乡凤亭河水库库区一带,并形成了稳定的繁殖种群,而经过反复多次调查,十万大山主体山脉迄今没有发现海南鳽分布。在有海南鳽分布的4个自然保护区中,澄碧河自然保护区有澄碧河水库,下雷自然保护区有一些喀斯特地下河出露处形成的湿地以及支流丰富的黑水河,龙虎山自然保护区有渌水江,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西南麓两江镇至马头乡一带也有众多山溪、山塘和水库等水域湿地。

以上情况表明,大面积水域湿地是海南鳽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水库、河流、池塘、水田等水域湿地也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场所,这就影响了海南鳽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外的水库、河流、池塘、水田等水域湿地是海南鳽的适宜取食地,但这些地方人类活动频繁,安全性较低。海南鳽分布点附近的保护区内虽然缺少适宜的水域湿地,但植被盖度较好且受到人类干扰少,是适宜的栖息地,但自然保护区内却没有海南鳽的分布。因此,我们推测若适宜取食地和适宜栖息地不能兼顾,海南鳽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安全和食物是海南鳽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在适宜取食生境条件下,海南鳽有可能选择不适宜栖息却适宜取食的生境条件,即取食是排在第一的因素。这是否是海南鳽的取食活动对策,更深层次的原因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也为将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海南鳽对食物选择性较高,其主要食物是鱼类,食物格局狭窄,为狭食性动物,其营养生态位比较狭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周放,周解,2004)。当海南鳽赖以取食的湿地生境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污染、人为活动加剧等较大的变动时,它们很容易受到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到种群的生存。由表 1可知,海南鳽活动地点大多位于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由于人类社会活动进程节奏日益加快,其环境很容易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海南鳽在广西的保护形势较为严峻。

4 海南鳽保护的探讨与建议

海南鳽虽然被IUCN等国际组织列为濒危等级物种,但其仅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这也造成了实际保护工作中对海南鳽的保护执法力度和重视度都欠缺的现象。因此,提高海南鳽的保护等级,对于海南鳽的保护有重大意义。

海南鳽在广西分散且零星的分布造成了其保护工作的困难。根据长期野外调查结果,武鸣县、上林县、横县和上思县是海南鳽在广西最为重要的分布区,应重点关注和加强这些地区的海南鳽保护。这些地区的海南鳽大多分布于自然保护区附近,或者集中于较大水库周边,例如上思县东屏乡的凤亭河水库、上林县的大龙洞水库和横县六景镇的夹江水库。采取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或将原有自然保护区扩大升级,在不适合新建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可以建立地方性或区域性的保护小区、保护社区等,可以对海南鳽进行有效保护。在充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争取当地政府认可的基础上,发动当地社区参与和协助当地居民成立自己的民间保护组织和保护小区,依靠当地各界居民自己的力量进行保护。例如,2003年6月,由上思县社会各界人士自发成立了“东屏乡海南鳽民间保护协会”,并由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建立由当地居民管理的海南鳽保护小区,全乡各村都在村规民约中,加进了保护海南鳽及其栖息地的条款,通过保护小区的有效管理,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充分调动起人们保护海南鳽的积极性,使海南鳽在当地得到了真正有效的保护。对于零星分布的地点,则需要进一步规划可行合理的保护点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尽可能地连接保护空缺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填补保护空缺,使自然保护区系统具有完整的保护区网络格局,以利于海南鳽的保护。

人类活动对鸟类的栖息地有较大影响,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海南鳽栖息繁殖地的影响是保护海南鳽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还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使人类和鸟类和谐共处。

致谢: 广西林业厅、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等提供了资助和支持。参加调查工作的还有邓福英、韩小静、王志高、孙仁杰、杨岗、杜寅、余辰星、李东等人。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陈水华. 2006. 浙江珍稀鸟类记录[J]. 浙江野鸟, (1): 38-39.
高育仁, 肖荣高, 毕肖峰. 2000. 广东发现濒危鸟类海南鳽[J]. 动物学杂志, 35(6): 39-41.
何芬奇, 周放, 杨晓君, 等. 2007. 虎斑夜鳽分布与亚群态势研究[J]. 动物分类学报, 32(4): 802-813.
胡鸿兴. 1999. 湖北鹤类及水鸟研究简报[J]. 中国鹤类通讯, 3(2): 13-16.
雷富民, 卢汰春. 2006. 中国鸟类特有种[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6-30.
李立. 2006. 湖南首次发现珍稀鸟类海南鳽[J]. 中国鸟类研究简讯, 15(2): 13.
刘智勇, 肖忠优. 2001.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海南鳽[J]. 中国鹤类通讯, 5(2): 29-30.
寿振黄, 许维枢. 1966. 海南岛的鸟类Ⅰ. 非雀形目[J]. 动物学报, 18(1): 93-112.
汪松, 解焱. 2004.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第1卷 红色名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44.
余丽江. 2005. 海南鳽的栖息地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赵冰雪, 王紫江, 刘鲁明, 等. 2006. 云南鸟类种的新纪录——海南鳽[J]. 动物学研究, 7(6): 588.
郑光美, 王岐山. 1998.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7-18.
郑作新. 1944. A census of Shaowu birds during 1938-1941[J]. Biol Bull Fokien Chris Univ,4: 63-150.
郑作新. 1987. 中国鸟类区系纲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0.
周放, 余丽江, 陆舟, 等. 2005. 海南鳽巢址选择的初步调查[J]. 动物学杂志, 40(1): 54-58.
周放, 周解. 2004. 十万大山地区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39-53.
周放. 1994. 海南虎斑鳽踪迹初报[M]//中国鸟类学会水鸟组. 中国水鸟研究.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7.
周放. 2011. 广西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名录[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50.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1. Threatened birds of Asia[J]. Cambridge: UK: 146-152.
Burley FW. 1988. Biodiversity[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27-230.
Fellowes JR, Zhou F, Lee KS, et al. 2001. Status update on white-eared night heron Gorsachius magnificus in south China[J].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11: 101-111.
Gao JY, Wu ZL, Su DD, et al. 2013. Observations on breeding behavior of the white-eared night heron (Gorsachius magnificus) in northern Guangdong, China[J]. Chinese Birds, 4(3): 254-259.
La Touche JDD. 1913. Further notes on the birds in China[J]. Ibis, 10(1): 263-283.
La Touche JDD. 1917. Further notes on the birds of the province of Fohkien in south-east China[J]. Ibis, 10(5): 557-564.
Ogilvie-grant WR. 1899. Descriptions of seven new species of birds from the interior of Hainan[J]. Ibis, 7(5): 58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