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动物  2015, Vol. 34 Issue (4): 631-634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贝永建, 王烨熔, 李进华
BEI Yongjian, WANG Yerong, LI Jinhua
桂西北雉类资源保护意识调查
Public Awareness Survey of Pheasant Conservation in Northwest Guangxi
四川动物, 2015, 34(4): 631-634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5, 34(4): 631-634
10.11984/j.issn.1000-7083.2015.04.02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10-09
接受日期:2015-02-25
桂西北雉类资源保护意识调查
贝永建1, 王烨熔1, 李进华2     
1. 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西玉林 537000;
2.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230601
摘要:2012年6月—2013年9月,对桂西北地区民众的雉类资源保护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民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薄弱以及大量的人为猎捕是导致雉类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遏制雉类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急需实施相应保护措施,包括:重视和加强偏远山区民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和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野生动物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非法偷猎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的查处,通过法律手段来震慑各种偷猎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
关键词雉类     保护意识     问卷调查     广西    
Public Awareness Survey of Pheasant Conservation in Northwest Guangxi
BEI Yongjian1, WANG Yerong1, LI Jinhua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7000, China;
2.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Public awareness of pheasant conservation was surveyed from June, 2012 to September, 2013 in northwest Guangx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ak public awareness on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immoderate hunting were the main factors limiting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of pheasant. To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we suggested that promote public awareness on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n remote mountain areas;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wildlife protection via habitat manag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Key words: pheasant     protection awareness     questionnaire survey     Guangxi    

广西壮族自治区鸡形目鸟类物种多样性丰富,在此分布的我国特有种包括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张正旺等,2003),此外,还分布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白鹇Lophura nythemera、原鸡Gallus gallus、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目前,广西雉类资源遭受巨大的破坏,野外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为更好地了解雉类资源减少的原因,在我们课题组长期监测的黑颈长尾雉在桂西北分布的地区,采取实地问卷形式调查当地居民对雉类资源的保护意识,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是在黑颈长尾雉主要分布区域桂西北百色市和河池市的德保、凌云、隆林、西林、乐业、天峨等6个县进行。调查对象是当地的农民、学生、国家干部、务工人员和商人。问卷调查虽以黑颈长尾雉作为首要目标种,但与之同域分布的还有环颈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原鸡、竹鸡等,因此本调查对于了解该区域民众的雉类资源保护意识具有代表性。 1.2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的问题共27个,主要内容涉及3个方面:家庭背景、当地的雉类资源状况和当地居民对雉类的保护意识。由于部分村民为文盲或半文盲,对这部分人调查时,就相关问题和概念进行解释并代填问卷。为避免泄密个人隐私,只记录详细地点、性别和年龄。调查发放问卷400份,答题明显错误或者不完整的作为无效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08份,占77%。调查对象中,农民占58%、学生占3%、干部占8%、务工人员占20%,商人占11%。 1.3 数据分析

采用等比率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分别分析猎捕雉类方法、目的的差异;用相关性卡方检验分别分析经济收入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与雉类资源利用(抓过、吃过)2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性水平设为α=0.05。贝永建等:桂西北雉类资源保护意识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经济收入低下、经济来源单一、耕种还处于原始传统的模式、接受外界教育的机会少是调查区域民众的主要特点(表 1)。

表 1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问题答案
家庭月收入500~999元1000~1999元2000~2999元3000~3999元
36.54%42.86%16.94%3.65%
家庭经济来源工作务农经商外出打工其他
8.49%56.99%10.96%22.74%0.82%
受教育程度没有上过学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专以上
18.48%30.69%26.07%14.52%10.23%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全部机械化部分机械化
48.37%7.19%44.44%
耕种方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影响很大有,但是影响不大没有影响
26.49%37.09%36.42%
家里的薪柴来源山上砍柴用电到山上捡枯枝
57.05%22.62%20.33%
2.2 雉类资源的状况

猎捕雉类的方式多种多样(图 1),主要有猎枪、绳索下套、毒药等。其中,猎枪是打猎最有效、最常用的工具,但在20世纪90年代公安部进行全国性统一收缴猎枪后,使用猎枪打猎的比例迅速下降。4类捕猎方法使用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7,df=3,P<0.05),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绳索下套。

图 1 捕猎雉类的方法 Fig. 1 Methods of pheasant hunting

猎捕雉类的目的多种多样(图 2):主要有当做野味食用、拿到市场或者饭馆卖掉获取经济利益、纯兴趣爱好。问卷中以这3种目的猎捕雉类的调查对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30,df=2,P<0.05),当地居民猎捕雉类的主要目的是当做野味食用和为了经济利益卖掉,食用野味的传统和经济落后是主要原因。

图 2 捕杀雉类的主要目的 Fig. 2 The main purpose of hunting pheasants
2.3 当地居民对雉类资源的保护意识

当地民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人们对雉类的保护关注非常少,主要因为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缺乏对法律的宣传和讲解,61.54%的被访者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75.58%的被访者不知道哪种雉类是国家保护动物或者是珍稀濒危物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法律的宣讲和动物保护的宣传,得知捕杀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是触及法律的,绝大部分人表示今后不会上山偷猎野生动物,同时约有58%的人愿意为保护当地的雉类资源做出自己的努力(表 2)。

表 2 当地居民对雉类的保护意识调查 Table 2 Local residents’ awareness of pheasant conservation
问题答案
您吃过野生动物吗?包括野鸡经常吃偶尔吃没有吃过
8.28%43.05%48.68%
您到山上抓过野鸡吗?抓过没有抓过
13.00%87.00%
您是否关注过野鸡的保护问题?非常关注比较关注不确定不太关注非常不关注
6.91%22.04%15.46%50.33%5.26%
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吗?知道不知道
38.46%61.54%
当地政府部门是否组织或者举办过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宣传和讲解活动?
没有
11.88%88.12%
您知道当地的野鸡是否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知道不知道
24.42%75.58%
如果您知道捕杀保护动物属于犯法行为,
您还会到山上去偷猎野鸡吗?
不会
10.60%89.40%
您愿意为保护野鸡资源做一些工作吗?非常愿意比较愿意视情况而定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
26.40%31.68%35.97%4.29%1.65%
2.4 经济收入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雉类保护的影响

经济收入与雉类资源利用方式存在显著相关(χ2=77.746,df=3,P<0.05),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差异会影响到雉类资源的破坏程度(图 3)。经济收入越低的人到山上猎捕雉类和食用雉类的比例越高,经济收入高的人群虽然很少捕杀雉类,也会经常食用雉类;而文化背景的差异与雉类资源利用方式也具有显著相关(χ2=93.378,df=1,P<0.05),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雉类资源的保护产生明显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越低,猎捕和食用雉类的现象就越严重(图 4)。

图 3 经济收入的差异对雉类保护的影响 Fig. 3 The impact of income differences on pheasant protection
图 4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雉类保护的影响 Fig. 4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differences on pheasant protection
3 讨论

经济落后和缺乏法治观念是导致破坏栖息地和捕杀野生动物的共同因素(潘岽生等,2010)。调查表明,导致桂西北雉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收入低,生活贫困,文化水平低,接受外界教育机会少,当地老百姓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缺乏法制观念等。相反,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对雉类资源破坏越小。当地的风俗习惯也对动物资源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桂西北当地民众有食用野味的习惯,而鸡形目鸟类由于体型较大,肉质鲜美,加上羽毛鲜艳漂亮,常成为首选的猎捕对象。

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与教育是促进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可以通过提高保护意识来改变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行为(傅之屏等,1998)。国家政府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宣传教育非常重视,但是对偏远山区民众的法律和科普宣传不到位。88.12%的被访问者反映当地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过任何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宣传和讲解活动,因此,针对广大边远山区民众的宣教工作乃当务之急。

桂西北地区雉类资源丰富,保护任务艰巨,针对该区雉类资源保护意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3个保护措施:(1)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对偏远的山区村庄进行重点扶贫,提高当地民众的经济收入;(2)政府及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教育和科研机构应在偏远山区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教育,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3)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对破坏雉类资源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查处。

本次问卷调查仅仅局限在黑颈长尾雉的主要分布区,范围没有覆盖全广西,调查时间偏向于夏季,当地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调查对象年龄组成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建议类似的问卷调查,还要充分考虑调查的范围、时间和受访者年龄结构。

参考文献
傅之屏, 杨远兵, 吕植, 等. 1998. 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5(6): 952-956.
潘岽生, 王海京, 李玉华, 等. 2010.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社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调查[J]. 野生动物, 31(4): 218-220.
张正旺, 丁长青, 丁平, 等. 2003. 中国鸡形目鸟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J]. 生物多样性, 11(5): 41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