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杭州311232
2.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Overhaul Branch of State Grid, Hangzhou 311232
输电线路导线不均匀覆冰的形式有2种:一是 相邻档之间的导线覆冰厚度不均匀,二是同一档内 各相导线上的覆冰厚度不均匀[1, 2]。本文重点探讨 相邻档之间的导线覆冰厚度不均匀情况。导线不 均匀覆冰引起的不平衡张力是导致铁塔倒塌、塔头 破坏、导线损坏的重要因素[3, 4, 5, 6, 7, 8]。本文从不平衡张力 着手分析导线的力学性能,找出不平衡张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为设计单位进行中(重)冰区线 路设计提供参考。 1 实例计算与分析
对不均匀覆冰的输电线路导线进行力学分析, 首先需要进行不平衡张力的计算。参考文献[9]给 出求解不均匀覆冰的线路导线应力(由导线应力可 求解不平衡张力)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本文在此理 论基础上,应用VB程序语言编制程序进行相关计 算。
为进一步分析不均匀覆冰情况下的不平衡张 力随线路结构参数而变化的情况,选择湖北超高压 公司宜昌超高压局所辖的三峡右2—蔡家冲Ⅰ回 500 kV输电线路作为研究对象。该线路为单回路, 线路全长55.6 km;起点为三峡右2电站枢纽外七回 500 kV线路(约2 km)出线的最后一基耐张塔,终点 为蔡家冲换流站,线路途经宜昌、长阳及宜都等地 区。线路总体路径走向为由西北至东南,沿线56% 为高山地形,44%为一般山地。线路基本参数见参 考文献[10]。 1.1 比载计算
该线路所用导线为4×LGJ-500/45钢芯铝绞线, 导线单位长度质量为1688 kg/km,导线截面积为 531.68 mm2,外径30 mm。设计气象条件中,外过电 压及安装情况下的风速为10 m/s,内过电压情况下 的风速为15 m/s,最大风速为30 m/s;覆冰厚度为10 mm;最低气温为-20 ℃。根据线路的设计条件及结 构参数,通过计算得到各类比载的数值如下。 1.1.1 垂直比载
自重比载γ1(0,0)=31.1346 kPa/m;
冰重比载γ2(10,0)=20.8607 kPa/m;
垂直总比载γ3(10,0)=51.9952 kPa/m。 1.1.2 水平比载
外过电压下的风压比载γ4(0,10)=3.8792 kPa/m;
安装风压比载γ4(0,10)=3.8792 kPa/m;
内过电压下的风压比载γ4(0,15)=6.5462 kPa/ m;
最大风压比载(计算强度)γ4(0,30)=26.1847 kPa/m;
最大风压比载(计算风偏)γ4(0,30)=21.2969 kPa/m;
计算强度时,覆冰风压比载γ5(10,10)=7.0531 kPa/m;
计算风偏时,覆冰风压比载γ5(10,10)=7.0531 kPa/m。 1.1.3 综合比载
外过电压综合比载γ6(0,10)=31.3753 kPa/m;
安装综合比载γ6(0,10)=31.3753 kPa/m;
内过电压综合比载γ6(0,15)=31.8153 kPa/m;
计算强度时,最大风综合比载γ6(0,30)= 40.6817 kPa/m;
计算风偏时,最大风综合比载γ6(0,30)= 37.7216 kPa/m;
计算强度时,覆冰综合比载γ7(10,10)= 52.4714 kPa/m;
计算风偏时,覆冰综合比载γ7(10,10)= 52.4714 kPa/m。 1.2 导线许用应力计算
经计算,4×LGJ-500/45钢芯铝绞线的拉断力 为128 100 N,抗拉强度极限[σ]p=228.8877 MPa;安 全系数为2.5时,许用应力[σ]0=90.1133 MPa;安全系 数为4.0时,年均许用应力[σ]cp=57.2219 MPa。 1.3 控制气象条件选择
输电线路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最低气温(a)、 最大风速(b)、最厚覆冰(c)和年平均气温(d)4种气 象条件,它们都有可能成为控制气象条件。线路正 常运行情况下的气象组合如下:“最低气温”对应最 低气温,无冰,无风;“最大风速”对应最大设计风 速,无冰,月平均温度;“最厚覆冰”对应最厚覆冰, 相应风速,气温-5 ℃;“年均气温”对应无冰,无风, 气温15 ℃。
根据比载及许用应力等数据计算的比值γ/[σ] 见表 1所示。
![]() |
表 1 比值γ/[σ]计算结果 |
根据临界档距公式[9]计算临界档距,具体数据
见表 2。本文根据列表法判断有效临界档距。由表
2可以看出,有效临界档距为Lac=169.4938 m和Lcd=231.4839 m,即当档距L<169.4938 m时,控制气象条
件为最低气温;当169.4938 m
选取三峡右2—蔡家冲Ⅰ回500 kV输电线路的
1个耐张段(第14—20基杆塔,包括6个档段)进行
分析,布置图如图 1所示。首先需要确定在不断线
的情况下,线路能够承受的最大覆冰厚度。在覆冰
厚度不超过该值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均匀覆冰杆塔
档数、档距、相邻两档的高差、绝缘子串长度等方面
分析各因素对1个耐张段内一相导线所受不平衡张
力的影响[11, 12, 13]。
运用VB程序,分别计算L1—L6档内6种不均
匀覆冰情况下的导线不平衡张力。
(1) 情况1:L1档覆冰厚度为10 mm,其余5档
覆冰厚度为5 mm;
(2) 情况2:L1、L2档覆冰厚度为10 mm,其余4
档覆冰厚度为5 mm;
(3) 情况3:L1、L2、L3档覆冰厚度为10 mm,其
余3档覆冰厚度为5 mm;
(4) 情况4:L1、L2、L3、L4 档覆冰厚度为10
mm,其余2档覆冰厚度为5 mm;
(5) 情况5:L1、L2、L3、L4、L5档覆冰厚度为10
mm,其余1档覆冰厚度为5 mm;
(6) 情况6:L1、L2、L3、L4、L5、L6档覆冰厚度
均为10 mm。
计算结果如图 2所示。由图 2可以看出,不均
匀覆冰导致的导线最大不平衡张力出现在情况4,
即L1、L2、L3、L4档覆冰厚度为10 mm,其余2档覆
冰厚度为5 mm。在该条件下,最大不平衡张力出现
在塔18上,达到4294.6 N。
观察情况1—6,可以得出结论:当耐张段的两
端发生不均匀覆冰时,直线塔承受的不平衡张力最
大;随着不均匀覆冰位置向耐张段中央移动,其导
线应力及最大不平衡张力逐渐增大。
2.2 档距的影响分析
分析不均匀覆冰档段档距变化时,不平衡张力
的变化情况[14]。不均匀覆冰档段档距以0.2倍档距
为间隔变化,选取第1基塔作为对象进行分析。线
路导线不均匀覆冰的情况选取“L1档覆冰厚度为
10 mm,其余5档覆冰厚度为5 mm”。运用VB程序
计算以下4种情况下的导线不平衡张力。
(1) 情况1:L1档档距为原始档距L;
(2) 情况2:L1档档距增至1.2L;
(3) 情况3:L1档档距增至1.4L;
(4) 情况4:L1档档距增至1.6L。
由程序计算结果可得出不均匀覆冰档档距变
化对不平衡张力的影响情况,如图 3所示。
由图 3可以看出,随着导线不均匀覆冰档段档
距的增大,导线所承受的最大不平衡张力逐渐增
大。其中,以塔15的变化最为明显:档距由L 增大
到1.2L 时,不平衡张力增大81%;档距由1.2L 增大到
1.4L 时,不平衡张力增大62.5%;档距由1.4L 增大到1.6L 时,不平衡张力增大41%。由此可以看出,不平
衡张力受档距影响较大,且若档距增大,导线所受
的不平衡张力也随之增大。
2.3 高差的影响分析
为分析高差对不平衡张力的影响,将前后侧有
不均匀覆冰的直线塔高差按0.005L 递增。线路导
线不均匀覆冰的情况,选取“L1档档距为原始档距
L”。以第2基塔作为研究对象,运用VB程序计算以
下5种情况下的导线不平衡张力。
(1) 情况1:第2基塔高差为原始高差h;
(2) 情况2:第2基塔高差为h+0.005L;
(3) 情况3:第2基塔高差为h+2×0.005L;
(4) 情况4:第2基塔高差为h+3×0.005L;
(5) 情况5:第2基塔高差为h+4×0.005L。
由程序计算结果如图 4所示。由图 4可知,随
着高差的增大,导线所承受的最大不平衡张力呈减
小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导线不平衡张力受高差
的影响较小。
为了分析悬垂绝缘子串长对不平衡张力的影
响,悬垂绝缘子串变化长度为0.25 m,线路导线不均
匀覆冰的情况,选取“L1档档距为原始档距L”。以
该耐张段内的直线串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以下5
种情况下的导线不平衡张力。
(1) 情况1:原始串长n;
(2) 情况2:串长为n+0.25 m;
(3) 情况3:串长为n+2×0.25 m;
(4) 情况4:串长为n+3×0.25 m;
(5) 情况5:串长为n+4×0.25 m。
程序计算结果如图 5所示。由图 5可见,随着
绝缘子串长度的增加,导线不平衡张力的大小呈现
下降的趋势,但变化较缓慢。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均匀覆冰导致的不
平衡张力随档距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悬垂绝缘子
串长度的增加及相邻杆塔高差的增加而略有减小,
不均匀覆冰档的档数对不平衡张力的影响则具有
随机性。
建议在中(重)冰区架空线路设计中应注意以
下问题:
(1) 由于导线不平衡张力受档距影响变化明
显,因此,在中(重)冰区的架空线路设计中不允许
出现档距过大的线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
当减小档距;
(2) 在重冰区线路设计中,各杆塔应保持一定
的高差,但不能过大;
(3) 增加悬垂串长可减小覆冰不平衡张力。
因此,重冰区线路设计时可考虑选用较长的悬垂绝
缘子串。
表 2 有效临界档距判别
图 1 所选耐张段杆塔布置图
图 2 不均匀覆冰杆塔档数对不平衡张力的影响
图 3 不均匀覆冰档段档距变化对不平衡张力的影响
图 4 相邻不均匀覆冰档的高差对不平衡张力的影响
图 5 不均匀覆冰档悬垂绝缘子串长的影响
[1] | 刘和云.架空导线覆冰防冰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 铁道出版社,2001. |
[2] | 张昕,韩占忠.输电线路除冰技术现状及发展[J].电气 开关,2009(1):4-7. |
[3] | 黄新波.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2008. |
[4] | 李光辉,高虹亮.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
[5] | 杨晴,王骏.国内外抗冰融冰技术研究综述[J].云南电 力技术,2008,36(8):35-38. |
[6] | 刘庆丰.输电线路不平衡张力分析和计算[J].电力自动化 设备,2006,1(1):93-95. |
[7] | 史巍,黎燕霞,孙自堂,等.不均匀覆冰下的不平衡张力 及垂直间距计算[J].东北水利水电,2010,8(11):5-8. |
[8] | 尹迪迪.500 kV桂山线不均匀覆冰下的导地线线间距分 析[J].红水河,2011,8(4):59-61. |
[9] | 孟遂民,孔伟.架空输电线路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 出版社,2007. |
[10] | 中南电力设计院.三峡右2~蔡家冲Ⅰ回500 kV输电线 路工程竣工图设计[R].武汉:中南电力设计院,2004. |
[11] | 史巍,黎燕霞,李正达,等.220 kV直线塔覆冰破坏模式 及极限承载力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4(4): 165-167. |
[12] | 陈斌,郑德库.架空送电线路导线覆冰破坏问题分析[J].吉林电力,2005,12(6):25-27. |
[13] | 张子引,刘学军.架空输电线路连续档不平衡张力计 算[J].电力建设,2009,5(5):32-34. |
[14] | 卢本初,程思勇,何民,等.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与分析[J].广西电力,2009(6):8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