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华, 王雨晴, 陈飞平
- Li Hua, Wang Yuqing, Chen Feiping
-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的游客调查评价
- Evaluation of Tourist Survey of Soundscape in Meiling National Forest Park
- 林业科学, 2018, 54(6): 9-15.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8, 54(6): 9-15.
- DOI: 10.11707/j.1001-7488.2018060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8-29
- 修回日期:2018-04-28
-
作者相关文章
2.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南昌 330045
2.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s Colleg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人、声音、环境是声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声景观研究重点是人对声音的认识及对周围声音环境的感知和理解(Yamada,2006)。一个美好的声景观,应是对人、声音、环境三者之间的合理考虑和设计。
声音是森林环境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但长期以来森林景观研究只重视视觉景观,常常忽略了声音景观。随着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袁伟忠, 2013),视觉景观不再是唯一的环境评价标准,听觉、嗅觉和触觉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理论研究显示,视觉传递给人的信息占人体感知的83%,但人在欣赏风景时,缺少了听觉,其对环境的审美体验是不完整的。从游客的心理需求层面出发,本研究应用主观评价方法(王雁等, 1999)对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四季声景观的单个声源和整体声景进行评价,以期发掘森林声景设计手法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声景设计(魏长晶等,2006)。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115°37′51″—115°47′55″E,28°41′13″—28°50′58″N),坐落于南昌市湾里区,东接南昌市区,南临新建县,西临鄱阳湖,北与庐山相峙,面积11 173.1 hm2,是赣西北九岭山脉东端的一支余脉,也是南昌市唯一的山系,最大切割度300~500 m,最低海拔25 m,最高的罗汉峰海拔840 m,平均海拔220 m。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风光旖旎,景色优美,相传梅岭是“九龙聚首、凤凰饮水”之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地属中亚热带温湿东南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雨量丰沛。公园内年均气温14.5~17.6 ℃,最低气温-10 ℃,全年无霜期200~260天,年降水量1 730~1 950 mm,四季分明。梅岭森林公园范围内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植物种属繁多,有千年银杏(Ginkgo biloba)、古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古桂花树(Osmamthus fragrans)、古枫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古樟(Cinnamomum camphora)。境内现有景点47处,按景源类型分,其中天景3处,地景8处,水景8处,生景4处,人文景24处。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成土母质主要由以花岗岩为代表的酸性结晶类风化物以及第四纪红色黏土形成的。自然土壤以形成于千枚岩风化物以及近代河积物的积区的红壤为主。在地域分布上,低山丘陵上分布着由花岗岩风化形成的麻沙泥田和花岗岩红壤。岗地平原上则分布着黄泥田、黄泥土以及第四纪红色黏土红壤。水系下游,有许多因近代河积物形成的潮土和潮沙泥。
为了客观反映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现状,本研究选取竹海明珠、狮子峰、洗药湖山庄和洪崖丹井4处作为梅岭森林公园声景观调查测量的景点,这4处景点在声景观方面各具特色,且均是一年中游客人流量较多的景区(黄艺等,2001)。调查问卷分为3个方面的内容:游客属性、单个声源评价和整体声景观评价。对声景的评价采用语义细分法,以喜好度作为单个声源评价指标,响度、协调度、舒适度、满意度为声景的评价指标(陈飞平等,2012),其中满意度为总体评价指标。
1 游客属性游客个人背景信息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是否本地人、到此次数、目的及对声音关注情况。本次调查问卷总数1 218份,其中春季307份,夏季294份,秋季312份,冬季305份。
在四季问卷调查结果中,男女人数如表 1所示,其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统计游客年龄为15~62岁,其中,18~30岁人数居多,一方面因为青年人群会比年长者对问卷调查更感兴趣,另一方面森林旅游聚会更受青年人群的喜爱。游客的文化程度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群550人,占45%,游客游览梅岭森林公园的目的为:约46%的游客为放松心情,约26%的游客为健身,团体聚会人群约13%,其他目的约占15%。
此外,本次问卷调查了游客对于声音的关注情况,77%的游客表示对声音有关注,23%的游客表示没有注意到声音(表 2)。由此可知,大多数游客在森林游玩时对声音带来的感知是有关注的,在调查中,许多游客表示声音会对自己的心情产生影响。随着季节变化,森林中声源减少,整体声景响度降低,对声音没有关注的游客比例呈上升趋势。
从游客的统计数据可看出,来森林旅游的游客文化程度较高者居多,青年人群对问卷调查的兴趣大于其他人群。森林环境能舒缓人的压力,感受到生命的无限活力,因此四季中来此放松心情的人居多,其次为运动健身的人群。经上述可知,绝大多数游客会关注声音,因此,在森林公园中需要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声环境,才会深得游客喜爱。
2 单个声源喜好度评价 2.1 声源概况了解环境中的声源并进行分类是掌握梅岭森林公园声景观现状的必要前提。声音分类可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声源类型。根据声音的性质,分为基调音、信号音和标志音(荆丹娟, 2006);本研究根据声源将声音分为自然声、人工声、机械声和历史文化声(程正等,2015)。
自然声在四季中差异变化较大,春季鸟鸣声最为活跃,夏季蝉鸣和蛙叫响度最高,秋季流水声在四季中最丰富,冬季则只能偶闻鸟鸣,且不存在蝉鸣和蛙叫,但流水声相对较高。森林公园中植被丰富,空间结构闭合有度,因此风吹树叶的声响不绝于耳。由于森林中生活气息较浓厚,因此养殖的动物叫声在四季中也比较频繁。
人工声主要由叫卖声、交谈声、呼喊声、儿童嬉戏声和脚步声等组成,这主要由森林旅游的游客和居民活动造成,在整体声景观中比较小,虽四季都会听到,但响度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
机械声主要由娱乐设施的乐器声、汽车交通声和施工声等组成。森林公园在旅游旺季时汽车声会占据声景构成的很大部分(Greated,2011),森林中不断的建设施工声也成为了背景声,使得机械声对整体声景观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历史文化声是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声景特色,景区中寺庙较多,如香城寺、碧云寺和翠岩寺等,钟声、诵经声及佛乐是整体声景的标志声;景区中的文艺表演是受游客赞赏的,更有许多文艺表演团队在太平镇心街义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声。
2.2 单个声源评价方法对于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单个声源的感受评价,以“喜好度”作为主观评价指标,问卷内的单个声源按声源类型划分为4大类26种:自然声有虫鸣声、家禽畜叫声、鸟鸣声、蛙叫声、风吹树叶声、风吹竹林声、风啸声、流水声、瀑布声和雷鸣声;人工声有叫卖声、交谈声、呼喊声、儿童嬉戏声和脚步声;机械声有乐器声、广播声、汽车声、摩托车声、施工声和鸣笛声;历史文化声有寺庙钟声、诵经声、佛乐声和文艺表演声(程正等,2015),评价者对调查问卷提供的25种声音以即时的身临其境之感进行主观喜好度评价,以统计平均值方式进行喜好程度的判定。
本次评价标准采用语义细分法的7级标准,所有参与者在其中任一图片情景下选择表 3中能代表自身感受的等级,以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测定,从而获取不同人群之间的意见或反应,最后取分数的均值表示自然声音评价结果(陈飞平等,2016),此方法参与者易理解和感受。
由表 4可以看出:春季自然声最受游客喜欢,除了雷鸣声,其他自然声景评价喜好度都比较高;人工声里除了儿童嬉戏声,其他声音都较不受喜爱;机械声中除了乐器声,其他声音都受到游客的反感;历史文化声因其独特性,评价也较高。对于单个声源的喜好度,春季游客最喜爱的5种声音表现为风吹树叶声>风吹竹林声>流水声>鸟鸣声>瀑布声,春季最不受欢迎的5种声音表现为施工声>鸣笛声>汽车声>摩托车声>交谈声。
由表 4可以看出:夏季自然声中,雷鸣声最受游客反感,虫鸣声在夏季评价也较低;人工声中儿童嬉戏声与脚步声受到游客喜爱,其他声景都较为不喜欢;机械声中乐器声受到喜欢,其他声景都受到游客反感;历史文化声皆受到游客喜欢。夏季游客最喜爱的5种声音表现为流水声>风吹竹林声>风吹树叶声>瀑布声>鸟鸣声,最不受游客喜爱的声音表现为施工声>鸣笛声>摩托车声>汽车声>叫卖声。
由表 4可以看出:秋季自然声中雷鸣声依然最不受喜爱;人工声中除了儿童嬉戏声,其他声音都不受游客喜爱;机械声中除了乐器声,其他声景都受到游客极大反感;历史文化声都受到游客喜欢,其中寺庙钟声评价最高。秋季游客最喜爱的5种声音表现为风吹竹林声>风吹树叶声>鸟鸣声>流水声>乐器声,最不受游客欢迎的5种声音表现为施工声>鸣笛声>摩托车声>汽车声>叫卖声。
由表 4可以看出:冬季自然声中雷鸣声最受游客反感,且与其他季节比较雷鸣声受反感程度增加;人工声中儿童嬉戏声依然最受喜爱;机械声中乐器声最受喜爱,广播声次之,其他声景皆为游客反感;历史文化声都受到游客喜欢。冬季游客最喜爱的5种声音表现为风吹竹林声>风吹树叶声>鸟鸣声>流水声>乐器声,最不受游客欢迎的5种声音表现为汽车声>施工声>鸣笛声>摩托车声>叫卖声。
从四季单个声源喜好度统计可以看出,人们喜欢的声音多是自然声,但雷鸣声在四季都不受游客喜爱,因雷鸣声的响度超过人耳所接受的声级阈值,故让人产生恐惧,这也证明了上述中单个声源的喜好度受到声级的影响。人工声中儿童嬉戏声在四季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由于人们喜爱儿童,故在人工声中偏爱儿童声;脚步声在四季中受到人们喜欢和反感程度不一,多数游客表示对此声音感知一般。机械声中乐器声最受游客喜爱,且在秋冬两季受喜爱程度增加,这主要与季节变化有关,秋冬季节森林整体声景较为安静,音乐在此能填补声音的萧条,因此许多游客都乐于在游玩时播放音乐;汽车声、摩托车声、施工声和鸣笛声在四季中皆受到游客反感,对于游客来说,多数来森林公园游玩就是为了享受返璞归真的生活,与自然进行交流,远离城市的交通施工噪声,所以这四种声音在森林公园中的出现会使游客感到烦躁不适。历史文化声在四季都受到游客喜爱,其中文艺表演声在四季都非常受喜爱,寺庙钟声在秋季较其他季节更受游客喜爱。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单个声源四季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按喜爱度排列的声景类型表现为自然声>历史文化声>人工声>机械声。单个声源会影响整体声景观的评价,若要提高声景观的整体满意度,应选择自然类声源,同时注重声源与现场环境的契合(郭敏, 2014),因此,在了解受游客喜爱的声源类型后,可在后期声景观设计中运用,从而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声环境。
3 整体声景观评价 3.1 整体声景观评价方法在整体声景观主观评价中,以响度、协调度、舒适度、满意度为评价指标(表 5),其中满意度为总体评价指标。采用语义细分法,将所有词汇使用5级评价尺度(吴丽华等, 2009),被调查者选择能代表自身对当季声景的感受的词汇。以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测定,从而获取不同人群之间的意见或反应,最后取分数的均值表示自然声音评价结果。
为了更清楚地掌握梅岭森林公园四季声景观情况,首先对响度、协调度、舒适度和满意度在四季中的平均值进行统计(表 6),以比较四季中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葛坚等,2004)。
由表 6可以看出,响度评价值的绝对值在夏季最高,夏蝉和交通声是主要声源;春季主要声源是游客声和流水声,秋冬季节响度会略降低,主要声源为流水声,据客观数据测量,秋冬季的流水声级大于春夏季。协调度和舒适度在春秋季节评价最高,主要与视觉和整体声景环境相关,春秋季森林中气候舒适宜人,视觉丰富度大于夏冬季;夏季协调度的评价低于冬季,主要是随着响度的增高,协调度降低;夏季舒适度相对于冬季较高,主要因冬季声源单调。
梅岭森林公园声景观在春季的协调度、舒适度和满意度评价最高。结合上述可知,春季声源自然声最为丰富,视觉景观的自然程度与声源的符合程度较高。夏季响度在四季中最高,协调度则最低,舒适度略低,但满意度仅次于春季,这是因为森林环境降低了响度在整体满意度中的影响。秋季协调度和舒适度仅次于春季,说明秋季整体声景观虽响度不高,但是声源的协调性和环境舒适度都较高。冬季声景观响度、舒适度和满意度评价最低,协调度则高于夏季。
3.3 整体声景观评价指标相关关系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响度、协调度、舒适度和总体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在SPSS19中对这4个指标进行皮尔逊等级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 7。从表 7可知:梅岭森林公园春季总体满意度与协调度的相关性为R=0.724, P<0.01;春季总体满意度与舒适度的相关性为R=0.785, P<0.01;夏季总体满意度与协调度的相关性为R=0.607,P<0.01,夏季总体满意度与舒适度的相关性为R=0.646,P<0.01;冬季总体满意度与协调度的相关性为R=0.596,P<0.01,冬季总体满意度与舒适度的相关性为R=0.762,P<0.01;春夏冬季中协调度、舒适度两个指标与总体满意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而春季总体满意度与响度的相关性为R=-0.547, P<0.01;夏季总体满意度与响度的相关性为R=-0.293, P<0.01,响度在春夏季与总体满意度均极显著负相关,但秋冬季与满意度没有相关性。可见四季中响度、协调度和舒适度都会影响整体满意度的评价,进一步证实了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其中协调度、舒适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春夏季响度越高,满意度评价越低,而秋冬季满意度与响度相关性不大。
在四季问卷调查中,男女游客数量相差不大,调查的游客年龄为16~62岁,研究发现青年人群比年长者对问卷调查兴趣较高,多数人是为放松心情来此,约77%的游客表示对声音有关注,并有许多游客表示声音会影响自己的心情。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对森林声景观进行调查是有必要的,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声环境会增加一个旅游景区的满意度,会更深得游客对景区的喜爱。
四季中最受游客喜爱的为自然声,但雷鸣声在四季中都不受游客喜爱,这与雷鸣声带来的恐惧感和响度有关;最不受喜爱的为机械声,多数游客表示对机械声感到烦躁不适;人工声中游客偏爱儿童嬉戏声,对于其他声源表示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历史文化声中文艺表演声在四季都受到游客的喜欢,寺庙钟声在秋季更受游客喜爱。因此,在进行森林规划设计之前,应对场地进行勘测和调查(李效文等,2007),尽可能地保护和优化自然声景观,不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各种鸟叫及昆虫类等声景类型得以保存。对于森林这一自然环境,应注重自然声相互之间的配合(邬玲,2013), 不宜过多地营造自然声,响度过高则会产生烦躁心理,但也不宜过于安静,过于安静会使人产生不安和紧张,森林游人路线规划应做到声景的轻松、宁静、欢快、自如。
整体声景观评价以响度、协调度、舒适度和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由评价结果而知,响度评价值的绝对值在夏季最高;协调度、舒适度、满意度在春季评价最高,春季自然声最为丰富,视觉景观的自然程度与声源最为符合;秋季协调度和舒适度仅次于春季,冬季响度、舒适度和满意度评价最低,主要与冬季声景观的丰富度有关。响度与协调度、舒适度会影响整体声景观满意度的评价,其中协调度、舒适度与满意度呈正相关,春夏季响度与满意度呈负相关,秋冬季响度与满意度相关性不大。在营造森林环境自然声时应注意与季节的和谐调配,如夏季可通过调节或人为设置水声来减少虫鸣声的响度带来的烦躁心理;秋冬季森林中自然声减弱,可在林间游客休息景点设置音响设备,为山水林间增加美妙的声乐,可提高游客的游玩兴致和愉快心情,这也符合心理医学中提倡的“森林音乐疗法”。如此,做到自然声景的清心宁静和以人为本(Ge et al., 2005),也可增加森林环境在当下旅游竞争中的优越性。同时,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声环境的重视,积极创建有益的声环境,希望相关专业的学者能关注声景观的设计,对我国城市现有的声环境进行多方面研究,从而建立适合我国的声景观评价体系及设计方法。
5 结论单个声源会影响整体声景观的评价,自然声是游客最喜爱的声音,能够给人轻松愉悦之感。若要提高声景观的整体满意度,可在声景观设计中运用游客喜爱的声源,多选择自然类声源,同时注重声源与现场环境的契合,从而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声环境;游客对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的满意度较高;声景观的整体评价不仅与声级有关,与声源类型及环境也密切相关。
陈飞平, 廖为明. 2012. 森林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J]. 林业科学, 48(4): 56-60. (Chen F P, Liao W M. 2012.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orest sound landscape[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48(4): 56-6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0409 [in Chinese]) |
陈飞平, 王雨晴, 李华. 2016. 森林自然声景心理保健功能研究[J]. 林业经济, 19(9): 95-99. (Chen F P, Wang Y Q, Li H. 2016. The exploration to the function of the forest soundscape in health treatment[J]. Forestry Economics, 19(9): 95-99. [in Chinese]) |
程正, 石云轩. 2015. 浅析声景观的具体分类与设计——以大学校园声景观为例[J]. 艺术科技, 14(8): 237. (Cheng Z, Shi Y X. 2015.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and design of Landscape-Example on university campus soundscape[J].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8): 237. [in Chinese]) |
葛坚, 赵秀敏, 石坚韧. 2004. 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8(8): 61-66. (Ge J, Zhao X M, Shi J R. 2004. Explication and design of soundscape in urban landscape[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38(8): 61-66. [in Chinese]) |
郭敏. 2014. 江南园林声景主观评价及设计策略. 杭州: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Guo M. 2014.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and design strategy of Jiangnan Gardens, China. Hangzhou: PhD thesi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n Chinese]) |
黄艺, 何平, 樊雅琴. 2001.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生物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生态旅游的管理对策探讨[J]. 资源科学, 23(3): 88-92. (Huang Y, He P, Fang Y Q. 2001.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bout Meiling National Forest Park tourism status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J]. Resources Science, 23(3): 88-92. [in Chinese]) |
荆丹娟. 2006. 季节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Jing D J. 2006. The study in seasonal landscape design. Nanjing: MS thesis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李效文, 贾黎明, 郝小飞, 等. 2007. 森林景观SBE评价方法[J]. 中国城市林业, 5(3): 33-36. (Li X W, Jia L M, Hao X F, et al. 2007.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of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in evaluation of forest landscape[J].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5(3): 33-36. [in Chinese]) |
王雁, 陈鑫峰. 1999.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J]. 林业科学, 35(5): 110-117. (Wang Y, Chen X F. 1999. Application of psychophysical method in evaluation of foreign forest landscape[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35(5): 110-117. [in Chinese]) |
魏长晶, 李江风, 王振伟. 2006. 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综述[J]. 林业经济问题, 26(2): 142-145. (Wei C J, Li J F, Wang Z W. 2006. The summary of the fores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J]. 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 26(2): 142-145. [in Chinese]) |
邬玲. 2013. 我国现代城市公园中的声景观设计探讨.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 (Wu L. 2013. The soundscape design of the modern urban parks in China. Beijing: MS thesis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in Chinese]) |
吴丽华, 廖为明. 2009. 森林声景保健功能的初步分析[J]. 江西林业科技, 29(4): 31-32. (Wu L H, Liao W M. 2009.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health care function of forest sound[J]. Jiang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9(4): 31-32. [in Chinese]) |
袁伟忠. 2013.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74(11): 327-327. (Yuan W Z. 2013.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China[J].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274(11): 327-327. DOI:10.3969/j.issn.1001-828X.2013.11.274 [in Chinese]) |
Ge J, Hokao K. 2005.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image evalu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urban street area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5(4): 455-466. DOI:10.1016/j.jenvp.2005.10.003 |
Greated M. 2011. The nature of sound and vision in relation to colour[J].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43(2): 337-347. |
Yamada Y. 2006. Soundscape-based forest planning for recreational and therapeutic activitie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5(3): 13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