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16, Vol. 52 Issue (9): 113-123   PDF    
DOI: 10.11707/j.1001-7488.20160914
0

文章信息

田明华, 史莹赫, 黄雨, 于豪谅, 秦国伟, 柴梅
Tian Minghua, Shi Yinghe, Huang Yu, Yu Haoliang, Qin Guowei, Chai Mei
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木材消耗影响的实证分析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st Product Trade on Wood Consumption in China
林业科学, 2016, 52(9): 113-123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6, 52(9): 113-123.
DOI: 10.11707/j.1001-7488.2016091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07-13
修回日期:2015-12-01

作者相关文章

田明华
史莹赫
黄雨
于豪谅
秦国伟
柴梅

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木材消耗影响的实证分析
田明华, 史莹赫 , 黄雨, 于豪谅, 秦国伟, 柴梅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目的】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由于中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木材需求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因涉嫌消耗大量木材而备受争议。确定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木材消耗的影响,有助于回应有关中国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的指责、审视中国“大进大出”林产品贸易模式、考量世界范围兴起的林产品贸易保护,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 法】 以人均木材消耗作为森林资源的压力指标,采用中国1993-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木材供给、技术进步等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 中国经济发展因素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显著水平)、林产品贸易因素中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10%显著水平)、木材供给因素中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10%显著水平)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产品贸易因素中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1%显著水平)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林产品贸易因素中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指数、木材供给因素中中国人均原木产量、技术进步因素中中国木材产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中国废纸浆利用率影响不显著。 【结论】 中国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均木材消耗的重要因素,2006年以来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随着人均GDP正处于上升阶段;中国发展林产品出口贸易有利于减少中国人均木材消耗,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虽然提高了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但相对于使用国产木材,人均木材消耗量的增加较小;由于超限额采伐等因素,中国原木产量不能很好地代表真实的中国国内木材供给状况,但以人均森林蓄积代表的木材供给因素仍是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正向作用因素;林业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于减少人均木材消耗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口因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人均木材消耗,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导致中国木材消耗总量仍处于世界前列。据此,本文提出了保持目前“大进大出”林产品贸易模式、积极推进林产品贸易自由化、保持木材供应适度偏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木材消耗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     木质林产品     中国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st Product Trade on Wood Consumption in China
Tian Minghua, Shi Yinghe , Huang Yu, Yu Haoliang, Qin Guowei, Chai 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Objective】 At present,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of wood consumption and the largest country of wood importing in world, but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forest resources in China is relatively inadequate, it's very difficult to satisfy the tremendous demand for woo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consump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timb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st product trade have become a focus for solving forest problems. However,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st product trade on forest resources has not reached a definite conclusion. To confirm 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st products trade on wood consumption, it would be helpful to respond to the criticism that China is "the black hole" of the world's forest resources, to examine China's forest products trade mode which shows as "large number of impor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export at the same time", to evaluation the rising forest products trade protection in the world, and finally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ry industry. 【Method】 This paper used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as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dex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use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China from 1993 to 2013,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forest products trade,timber supply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Result】 China's GDP per capita as the facto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 significant level), China's forest product import trade as a factor of forest products trade (10% significant level), China's forest volume per capita as a factor of wood supply (10% significant level), have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China's forest product export trade as a factor of forest products trade (1% significant level)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China's forest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s a factor of forest products trade, China's roundwood production per capita as a factor of wood supply, China's timber industr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x and China's recovered paper pulp utilization rate as the factor of technology progress, a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mpacting on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is in the rising phase with China's GDP per capita from 2006. China's forest product export trade helps to reduce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China's forest product import trade improves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but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native wood,forest product import trade is more conducive to reducing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Due to the ultra-limit logging, China's wood production can not represent the real domestic wood supply, but wood supply, represented by forest volume per capita, is still the most significant positive factor for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of forestry industri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reducing the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The huge Chinese population has greatly reduced the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but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is still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because Chinese population is too large.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keeping China's forest products trade pattern at present,promoting forest product trade liberalization,keeping wood supply at moderately tight levels,and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wood consump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wooden forest products     China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压力,全球性资源危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贸易自由化与环境压力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平衡息息相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森林资源也是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林产品的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全球森林消失速度惊人,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消失了近1/3的森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2)。(2010)全球森林资源评估表明,20世纪90年代每年大约有1 600万hm2的森林被转作其他用途或因自然原因消失,20世纪前10年中,每年仍有大约1 300万hm2的森林消失。森林面积持续减少、质量持续下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局部气候失调、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空气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问题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林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导致的对木材的巨大需求造成森林大量损耗。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更被指责为“毁林”的罪魁祸首和“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而中国仍然是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生态十分脆弱的国家,根据第8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森林面积2.08亿hm2,森林蓄积151.37亿m3,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覆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1%,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国家林业局,2014),中国森林资源利用和林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林产品贸易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发展对森林的影响研究采用的数据区域、衡量指标、方法各异,结论也并不一致:有利用多国数据的(Bhattaral,2001Naidoo,2004冯菁等,2007邓荣荣等,2012),也有一国数据的(David,1998石春娜等,2006王赛,2005谷振宾,2007杨帆,2007); 分别用森林资源砍伐率(Bhattaral,2001David,1998)、采伐量(Naidoo,2004杨帆,2007)、面积或蓄积变化(冯菁等,2007邓荣荣等,2012石春娜等,2006谷振宾,2007张祥平,1995)等表示森林所面临的环境压力; 使用的分析工具有统计图表(Bhattaral,2001David,1998)、相关性方法(冯菁等,2007谷振宾,2007)、需求收入弹性方法(王赛,2005)、增长理论模型(Naidoo,2004杨帆,2007)、回归分析模型(邓荣荣等,2012石春娜等,2006谷振宾,2007)等; 关于森林减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论可归结为U形关系(David,1998)、倒U形关系(Bhattaral,2001谷振宾,2007)、正相关(Naidoo,2004邓荣荣等,2012杨帆,2007)、负相关(石春娜等,2006王赛,2005)、弱相关(冯菁等,2007)等不同结果。关于林产品贸易对森林影响的研究更为复杂,甚至建有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全球贸易模型(CGTM)等专门的经济模型(缪东玲等,2004),研究结论也分歧很大。多数研究认为林产品贸易不是影响全球森林资源的主要因素,其效应不明确或很小(邓荣荣等,2012Brooks et al., 2001Zhu et al., 2001John,2002FAO,1999Amelung,1991Barbier,1994),也有研究认为林产品贸易对森林影响是正面的(Dean,1992Vincent,1997Thiele et al., 1994韩沐洵等,2013)或负面的(Dudley et al., 1998Nectoux,1989Menott,1998)。

不同于以往在封闭经济下或就单一因素进行的研究,笔者曾以人均木材消耗作为森林资源的压力指标,在开放经济下,将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以及其他影响人均木材消耗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利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61个国家2010年的相关截面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为正; 林产品出口贸易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为负,有利于减少人均木材消耗; 林产品进口贸易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为正,但相对于使用本国木材而言更有利于减少人均木材消耗(田明华等,2015)。那么,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是否也具有同一规律?本文依据1993—2013年中国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木材供给以及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森林的影响,这将直接有助于回应有关中国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的指责、审视中国“大进大出”林产品贸易模式、考量世界范围兴起的林产品贸易保护,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变量的选择与解释 1.1 被解释变量的说明

木材消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消费的各类木质林产品所消耗的原木数量,因原木来源于森林采伐,因此可以反映对森林资源的压力。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得性,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数据,只涉及原木、锯材、单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木浆、纸和纸板等木质林产品(田明华等,2015)。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木材消耗影响因素,不涉及其他国家数据,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情况,选用《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关于木质林产品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数据,与统计涉及的林产品相比,加入了特形材、木制品、家具、木片和废纸,可以更精确地界定中国实际的木材消耗量(具体涉及的林产品见表 1)。如同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采用人均木材消耗量衡量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本文选取人均木材消耗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其计算公式为:

(1)
表 1 木质林产品折算原木当量系数 Tab.1 The equivalent coefficients of wooden forest product in conversing log volume

式中:AWCi为中国i年的人均木材消耗量; WCi为中国i年的木材消耗量; PQi为中国i年的人口数量; WPi为中国i年的原木产量; IMij,EXij分别为中国ij林产品的进口量、出口量; LRCjj林产品折合为原木当量的折算系数,见表 1中LRC栏所示。

表 1数据来源于《中国林业发展报告》(国家林业局,2013),但在木材消耗量计算中对刨花板、纤维板、木片、废纸、木炭的原木当量系数进行了修正,因为它们并不直接以原木为原材料,其主要原材料是小径材、枝桠材、树根等采伐剩余物,造材截头等造材剩余物,板皮、板条、锯末、刨花、碎单板、木芯、边角余料等加工剩余物,回收废料或竹材、核桃壳等其他材料,因此其原木当量的折算系数为0。另外,纸和纸制品生产中只有使用的木浆直接消耗原木,所使用的废纸浆和非木浆并不消耗原木,因此纸和纸制品的原木当量系数需要乘以木浆利用率做修正。木浆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2)

式中:PRi为中国i年的木浆利用率; PCi为中国i年的木浆消耗量; WPCi为中国i年的废纸浆消耗量。

1.2 解释变量的说明

木材消耗量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大量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木材消耗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是木材消耗的重要影响因素(冯菁等,2007石春娜等,2006谷振宾,2007杨帆,2007张祥平,1995徐康宁等,2006); 也有研究认为林产品贸易是主要因素,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国际木材贸易是具有高水平生物多样性的森林退化和消失的主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常低估其作用(Dudley et al., 1998); 技术进步与木材工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木材消耗(张齐生,2003)。一些综合性研究认为影响木材消耗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因素(邓荣荣等,2012田明华等,2015)、人口增长因素(邓荣荣等,2012)、林产品贸易因素(邓荣荣等,2012田明华等,2015)、木材供给(森林资源禀赋)因素(王赛,2005田明华等,2015)及技术进步因素(王赛,2005田明华等,2015)。本文沿用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的机制分析及理论假设(田明华等,2015),采用8个具体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从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木材供给、技术进步4个方面考虑可能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因素,具体见表 2(本文不再逐一详细解释选择这些指标的原因,仅仅列出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和简单说明)。人口因素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原木产量、人均森林立木蓄积量等解释变量中已有所体现,不再单独考虑,若需要了解其单独的影响,在对数化模型中只需对模型变量进行转换就可得到,所以不再单独设置变量。

表 2 影响因素、变量名称及符号和预期影响方向 Tab.2 The variable names,symbols and expected directions of influence factors

1) 通常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木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木材消耗随之增加(田明华等,2015)。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代表经济发展因素的指标,记为AGDP。20年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中国人均木材消耗也呈增长趋势,可以认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2) 林产品进口弥补了国内木材供给的不足,满足了国内对林产品的需求,本国的木材消耗会增加,而且进口林产品一般会拉低国内林产品价格,导致需求量上升,进一步增加本国的木材消耗(田明华等,2015)。林产品出口会减少国内供给,促使国内林产品价格提高,降低国内需求,导致本国木材消耗减少,而且出口贸易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和木材利用技术水平的提升,由于竞争和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国内林产品木材利用率的提高,从而起到减少本国木材消耗的作用(田明华等,2015)。为归一化不同量纲,选取林产品进口贸易规模指数、出口贸易规模指数、进出口贸易规模指数来衡量贸易因素,公式分别为:

(3)
(4)
(5)

式中:IMIi,EXIi,TRIi分别为中国i年林产品进口贸易规模指数、出口贸易规模指数、进出口贸易规模指数;IMij,EXij为中国ij林产品进口量、出口量;WPi为中国i年的原木产量;LRTjj林产品原木当量折算系数,见表 1中LRT栏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刨花板、纤维板、木片、废纸和木炭虽然实际上不消耗原木,原木当量折算系数应当为0,但为了表达其进出口规模,采用其替代原木量作为原木当量折算系数(田明华等,2015)。由于林产品进口贸易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为正,林产品出口贸易为负,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取决于进口与出口的作用大小(田明华等,2015)。从中国的情况来看,1993—2013年中国林产品进口原木当量始终大于林产品出口原木当量,其影响可能为正。

3) 木材供给充裕,会降低木材价格,木材价格降低会增加木材需求,从而增加实际的木材消耗。一国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属于潜在供给量,森林采伐形成的原木产量为实际供给量,原木产量对供给的影响更为直接(田明华等,2015)。选取人均原木产量、人均森林蓄积量来代表木材供给因素,预期它们对人均木材消耗量的影响为正,公式分别为

(6)
(7)

式中:AWPi,AFVi分别为中国i年的人均原木产量、人均森林蓄积量; WPi为中国i年的原木产量; FVi为中国i年的森林蓄积量; PQi为中国i年人口数量。

4) 林业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越高,木材的利用率就越高,就会降低单位林产品的木材使用量,从而降低木材消耗量(王赛,2005田明华等,2015)。选取木材产业技术进步指数、废纸浆利用率2个指标代表耗材较大的人造板和造纸业来衡量技术进步因素,并假设这二者与人均木材消耗负相关,公式分别为:

(8)
(9)

式中:BWIi为中国i年的木材产业技术进步指数; BPi为中国i年人造板产量; WPi为中国i年的原木产量; RPRi为中国i年的废纸浆利用率; PRi为中国i年的木浆利用率。

2 数据来源

由于本文中涉及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从1993年才开始统计发布,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集数据的时间为1993—2013年,共21组数据。

涉及的数据来源如下:中国各年人口及人均GDP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各类木质林产品的进出口量均来自历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 中国原木产量、人造板产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森林蓄积量数据来源于历次《全国森林资源统计》; 废纸浆消耗量与木浆消耗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造纸工业年度报告》及《中国造纸年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据缺失,木质林产品进出口的统计数据中,木制品1993—2001年贸易数据、废纸1993—1999年贸易数据没有列入统计。为了保证计量模型的完整性,废纸进出口数据用《中国造纸年鉴》数据补足,对木制品数据缺失部分进行了数据处理以弥补数据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中国森林资源清查5年1次,无法确定各年度森林蓄积的具体数值,故按其平均增长率进行了数据处理。废纸浆消耗量与木浆消耗量数据1993和1994年数据缺失,故用可得的1990—1995数据对其按平均增长率进行了处理。

3 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3.1 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的是1993—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并使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弹性呈现线性关系,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建立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影响因素的双对数模型:

(10)

式中:C为截距项,b1b2…,b8分别是lnAGDPlnIMIlnEXIlnTRIlnAFVlnAWPlnBWIlnRPR的待估参数; i=1993,1994,…,2013,表示年份; μ为残差项。

用Eviews7.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3

表 3 初次回归结果 Tab.3 Initial regression result

对于初次回归的结果,R2=0.979 1,R-2=0.965 1,F=70.212 7,明显显著。但是,大部分变量在10%显著水平下的T统计量不显著,而且lnEXI,lnTRI,lnBWI系数的方向与预期相反,推测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在应用剔除变量法修正过程中,当每个影响因素各自只保留1个变量时,回归结果见表 4。lnAGDP和lnAFV的系数为正,即中国经济发展、人均森林蓄积对与人均木材消耗有正向影响; lnEXI和lnRPR的系数为负,即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技术进步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有负向影响,均与预期相符,且在10%显著水平下的t统计量均显著,但因设定每个影响因素只保留1个变量,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变量的影响没有在模型中得到体现。

表 4 回归结果(4个影响因素各保留1个变量) Tab.4 The regression result(with 4 factors each retain 1 variable)

此时得到的中国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木材供给以及技术进步共同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模型为:

(11)

经过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正,得到最终回归结果见表 5

表 5 最终回归结果 Tab.5 The final regression result

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虽然失去了技术进步因素,但保留的变量足以说明本文所要研究的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因素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这也是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

(12)
3.2 模型检验

根据表 5,最终回归结果保留的变量符号均符合预期理论假设,最终模型通过经济意义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超过95%,说明最终模型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很好; 所有保留变量均通过T检验,意味着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最终模型通过统计推断检验。运用White检验法对最终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证明最终模型不存在异方差;运用LM检验法对最终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证明不存在自相关,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4 模型结果分析

最终得到的模型符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拟合优度和F统计值都比较大,展示出中国经济发展因素、林产品贸易因素及木材供给因素对人均木材消耗量的影响,但是没有体现出技术进步因素是如何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的。而在回归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模型(11)则弥补了这一点,体现了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

4.1 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计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因素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在1%显著性水平下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模型(12)可知,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时,人均木材消耗增加0.330%,与理论假设方向一致。从图 1可以看出,1993—2006年,虽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增长,但人均木材消耗一直处于徘徊状态,2006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6万元(约2 000美元),进入一个快速增长轨道,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即2006年后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影响人均木材消耗的重要因素。由于木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家具、造纸等行业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大大增加,预期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也印证了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得到的“经济发展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为正”(田明华等,2015)的结论,只是就中国而言,目前正处于人均木材消耗量呈现显著上升的阶段。

图 1 1993—201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木材消耗量散点图 Fig.1 The scatterplot of China’s GDP per capita and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from 1993 to 2013 数据来源:中国人均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来源于笔者计算。Data Source: Data of China’s GDP per capita come from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Data of China’s wood consumption per capita come from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uthor.
4.2 林产品贸易因素的影响

计量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进口、出口贸易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影响不显著。这与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在10%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模型(12)显示,当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规模指数增长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增加0.140%,再次证明了林产品进口贸易会刺激国内林产品需求从而增加本国人均木材消耗的判断。

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也是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重要因素。模型(12)表明,当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规模指数增长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降低0.484%,再次证明了林产品出口贸易可以因国内需求降低及技术溢出效应而减少本国人均木材消耗。

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指数没有在最终模型中被保留,说明其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影响不显著。贸易规模体现为进口与出口相加,二者作用相互抵消从而引起林产品进出口规模因素对模型影响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得到的计量模型中,林产品进口因素、出口因素的系数分别是0.214和-0.082(田明华等,2015),而本文对中国林产品贸易影响人均木材消耗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林产品进口因素、出口因素的系数分别是0.140和-0.484。与世界一般水平相比,中国林产品进口引起的人均木材消耗增加更少,中国林产品出口引起的人均木材消耗减少更多。由此可见,中国进口林产品尽管增加人均木材消耗量,但增加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质上相当于在节约木材; 中国出口林产品对人均木材消耗量的降低效应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体现了中国林产工业效率较高,这证实了中国“大进大出”林产品贸易模式“提高了世界木材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了大量木材消耗,推动了世界森林资源走向可持续发展”(韩沐洵等,2013)的论断,再一次印证了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得到的中国“大进大出”的林产品贸易模式“实际上既降低了中国的人均木材消耗,也降低了贸易相对国的人均木材消耗,因此是减轻了世界森林资源的压力”(田明华等,2015)的研究结论,这有力说明了中国被指责为“毁林”的罪魁祸首和“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是不合理的。

4.3 木材供给因素的影响

本文的模型结果显示,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在10%显著性水平下有着显著的影响,模型(12)表明,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增长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增加1.411%,二者呈正向关系; 中国人均原木产量没有被保留在模型中,这与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得到的结果不同(田明华等,2015)。

理论上原木产量比森林立木蓄积量能更准确地反映木材供给,这也在笔者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得到证实(田明华等,2015)。中国之所以出现人均森林蓄积量比人均原木产量更显著的情况,最大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森林采伐在过去20年一直受到政策限制,原木产量长期徘徊不前,但同时超限额采伐屡禁不止而且规模比较大(个别年份几乎与国内原木产量相当),因此官方发布的原木产量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国内木材供给的情况(笔者曾经试图用历年的超限额采伐量对中国原木产量进行修正,但中国的超限额采伐量仅仅2007年后才发布,可得数据量过少,且数据波动较大,难以对中国原木产量进行修正)。相反,森林立木蓄积反映了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提供了可供采伐实现木材供给的现实资源可能性,隐含了中国原木产量和超限额采伐所形成的木材总供给,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森林立木蓄积量似乎更能代表中国实际的木材供给状况。这样,本文得到人均森林蓄积量比人均原木产量更显著的结果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原木产量还是比森林立木蓄积量更能准确地反映木材供给。不管怎样,木材供给因素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均最显著,在笔者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和本文的模型中,木材供给因素在1%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系数值均最大,是影响人均木材消耗的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因素。

4.4 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

最终模型中没有保留技术进步因素,与笔者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的研究结果相同(田明华等,2015)。由于森林采伐限额限制,木材供给紧张,中国木材产业技术进步指数一直持续上升,中国废纸浆利用率持续处于世界高位。这符合笔者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关于技术进步因素与木材供应因素作用相反的判断(田明华等,2015)。问题是中国废纸浆利用率已经很难再提高,这样必然导致废纸浆利用率变量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不显著; 中国木材产业技术进步指数尽管一直持续上升(1993—2013年年均增长19.10%,32.97倍),但与此同时是中国人造板出口的迅猛增加(1993—2013年年均增长26.47%,109.57倍),中国人造板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影响被人造板出口贸易掩盖了。最终模型中没有保留技术进步因素的另外一种可能是,技术进步降低了林产品成本,反而扩大了林产品使用范围和用途,从而减弱了技术进步对木材的节约效应。在本文回归过程中得到的中间模型显示(表 4),技术进步因素中的废纸浆利用率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于人均木材消耗有着负向的影响,因此,虽然反映技术进步的2个变量没有进入最终模型,但并不能否认技术进步因素对降低人均木材消耗的积极作用。

4.5 关于使用进口木材和本国木材的分析

4.1~4.4节分析了4种因素对人均木材消耗量的影响,与笔者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的研究结论基本上一致(田明华等,2015),形成相互印证,辅证了本文的合理性。笔者在运用世界61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木材消耗影响因素时,提出了使用进口木材比使用本国木材更有利于减少人均木材消耗的结论,为验证这一结论在中国是否成立,还需要对模型(12)进行变换,进一步探究使用进口木材与使用国产木材对于人均木材消耗量影响作用的差异。

因为AGDP=GDP/PQ,IMI=IM/WP,EXI=EX/WP,AFV=FV/PQ,因此模型(12)可以变换为:

从而得到:

(13)

式中:GDP表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PQ表示中国人口数量; IM表示中国进口原木当量; EX表示中国出口原木当量; WP表示中国原木产量; FV表示中国森林蓄积量。

由模型(13)可知,中国进口原木当量增加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增加0.140%; 中国原木产量增加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增加0.344%。即使用进口木材对人均木材消耗的增加显著低于使用本国木材,这再一次证明了使用进口木材相比使用本国木材具有减少木材消耗、节约木材的作用,支持了中国现行的“大进大出”的林产品贸易模式,对中国日后的政策选择有着重要意义。

4.6 关于人口因素的影响

从模型(13)还可发现,人口规模因素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具有很大影响,人口规模增长,会导致人均木材消耗减少。显而易见,在森林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规模越大,意味着木材需求越大,森林资源就相对不足,木材价格上升,只能节约使用或替代使用有限的资源,从而导致人均木材消耗降低。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均木材消耗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佐证这一点。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导致中国木材消耗总量仍处于世界前列。

5 结论与相关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人均木材消耗作为森林资源的压力指标,利用中国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 )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有着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人均木材消耗增加0.330%,是影响人均木材消耗的重要因素,2006年以来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处于显著上升阶段。

2) 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有着极其显著的负向影响,当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规模指数增长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降低0.484%,中国发展林产品出口贸易有利于降低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且其降低本国人均木材消耗效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对中国人均木材消耗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当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规模指数增长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增加0.140%,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虽然提高了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但相对于使用国内森林资源,对人均木材消耗量的增加较小,相当于会节约木材,且其节约本国人均木材消耗效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一次证明了林产品国际贸易有利于减轻世界森林资源破坏的压力,中国被指责为世界“毁林”的罪魁祸首和“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是不合理的。

3 ) 由于超限额采伐等因素,使中国原木产量不能很好地代表真实的中国国内木材供给的状况;但以人均森林蓄积代表的木材供给因素仍是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人均木材消耗量的增加起到较大的正向作用,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增长1%时,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量增加1.411%。

4) 林业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于减少人均木材消耗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口因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人均木材消耗,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导致中国木材消耗总量仍处于世界前列。

5.2 相关建议

1) 中国经济发展是影响中国人均木材消耗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均木材消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加之中国人口基数巨大且仍在不断增多,这势必对中国本就稀缺的森林资源构成巨大的压力,对于中国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造成巨大挑战。对此,一方面中国需要加强立法减少毁林,尤其减少天然林采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 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进行森林治理、抑制森林退化,改善森林立地条件、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特别是要加速培育国内森林资源尤其加强人工林和工业用材林建设,最终使中国林产品的生产建立在国内人工林资源基础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合理地寻求保护森林与开发利用森林的平衡,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2 ) 中国“大进大出”林产品贸易模式既减轻了中国森林资源的压力,同时总体上也减轻了世界森林资源的压力,因此,中国应继续实施“大进大出”林产品贸易模式,中国应义正词严地反击国际社会关于“毁林”的罪魁祸首和“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的指责。当然,中国还是应该改善国际木材供应渠道,尽量减少从非法采伐高风险国家进口木材,积极参与打击非法采伐与贸易跨国行动,帮助木材生产国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中国应在国际社会呼吁林产品自由贸易,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抵制世界范围兴起的林产品贸易尤其是初级林产品贸易保护,减少各种林产品贸易壁垒,致力于推进林产品贸易自由化。目前中国正与世界多个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努力与有关重要木材生产国达成自由贸易区协议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 控制木材供给使之处于偏紧状态。木材供给偏紧,在市场作用下,会使木材及其加工产品价格提高,有利于减少粗放、过度和广泛地利用木材,有利于“三剩”的综合利用和废旧木材回收循环使用,有利于寻求木材替代品以节约使用木材,有利于推进林业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推进林产品深加工和产品高级化,这些都会降低中国木材消耗,从而减轻中国乃至世界的森林资源破坏压力。因此要继续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加大打击力度严格监管非法采伐,严格控制中国国内木材产量,同时适度控制林产品尤其是原木和锯材等初级林产品的进口规模,特别是要加大海关监管,严厉限制非法采伐木材进口贸易对国内木材市场的冲击。在这个问题上,如何把握木材供给的“度”的问题是需要思考和衡量的,既要起到督促全社会节约、高效使用木材的作用,又不能因供给不足导致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滞后。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制定合理政策。建立中国木材供需的监测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4 ) 促进林业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林产品加工利用率和高级化产品替代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废纸、废木料、废人造板、旧家具的回收水平和利用效率,向综合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搞好木材的节约代用,发挥木材替代品的作用。中国应积极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政策经验(王赛,2005),同时也要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国内企业和研究单位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并运用政策大规模推广应用适合中国国情的适用技术,从而达到降低木材消耗、减轻森林资源压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邓荣荣, 詹晶. 2012. 南北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森林退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3 (6) : 39–43.
( Deng R R, Zhan J.2012.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north-south trade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 , 13 (6) : 39–43. [in Chinese] ) (0)
[2] 冯菁, 程堂仁, 夏自谦. 2007. 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 , 27 (5) : 434–438.
( Feng J, Cheng T R, Xia Z Q.2007.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rest resourc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 , 27 (5) : 434–438. [in Chinese] ) (0)
[3] 谷振宾.2007.中国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Gu Z B.2007.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ount chan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Beijing:PhD thesis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in Chinese][in Chinese])
[4] 国家林业局. 2013. 2013中国林业发展报告.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2013. China forestry development report 2013.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 [in Chinese] )
[5] 国家林业局. 2014.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林业资源管理 (1) : 1–2.
(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2014. The 8th national forest resources inventory results.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1) : 1–2. [in Chinese] ) (0)
[6] 韩沐洵, 田明华, 蔡昕妤, 等. 2013.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与国际非法采伐相关性分析. 林业经济 (9) : 75–82.
( Han M X, Tian M H, Cai X Y, et al.2013. Discussion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woody products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llegal logging. Forestry Economics (9) : 75–82. [in Chinese] ) (0)
[7]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2.2012世界森林状况.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12.State of the world's forests 2012.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in Chinese][in Chinese])
[8] 缪东玲, 张民照, 党凤兰. 2004. 林产品贸易与环境实证研究综述. 世界林业研究 , 17 (4) : 37–41.
( Miao D L, Zhang M Z, Dang F L.2004. A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n forest products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 17 (4) : 37–41. [in Chinese] ) (0)
[9] 石春娜, 王立群. 2006. 森林资源消长与经济增长关系计量分析. 林业经济 (11) : 46–49.
( Shi C N, Wang L Q.2006.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growth-declining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Forestry Economics (11) : 46–49. [in Chinese] ) (0)
[10] 田明华, 万莉. 2015. 经济发展、林产品贸易对木材消耗的影响研究. 资源科学 , 37 (3) : 522–532.
( Tian M H, Wan L.2015.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st product trade on wood consumption. Resources Science , 37 (3) : 522–532. [in Chinese] ) (0)
[11] 王赛.2005.我国主要木材产品供需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Wang S.2005.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in timber products and national economy.Beijing:MS thesis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in Chinese][in Chinese])
[12] 徐康宁, 王剑. 2006.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经济研究 (1) : 78–89.
( Xu K N, Wang J.2006. An empirical study of a linkage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1) : 78–89. [in Chinese] ) (0)
[13] 杨帆. 2007. 自然资源消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森林资源为例. 中国林业经济 (6) : 5–8.
( Yang F.2007. The contribution of consumption of natural capital to Chinese economic growth:take the forest resource as example. China Forestry Economy (6) : 5–8. [in Chinese] ) (0)
[14] 张齐生. 2003. 中国的木材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产工业 , 30 (3) : 3–6.
( Zhang Q S.2003. China's wood indust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 30 (3) : 3–6. [in Chinese] ) (0)
[15] 张祥平. 1995. 论森林毁损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欧美发展模式面临资源与环境容度的警戒线. 林业资源管理 (5) : 57–62.
( Zhang X P.1995. On the synchronism of forest damag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facing the alert lin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pacity.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5) : 57–62. [in Chinese] ) (0)
[16] Amelung T.1991.Tropical deforesta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roblem//Economic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 a concerns.Proceedings of the Egon-Sohem Foundation conference,Linz,Austria.
[17] Barbier E B.1994.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rade in the forestry Sector//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rade.Paris,OECD,55-111.
[18] Bhattaral M.2001. Institu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deforestation:a cross-country analysis for Latin America,Africa and Asia. World Development , 29 (6) : 995–1010. DOI:10.1016/S0305-750X(01)00019-5 (0)
[19] Brooks D J, Ferrante J A, Haverkamp J B, et al.2001.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accelerated tariff liberalization in the forest products sector. 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 1–48. (0)
[20] David I S.1998. Progress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 : 173–196. (0)
[21] Dean J.1992.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Low Ped.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New York: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15-28.
[22] Dudley N, Jeanrenaud J P, Sullivan F.1998. Wood trade and global forest disappears. AMBIO-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 27 (3) : 247–248. (0)
[23]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1999.The global fibre supply model.Rome,Italy.
[24]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10.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0 main report.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5] John P G.2002.The effect of a tariff elimination policy on the forest sector:a global approach.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Forest Products (CINTRAFOR),Working paper,31.
[26] Menotti V.1998. Globaliz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forest destruction since Rio. The Ecologist , 28 (6) : 354–362. (0)
[27] Naidoo R.2004. Economic growth and liquidation of natural capital:the cased forest clearance. Land Economics , 80 (2) : 194–208. DOI:10.2307/3654738 (0)
[28] Nectoux F, Kuroda Y.1989. Timber from the south season analysis of Japan's tropical timber trade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Gland,Switzerland,WWF International : 1–489. (0)
[29] Thiele R, Wiebelt M.1994. Policies to reduce tropical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Cameroon.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 33 (2) : 162–178. (0)
[30] Vincent J R.1997. Testing for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 within a developing country.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 (4) : 417–431. DOI:10.1017/S1355770X97000223 (0)
[31] Zhu S,Buongiorno J,Brooks D.2001.Global effects of accelerated tariff liberalization in the forest products sector to 2010.Res Pap PNW-RP-534,U S D A.Forest Service,Pacific Northwest Research Station,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