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14, Vol. 50 Issue (11): 129-137   PDF    
DOI: 10.11707/j.1001-7488.20141118
0

文章信息

孔凡斌, 廖文梅
Kong Fanbin, Liao Wenmei
地形和区位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与产出水平的影响——基于8省(区)1790户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the Terrain and Geographic Factors on Farmers' Input and Output of Forestland from 1 790 Households in 8 Provinces of China
林业科学, 2014, 50(11): 129-137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4, 50(11): 129-137.
DOI: 10.11707/j.1001-7488.2014111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6-25
修回日期:2014-10-18

作者相关文章

孔凡斌
廖文梅

地形和区位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与产出水平的影响——基于8省(区)1790户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
孔凡斌1, 廖文梅2     
1. 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 南昌 330032;
2.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昌 330045
摘要:地形和区位条件差异是导致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呈现区域差异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利用全国8省(区)1 790户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地形和区位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区位条件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对农户林地投入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28 8,0.128 7和0.162 9,对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52 4,0.171 8和0.198 9; 地形条件中,农户林地产出水平的高低受地形条件影响显著,山区和丘陵林地产出水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形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影响系数分别为0.101 9和0.016 9; 除地形条件和区位条件之外,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林木采伐指标的申请难易程度、是否有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是否有融资服务、是否有中介服务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也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形条件    区位条件    投入和产出    农户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the Terrain and Geographic Factors on Farmers' Input and Output of Forestland from 1 790 Households in 8 Provinces of China
Kong Fanbin1, Liao Wenmei2     
1. Institute of Poyang Lake Eco-Economics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32;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errain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farmers' input and output of forestland (FIOF). With 1 790 data coming from 8 provinces, by regression models,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factors on the FIOF, such as the terrain, geographic and other factors. It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IOF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ographically,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ccessibility and the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ha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FIOF. Topographically,farmer's income of the forestlan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errain conditions, and farmer's income of the forestland in the mountains and hi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plains. Among them, the affecting coefficients of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ccessibility and the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on farmer's investment of forestland were 0.128 8, 0.128 7 and 0.162 9. Its affecting coefficients on farmer's income of forestland were 0.152 4, 0.171 8 and 0.198 9. The impacting coefficients of mountainous and hills terrain on farmer's income of forestland were 0.101 9 and 0.016 9.In addition to terrain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 the main source of operating funds, the access to easily apply for timber harvesting indicators, the access to have the product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access to have financial services, the access to have intermediary services, which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IOF.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errain condition    geographic condition    input and output    farmer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深化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最近10年里,集体林区林业经济明显改善,林区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从长远来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林农增收“制度红利”,必将有赖于农户加大林地经营投入以及林地产出水平的提高,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最终决定着农户林业收入增长水平及潜力。农户对林地高水平投入和林地高效率产出是保持林业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户持续增收的必要条件(孔凡斌等,2012)。研究发现,不同地形和区位条件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农户林业收入增长也随之呈现出区域间显著不平衡特征,即自然地形和区位条件是影响农民林地投入和产出及林业收入增长的不可忽视因素(孔凡斌等,201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及农户林业收入增长地理区域间差异性特征,为研究制定中国区域林业发展政策开启了新思路。然而,国内有关经济地理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机制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定量研究成果仍属空白。因此,定量考察地形和区位条件等经济地理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以及影响机制,并据此探索切合区域实际的农户经营林地支持政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1 相关文献综述

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是衡量改革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近年来,有关集体林权条件下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兴未艾(陈珂等,2008贺东航等,2010王文烂,2009刘伟平等,2009),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影响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的因素,比较一致地认为除了农户特征以外,政策、制度、市场、林地特征、社会化服务、投入资金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有重要影响。例如: Newman等(1993)认为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户造林投入行为具有正向的影响,Yin(2013)也认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户投入的积极性;谢彦明等(2010)认为采伐限额制度和林业政策的不稳定性影响农户林地的投入积极性; 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木材价格对农户造林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造林成本、利率和税收对农户造林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Royer,1987); 林地资源禀赋特征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有着重要影响,立地质量越好,农户参与造林的积极性越高(Zhang et al.,2001);农户拥有林地面积的大小也会影响农户造林行为,林地面积越大,林业生产规模越大,农户由此赖以生存的路径越强,造林积极性也越高(Zhang et al.,2007); 不同立地条件、树种、林种、区域(南方和北方)和林木质量对农户投入和产出带来不同的影响(高立英,2007); 中介与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条件也会影响农户投资林业的积极性(袁榕等,2012唐步龙,2007),技术援助对农户造林有正向影响(冷小黑等,2011),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获取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影响农户林地投资强度和方向(陈珂等,2008),而资金投入量则受林地规模和立地条件的显著影响(黄安胜等,2008)。

对于经济地理条件对农户山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研究也有了一些重要发现。例如,有研究认为山地农田系统人工能量的转换效率随地块高程的增加而呈现降低态势,坡度与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坡向、坡度和坡位等因素影响农田投入产出水平(李小建等,2004),不同地形区稻谷生产经济效益差异显著,而劳动力投入的差异是导致其经济效益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生产规模、田块面积、灌溉条件、交通条件、土地肥力、机械化程度及生产动因上的不同是导致稻谷劳动力投入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吴振华,2011),同时,地形条件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投入有显著影响(周晶,2013)。也有少量文献研究了经济地理条件(如林地地形地貌、立地条件以及区位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户经营行为(如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杨绍丽等,2011高立英,2007孔凡斌等,2012)。

综上所述,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形和区位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差异性有影响,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到目前为止,经济地理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机制还不够明确,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定量分析的研究文献甚为少见。因此,本文以全国8省(区)农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地形和区位等经济地理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及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 计量模型和实证数据 2.1 计量模型的设定

本文重点考查地形和区位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此外,考虑到影响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因素的多样性,本文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并作为影响变量(自变量),即 农户特征因素(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实际在家劳动力数量)、农户家庭拥有的林地特征因素(包括林地面积、林地地块数)、农户家庭经营特征因素(包括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否参与林地保险、采伐指标申请是否困难)、林业社会化服务因素(包括林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服务、是否有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是否有融资服务、是否有病虫害及火灾预防服务、是否有中介服务)等。为了克服农户林地经营“投入-产出”之间存在的时间滞后性问题,本文只分析影响因素与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构建以下定量分析模型。

地形和区位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水平的影响模型:

$ Y{I_i} = {\alpha _{0i}} + {\alpha _{1i}}{X_i} + {\alpha _{2i}}{G_i} + {\alpha _{3i}}{S_i} + {\alpha _{4i}}{M_i} + {\mu _{1i}}; $ (1)

地形和区位因素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模型:

$ Y{I_i} = {\beta _{0i}} + {\beta _{1i}}{X_i} + {\beta _{2i}}{G_i} + {\beta _{3i}}{S_i} + {\beta _{4i}}{M_i} + {\mu _{2i}}; $ (2)

地形和区位因素等变量影响下的农户林地投入与产出关系模型:

$ Y{I_i} = {\gamma _{0i}} + {\gamma _{1i}}Y{I_i} + {\gamma _{2i}}{X_i} + {\gamma _{3i}}{G_i} + {\gamma _{4i}}{S_i} + {\gamma _{5i}}{M_i} + {\mu _{3i}}; $ (3)

式中: i代表第i个农户; YIi和YTi分别表示第i个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 Xi,Gi,SiMi表示第i个农户林地地形和区位条件、农户特征、林地及其经营特征、地方林业社会化服务等4大类变量; μ1iμ2iμ3i为随机误差项。

2.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江西、河南、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和广西等8个省(区)农村林业经营户调查。每个省(区)抽取2个县,每个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村,每个村抽取15户农户,共发放问卷2 16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1 790份。

本文研究所用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如表 1所示。

表 1 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Tab.1 The definition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variables
2.2.1 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

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数据是2007—2011年5年以来被调查农户林地投入和收入总量,其中,农户林地投入水平主要指农户对林地的要素投入,包括用工投入、化肥、农药和其他等投入量,折算为林地资金投入量,林地产出水平是农户林地上的林下经济种植、木材采伐、经济林收入以及生态产品收入。近5年农户户均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分别为6 676.346元和20 473.990元(表 1)。

2.2.2 经济地理因素

本文研究的影响因素重点为地形和区位条件,样本地区的地形条件主要为山区地形、丘陵地形和平原地形3类,地形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991年土地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中缺失的数据通过政府网站地形地貌资料予以完善。具体确定标准是: 山区地形一般是海拔超过500 m,地表相对落差大于100 m; 丘陵地形海拔通常低于500 m,地表高低落差在50~100 m之间;平原地形地表高低落差一般低于100 m,且地势平坦(周晶等,2013)。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样本比例分别为54.88%,30.99%和11.07%。不同地形条件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农户林地投入与产出水平最高的样本均值来自山区地形,分别为7 149.03元和25 322.96元,最低的样本均值来自于平原地形,分别为5 685.64元和6 009.65元(表 2)。本文预期山区和丘陵2类地形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将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

表 2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均值及其样本比例 Tab.2 The mean distribution of the FIOF on the different terrain and its corresponding sample proportion

区位等级(因素)是反映土地经济质量(经济地理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按林地所在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进行分级,区位条件采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达程度2个指标来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采用样本农户所在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来衡量,数据来源于各地2007—2011年的统计年鉴,鉴于样本农户数据是2007—2011年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数据,农户人均纯收入对应地采用同一时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总和的平均值。统计结果表明,样本县的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均值为6 198.371元,其中最低值是每年2 665元,最高值为每年13 575元(表 1)。农户人均纯收入不同比例分区、样本数以及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如表 3所示,其中,人均纯收入处于6 000~6 999元的中等收入地区,样本比例、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均值水平最高,分别为33.3%,11 617.95元和38 448.76元。

表 3 不同农户人均纯收入条件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均值情况及其样本比例 Tab.3 The mean distribution of the FIOF under the different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households and its corresponding sample proportion

区位条件采用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度来衡量,通达程度利用样本村镇到中心城镇的距离来测量,依此划分为近郊、中等通达、偏远3种类型,分别以3,2和1等数字表示(李君等,2008),该数据通过农户所在的自然村调研所得,极少量的缺失数据通过百度地图完成。从表 1可看出,通达程度均值为1.704,意味着样本农户数据主要来自于偏远地区,占总样本数的48.72%。偏远地区农户林地投入水平、近郊地区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均值水平高,分别为15 952.50元和46 249.80元,偏远地区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均值水平偏低,分别为4 224.5元和11 987.89元(表 4)。人口聚集度采用农户所在自然村的人口数量来衡量,根据自然村的人口多寡划分为低级、中低级、中高级和高级,分别以1,2,3和4等数字表示。从表 4可以看出,人口聚集程度为中偏高度和高度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最高,中偏高度和高度的农户林地投入水平分别为6 778.362元和18 231.770元,其产出水平分别为17 959.11元和54 945.94元。本文预期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度将正向影响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

表 4 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程度的样本比例及其相应的投入和产出均值分布 Tab.4 The sample proportion of the FIOF on the different accessibility and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mean distribution
2.2.3 地方林业社会服务因素

地方林业社会服务因素包括是否有林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服务、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投资融资服务(如提供信用担保、抵押投资等)、病虫害及火灾预防服务和中介服务(如森林资产评估、木竹检验服务等)等。从表 1可知,林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服务、病虫害与火灾预防等社会服务建设情况反映较好,分别得到47.90%和67.70% 样本农户的认同或认知。而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投资融资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林业社会服务条件尚不被多数农户认可或认知,说明这些林业社会服务条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3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3.1 模型估计结果

基于Stata11.2统计软件平台,将1 790户样本农户数据代入式(1)和式(2)进行回归,定量分析地形、区位因素、农户特征和社会服务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计算结果如表 5的模型(1)和模型(2)所示。为了解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式(3)的估计结果如表 5的模型(3)所示。计算结果显示,除了林业社会服务因素中的“是否有林业中介服务机构”和“是否有林业融资服务机构”之外,其他显著变量系数估计值的符号均与预期一致。

表 5 模型估计结果 Tab.5 The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3.2 估算结果分析 3.2.1 地形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

从实证结果表 5模型(1)和模型(2)所知,山区和丘陵地形2个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对农户林地投入影响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影响非常显著。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山区地形的估计系数为0.101 9,高于丘陵地形的估计系数,意味着山区地形对农户林地产出影响的敏感度高于丘陵地形。集体林区资源调查表明,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而且处于山区的森林资源质量要优于丘陵地区,而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依赖森林资源的农户林地经营产出水平更具优势。这一研究结果与吴振华(2011)关于不同地形稻谷生产经济效益的研究结论刚好相反。可见,地形条件对农户林业产出水平的影响与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方向相反。

3.2.2 区位条件同时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

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着区位所持有经济和社会等资源的多寡。表 5实证结果表明,区位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都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如下: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非常显著且方向为正,意味着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每上升1元,则会带来农户林地投入增加0.128 8元,农户林业产出增加0.152 4元。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农村,农户林地投入水平越高,农户林地产出水平也越高。这进一步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农村,在不能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越追求土地效用最大化的论断。

2)通达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离中心城镇越远的区域,通达条件越差,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也越低。这是因为离中心城镇越远的农村,道路的可达性差,区域运输能力比较低且运输成本高,林地资源变现难,农户对林地经营和林木采伐的投入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林地产出水平整体偏低,而增加林地投入的农户则主要来自于经济比较发达且通达性较好的地区,进一步验证了表 1表 2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3)人口聚集度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人口聚集度越高的农村,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也越高。人口聚集度越高,说明该农村的区位条件越好,其区位自然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协调,农户善于利用林地资源优势进行要素投入,同时能获得较好的林地经济产出,进一步验证了表 4的统计结果。

3.2.3 农户特征和林地经营特征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各不相同

1)在农户特征中,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的变量有农户户主年龄和家庭劳动力数量,具体影响情况是: 户主年龄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呈显著负向影响。这一结论符合常规认识,即年龄越大的农民,归避风险的心理越强,在林地经营过程中投入谨慎且投入力度偏弱,林地经营产出量也相应偏低。 家庭劳动力数量代表能使用的人力资源,正向影响农户林地投入和产水平。2)在林地经营特征因素中,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的因素有采伐指标的申请是否困难、经营资金的来源,具体影响情况是: 采伐指标的申请是否困难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起着负向显著影响作用,这与夏春萍(2012)研究结论相一致; 经营资金的来源对农户林地投入水平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林地经营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的农户林地产出水平要明显地低于非自有资金的产出水平。从调查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以借贷资金为主的农户有157个,平均林地产出水平为29 589.38元,高于以自有资金为主的农户平均林地产出19 841元的水平,不仅产出水平有差异,而且投入水平也存在差异,以借贷资金的林地投入水平为8 600.606元,高于自有资金的林地投入6 542.847元的水平。这主要因为以借贷作为主要融资方式的农户,其林地经营意愿强,精细经营的可能性大,林地产出水平相应也高。

3.2.4 地方林业社会服务对农户林地投入与产出水平影响复杂

在地方林业社会服务中,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的因素有是否有市场信息服务和是否有融资贷款服务,具体影响情况是: 是否有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正向影响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且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敏感性高于投入水平; 是否有融资服务方面,有融资服务的农户样本仅占总样本数的28.9%,有融资服务并不一定代表农户已经进行了融资,目前农村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林权抵押贷款,而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贷款风险,更趋向于选择并给予林业大户或规模化大资本经营者以林权抵押贷款。这意味着有林权抵押贷款的地区都存在林业大户或大资本经营者,这些经营者对农户小规模经营者是一种市场挤压,不仅影响小规模农户林地投入积极性,而且由于大资本的存在,对市场收购林木产品垄断经营并享有定价权,从而压缩了小规模林业经营农户林地产出收益; 是否存在林业中介服务仅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呈负向显著影响,这与政府主办的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收费不规范有关,例如: 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中的收费不规范以及各地竹木等林产品运输证办理中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农户采伐和经营林产品积极性,进而影响农户林地产出水平。

3.2.5 农户林地投入与产出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关系

在集体林区,农户林地主要为杉木、马尾松等主要针叶树种和一些常见的阔叶树种,其从苗木种植到木材采伐一般都要耗时10~20年,经营周期长,风险大,而且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由此导致林地投入产出效率关系很难定量刻画。为此,本文对近5年的林地投入与产出水平关系进行验证,表 5中显示的模型(3)计算结果表明: 在保持其他投入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农户林地投入水平与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并呈现高度相关性和稳定性。尽管在较短的研究期限内林地的投入与产出水平表现为非同期关系,即林地要素投入以后,要经过较多年才会有实物和经济产出,林地产出水平不一定完全取决于农户林地投入水平。但是,根据对农户林地经营状况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户在林地管护和经营环节的用工投入占用整个林地投入的比重较大,而在林地管护和经营的抚育间伐、套种和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等,多数农户可以从中获得林地经营性收入。因此,当农户管护经营林地用工投入增加时,林地经营集约化水平越高,由此带来的林地经营性收入水平越高,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之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4 主要结论及启示

利用全国8省(区)1 790户农户样本数据,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地形和区位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形条件和区位条件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区位条件中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度较好区域的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反之则低; 农户林地产出水平的高低受地形条件影响,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林地产出水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林业在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从上述2点结论来看,以往相关研究没有把地形和区位条件等经济地理因素加入到影响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因素的定量研究之中,是导致研究结论出现较大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多数研究均认为林业产权改革后农户有了较好的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刘伟平等,2009贺东航等,2010),还有人认为林业产权改革后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王文烂,2009)。在考虑经济地理因素之后,可以较好地解释林权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区域差异性。实际的情况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通达条件不好、人口聚集度较低的区域以及平原地区,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家庭经营林地收入实际上并没有显著增长,在经济发展条件较好、通达条件较好和人口聚集度较高的区域以及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户经营林地收入则出现了显著增长,农户经营林地的积极性也高。 地形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无显著影响,这与山区和丘陵地区林地资源禀赋优越、自然力在整个森林资源增长中占主导作用有关,农户无需显著扩大单位林地投入水平,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林地产出及收入水平。农户林地投入在同期内与林地产出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林业社会化组织中的林业中介服务和投融资服务在提高农户投入产出水平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得到以下4点启示。 第一,要充分认识地理区位条件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差异性的重要性。在制定相关支持农户经营林业政策时,要更加重视林业在促进经济条件较发达、通达条件较好和人口聚集度较高地区农村助农增收的重要作用,支持和鼓励这些地区农户加大林地投入水平,实行集约化经营,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林地产出水平,增加农户林业收入。 第二,要重视地形条件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影响的差异性。在制定全国和区域林业发展规划时,需要把地形条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要十分重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在提高农户林地经营水平和效益方向上的作用,制定面向农户的林业社会服务政策,重点支持建立向山区和丘陵地区延伸的农户林产品技术和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林业模式,加大对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户林地经营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四,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配套改革,加快建设面向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区域性林业投融资平台,完善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便捷、有效的农户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和管理制度,持续推动农户加大林地投入强度,全面提升林地产出水平和农户林业经营收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珂,魏彪,王海丽,等.2008.辽宁集体林产权主体改革后林农投资行为的调查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8(3):246-249.(2)
[2] 高立英.2007.集体林地经营规模分析—与林地规模经营观点的商榷.林业经济问题,27(8):376-379.(2)
[3] 贺东航,田云辉.201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增收成效及其机理分析——基于17省300户农户的访谈调研.东南学术,23(5):14-19.(2)
[4] 黄安胜,张春霞,苏时鹏,等.2008.南方集体林区林农资金投入行为分析.林业经济,30(6): 67-70.(1)
[5] 孔凡斌,廖文梅.2014.集体林地细碎化、农户投入与林产品产出关系分析——基于中国9个省(区)2420户农户调查数据.农林经济管理学报,13(1):65-73.(1)
[6] 孔凡斌,廖文梅.2012.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林业科学,48(4): 119-126.(2)
[7] 冷小黑,张小迎.2011.农户有偿林业技术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宜春243户农户调查数据.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2):25-30.(1)
[8] 李君,李小建.2008.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居住特征的比较分析——基于河南省3村346户农户的实证调查.中国农村观察,29(5):59-69.(1)
[9] 李小建,乔家君.2004.地形对山区农田人地系统投入产出影响的微观分析——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的实证研究.地理研究,23(6): 717-726.(1)
[10] 刘伟平,陈钦.200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5):33-36.(2)
[11] 唐步龙.2007.江苏林农杨树苗购买环节纵向协作形式选择行为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3(9): 66-71.(1)
[12] 王文烂.200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林业科学,55(8):141-146.(2)
[13] 吴振华.2011.不同地形区稻谷生产经济效益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湖南、重庆500户稻农调查数据.农业技术经济,30(9): 93-99.(2)
[14] 夏春萍,韩来兴.2012.农户林地投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利川市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8(4):488-493.(1)
[15] 谢彦明,支玲.2011.林农林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以景谷县197户林农为例.林业经济问题,31(1):24-27.(1)
[16] 杨绍丽,翟印礼.2011.集体林改制度下辽宁省林业资源要素对收入的贡献分析.林业经济问题,31(5):441-444.(1)
[17] 袁榕,姚顺波,刘璨.2012.林改后林农扩大林业经营规模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南方集体林权区为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8(1):148-154.(1)
[18] 周晶,陈玉萍,阮冬.2014.地形条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区不平衡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30(9):63-77.(2)
[19] Newman D,Wear D.1993.Production economics of private forestry: a comparison of industrial and nonindustrial forest owner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75: 674-684.(1)
[20] Royer J.1987.Determinants of reforestation behavior among southern landowners.Forest Science,33(3): 654-667.(1)
[21] Yin R,Yao S,Huo X.2013.China's forest tenure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new century: what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what remains to be pursued? Land Use Policy,30(1): 825-833.(1)
[22] Zhang D,Flick W.2001.Sticks,carrots,and reforestation investment.Land Economics,77(3): 443-456.(1)
[23] Zhang D,Owiredu A.2007.Land tenure,marke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st plantations in Ghana.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9:6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