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戴永务, 余建辉
- Dai Yongwu, Yu Jianhui
- 后危机时代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 Empirical Analysis on Determinant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Wood-Based Panel Industry in Post-Crisis Era
- 林业科学, 2014, 50(10): 113-122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4, 50(10): 113-122.
- DOI: 10.11707/j.1001-7488.20141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3-11-13
- 修回日期:2014-03-28
-
作者相关文章
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福州 350002;
3. 福建教育学院 福州 350001
2. College of Economics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3.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uzhou 350001
21世纪以来,中国人造板产业高速发展,200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国,200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板出口国,2012年全国人造板生产量达2.23亿m3,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出口额高达64.78亿美元(国家林业局,2013a)。人造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促进我国广大林区农民就业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2012年全国人造板制造业产值4 532.3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1.49%(国家林业局,2013b); 人造板生产收购枝丫材近600亿元,人工林枝丫材价值仅约330元·m-3,但加工成人造板产品后,产品附加值可提高40倍,使1亿多农民从中受益(钱小瑜,2013)。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要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开始实行再工业化,重振和复兴制造业竞争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传统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叠加,增加本国产品出口,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裴长洪,2010)。虽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板出口国,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显著改变了人造板国际贸易环境,中国人造板的对外贸易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宋维明等,2010)。2009年美国开始全面实施《雷斯法案修正案》,2013年3月欧盟开始强制实施《欧盟木材法案》;同时针对我国人造板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案件不断增加,最近的调查案是2013年9月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硬木和装饰用胶合板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拟对此类产品的中国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55.76%~121.65%的反倾销和13.58%~27.16%的反补贴关税,涉案金额约6亿美元(商务部,2013)。在后危机时代,人造板的国际竞争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已发生显著变化,中国人造板对外贸易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重新评估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重新制定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有效策略,寻找提升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路径。为此,迫切需要对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作用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依据更符合后危机时代人造板全球竞争特征的一般化双钻石理论模型对此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论能更好地揭示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规律,从而为后危机时代中国人造板企业科学地制定国际竞争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 文献述评 1.1 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科学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准确估计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外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主要包括进出口数据评价法、IMD与WEF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以ICOP项目组为代表的生产率指标评价法和利润指标评价法(郑海涛等,2005; 江静等,2010; 傅京燕等,2010)。进出口数据评价法具有数据获取便利的优势,国内外学者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几乎都采用此法,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和贸易条件指数等(田园等,2005; Dieter et al.,2007; 戴永务等,2007a; Sasatani,2009;Petrauski et al.,2012)。然而,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未考虑进口因素和国内市场的影响,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RCA指数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将导致偏差(Vollrath,1991; Laursen,1998; Stojčić,2012;Reddy et al.,2012)。为克服RCA指标的不足,Vollrath(1991)提出了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elative trade advantage,RTA)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etitiveness,RC),Laursen(1998)提出了显示性均衡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symmetric comparative advantage,RSCA)。Daskapan(2008)认为,RTA指数克服了产业内贸易的扭曲和贸易不均衡问题,可以更准确地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世界人造板生产国绝大部分都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而且像中国、德国和加拿大等人造板生产国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内需市场,因此,为准确评估中国及全球人造板的竞争态势,需要改进原有的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本文采用Vollrath(1991)提出的RTA指数对中国及主要竞争对手的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公式如下:
$ RTA = \frac{{{X_{ia}}/{X_{it}}}}{{{X_{wa}}/{X_{wa}}}} - \frac{{{M_{ia}}/{M_{it}}}}{{{M_{wa}}/{M_{wa}}}}。 $ | (1) |
准确估计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需要依据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Porter(1990)提出的钻石模型是当今最流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模型,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4个决定因素以及机遇和政府2个辅助因素。绝大部分国内外学者都依据钻石模型来分析和揭示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孔凡斌,2006; 戴永务等,2007b; Mehrotra et al.,2010; 严谨等,2011)。然而,波特的钻石模型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忽视了跨国活动和国际市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Dunning,1993; Rugman et al.,1993)。实证研究(Cartwright,1993; Moon et al.,1998)表明,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波特的钻石模型应用在以出口依赖和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存在着不适用性。人造板产业属于以木材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世界主要的人造板生产和出口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不仅马来西亚、奥地利、比利时和印度尼西亚等小国的人造板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而且中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大国的人造板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也很高,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将导致偏差。Moon等(1998)针对钻石模型仅考虑国内市场的不足,对钻石模型进行修正,把跨国活动作为第5个内生决定因素,构建了解释力更强的一般化双钻石模型(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该模型认为: 对于资源和市场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产业,其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国内钻石体系,而且取决于国际钻石体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依然在加深,2008—2011年间世界人造板主要出口国的人造板出口依存度平均值为52.33%1),比金融危机前(2000—2007年)仍然提高了1.57%。因此,与钻石模型相比,考虑跨国公司活动的一般化双钻石模型更符合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市场环境,本文依据该模型来分析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1) 根据34个样本国计算,人造板出口依存度的计算方法详见表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迅速,虽然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不断增强(表 1)。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人造板出口增长迅猛: 2007年出口额高达46.99亿美元,是2000年的22.59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1.75%; 进出口贸易净额从-5.77亿美元转变为42.53亿美元; 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45%增长到18.94%; RTA指数从-1.23转变为1.62,RTA指数大于零,表明中国人造板国际竞争优势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的冲击:与2007年相比,2009年的出口额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下降了26.80%和0.63%; RTA指数连续下降3年,2009年比2007年下降了8.38%,这表明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所下滑。从国际上比较(表 2),中国人造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2011年人造板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超过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比利时和波兰,但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奥地利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此外,用RTA和RCA指数所反映的各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存在大量进口贸易的国家,如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法国等,特别是RCA指数表明俄罗斯和法国人造板产业具有中度国际竞争力,但RTA指数却表明两国人造板在国际处于竞争劣势。这也表明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看,由于考虑了产业内贸易和贸易不平衡的情况,RTA指数优于RCA指数。
基于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的国际市场特征,本文依据Moon等(1998)提出的一般化双钻石模型,并结合数据的可获性,选择后危机时代影响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内钻石体系和国际钻石体系相关要素的代理变量。
3.1.1 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要素方面,Porter(1990)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认为高级生产要素对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更重要,但同时也指出在以天然产品为主的林业以及对技能需求不高或技术已经普及的产业中,初级生产要素仍然具有重要性。人造板制造业属于森林资源依赖型产业,木质原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大,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一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造板产业(特别是胶合板制造业)同时也属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资源及成本是人造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变量,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蔡昉,2007)。R&D属于高级生产要素,技术创新能够通过改善钻石模型的其他要素从而成为提升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戴永务等,2012)。因此,本文采用森林面积、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劳动力工资和专利申请量测度国内生产要素。在国际生产要素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森林等天然资源要素的重要性下降,一国可以通过全球采购与海外投资改变人造板产业的木质原材料要素条件; 然而,一国木质原材料进口比重过高,不仅提高了木质原材料成本,而且会影响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从而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造成消极影响。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改变一国的生产要素条件(Liu et al.,2009),可以给东道国人造板产业带来丰富的资本、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也存在着对东道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不利影响(戴永务等,2007a)。因而,本文采用各国木质原材料进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测度国际生产要素。
3.1.2 需求条件在国内需求方面,Porter(1990)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市场对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作用,并从国内需求市场的规模与质量等方面进行论证。后来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国内需求市场是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D’Cruz et al.,1993; Moon et al.,1998)。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可以鼓励人造板厂商引进大型生产线、提高生产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人造板国内需求量反映各国人造板的国内需求市场的规模。此外,高层次的国内需求市场的质量会刺激人造板企业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产品,有助于维持和强化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而国内需求质量主要由国内客户需求的复杂度所决定(Porter,1990; D’Cruz et al.,1993)。Cho等(2000)认为,教育程度更高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需求复杂度,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Cho et al.,2000; Liu et al.,2009)采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表示一国人造板需求质量水平。在国际需求方面,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世界主要人造板生产贸易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一国人造板的国际需求规模和质量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借鉴以往的研究(Moon et al.,1998; Liu et al.,2009),本文用各国人造板的出口依存度来反映国际需求的规模,用人造板出口多样化指数来表示国际需求的质量。
3.1.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在国内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方面,Moon等(1998)认为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和金融业等支持性产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造板的生产原材料和制成品的体积大、质量大,运输成本在生产经营成本中所占比重高,因此,一国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运输业可以降低人造板厂商的物流成本,有利于提升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铁路运输业来反映国内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在国际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方面,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有利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Porter,1990; D’Cruz et al.,1993; Liu et al.,2009)。人造板的上下游产业主要包括人造板机械制造业、胶黏剂产业和木质家具制造业等,更强大的上游产业可以为人造板生产提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优质的原材料,如人造板机械制造业可以提供先进的大型人造板生产线、胶黏剂产业提供环保的胶黏剂,这都有利于提升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人造板是木质家具的重要原材料,虽然木质家具制造业可以带动人造板产业发展,但也减少了人造板产品的直接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是以出口额为基础,会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本文选择木质家具制造业和人造板机械制造业作为国际人造板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代表。
3.1.4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Porter(1990)认为,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强调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创造与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关联因素,强劲的良性国内市场竞争能激发企业改进和创新的原动力,但若是厂商之间的竞争手法拙劣,竞争者多反而会抵消本国的竞争优势。市场化指数是衡量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和经济自由程度的重要指标,市场化指数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行业选择的自由程度,因此,本文采用市场化指数来反映国内同业的竞争程度。本文所用的市场化指数(西方国家称为经济自由化指数)由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编制,用来反映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度情况,其衡量指标由政府的规模,法律结构和产权保障,使用稳健货币的权利,对外贸易的自由度,对信贷、劳动力和商业的管制5个主要方面的42个具体指标构成(Gwartney et al.,2013)。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人造板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要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国际竞争对手也日益成为人造板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借鉴Moon等(1998)的经验,采用外国投资限制指数来衡量人造板企业面临国际竞争程度。
3.2 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模型的设定为估计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本文建立了以下考虑个体效应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 {Y_{it}} = \alpha + \beta {X_{it}} + \gamma {X_{it}}{D_t} + {\mu _i} + {\varepsilon _{it}}。 $ | (2) |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UNCOMTRADE在线数据库和世界银行在线数据库,包含34个国家2000—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1)。2011年34个国家人造板出口额为272.46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合计达88.48%。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指标涉及的贸易数据主要自UNCOMTRADE数据库,其中,人造板的HS编码为4410,4411和4412; 木质原材料的HS编码包括4401~4407; 木质家具的HS编码包括940161,940169,940330,940340,940350和940360; 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HS编码包括8465和847930。平均月工资的数据来自国际劳工组织在线统计数据库,并根据《国际金融统计年鉴2012》各国的兑美元官方名义汇率(年度平均值)换算。人造板国内需求量和人造板出口依存度所涉及的相关数据来自FAO林产品在线统计数据库。市场化指数和外国投资限制指数来自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的世界经济自由度数据库(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其他指标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在线数据库。专利申请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铁路里程数和平均月工资的个别国家部分年度存在缺失值,主要采用中间取平均值和自回归预测法进行处理,并借鉴前人的研究(Engelbrecht,1992; 卢峰等,2004),前三者采用滞后一期的数据。表 3列示了主要变量的计算方法和基本统计量。
1)34个国家包括: 中国、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波兰、智利、泰国、西班牙、芬兰、罗马尼亚、捷克、巴西、土耳其、新西兰、瑞士、葡萄牙、荷兰、乌克兰、瑞典、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白俄罗斯、挪威、希腊、丹麦和印度。
3.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本文选择LLC检验法和IPS检验法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Forest,Imwood,Patent,GDP,Railway,Furniture为原始非平稳序列数据,通过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服从同阶单整,成为一阶平稳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Persyn等(2008)提出的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法是面板协整检验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误差修正项来判断面板模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若存在协整关系,则误差修正部分的系数应显著异于零。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面板模型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进行回归估计。
本文基于以下2方面考虑,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处理: 一方面是对固定效应与混合OLS模型比较的Wald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F(33,344)值为74.87,P值等于0,表明个体效应显著; 另一方面是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量比较的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其检验统计量Chi2(30)等于99.05,P值等于0,表明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估计量间有系统差异,随机效应估计量非一致。模型回归结果如表 4所示,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模型以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总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Adj-R2为0.948 4,表明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从表 4的参数估计结果可知,在生产要素方面,反映国内初级生产要素的森林面积和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的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二者与金融危机的交叉项估计系数为负,但均不显著; 反映高级生产要素的专利申请量的估计系数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金融危机的交叉项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在后危机时代,虽然世界各国经济竞争越来体现为科技的竞争,技术创新在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有所提升,但由于人造板产业仍然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的特征,一国劳动力资源越丰富,不仅可以降低人造板企业的人工成本,而且有利于人造板企业在短期内招聘到工人,因此,本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仍然是决定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木质原材料进口与金融危机的交叉项估计系数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表明在后危机时代木质原材料进口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负面影响有所降低,但综合木质原材料进口的估计系数,木质原材料进口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仍然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木质原材料进口仍然不利于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可能原因是,由于进口木质原料价格高于国产木质原料价格,这将导致进口国的木质原料成本提升(例如,加拿大、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国是人造板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对手,又是中国木质原料进口的主要国家,因此,中国人造板生产的木质原料成本显著高于前者,削弱了中国人造板产品的价格优势)。劳动力成本与金融危机的交叉项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表明后危机时代劳动力成本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负面作用有所降低,但综合劳动力成本的估计系数,劳动力成本上升仍是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消极因素; 金融危机以来劳动力成本作用有所减弱的可能原因是,由于购买力下降导致国际人造板产品市场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平均单价较高的劳动密集型胶合板产品比重有所下降,而平均单价较低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纤维板和刨花板比重提高,根据FAO林产品数据库相关数据测算,2008—2011年间世界胶合板进口量平均比重为38.12%,比2000—2007年间下降了3.75%。
在需求条件变量方面,反映国内需求条件的人造板国内需求量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在1%和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反映国际需求规模的人造板出口依存度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三者与金融危机交叉项的估计系数均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综合起来考虑,三者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这表明后危机时代国内需求条件的改善和国际需求规模的扩大仍然可以有效地提升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但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它们的提升作用有所减弱,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人造板国际需求市场和国内需求市场都出现了严重下滑,根据FAO林产品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测算,200年世界人造板出口量下降到6 419.17万m3,比2007年下滑27.97%,到2011年仍然只恢复到2007年的82.27%。反映国际需求质量的人造板出口多样化指数的估计系数符合预期作用方向,统计上不显著; 但它与金融危机交叉项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表明出口市场多样化对提升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等传统的人造板出口市场需求大幅下滑,而新兴经济体对人造板需求仍然较旺盛,因此,出口市场多样化有利于提升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方面,铁路里程数的估计系数及其与金融危机交叉项的估计系数分别在5%和1%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表明后危机时代交通运输业等国内相关及支持性产业越强,越有利于增强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 后危机时代铁路里程数作用强化的可能原因是,铁路运输发展不但有利于降低人造板厂商的物流成本,而且由于铁路建设需使用大量的建筑模板等人造板材料,可以刺激和扩大国内人造板的需求规模。上游产业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估计系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与金融危机交叉项的回归系数却显示显著的负向作用,二者回归系数合计值为正,这表明在后危机时代,受国际需求下降的影响,虽然人造板机械制造业的提升效应减弱,但一国强大的人造板机械制造业仍然有利于提升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下游产业木质家具制造业及其与金融危机交叉项的估计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表明由于存在对人造板间接出口的影响,木质家具制造业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应被大幅减弱。
在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方面,反映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国投资限制指数在10%水平上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与金融危机交叉项符合预期作用方向但不显著,这说明在后危机时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国投资者国内市场开放度,可以使人造板厂商在国内就面临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竞争对手,学习国际竞争对手的经验,从而有利于国内厂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胜。反映国内市场竞争的市场化指数及其与金融危机交叉项估计系数均不显著,一方面原因是国内市场竞争方式优劣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原因是: 虽然市场化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一国产业总体竞争程度,但由于存在行业的差异,只能部分反映一国人造板产业市场竞争程度,未来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收集,采用CR4和HHI等产业集中度指标来测度人造板产业的市场竞争程度。
4 结论与政策启示本文首先运用RTA指数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及国际比较,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但中国人造板产业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然后,本文基于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的国际市场特征,依据一般化双钻石模型构建了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计量模型,并利用考虑个体效应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处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本国森林资源数量、劳动力资源禀赋、技术创新、木质原材料进口、国内需求规模与质量、国际需求规模、交通运输业、人造板机械制造业和外国投资限制是决定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主要包括: 一是本国森林资源数量仍然是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形成国际优势的重要基础,而且木质原材料进口会降低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这对严重依赖木质原材料进口的中国人造板产业特别值得注意,尤其是近年来传统原木出口大国纷纷出台限制原木出口的各种政策,这使得中国必须加大国内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国产木质原材料的比重。二是劳动力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仍然是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消失拐点的来临,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将削弱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后危机时代中国人造板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人造板产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强人造板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国内需求条件和国际需求规模都是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依然不振的情景下,中国人造板产业不仅要注重国际新兴市场的开拓,而且要高度重视国内需求市场的开发,不断扩大国内需求规模和提升国内需求质量。四是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也是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量,这说明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人造板机械制造业是增强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五是外国投资限制对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扩大对外国投资者国内市场开放度有利于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分析得出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在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代理变量选择时,由于涉及34个国家跨度12年,数据收集难度较大,一些能够更准确反映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指标无法获得,如反映人造板产业国内竞争程度的产业集中度; 其次,人造板主要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三大类人造板产品技术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因素; 第三,UNCOMTRADE数据库和FAO林产品数据库在人造板统计口径上有小差异,而文中的人造板国内需求量和出口依存度的数据是来源与后者; 最后,环境管制会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尤其在低碳时代,各国越来越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森林认证、碳关税等环境管制政策也会影响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然而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并未给予考虑。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对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 | 蔡 昉. 2007. 劳动力成本提高条件下如何保持竞争力. 开放导报,(1): 26-32.(1) |
[2] | 戴永务,林伟明,许澎捷,等. 2012. 技术创新与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32 (1) :8-13.(1) |
[3] | 戴永务,刘燕娜,余建辉. 2007a.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林业经济问题,27(4): 315-319.(2) |
[4] | 戴永务,刘燕娜,余建辉. 2007b. 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27(2): 107-111.(1) |
[5] | 傅京燕,李丽莎. 2010.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10): 87-98.(1) |
[6] | 国家林业局. 2013a. 2012年林业产业总产值. [2013-10-26]. http://www.forestry.gov.cn/uploadfile/main/2013-10/file/2013-10-15-68e942a6f0a04a15bed2b9bfb3487e19.pdf.(1) |
[7] | 国家林业局. 2013b. 2012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2013-08-18]. http://www.forestry.gov.cn/uploadfile/main/2013-5/file/2013-5-10-0170dea800474abea944f4abcf57af5b.pdf.(1) |
[8] | 江 静,路 遥. 2010.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基于ISIC的跨国比较. 统计研究,27(8): 56-65.(1) |
[9] | 孔凡斌. 2006. 基于Porter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林业科学,42(9): 106-113.(1) |
[10] | 卢 锋,姚 洋. 2004. 金融压抑下的法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1): 42-55.(1) |
[11] | 裴长洪. 2010.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 国际经济评论,(4): 27-45.(1) |
[12] | 钱小瑜. 2013. 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临沂: 临沂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家具协会.(1) |
[13] | 商务部. 美国公布对华硬木胶合板双反调查终裁结果. [2013-09-26]. http://gpj.mofcom.gov.cn/article/cx/cn/201309/20130900311220.shtml.(1) |
[14] | 宋维明,印中华. 2010. 应对国际林产品贸易面临的新挑战. 世界林业研究,23(2): 1-5.(1) |
[15] | 田 园,宋维明,程宝栋. 2005. 我国胶合板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9): 22-27.(1) |
[16] | 严 谨,刘燕娜,余建辉. 2011. 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4(4): 51-56.(1) |
[17] | 郑海涛,任若恩. 2005. 多边比较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1980-2004. 经济研究,(12): 77-89.(1) |
[18] | Cartwright W R. 1993. Multiple linked "diamo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dependent industries: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33(2):55-70.(1) |
[19] | Cho D S, Moon H C. 2000. From Adam Smith to Michael Porter.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1) |
[20] | Daskapan S. 2008.Trad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the new economy. http://www.canavents.com/its2008/abstracts/95.pdf.(1) |
[21] | D'Cruz J R, Rugman A M. 1993.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five partners model. Business Quarterly, Winter, 61-72.(3) |
[22] | Dieter M, Englert H. 2007.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forest industry sector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Germany.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26:401-412.(1) |
[23] | Dunning J H. 1993. Internationalizing Porter's Diamo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33(2):7-15.(1) |
[24] | Engelbrecht N. 1992. Australia's industrial R&D expenditure and foreign trade. Applied Economics, 24: 545-556.(1) |
[25] | Gwartney J, Lawson R, Hall J. 2013. Economic freedom dataset, published in 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2013 annual report. http://www.freetheworld.com/datasets_efw.html.(1) |
[26] | Laursen K. 1998.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alternatives as 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DRUID Working Papers (98-30).(2) |
[27] | Liu D Y, Hsu H F. 2009.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mpirical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model approaches to Taiwan and Korea. Competitiveness Review: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ournal, 19 (2):160-174.(4) |
[28] | Mehrotra S N, Kant S. 2010.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for forest product industries.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Network, Edmonton, Alberta.(1) |
[29] | Moon H C, Rugman A M, Verbeke A. 1998. A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approach to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 and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7:135-150.(7) |
[30] | Persyn D, Westerlund J. 2008. Error correction based cointegration tests for panel data. Stata Journal, 8(2):232-241.(1) |
[31] | Petrauski M, da Silva, et al. 2012. Competitiveness of Brazil in the wood international market. Cerne, 18:99-104.(1) |
[32] |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ness advantage of nation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6) |
[33] | Reddy A A, Bantilan M A S. 2012. Competitivenes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determinants in the groundnut oil sector of India. Food Policy, 37 (3):255-263.(1) |
[34] | Rugman A M, D'Cruz J R. 1993. 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33(2): 17-39.(1) |
[35] | Sasatani D. 2009.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the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FAO Working Paper NO.APFSOS Ⅱ/WP/2009/25.(1) |
[36] | Stoj Dčić N. 201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measurement of competitiveness. Poslovna Izvrsnost, 6 (2):143-165.(1) |
[37] | Vollrath T. 1991. A theoretical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trade intensity measures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27 (2):265-2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