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11, Vol. 47 Issue (6): 152-156   PDF    
0

文章信息

彭立民, 傅峰, 张玉萍
Peng Limin, Fu Feng, Zhan Yuping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Wood-Based Panel Standard System
林业科学, 2011, 47(6): 152-156.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1, 47(6): 152-15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9-09-03
修回日期:2009-12-30

作者相关文章

彭立民
傅峰
张玉萍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
彭立民, 傅峰, 张玉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摘要: 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及国内人造板标准现状,根据印度魏尔曼标准体系表三维结构的思想,提出我国人造板产品标准体系框架,初步规划出我国的人造板标准体系表,并通过构建说明阐述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为我国人造板的制修订计划编制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人造板    标准体系    三维结构    体系表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Wood-Based Panel Standard System
Peng Limin, Fu Feng, Zhan Yup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ood Industry, CAF Beijing 10009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andard status quo of wood-based panel abroad and domestic was studied, and on the basis of WeierMan standard principles and wide comparison, a framework of China's wood-based panel product standards was proposed, and a standard system Table of our country's wood-based panel was preliminarily planned. Furthermore, with a set notes principles for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 system of man-made board in China were elaborated. This study provided a research basis for amending our country's system of man-made board.
Key words: wood-based panels    standard system    three dimension framework    standard system table    

人造板标准体系是一个由人造板标准组成的系统,是指人造板标准按照其内在其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是标准化系统内人造板标准最佳秩序的体现(刘峥璟,2005)。据统计,我国已累计完成人造板方面标准113项,其中国家标准50项,行业标准56项,各省制定的地方标准7项。标准范围从原来只涉及少数主要人造板产品方面发展到人造板二次加工产品、环保标准、术语标准等其他标准,基本涵盖人造板工业的各个领域(彭立民,2008)。

我国人造板标准化工作起步晚,人造板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水平不高,与国际接轨不够。面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不仅要进行加工设备的改造和技术更新,还要进行人造板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对现有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造板标准进行清理,研究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人造板产品标准体系框架,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水平(梁燕君,2005)。

1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

人造板产品的质量落后会影响人造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中国已加入WTO,人造板产业不可避免地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融入全球竞争。我国是人造板生产大国,因此,标准体系的构建要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我国人造板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同时又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相关标准化组织和发达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的经验,保证人造板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人造板标准体系应该包括以下5个原则: 1) 完整性 人造板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应完整、配套,基本覆盖主要的人造板技术领域; 2) 统一性 人造板标准体系表内各项标准之间,应尽量做到协调、统一; 3) 科学性 人造板标准体系表应分类科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扩展空间1); 4) 实用性 人造板标准体系表应便于使用和管理2); 5) 唯一性 人造板标准对列入体系表内的每一项技术标准,均赋予唯一的标准体系号

1)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标准处. 2002.林业标准体系构建提纲.

2)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标准处. 2002.林业标准体系研究与构建

2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的具体原则 2.1 以人造板性能标准为主的原则

我国现行的人造板工业标准主要沿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产品进行分类,依据产品的构成把人造板分为不同板种; 我国人造板的产品分类形式,制约我国人造板产品的运用,使人造板产品条块分割现象严重,造成人造板标准产品性能与使用性能的脱节。而国外发达国家人造板标准的分类主要依据性能标准及用途标准分类,只要产品的性能能够符合某些要求,即可以视为同类产品(叶克林等,2008),这样可高效地利用各类人造板产品,而不拘泥于人造板产品的结构形式,如美国标准PS-2《结构用人造板》中对人造板的板种没有要求,只需要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即可。

2.2 加强对测试方法标准的制定

测试方法标准的制定是其他标准的基础,而欧洲、ISO标准和美国标准对测试方法标准制定的非常详细,欧盟共有74项人造板标准,其中43项为测试方法标准,美国标准在ASTM标准里面都有对应的测试方法标准。

2.3 对用途标准的分类应该更加具体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人造板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对于人造板用途标准的分类应该更加详细,不同类型的人造板制定不同指标的标准,如非结构人造板标准可以分为干燥环境用、潮湿环境用和室外环境用标准; 结构人造板及结构层积材产品在我国才刚起步,由于此类产品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不规范,如一些建筑用钢材、水泥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严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对此类标准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应定为强制性标准; 功能人造板作为特殊用途的人造板,需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可单独在用途标准中列为一类标准。

2.4 加强安全、环保及节能标准的制定

安全、环保及节能标准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及进出口贸易,而我国企业对此不是特别重视,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标准的制订。加入WTO后,标志着中国国际化的步伐更加迅速,因而必须加快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重视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问题,如人造板产品的游离甲醛释放、木材加工和人造板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挥发物(VOC)。木材加工和利用领域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完善,不但有利于在参与国际贸易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争取主动,有利于改变我国因技术标准落后而在国际市场上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使我们灵活利用技术壁垒,避免和减少外来产品冲击,保护我国民族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从人均占有量看又是能源贫国,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是美国的1/10;而且能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大。如日本能源综合利用率为57%,美国为51%,而我国只有30%,因此应该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生产人造板类产品中,也需要尽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因此制定出合理的节能标准可以有效的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三维结构图

标准体系表是依据标准的内在联系,按照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它很直观地表达标准体系表的组成。一般的体系表采用较为简洁的二维结构,它只能表达出标准二维要素的联系,当标准要素错综交汇的时候,它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每一个标准在表中的定位,且相互间易发生干扰,因此整个表中标准的容量就比较小。人造板标准体系表是根据印度魏尔曼最早提出的标准体系表三维结构的思想,在广泛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门类、标准层次和专业序列构成的三维结构,在每一维结构中又增加小门类。伸延结构的空间,大大地扩展了人造板标准的存贮容量(图 1)(徐海峰,2002)。为人造板标准的未来发展准备了广阔的空间,结构上体现人造板体系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图 1 我国人造板标准三维结构框架 Figure 1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Chinese wood-based panel standard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人造板标准进行分类。如果按“层次标准”、“专业标准”和“过程标准”对所有人造板标准进行分类的话,就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每一个标准在每一个坐标轴上都有对应的位置(图 1),这样就可达到对所有标准定位的目的。

3.1 专业类别—X

专业类别标准反映人造板行业的主要对象、作用与目标,体现了人造板行业的特色,可以分为产品标准和性能标准,其中产品标准分胶合板类、刨花板类、纤维板类、木质层积材类、饰面人造板类、胶粘剂类、木地板类、木质复合材类、非木质人造板类、生物质材料类; 性能标准包括方法标准、用途标准、基础标准和安全、环保及节能标准。

性能标准中的4类标准中,方法标准还可以分为人造板综合类、胶合板类、纤维板和刨花板类、饰面人造板类、木质层积材类、胶粘剂类、其他测试方法类; 用途标准分为功能人造板类,结构人造板类和其他用途人造板类; 基础标准分为术语标准、包装、贮存和运输标准、设备标准、抽样方法标准、标识标准; 安全、环保及节能标准分为产品型安全、环保及节能标准和生产型安全、环保及节能标准以及节能标准。

人造板标准体系应该是可持续性的体系,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生产、应用逐渐规模化,新制定的产品标准再逐渐补充、完善标准体系。

3.2 过程标准—Y

为实现上述品种类别的目标,所采取的生产过程,将全过程各个关键环节和方面进行划分和归类:

1) 综合—人造板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均涉及的内容:例如胶合板生产综合单耗。

2) 产品原料—过程开始前人造板原材料的准备:原料质量,例如胶合板单板标准等。

3) 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环境需求条件:工厂的环境条件要求,如生产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

4) 生产加工过程—人造板生产过程技术规范:从原料采购、分选、预制、加工、半成品、成品生产过程规范。例如:刨花板的制备工艺规范等。

5) 产品—产品质量和测试方法:检验方法规范,例如:胶合板性能试验方法、刨花板性能试验方法等方法标准; 产品质量规范,例如: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等产品标准。

图 2 X轴-专业类别 Figure 2 X-axis-the professional category

6) 成品—产品制造后的标准:包装、贮存和运输—人造板产品的包装、贮存和运输; 标识—人造板产品的标识标准; 质量控制—人造板产品的抽样方法标准。

7) 循环利用—对人造板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循环利用。

3.3 层次标准—Z

标准层次是一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共性标准的集合,反映了人造板各项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人造板标准分为3个层次:

1) 基础标准层次—人造板产品的基础标准,即具有本领域内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2) 通用标准层次—是指2个以上品种类别人造板产品共同使用的标准;

3) 专用标准层次—是专指一品种类别特殊用途的标准。

上下层次体现了标准与标准之问的主从关系,上一层次的标准作为下一层次标准的共性提升,一般制约着下一层次标准; 下一层次标准是对上一层次标准内容进行细化或补充,应服从上一层次标准的规定,而不得违背上一层次标准的规定。以《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为例,它是人造板标准中基础标准,它是制、修人造板标准应采用的最广泛的、基本的标准依据,涵盖人造板所有术语的技术法规; 《刨花板》第一部分:刨花板所有产品的通用标准,它涵盖了刨花板产品通用的技术指标、要求、检验、测试等内容,是制、修订单项刨花板标准所要依据的通用标准,但它的基础部分必须符合《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的规定; 《定向刨花板》为专用的刨花板单项际准,除了自身的专用的技术要求外,必须符合《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及《刨花板》第一部分:对所有板型的共同要求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等基础性、通用性标准的规定。

图 3 Y轴-过程要素 Figure 3 Y-axis-Processing factors
图 4 Z轴-标准层次 Figure 4 Z-axis-Standard level
4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号

对列入人造板标准体系表的每一项技术标准,均赋予唯一的标准体系号(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人造板标准体系号由标准体系分类号和标准顺序号组成。标准体系分类号由标准的专业门类编码、专业序列编码和层次编码组成,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编号形式,即标准的专业门类编码以3个大写正体英文字母表示,专业序列编码以2个小写正体英文字母表示,层次编码以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标准顺序号以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标准不赋予单独的标准体系号。以胶合板标准为例进行说明,胶合板产品标准在X轴专业类别编码为PAA; 在Y轴专业序列编码为eb-产品性能规范; 而在Z轴层次编码为专用标准层次3,如果把胶合板标准的标准序号定为01,那么胶合板标准的标准体系号就为PAAeb3-01。

编制状态分已颁(含拟修订)、在编、拟编3种。其中在编(包括制定和修订)标准又分为起草、征求意见、送审、报批4种状态

图 5 标准体系编号 Figure 5 Number of standard system
5 结论

在我国的人造板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重视以下2个方面:在我国的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对性能标准的制定,而对于性能标准中的用途标准,应该划分的更加详细; 在我国的人造板标准体系构建中,应该重视对安全、环保和节能标准的制定。

我国和世界的人造板工业都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人造板标准体系的完善也要与时俱进,人造板标准体系是开放型体系,并且随着人造板的发展和人造板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人造板标准体系能增加与优化,不断完善,以适应人造板发展的实际需要(钱永忠等,2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刘峥璟. 2005. 标准与标准化[M].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梁燕君. 2005. 发达国家标准体系的特色与启示[J]. 大众标准化, 14(5): 24-26.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 GB/T 13016—91《标准体系编制原则和要求》. http://www.docin.com/p-507611427.html
彭立民. 2008. 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研究[J].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叶克林, 吴丹平. 2008. 对我国人造板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 木材工业, 22(1): 1-3.
徐海峰. 2002. 2001版《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简介[J]. 水利水文自动化, (3): 47-48.
钱永忠, 魏启文. 2005. 中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标准出版社: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