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信息
- 赵书岗, 赵悦平, 王红霞, 高仪, 张志华, 冯大领
- Zhao Shugang, Zhao Yueping, Wang Hongxia, Gao Yi, Zhang Zhihua, Feng Daling
- 核桃坚果硬壳结构的影响因子
- Factors Affecting Nutshell Structure of Walnut
- 林业科学, 2011, 47(4): 70-75.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1, 47(4): 70-7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0-03-15
- 修回日期:2010-08-01
-
作者相关文章
2.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保定 071001;
3. 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 保定 071001;
4.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保定 071001
2. Colleg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H Baoding 071001;
3. Mountainous Areas Research Institute, AUH Baoding 071001;
4.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UH Baoding 071001
核桃(Juglans)坚果由硬壳和种仁组成, 种仁营养丰富, 具有健脑益智、补气养血、温肺润肠、润燥化痰等功效, 深受人们喜爱(郗荣庭等, 1996), 其木质化硬壳在食用时则多被弃置, 很少受到重视。硬壳作为核桃坚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坚果生长、发育、成熟、漂洗、运输及贮藏中, 起着重要作用, 并且硬壳制作的活性炭可有效吸附工业废水中的汞、酸性染料、苯酚等污染物(Zabihi et al., 2009; Aydm et al., 2009; Pajooheshfar et al., 2009; Nazari Moghaddam et al., 2010), 因此深入研究核桃坚果硬壳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坚果硬壳结构的研究尚少, 赵悦平等(2007)研究表明, 核桃坚果硬壳结构与种仁商品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认为缝合线越紧密、壳越厚, 漂洗污染率、贮藏虫果率、裂果率越低, 种仁颜色越浅, 核桃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越强, 并建议将硬壳结构作为核桃坚果品质的评价指标。已有研究表明, 不同核桃品种坚果硬壳厚度存在差异(赵悦平等, 2007; Muhammad et al., 2010), 硬壳厚度与坚果质量极显著正相关, 与出仁率极显著负相关(Arzani et al., 2008)。有关核桃坚果硬壳影响因子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特制的硬壳测试系统, 对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以及树体不同部位核桃坚果硬壳的缝合线紧密度、机械强度、硬壳密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 旨在为核桃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为坚果硬壳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2003年9月核桃果实青皮1/3开裂时采收, 分别在河北定州德胜农林有限公司采集‘清香’、‘鲁光’、‘阿7’、‘西扶1号’、‘中林1号’、‘中林3号’、‘辽宁1号’、‘元丰’、‘鲁光’9个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品种以及5株普通核桃实生树的坚果, 在云南漾濞采集‘小泡核桃’、‘圆菠萝’、‘大泡核桃’、‘铁核桃’4个泡核桃(J.sigillata)品种, 每种样品采集核桃坚果200个, 用于不同品种及类型硬壳结构比较。同时在山东泰安、河北定州分别采集‘香玲’、‘辽宁1号’、‘鲁光’、‘元丰’4个普通核桃品种, 每个品种采集核桃坚果200个, 用于相同品种不同产地硬壳结构比较。7月31日至9月5日在河北定州采集‘清香’、‘鲁光’、‘阿7’、‘西扶1号’、‘中林1号’、‘中林3号’6个普通核桃品种, 选择树势健壮、管理水平一致的植株10株, 每6天采1次, 共采样7次, 每次每品种采集坚果50个, 用于相同品种不同采收期硬壳结构比较。9月5日在河北定州按树体不同部位(阳面、阴面、内膛)采集‘清香’、‘鲁光’、‘阿7’、‘西扶1号’、‘中林1号’、‘中林3号’6个普通核桃品种, 每个品种各个部位分别采集坚果50个, 用于树体不同部位硬壳结构比较。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1.2.1 缝合线紧密度设计了硬壳数据采集系统, 为保证测试时坚果处于稳定状态, 以v型凹槽作为支座, 将其安装于作为直接测量元件的压力传感器之上, 采用缝合线垂直加压法进行测试, 其受力状况如图 1。通过转动手柄使丝杠缓缓下降, 对坚果缓慢加载, 直至缝合线开裂, 用数据采集卡作为数据采集元件, 以计算机作为数据的显示与存储单元, 完成对核桃坚果缝合力大小的测量与显示(李莉等, 2004)。各处理重复20次。
![]() |
图 1 核桃坚果测力加载装置 Figure 1 Device of measure force loading on walnut nut 1.手轮; 2.锥形齿轮; 3.丝杠; 4.支座; 5.支架; 6.传感器。 1.Handwheel; 2.Bevel gear; 3.Lead screw; 4.Support abutment; 5.Bracket; 6.Sensor |
强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尹恩慈, 1996)。使用专用测试仪, 对核桃胴部垂直加压, 测量其硬壳的机械强度。每个单果为1次重复。
1.2.3 硬壳密度根据ρ=m/V计算不同品种坚果硬壳密度, 质量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测量, 体积用排水法测定, 3次重复, 每次重复测定10个坚果硬壳。
1.2.4 缝合线厚度及硬壳厚度取已开裂核桃坚果缝合线处中部, 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厚度为缝合线厚度, 30次重复。取核桃坚果胴部硬壳, 用游标卡尺测其厚度为硬壳厚度, 30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核桃品种及类型坚果硬壳结构的差异经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表明, 核桃不同种及不同品种间坚果硬壳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表 1)。‘小泡核桃’、‘圆菠萝’、‘铁核桃’3种泡核桃坚果缝合线紧密度和硬壳机械强度均大于300 N, ‘小泡核桃’和‘圆菠萝’虽能压开, 但几乎全部压坏而不能从缝合线处裂开, 而‘铁核桃’硬壳厚度较大且内隔膜发达, 使其在650 N范围内压不开。此外泡核桃坚果硬壳密度、缝合线厚度及硬壳厚度也与普通核桃有显著差异。不同普通核桃样品坚果缝合线紧密度存在差异(表 1), 实生4最小为83.14 N, 实生1最大为367.63 N, 缝合线厚度大于2.9 mm的样品除‘中林1’和‘中林3’以外缝合线紧密度均在150 N以上, 说明缝合线厚度与缝合线紧密度关系密切。不同普通核桃样品坚果硬壳密度为0.753~1.036 g·cm-3, 硬壳厚度为0.62~1.58 mm, 硬壳机械强度为113.35~575.74 N, 硬壳机械强度较大(大于400 N)的样品‘元丰’、实生1、实生3、实生2均表现硬壳厚度较大或硬壳密度较大。由此表明, 不同核桃品种间硬壳结构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泡核桃与普通核桃差异尤为显著。
![]() |
核桃坚果硬壳缝合线紧密度、机械强度和密度在采前1个月的变化如图 2所示。缝合线紧密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机械强度略呈上升趋势, 说明随着坚果的成熟, 缝合线越来越不紧密, 而坚果硬壳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机械强度越来越大。硬壳密度从7月31日至8月30日略有上升, 但到最后的成熟期, 8月30日至9月5日下降。
![]() |
图 2 不同采收期核桃坚果硬壳缝合线紧密度、机械强度和密度变化 Figure 2 Change on nutshell seal grad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density of walnut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s |
经t测验分析(表 2)表明, 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硬壳缝合线紧密度不存在差异, 说明产地差异对硬壳缝合线紧密度的影响不显著。除‘元丰’外, 其他各品种硬壳厚度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山东产‘辽宁1号’机械强度为259.79 N, 极显著高于河北, 其他品种不同产地差异不显著。除‘元丰’外, 各品种不同产地硬壳密度也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 产地不同可引起硬壳厚度及密度的差异, 但对硬壳的机械性质影响不大, 不同品种对产地的适应性不同可能是造成硬壳物理结构差异的因素。
![]() |
数据经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表明, 各品种树体不同部位坚果硬壳缝合线紧密度因品种而异(图 3), ‘中林3号’树体内膛坚果缝合线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坚果, 其他品种树体不同部位坚果缝合线紧密度差异不显著。树体不同部位坚果机械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供试品种均表现阳面坚果硬壳的机械强度大于阴面和内膛, 不同品种阴面与内膛坚果硬壳机械强度差异不尽相同。除‘西扶1号’外, 其他供试品种树体不同部位坚果硬壳密度均表现阴面最高, 内膛次之, 阳面最低(图 3)。
![]() |
图 3 树体不同部位核桃坚果硬壳缝合线紧密度、机械强度和密度差异 Figure 3 Comparisons of nutshell seal grad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density of walnut at different tree-crown location A.‘清香’‘Qingxiang’; B.‘西扶1号’‘Xifu 1’; C.‘阿7’ ‘A 7’; D.‘鲁光’‘Luguang’; E.‘中林1号’‘Zhonglin 1’; F.‘中林3号’‘Zhonglin 3’. |
核桃坚果硬壳缝合线紧密度为衡量坚果品质的重要指标(赵悦平等, 2007), 是影响坚果裂果率的主要因素, 受产地、不同树体部位影响不显著, 但受品种及采收期的影响较大。而坚果缝合线厚度是决定缝合线紧密度的主要因素(齐静等, 2009), 缝合线较厚的品种其缝合线紧密度也相应较大, 本文也有相似结论, 说明品种是决定缝合线紧密度的关键因素。国家标准《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GB 7907—87)要求核桃坚果缝合线平或低, 依此选出的品种缝合线较薄, 这是我国核桃品种裂果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不同产地及树体不同部位核桃坚果硬壳密度、厚度及机械强度存在差异, 说明硬壳发育受气候、光照强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核桃的果壳为内果皮, 其硬化是在果皮发育后期, 有研究表明核桃坚果硬壳“发育不实”比例与光照情况呈极显著负相关(崔惠英等, 2008); 石细胞是核桃内果皮即坚果硬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吴国良等, 2005), 其次生壁是由大量木质素沉积形成(乔勇进等, 2005); 分析认为木质素代谢途径关键酶——PAL为光调控酶(Kubackova et al., 1994; Ma et al., 2001), 由于阳面光线充足, PAL酶活性较强, 木质素沉积较多, 从而增加了壳的机械强度, 但由于木材阳面细胞腔大壁薄(方炎明, 2006), 所以硬壳密度相对较小。生产中发现, 同一核桃品种在光照充足的新疆表现良好, 而在内地常常表现裂果或露仁, 也可能与光照有直接关系。因此, 作者认为良好的光照条件是生产优质坚果的必要条件。
以往大量研究认为采收期不同对果实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徐宜民等, 1989; 王根宪等, 1995; 杨源, 1998; 束怀瑞, 1993; 陆美英等, 1989; 郜海燕等, 2009; 张维一, 1993; 张志华等, 2000), 而本试验进一步研究发现, 不同采收期还对核桃坚果缝合线紧密度、硬壳机械强度、硬壳密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随着坚果的成熟缝合线紧密度下降, 机械强度与硬壳密度上升, 而在采前1周左右密度又明显下降, 因此认为采收期的不同也是影响坚果硬壳结构的因素之一。植物随着自身的成熟、衰老以及逆境胁迫等原因, 某些器官会逐渐产生离层(潘瑞炽等, 1995; 张有林等, 2000; 王晓海, 1998), 核桃坚果成熟时缝合线可能形成类似的离层, 引起缝合线紧密度下降。此外, 随着植物组织衰退的进行, 原生质组分以一定顺序逐步退化解体(欧阳学智等, 1999), 这可能是造成硬壳密度前期升高, 后期降低的原因, 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崔惠英, 郭素平. 2008. 薄皮核桃果壳"发育不实"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J]. 河北果树, (3): 7-8. |
方炎明. 2006. 植物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83-85.
|
郜海燕, 陈杭君, 陈文烜, 等. 2009. 采收成熟度对冷藏水蜜桃果实品质和冷害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42(2): 612-618. |
李莉, 霍晓静, 杨世凤, 等. 2004. 核桃缝合力测试系统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 81-85. |
陆美英, 仇志荣. 1989. 果蔬粮油贮藏保鲜[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1-35.
|
欧阳学智, 谢绍萍, 贺竹梅, 等. 1999. 玉米叶片原形成层细胞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J]. 植物学报, 41(6): 570-575. |
潘瑞炽, 董愚得. 1995. 植物生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13-315.
|
齐静, 马庆国, 杨建民, 等. 2009. 中国核桃主要品种坚果缝合线特性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7(2): 57-61. |
乔勇进, 张绍铃, 陶书田, 等. 2005. 梨果实石细胞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2(4): 367-371. |
束怀瑞. 1993. 果树栽培生理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75.
|
郗荣庭, 张毅萍. 1996. 中国果树志·核桃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19.
|
徐宜民, 刘法生. 1989. 花生不同收获期籽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J]. 花生科技, (3): 18-20. |
王根宪, 陈新乐. 1995. 核桃最适采收期的试验研究[J]. 山西果树, (2): 21-22. |
王晓海. 1998. 柿树落果原因及防治措施[J]. 四川果树, (2): 47. |
吴国良, 刘燕, 沈元月, 等. 2005. 核桃果皮的组织解剖学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3): 104-107. |
杨源. 1998. 漾濞核桃最适采收期的试验研究[J]. 经济林研究, 16(1): 31-32. |
尹恩慈. 1996. 木材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71-172.
|
张有林, 李华, 陈锦屏, 等. 2000. 应用生长调节物质控制葡萄采后果粒脱落[J]. 园艺学报, 27(6): 396-400. |
张维一. 1993. 果蔬采后生理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89-102.
|
张志华, 王文江, 高仪, 等. 2000. 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与内源激素的变化[J]. 园艺学报, 27(3): 167-170. |
赵悦平, 赵书岗, 王红霞, 等. 2007. 核桃坚果壳结构与核仁商品品质的关系[J]. 林业科学, 43(12): 81-85. DOI:10.3321/j.issn:1001-7488.2007.12.014 |
Arzani K, Mansouri-Ardakan H, Vezvaei A, et al. 2008.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mong Persian walnut (Juglans regia) genotypes from central Iran[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36(3): 159-168. DOI:10.1080/01140670809510232 |
Aydm H, Baysal G, Bulut Y. 2009. Utilization of walnut shells (Juglans regia) as an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acid dyes[J].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1-3): 139-147. |
Kubackova M, Bilisics L, Auxtova O, et al. 1994. Effect of light conditions on the content of phenolics and PAL activity in poplar callus[J]. Biologia Ser C, 49(6): 923-926. |
Ma Ligeng, Li Jinming, Qu Lijia, et al. 2001. Light control of Arabidopsis development entails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genome expression and cellular pathways[J]. The Plant Cell, (13): 2589-2607. |
Muhammad A, Amin U, Hidayat U, et al. 2010. Fruit properties an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some walnut cultivars grown in Pakistan[J]. Pakistan Journal of Nutrition, 9(3): 240-244. DOI:10.3923/pjn.2010.240.244 |
Nazari Moghaddam A A, Najafpour G D, Ghoreyshi A A, et al. 2010.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in aqueous phase by fly ash, clay and walnut shell as adsorbents[J]. World Applied Sciences Journal, 8(2): 229-234. |
Pajooheshfar S P, Saeedi M. 2009. Adsorptive removal of phenol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and wastewater by activated carbon, almond, and walnut shells charcoal[J].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81(6): 641-648. DOI:10.2175/106143008X390780 |
Zabihi M, Ahmadpour A, Haghighi Asl A. 2009. Removal of mercury from water by carbonaceous sorbents derived from walnut shell[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67(1-3): 230-236. DOI:10.1016/j.jhazmat.2008.12.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