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10, Vol. 46 Issue (10): 83-88   PDF    
0

文章信息

黄金水, 汤陈生, 陈金渭, 康文通, 何学友, 杨希
Huang Jinshui, Tang Chensheng, Chen Jinwei, Kang Wentong, He Xueyou, Yang Xi
厦门市松材线虫病的持续控制技术
Sustainable Control Techniques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n Xiamen of Fujian Province
林业科学, 2010, 46(10): 83-88.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0, 46(10): 83-8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9-04-20
修回日期:2009-07-31

作者相关文章

黄金水
汤陈生
陈金渭
康文通
何学友
杨希

厦门市松材线虫病的持续控制技术
黄金水1,4, 汤陈生1,4, 陈金渭2, 康文通3, 何学友1,4, 杨希1,4    
1.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州 350012;
2. 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 厦门 361012;
3. 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厦门 361012;
4. 国家林业局南方山地用材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12
摘要: 为了保住厦门市绿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主体树种马尾松,对厦门岛内松材线虫病疫点未采用皆伐寄主松树的方法,而是采取疫情监测、清除枯死松树(枝)、山场套袋化学熏蒸、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捕捉器)、设置立式诱木和释放哈氏肿腿蜂、白僵菌生物防治等持续控制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松林面积由2001年11月首次发现疫情时的1 973 hm2减少到2007年的42.8 hm2,病死松树数量由2002年的136 968株降低到2007年的6株,病枯死株率呈极显著下降; 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年诱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由72.7头下降到1.8头。目前厦门市大面积松林常绿,说明松材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也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关键词:松材线虫    控制技术    持续治理    效果评价    福建厦门    
Sustainable Control Techniques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n Xiamen of Fujian Province
Huang Jinshui1,4, Tang Chensheng1,4, Chen Jinwei2, Kang Wentong3, He Xueyou1,4, Yang Xi1,4    
1. Fujian Academy of Forestry Fuzhou 350012;
2. Xiamen Garden Administration Center Xiamen 361012;
3. Xiamen 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Station Xiamen 361012;
4. Key Laboratory of Southern Mountain Timber, Forest Cultivation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Fuzhou 350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erve pines, especially Pinus massoniana, which is the main tree species for greening and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in Xiamen of Fujian Province, clear cutting of the wilt pine caused by the pine wood nematode was not adopted ad done elsewhere, but a series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conducted, such as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application during 2002 to 2007, epidemic surveillance, dying branches and trees clearance, chemical fumigation in field, hanging traps for Monochamus alternatus, setting vertical induced wood, releasing Scleroderma guani and Beauveria bassiana applic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mage pine forest area was decreased from 1 973 hm2 in 2001 to 42.8 hm-2 in 2007.The rate of withered trees caused by B.xylophilus reduced very significantly.In addition, population of M.alternatus in forests diminished obviously, and the number of M.alternatus entrapped by each trap averagely reduced from 72.7 to 1.8 annually. Extensive area pine forests in Xiamen maintained evergreen currently.It suggested that B. xylophilus could be controlled and a relatively sound pattern of controlling pine wilt disease was preliminarily developed.
Key words: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control technique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effect evaluation    Xiamen of Fujian Province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种危害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感病植株迅速枯死,防治困难,是松树的疫病(朱克恭,1995; 杨宝君等,2003; 张星耀等,2003)。我国大陆自1982年在南京市中山陵发现该病以来,疫情一直呈跳跃式扩散蔓延。

厦门市岛内2001年发现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 973 hm2,枯死松树达136 968株,发病程度相当严重。岛内共有200多万株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而且绝大多数为30~40年生。由于本岛林地土层薄,80%的林地为裸露岩石山地,加上常年面临咸海风吹袭,尽管这些马尾松长势不像内陆那么好,但一直是这些贫瘠山地的先锋树种,目前难以用其他树种取代,松树仍是厦门特区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的主体树种,务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持续控制松材线虫病,保住现有松林。因此,不能采取皆伐的方式来根除松材线虫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张连芹等,1991; 蒋平,2000; 潘宏阳,2000; 黄金水等,2001; 黄炳荣,2004; 陈风毛等,2005; 何学友等,2005; 秦复牛等,2003; Shimazu,2004; Lai et al., 2000; 刘云鹏等,2008; 方天松等,2007; 王爱忠等,2007; 王敏敏等,2006; 王新荣等,2006)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结合工程治理将厦门岛内作为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试验区,采用地面定期巡查、诱捕器固定监测、及时清理松枯死木(枝)、山场套袋化学熏蒸、立式诱木诱杀天牛幼虫、释放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 (管氏肿腿蜂)、挂设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无纺布、防治成效验证等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持续控制。通过6年不间断的持续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概况

厦门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港口风景城市,下辖思明、湖里2个区。地处117° 53′—118° 27′ E,24° 25′— 24°55′ N,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季风影响频繁,台风季节长,全年几无霜期。年平均气温21 ℃,最高气温38.5 ℃,最低气温1.5 ℃; 平均年降雨量1 100~2 000 mm,集中于春夏2季,秋冬降水较少,形成比较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春夏较潮湿,秋冬较干燥。年平均蒸发量为1 910.4 mm,夏秋蒸发量大,冬春蒸发量小。岛内山地土壤主要为砖红性红壤,母岩多为粗晶花岗岩。在海岸边缘分布着盐土和风沙土。山地土壤瘠薄多石砾,尤以南部从云顶岩到阳台山,岩石裸露较多,土层厚度一般为30~60 cm,立地条件差。全岛有林地面积3 201.6 hm2,占本岛土地总面积24.4%,树种组成以马尾松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为主。

1.2 供试材料

松墨天牛引诱剂和松墨天牛诱捕器均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诱木引诱剂由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磷化铝药丸从广州新天地化学有限公司购买; 哈氏肿腿蜂是从河北省张家口森防站引进,并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松墨天牛幼虫进行复壮和批量繁蜂; 白僵菌无纺布从江西天人生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购买; 虫线清由广东南海绿宝生化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地面定期巡查

地面巡查实行分片专人负责制,对巡查中发现的松树枯死木,认真填写相关的记录表格,并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松材线虫病普查抽样检测办法》1)进行取样,带回室内分离鉴定,确定是否为松材线虫病。

1)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2002.松材线虫病防治手册,78-81.

1.3.2 诱捕器固定监测

每年3—11月,悬挂松墨天牛活虫诱捕(捕捉)器作为固定监测点,用于专门捕捉活的天牛成虫。纯松林每3 hm2挂1个,混交林每3~13 hm2挂1个。纯松林和混交林各设50个固定诱捕器。诱捕器固定监测点,每年4月下旬—7月上旬连续3个月每3天上午收集活天牛成虫1次,其他月份每周收集成虫1次,均要记录各固定监测点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并带回室内分离、培养、镜检,鉴定松墨天牛成虫是否携带松材线虫,计算携带松材线虫率。同时悬挂流动诱捕器,作为诱杀以降低林间松墨天牛虫口密度。

1.3.3 及时清理松枯死木(枝)

根据松墨天牛在厦门1年发生2代或2年3代的规律,在每代天牛成虫羽化之前清理枯死树,一般在每年4月、9月进行2次集中清理,经2次清理后,当年内再次出现一定数量的新死树,则需再次清理; 同时,对健康松树上的枯死侧枝也要及时清除。枯死树清理时必须做到:第一是对枯死木(含1 cm以上的枯死侧枝)就地进行化学熏蒸; 第二要做到伐桩高度不超过5 cm,并对所有伐桩剥皮、喷洒16%虫线清100倍液和套袋处理; 第三要完全做到松枯死木(枝)不下山,防止疫情扩散。

1.3.4 山场套袋化学熏蒸

将松材及直径1 cm以上的松枝截成约1.5 m长的木段,装进塑料袋内密封,在袋内投入磷化铝药丸(15~20 g·m-3),封闭两头的袋口,防止漏气,做好标签记录,同时分类填写病枯死木、风折木、衰弱木、被压木处理记录表及林分改造、市政建设、火烧迹地松木处理记录表; 15天后进行熏蒸效果检查,包括松墨天牛及松材线虫死亡率。

1.3.5 立式诱木设置

利用松墨天牛喜好到衰弱枯死松木产卵的习性,诱木诱杀点可与诱捕器诱杀点结合起来,以减少工作量。立式诱木设置方法是在诱捕器周围选择生长中等的小径马尾松或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离地面50 cm树干处,将其环剥导致生长衰弱,添加诱木引诱剂原液或与清水1: 1稀释液,注入量毫升数与诱木地径厘米数相同,以引诱未进入诱捕器的松墨天牛成虫在诱木上产卵,每个诱杀点设置1~2株,于每年的6月和12月对诱木取样并除害处理,不但可以杀死其中所诱到的天牛,减少天牛种群密度,还可以对诱木进行取样、鉴定是否有松材线虫,达到监测的目的。

1.3.6 释放哈氏肿腿蜂

在松墨天牛幼虫低龄期的晴天进行放蜂,放蜂密度10 000只·hm-2。放蜂后每月检查1次效果,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内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隔行进行调查,每调查行中隔5株砍伐1株,剥皮或劈开树干检查松树的受害情况及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情况。分别统计天牛虫口密度及寄生率。

1.3.7 白僵菌无纺布挂设

应用防治松墨天牛的专用白僵菌无纺布菌条缠绕在诱捕器周围的松树树干上,使未进入诱捕器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树干上爬行时被感染。每个诱捕器周边挂设6条无纺布,用套笼法检查对成虫的感染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材线虫病死木清除结果

松材线虫病死树清理结果表明:通过6年的持续控制,厦门岛内的松材线虫病疫情逐年减轻。从表 1可以看出:一是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发生面积大幅度减少,由2002年的1 973 hm2减少到2007年底的42.8 hm2; 二是病死树数量逐年减少,危害明显减轻。

表 1 历年清理松枯死树 Tab.1 The dead pine clearance in the past years
2.2 诱捕器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

图 1表明:应用诱捕器和引诱剂可以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虽然诱捕器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却在减少,6年共引诱到松墨天牛成虫28 206头,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年诱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由2002年的72.7头逐年下降到2007年的1.8头,表明持续控制区内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逐年降低。在诱集过程中还观察到,厦门岛内最早的年份2月份开始就有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出孔活动,时间一直持续到11月,几乎全年可见成虫活动。一般情况下,枯死树数量多的地方,诱集到的天牛成虫数量则多; 枯死树少的地方,诱集到的天牛成虫则少,这些都说明清理枯死树,清除松墨天牛滋生场所是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极其重要的环节。

图 1 2002—2007年松墨天牛诱捕情况 Figure 1 The statistics of M. alternatus entrapped from 2002 to 2007
2.3 山场套袋化学熏蒸效果

从连续6年的山场套袋化学熏蒸效果进行的抽查统计结果(表 2)显示:山场套袋化学熏蒸对松墨天牛杀灭率达到100%,对松材线虫毒杀率为76.4%,说明在袋内投入磷化铝药丸熏蒸能杀灭松墨天牛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杀死松材线虫。

表 2 山场套袋化学熏蒸效果 Tab.2 The effect of chemical fumigation in field
2.4 立式诱木诱杀效果

从4年的诱木引诱松墨天牛的抽查统计结果(表 3)可以看出:诱木对松墨天牛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可降低林间松墨天牛的虫口密度,是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平均每株诱木有10头以上松墨天牛幼虫。2006年的平均幼虫数最多,是由于2005年仙岳山开发森林公园时砍伐林木没有及时清理,形成松墨天牛的滋生场所,造成次年虫口增加; 从松材线虫检出率来看,2006年抽检11株立式诱木,发现有2株携带松材线虫,而这2株诱木所在山头的松枯死木都分离到松材线虫,说明立式诱木的设置可以诱集天牛成虫产卵,减少天牛种群密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达到监测的目的。

表 3 诱木引诱松墨天牛效果 Tab.3 The effect of attracting M. alternatus by trap trees
2.5 哈氏肿腿蜂大面积防治松墨天牛效果

林间大面积防治结果(表 4)表明:哈氏肿腿蜂能有效地控制松墨天牛的虫口密度,降低林间枯死树的数量,寄生效果较高,达到20%以上,尤其是疫区的狐尾山和虎仔山,由于效果检查的是松墨天牛虫口密度比较高的人工诱木,校正寄生率高达40.66%和37.97%,取得了明显防治效果。这是由于大面积释放哈氏肿腿蜂后,大大提高了哈氏肿腿蜂接触寄主幼虫的机会,更有利于肿腿蜂在林间定殖,而且林间定殖的肿腿蜂已适应了林区的环境,活动能力比人工繁殖的肿腿蜂寄生能力大得多,所以明显提高了松墨天牛的防治效果,达到防除松材线虫传播媒介的目的,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表 4 哈氏肿腿蜂大面积防治松墨天牛幼虫效果 Tab.4 The control effect of S. guani harmandi M. alternatus in large area
2.6 白僵菌无纺布防治松墨天牛效果

2007年5月19日,从狐尾山挂有白僵菌无纺布的林班活虫诱捕器内,随机抽取30头松墨天牛活成虫进行室内培养,其中有7头松墨天牛有白僵,防治效果为23.3%;从虎仔山抽取的30头松墨天牛,有6头感染白僵菌,防治效果为20%。

表 5 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效果 Tab.5 The control effect of B. bassiana against M. alternatus
2.7 防治成效验证结果

课题组对广东省南海绿宝松材线虫病工程治理有限公司承包的面上防治成效进行了抽查验证,其结果2006年厦门岛内共发现枯死松树69棵,通过分离镜检,有松材线虫松树17棵; 在2棵立式诱木上分离到松材线虫; 对36头松墨天牛成虫活体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后,其中有1头天牛携带有松材线虫,松材线虫携带率为2.7%。2007年发现6株病死松树、197只松墨天牛活体和366个立式诱木样本均未分离到松材线虫。各项指标均达到持续控制技术方案规定的目标。

3 结论与讨论

2002—2007年在福建省厦门岛内1 973 hm2的疫点内,共清理137 416株病枯死松树,37 385株衰弱木、受压木、旱死木等濒死木,76 477株因市政建设等人为因素造成死亡的松树,以及健康松树上的枯枝,并对这些松树(枝)进行了山场套袋化学熏蒸处理,套袋熏蒸对松墨天牛杀灭率达到100%,对松材线虫毒杀率为76.4%。应用自主创新产品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28 206头,设置的3 612株诱木平均每株诱虫数在10头以上; 哈氏肿腿蜂、白僵菌生物防治效果达20%以上。这些技术措施都大大降低了林间松墨天牛的虫口密度,有效地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为避免疫情反弹与传播蔓延提供了技术保障。

经过了6年实施的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病死松树由发生当年的136 968株降低到2007年的6株; 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从2002年的15 994头降到2007年的995头,线虫携带率为0;病枯死株率呈极显著下降。

厦门市的松材线虫病疫点由于发生时间长、面积大,疫点被发现时一些林班的松病死树率虽然超过了10%,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一般应皆伐寄主树,但根据厦门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采取皆伐松树的除治方法将直接给厦门市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损失。课题组集成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制定了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和扩散蔓延,目前厦门市岛内约200万株的松林仍然常绿; 同时,根据6年持续控制区防治成本核算,平均每公顷每年防治费613.5元人民币。所以厦门市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技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模式,也说明了松材线虫病是可防可治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凤毛, 汤坚, 叶建仁. 2005. 松材线虫病鉴定方法与评价[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32(1): 22-25.
方天松, 余海滨, 叶燕华, 等. 2007. 从化温泉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及其成效[J]. 广东林业科技, 23(6): 51-55.
何学友, 黄金水. 2005. 日本松材线虫病研究的最新动向[J]. 中国森林病虫, 24(5): 26-31.
黄炳荣. 2004. 日本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及我省防治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 31(4): 103-106, 114.
黄金水, 何学友. 2001. 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现状及福建省防范对策的探讨[J]. 福建林业科技, (4): 12-17.
蒋平. 2000.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探讨[J]. 浙江林业科技, 20(2): 63-65.
刘云鹏, 徐福元, 王爱忠, 等. 2008.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引诱技术对天牛种群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 22(1): 50-52.
潘宏阳. 2000. 当前我国松材线虫病的治理对策[J]. 森林病虫通讯, (6): 44-47.
秦复牛, 潘沧桑. 2003. 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30(4): 370-376.
王爱忠, 刘云鹏, 王正伟, 等. 2007. 天目湖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示范区清除病死树效果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34(6): 15-17.
王敏敏, 叶建仁, 王云华. 2006. 引诱剂防治松材线虫病及其配套技术[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30(4): 129-131.
王新荣, 陈纪文, 宋比, 等. 2006.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模式及其成效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5(3): 235-238.
杨宝君, 潘宏阳, 汤坚, 等. 2003. 松材线虫病[J].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6-8.
张连芹, 宋世涵, 黄焕华, 等. 1991. 利用引诱剂和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4(3): 285-291.
张星耀, 骆有庆. 2003. 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J].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8.
朱克恭. 1995. 松材线虫病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3): 28-33.
Shimazu M. 2004. A novd technique to inoculate conidia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susceptibility of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 Monochamus alternatus, to Beauveria basiana[J]. Appl Entomo1 Zoo1, 39(3): 485-490. DOI:10.1303/aez.2004.485
Lai Y X, Zhou Y P, Yu L X, et al. 2000. Study on instantly burning dead pines at cutting spots in pine forests to control pine wilt disease[J]. Journal of Japanese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27(6):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