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周新年, 巫志龙, 官印生, 张正雄, 郑丽凤, 陈裕云, 冯建祥
- Zhou Xinnian, Wu Zhilong, Guan Yinsheng, Zhang Zhengxiong, Zheng Lifeng, Chen Yuyun, Feng Jianxiang
- 移动式承载索应用于特大桥吊装工程的设计
- Design of Movable Skyline Hoisting Cableway Used in Unusually Large Bridge
- 林业科学, 2010, 46(6): 107-112.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0, 46(6): 107-11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8-07-08
- 修回日期:2009-01-10
-
作者相关文章
2.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州 350003
2. Fuzhou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uzhou 350003
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QA13标段(YK91+825~YK96+900)下岸特大桥,左线大桥桥长548.9 m,右线大桥桥长558.9 m,全桥共64个桥墩,最高墩高63 m,属全线重点工程。常规缆索很难满足全桥吊装,且投资大,施工困难。由于要避开现有房屋和现运营公路,以及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所限,本索道设计以1号和15号墩的连线为中轴线,2个吊装区各由1条Ⅲ13型索道索系承吊,每条承载索均满足左右横向移动距离30 m的吊装区(横向单侧移动最大距离15 m),创造性采用可移动式承载索,能照顾到所有桥墩。索道的横向移动,一端沿吊索的鞍座移动,另一端由2条松紧式锚索调整实现; 索道的锚固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式结构,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各锚桩的高程。索道设计计算按2条承载索在跨中同时负载的最不利条件进行,从而使整个索道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目的。
1 索道选线综合考虑泉三高速公路下岸特大桥地形地质、特定的装卸场地、运输距离最短、作业安全和集散方便等因素,确定选线方案:索道承载索上支点位于高程596.00 m处,下支点定于高程575.08 m处,水平跨距l0=800 m,弦倾角α1=1.5°; 确定鞍座吊索上支点位于高程610.00 m处,下支点定于高程586.00 m处,水平跨距l0=410 m,弦倾角α1=3.35°。
2 设计资料该地区风力8级; 风压强度500 Pa; 安装温度25℃; 无地震。依据《林业架空索道设计规范》(LY 1056-1991)、《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 12141-1989)和《一般用途钢丝绳》(GBT 20118-2006),选用承载索38 6×19 NFC 1870 B ZZ,破断拉力TP=829 kN; 起重索12 18×7 NFC 1870 B ZS,破断拉力TPQ=88.3 kN; 循环牵引索12 6×19 NFC 1870 B ZS,破断拉力TPq=82.7 kN; 鞍座吊索44# 6×19 NFC 1870 B ZS,破断拉力TPD=1 110 kN; 钢丝绳的弹性模量E=90 000 MPa; 2个K1跑车; 2台JS3-3绞盘机; 钢筋混凝土桩式锚锭(主桩+副桩)。
3 总体布置结合地形条件,上下两支点高差不大,跑车需要往复牵引,采用Ⅲ13型索道索系,鞍座吊索采用Ⅱ02型索道索系。索道纵断面,见图 1; 索道平面和鞍座吊索纵断面,分别见图 2, 3。
![]() |
图 1 索道纵断面 Figure 1 The vertical section profile of the cableway 1.206省道206 provincial road. |
![]() |
图 2 索道平面 Figure 2 The horizontal section profile of the cableway 1, 2, 9, 14, 15, 18, 21.锚锭(A1, A2, B1, D, B2, C, A3) Anchorage; 3.HF300复式滑车HF300 type double car; 4.转向滑车(3 t,共14个)Car of changing direction; 5, 7.K1跑车K1 type carriage; 6.基准线Basis line; 8, 10.承载索Skyline; 11.索鞍Cable saddle; 12, 13.起重索Liftline; 16, 17.绞盘机Winch; 19, 20.循环牵引索Endlessline. |
![]() |
图 3 鞍座吊索纵断面 Figure 3 The vertical section profile of the hoisting cableway 1.基准点Basis point; 2.206省道206 provincial road |
承载索跨距l0=800 m,倾角α1=1.5°,α2=11°,无荷中挠系数S0=0.04。为了减少起重索下垂,在索道上支点100 m处、下支点60 m处设托索轮; 为了减少锚锭工程量及改善其受力条件,各锚桩后10 m左右设一副桩; 索道下支点的横向移动由鞍座横移,上支点Y型张紧索的松紧配合实现,可借助2台绞盘机或5 t手拉葫芦作业,横移前适度放松承载索。
索道放样基准线为1号和15号墩的连线,各锚桩定位点根据地形条件允许±0.20 m误差; 锚锭采用钢筋混凝土立式双联桩锚,后桩布置一律在主桩后方10 m左右; 绞盘机布置朝向上支点,能通视全桥,绞盘机房相互距离20 m左右; 1~14号均为HD30转向滑轮,1, 2, 11, 12, 13, 14依桩悬挂,3~10固定在承载索上,其中3, 4距上支点约160 m,5, 6距鞍座100 m,边跨靠鞍座30 m处承载索上悬挂滑轮9, 10,通过起重索,边跨靠鞍座1 m处的承载索上悬挂滑轮7, 8,通过牵引索; 索鞍由2个托索轮对接而成一个整体,上托索轮可沿吊索行走,下托索轮承托承载索。
4 主要技术参数 4.1 承载索计算应用悬链线理论(周新年,1987; 1992; 1996; 2008; 周新年等,1999; 2003a; 2003b; 2004; 2007; 罗桂生等,1999),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输出设计计算结果。无荷中挠系数:S0=0.04;双线设计荷重(N):P=38 035;无荷悬索长度(m):L0=803.67;有荷水平张力(N):HP=247 615;承载索有荷最大拉力(N):TM=251 695;承载索的耐久性验算:C=26.47;承载索的实际安全系数:N1=3.29。
4.2 鞍座吊索设计计算货运索道,当跨距中出现跑车数b<3时,b=2,则载荷分布系数ZZ(周新年,1996; 2008)为:
![]() |
化为集中载荷系数为1.854。
承载索下支点方向角θB为:
![]() |
鞍座吊索设计荷重Pd(N)为:
![]() |
应用悬链线理论(周新年,1987; 1992; 1996; 2008; 周新年等,1999; 2003a; 2003b; 2004; 2007; 罗桂生等,1999),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输出设计计算结果。无荷中挠系数:S0=0.045;无荷悬索长度(m):L0=412.88;鞍座吊索有荷最大拉力(N):T′M=552 505;鞍座吊索的耐久性验算:C=13.85;鞍座吊索的实际安全系数:N1=2.01。
4.3 工作索的计算 4.3.1 起重索计算1) 提升货物时起重索张力T2(N):
![]() |
(1) |
式中: TQ为货物质量产生的拉力(N),TQ =
代入(1)式算得:T2=15 632 N,JS3-3绞盘机起重卷筒额定牵引力为30 000 N,故起重力足够。
2) 起重索安全系数N2的校核:
![]() |
(2) |
式中:TPQ为起重索的破断拉力(N),TPQ=88 300 N。
1) 跑车运行时牵引索的拉力T3(N)。由于α=1.5°<10°(缓坡),所以求T3:
![]() |
(3) |
式中:Ta为运行惯性力,
2) 牵引索安全系数N3的校核:
![]() |
(4) |
式中:TPq为牵引索的破断拉力(N),TPq=82 700N。
![]() |
(5) |
式中:F为缠绕在绞盘机主卷筒中层上的工作索的最大牵引力(N),由于T2>T3,所以选T2作为F; V为缠绕在绞盘机主卷筒中层上的工作索的牵引速度(m·s-1),取V=1.5; η1为绞盘机从发动机输出轴至卷筒轴之间的总传动效率,取η1=0.65; η2为内燃机高山功率降,取η2=0.9。代入(5)式算得:NX=40.08 kW<51.5 kW,JS3-3绞盘机额定功率为51.5 kW,故满足要求。
4.4 锚桩验算采用钢筋混凝土立式双联桩锚,其受力分析见图 4。在整个吊装索道中,鞍座吊索的锚桩受力最大,故取鞍座吊索的下支点锚桩进行验算。双联桩锚的后桩受力占1/3~1/2,前桩已知数据:T=553×2/3=369 kN; α=4°; d=1.0 m; L1=5.0 m; L2=0.8 m; a=2.0 m; b=2.0 m; c=0.3 m; h上=4.0 m; h下=1.0 m。
![]() |
图 4 锚锭受力分析 Figure 4 The analysis of suffered force of anchorage 1.承载索方向Direction of skyline; 2.挡木Blocking timber; 3.承载索拉力Pulling force of skyline; 4.受压区Pressing area; 5.受拉区Drawing area. |
锚桩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立桩,但这类结构的立桩目前无成熟的计算公式,故先以相同直径的松木验算进行比较。
![]() |
(6) |
式中:Mmax为截面弯距。Mmax=T·
代入算得:
![]() |
查松木许可弯曲应力[σW]=10 780 kN·m-2(段良策,1988),则
本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立桩d=100cm。钢筋砼圆形截面受弯构件的破坏,最终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压碎。所以,只要校核受压区混凝土的强度即可。
![]() |
式中的C30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σ]=17.5 MPa。
4.4.2 锚桩的上拔力(垂直向上分力)锚桩自重:G=πd2/4×(L1+L2)×γ=π×1.02/4×(5.0+0.8)×24=109 kN;垂直向上分力:V=Tsinα=369×sin4°=26 kN。
本设计无论承载索或鞍座吊索,倾角均很小(最大为11°),上拔力都小于锚桩自重,故安全。
4.4.3 锚桩入土深度h
![]() |
(7) |
式中:h1为档木高度,本设计为4.0 m。代入算得:
![]() |
(8) |
式中:h为档板高度,h上=4m,h下=1m; l为档板长度,为4.0 m; η为土压力不均匀系数,上档板为就地浇筑混凝土时η=0.9,为木头时η=0.33; [σH]为H深度土壤容许压应力,[σH]=K1Hγ,其中K1为土壤被动压力系数,当内擦角φ=35°时,K1=3.961; H为受压土深度; P为上档处总反力。
1) 计算上档板处土压应力 H = 2.0 m时,[σH]=158 kN·m-2;
2) 计算下档板处土压应力 H = 4.5 m时,[σH]=356 kN·m-2;
锚桩验算结论:钢筋混凝土锚桩直径的抗弯强度、垂直上拔力、土壤压应力和锚桩入土深度满足要求。因为TM=552 505 N是鞍索S0=0.045时的受力,当承载索中部桥墩少量的顶部施工,需要张紧承载索或鞍座吊索S0≤0.03时,为确保安全,只允许1台绞盘机作业。
索道吊装施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操作灵活和起吊高度大的特点,不受复杂地形的限制,可节省大量的临时支撑,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泉三高速公路下岸特大桥吊装索道的设计,是在特定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有效合理的布局,以及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并进行校核。该工程已竣工,实践证明:该吊装索道在特大桥施工中安全、适用、高效,能满足吊装作业和高强度工作量的要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段良策. 1988. 简易架空缆索吊[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37-254.
|
洪毓康. 2000. 土质学与土力学[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57-164.
|
罗桂生, 周新年, 吴沂隆. 1999. 悬链线精确算法单跨索道设计模型[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2): 110-113. |
周新年. 1987. 悬链线法作单跨索道设计的微机程序[J]. 福建林学院学报, 7(1): 35-44. |
周新年. 1992. 林业索道设计系统[J]. 林业科学, 28(1): 47-51. |
周新年. 1996. 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40-201.
|
周新年. 2008. 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理论设计案例[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69-244.
|
周新年, 罗桂生, 吴沂隆, 等. 1999. 悬链线精确算法单跨索道设计系统[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3): 205-208. |
周新年, 冯建祥, 罗仙仙, 等. 2003a. 受限地段过河索道设计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3(1): 1-4. |
周新年, 张正雄, 郑丽凤, 等. 2003b. 林业索道在山区水利吊装工程上的应用[J]. 林业科学, 39(2): 140-144. |
周新年, 罗仙仙, 罗桂生, 等. 2004. 牛顿迭代法悬索线形与拉力的研究[J]. 林业科学, 40(5): 164-167. |
周新年, 官印生, 张正雄, 等. 2007. 武当山特殊吊装索道设计研究[J]. 林业科学, 43(3): 108-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