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吴伟光, 李怒云.
- Wu Weiguang, Li Nuyun
- 我国林业生物柴油的发展目标、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Forest-Based Bio-Diesel Development: Target,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 林业科学, 2009, 45(11): 141-147.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9, 45(11): 141-14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8-10-08
-
作者相关文章
2. 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临安 311300;
3.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北京 100714
2.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3. Afforestation Bureau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面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生物液体燃料(包括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石元春,2005;Rajagopal et al., 2007)。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均已制定生物液体燃料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并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产业。据统计,世界生物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的产量分别从2000年的170亿L和9亿L,上升到2007年的495亿L和98亿L(Earth Policy Institute, 2008)。其中,美国和巴西是燃料乙醇主要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80%,分别以玉米(Zea mays)和甘蔗(Sugarcane hybrid)为原料;欧盟是生物柴油主要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85%,主要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籽为生产原料。
随着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对玉米、大豆(Glycine max)、油菜籽等大宗农产品需求大幅上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进而引发国际社会对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激烈争论(Pimentel et al., 2005;Brown, 2008; Farrell et al., 2006; Runge et al., 2007; Searchinger et al., 200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2007年世界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6%,其中,大豆、玉米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分别上涨42.6%,34.4%和33.3%;虽然,对于生物液体燃料发展是否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目前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它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黄季焜等,2008)。目前,国际上对于是否应该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以及发展规模与方式的争论十分激烈,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目标与方式,并更加注重“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Francis et al., 2005)。
在我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重点已从玉米乙醇开始转向“非粮”原料领域,其中林业生物柴油,因“不与粮争地”,开始受到政府与企业的普遍重视。我国是玉米燃料乙醇主要生产国,2007年产量达133万t,仅次于美国与巴西居世界第3位。2006—2007年世界和国内玉米等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后,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我国政府紧急出台政策,限制使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明确提出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必须“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2007年,我国在广西建立了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为原料的年产20万t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2008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正式批准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3个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为原料、年产5~6万t的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
林业部门及相关省份已经制定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与规划,并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能源林。根据国家林业局《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发展生物柴油能源林83万hm2,到2020年定向培育能源林1 333万hm2,满足年产600万t生物柴油。据此,相关省份也制定了相应的更大规模的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与规划,并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的参与下,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生物柴油能源林。据初步统计,到2008年底,仅云南、四川与贵州3省人工种植的麻疯树能源林基地就已经超过17万hm2,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开始筹建生物柴油加工厂,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发展林业生物柴油产业,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目前还面临许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涉及原料培育、柴油提炼、产品销售与使用等各环节。其中,原料培育是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目前该产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最大的环节(闵恩泽等,2007)。具体而言,由于缺乏人工种植能源林的经验,目前还没有适宜大规模种植的优良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大面积人工种植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产量?其经济可行性如何?是否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当地农民的经济与就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目前均尚未有明确的答案。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目标与政策、原料培育以及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较为全面的介绍,重点分析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林业生物柴油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1 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措施林业生物柴油主要以非食用木本油料植物的种子为原料,与传统大豆或油菜籽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相比,其具有不与粮争地、生态效益更为明显等诸多潜在优势。我国政府已将其列为今后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与激励政策。
1.1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目标 1.1.1 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注重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在初始阶段,主要通过对科研项目(如863计划)进行资助的方式鼓励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开发。2001年,中央政府开始投资设厂实现商业化生产,重点发展玉米乙醇。2005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根据法律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使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年产量达到400万t和20万t,到2020年达到1 000万t和200万t;并强调指出生物液体燃料发展要遵循“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不与畜争饲,不破坏环境”的原则。
1.1.2 林业部门的发展目标林业部门将林业生物柴油列为其今后重点发展项目,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与规划。2005年,国家林业局成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林业生物质能源办公室等职能机构,相继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报告》等重要文件,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发展生物柴油能源林83万hm2,其中,麻疯树40万hm2,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25万hm2,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abunge)13万hm2,光皮树(Cornus silsoniana)5万hm2;到2020年定向培育能源林1 333万hm2,满足年产600万t生物柴油和1 500万kW发电量的原料供应,争取林业生物质能源占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模》确定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的50%。以期通过发展林业生物柴油产业,提升林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1.3 省级层面的发展目标在国家积极鼓励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背景之下,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与规划。2005年,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贵州省小油桐种植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规划》,计划2010年种植麻疯树13万hm 2,2020年达40万hm2;2006年,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林木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原料林发展规划(2006-2015年)》,计划到2015年种植麻疯树67万hm2。2008年,四川省制定了《麻疯树能源林基地发展规划》,计划到2015年发展麻疯树60万hm2。
除此之外,自2007年开始,安徽、河北、河南和陕西(黄连木),内蒙古、辽宁、甘肃、黑龙江和陕西(文冠果),湖南和江西(光皮树)等省区,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开始进行人工种植黄连木、文冠果、光皮树等生物柴油能源林,并着手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与规划。
从发展目标与规划本身可以看出,基层政府对于发展林业生物柴油具有很高的热情与冲动,各省所确定的目标总和要远远高于国家层面所确定的目标。这可能与地方政府希望凭借国家鼓励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之机,以获得中央政府的政策优惠与资金支持,提升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密切有关。
1.2 促进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除以科研项目(如863计划)等形式对生物柴油发展提供支持以外,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激励政策与措施。2006年5月,财政部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石油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2种方式重点扶持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发展。2006年底,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对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行业发展实施四大扶持政策,具体包括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税收优惠、实行弹性亏损补贴和原料基地补助。基于上述实施意见,2007年9月财政部专门制定了《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拟对林业生物柴油原料基地建设提供3 000元·hm-2的财政补助。此外,为规范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我国于2007年5月制定颁布了首个B100(100%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标准;B5和B10生物柴油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之中。除上述国家层面的激励政策与措施以外,各省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以推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如云南省通过财政资助等方式,对麻疯树种植给予补贴。
2 我国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林业生物柴油加工技术已基本成熟,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原料培育与成本问题,目前原料成本约占生物柴油总成本的70%~80%(闵恩泽等,2007)。本节将主要介绍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的相关技术研究、原料培育以及产业化发展的最新进展。
2.1 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相关技术研究国际上,林业生物柴油相关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美国加州大学化学家诺贝尔获得者M. Calvin博士研究小组,从选育能够生产类似于石油成分的原料树种入手,并建立了“石油林场”,开创了林业生物柴油研究的先河。随后众多学者围绕原料树种选育、生物柴油提炼、生物柴油使用与燃烧排放特征以及经济与环境影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Gubitz et al., 1997;Henning,2005;钱能志等,2007)。
在我国,林业生物柴油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总的来说研究不够系统深入。1978年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研究所率先对以麻疯树油作为柴油机替代燃料进行了试验,并进行了人工种植试验。“七五”期间,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开展了“野生植物油作柴油代用燃料的开发与应用示范”研究,对四川攀西地区麻疯树野生资源分布、适生区域和栽培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麻疯树示范基地。最近,四川大学、贵州大学相继利用麻疯树种子成功提炼出了生物柴油,行车试验也获得成功。虽然,我国较早开展林业生物柴油相关研究,但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研究成果不多。
进入21世纪,随着林业生物柴油产业的不断升温,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的选育与相关技术研究得到了加强。2004年科技部高新技术和产业化司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生物燃料油技术开发”项目;2005年5月提前启动了国家863计划中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200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生物质能源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2005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我国燃料油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王涛,2005)。2006年,云南省林业厅完成了云南省麻疯树种质资源和土地潜力调查,对麻疯树优良品种进行了初步的选育,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麻疯树良种繁育基地。2008年,科技部启动了《西南地区麻疯树良种选育及规模化培育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对云南、四川与贵州等省麻疯树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开展系统研究。
2.2 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原料人工培育情况目前,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原料大多处于野生分布状态,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低、收集成本高、存量规模小,难以满足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为了加快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进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下,近年来,我国开始大规模人工培育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2007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与国家林业局签订了生物质能源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实施“林油一体化”发展战略,准备在全国13个省区发展麻疯树、黄连木、文冠果和光皮树等生物柴油能源林基地,为大规模发展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做准备。据初步统计,2007年通过“林油一体化”项目,已经种植麻疯树4万hm2,黄连木、文冠果和光皮树各0.67万hm2。与此同时,许多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也积极参与生物柴油能源林建设。
表 1为麻疯树、黄连木、文冠果和光皮树4个主要生物柴油原料树种在部分省区(有人工培育的省份)的分布情况。在已经种植的能源林中,从种植主体来看,绝大多数是由企业出资,在林业部门的协助与配合下,利用集体或国有荒山荒地种植的,农户自发种植的基本没有;从种植土地类型来看,主要为荒山荒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从发展趋势来看,如果各省能够按照各自所制定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实施,预计生物柴油能源林基地将会在近期内迅速扩大。
在我国,生物柴油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该阶段国家主要以科研项目的方式支持生物柴油技术开发与应用。21世纪初,海南正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四川古杉公司、福建新卓越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源华能源科技等一批民营生物柴油加工企业相继建成,开始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其生产原料主要为餐饮废油和动植物废油。
近2年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国内外众多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传统能源企业开始进入林业生物柴油产业领域。2008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年产6万t、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贵州分公司年产5万t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南)年产6万t 3个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据统计,我国从事生物柴油加工的企业有数十家,总加工能力已经超过300万t,但由于受原料供给不足及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加工能力过剩问题,2007年实际产量仅为10万t左右1)。
1) http://www.newenergy.com.cn.
3 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如前所述,在我国林业生物柴油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然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当前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条件下,仍然面临许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人工培育能源林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产量尚不明确在能源价格、补贴水平与种植技术给定的情况下,人工种植原料能否获得预期的经济产量,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与环境可持续性,是决定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缺乏人工栽培实践经验与科学数据,目前很难对人工种植能源林的产量水平做出准确估计(Jongschaap et al., 2007; Weyerhaeuser et al., 2007)。
以麻疯树为例,在相关林业生物柴油发展规划报告中称:在集约经营的情况下,产量可以达到4.5 t·hm-2(干籽)。但是,对于在何种“集约经营”水平下可以达到上述目标,没有具体说明,其经济可行性并不明确。
事实上,单位面积产量与品种、栽培技术、投入水平、自然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不同条件下,产量水平波动幅度很大。据报道,在不同地区、不同经营管理强度下,麻疯树产量水平差距高达30倍之多,最低的仅为400 kg·hm -2 ,最高的达12 000 kg·hm -2;即使在栽培技术、投入水平、自然条件等完全相同情况下,不同麻疯树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也十分明显,低为每株0.2 kg,高的为4 kg,甚至更高(Jongschaap et al., 2007)。就我国林业生物柴油能源林而言,由于目前用于造林的种植苗均为野生品种,且缺乏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其单位面积产量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更大。
另外,林业生物柴油原料采收成本也是影响经济可行性的重要因素。许多生物柴油能源树种均为高大乔木,如黄连木树高达7~8 m,其采收难度与成本将会比较高;对于麻疯树来说,虽然为灌木树种,树高仅为2~3 m,但由于期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要分期分批采收,其采收成本也同样比较高。
3.2 人工培育能源林的环境可持续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般认为,麻疯树、黄连木、文冠果及光皮树等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树种,适宜于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地上种植,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作用,生态效益比较明显。例如麻疯树具有很强的耐干旱和贫瘠能力,20世纪80年代,曾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生态扶贫树种,推荐到非洲地区进行大量种植(Openshaw, 2000; Henning, 2005)。
但是,如果将它们作为能源树种进行培育,因培育目标以及相应经营管理措施的不同,其环境效益如何还有待于检验。如果为了提高种子产量水平,增强经营管理强度,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可能会因此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同时,如果为了降低生产与收集成本,要求能源林基地集中连片,会减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可能增加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因此,人工培育能源林的环境可持续性如何,关键取决于能源林的造林方式和经营管理措施,如果能源林经营管理措施不合理,很可能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3.3 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与模式的合理性未经科学论证虽然,林业部门与相关省份已经制定宏伟的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但其合理性如何尚未经过科学的论证。如根据西南地区(云南、四川与贵州)的麻疯树生物柴油发展规划,打算在今后的10~15年内,要利用荒山荒地发展麻疯树能源林167万hm2;但是,对于这些荒山荒地,它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立地条件如何?对于发展能源林来说,其适宜性如何?目前均尚未经过严格科学的论证与评估。
林业生物柴油发展思路与模式有待创新与完善。目前所采取的发展思路与模式是通过企业与政府投资,建立起大规模、集中连片的能源林基地,以及相应加工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达到部分替代交通能源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适合于种植能源林的土地大多为偏僻地区的荒山荒地,地块相对比较分散,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差,要形成大规模集中连片原料基地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农民有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等“四旁地”种植麻疯树的习惯,而且潜力不小1)。因此,如何通过发展思路与模式的创新,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将农民分散经营的原料也纳入生物柴油发展体系,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1) 2006年云南省林业厅调查显示,仅云南省适宜麻疯树种植的“四旁地”面积多达11.4万hm2。
3.4 良好的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国家对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尚未完全明确。虽然,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业生物柴油产业,但是,由于生物柴油原料种植环节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其经济可行性与环境可持续性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燃料乙醇产业相比,相关的政策规定尚未明确。具体表现为:1)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农业原料基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明确规定对林业原料基地给予3 000元·hm-2补助;但是同时规定必须在企业投产后,以企业原料基地的形式申报,才能获得补助;2)虽然B100生物柴油标准已经颁布,但对于B10和B5等更具现实意义的标准尚未制定;3)对于是否将生物柴油纳入正规的柴油销售体系,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意见。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林业生物柴油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但规模要适度且推进速度不宜过快中国发展林业生物柴油的方向是正确的,从长远看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发展的规模要适度,且推进速度不宜过快。林业生物柴油因“不与粮争地”,符合我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应该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加以实施,不能因短期的市场波动而动摇。但是,目前林业生物柴油相关基础研究,特别是原料培育环节的技术研究还十分薄弱,良种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种植模式、水肥管理、修剪技术、病虫害控制)等基础性研究工作还刚刚起步。如果在没有足够技术储备与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冒然进行大规模人工种植,将难以确保人工培育能源林可以获得预期的经济产量,产业发展的经济可行性与环境可持续性也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反而会对产业今后健康持续发展带来损害。因此,应适当放缓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化推进的速度。
4.2 应该重点加强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与监测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是影响原料产量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决定林业生物柴油产业成败的关键。然而,在当前生物柴油能源林种植中,普遍缺乏优良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支撑。因此,政府应该重点通过科研资助的方式,加强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的良种选育与丰产技术研究,并建立相应的示范推广体系。在获得相应的研究成果之后,再进行规模种植,以确保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特别是原料供给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要加强能源林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生态影响等监测,特别是要从人工造林整地方式、经营抚育措施等方面对能源林建设加以规范和约束,尽量避免因能源林建设而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此外,还要加强生物柴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与技术引进。
4.3 开展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探索合适的林业生物柴油发展模式目前,我国还缺乏有关适宜于能源林发展的土地规模、具体分布、质量等级等基础数据信息;政府部门在制定具体的规划时,往往只能根据经验作出主观判断。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原料树种对气候、土壤和坡度等条件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以便为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同时,基于目前用于种植能源林的土地大多为偏僻地区的荒山或荒地,地块相对分散,且交通条件较差,要形成大规模集中连片原料基地难度较大,以及当地农民有利用“四旁地”种植能源树,且潜力较大的实际情况。应及时调整现有的林业生物柴油发展思路与模式。在注重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农民利用“四旁地”所种植分散原料的利用,并将解决农村地区燃油作为其发展的重要目标。
4.4 建立有利于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在高油价的刺激下,地方政府与企业对生物柴油发展热情很高,纷纷制定宏伟的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与规划,并准备投资生物柴油项目。从正面来看,这有利于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但也不能排除少数人借机圈地、套取国家优惠政策,从中牟利的可能。因此,急需建立有利于林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政策规范,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参照燃料乙醇产业,对生物柴油产业原料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作出具体的规定,给企业形成明确的预期;其次,尽快制定生物柴油行业标准,提高企业进入生物柴油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避免出现一哄而起。
黄季焜, 仇焕广, MichielK, 等. 2008. 发展生物能源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 8(2): 727-742. |
闵恩泽, 姚志龙. 2007. 近年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特色、困境和对策[J]. 化学进展, 19(7): 1050-1059. |
钱能志, 费世民, 韩志群. 2007. 中国林业生物柴油[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石元春. 2005. 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质产业[J]. 科技导报, 23(5): 1. DOI:10.3321/j.issn:1000-7857.2005.05.001 |
王涛. 2005. 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资源概况与展望[J]. 科技导报, 23(5): 12-14. DOI:10.3321/j.issn:1000-7857.2005.05.005 |
祝列克. 2007. 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发展与对策[J]. 绿色中国, (12): 10-15. |
Brown L R. 2008. Distillery demand for grain to fuel cars vastly understated: World may be facing highest grain prices in history. [2008-09-15]. http://www.p hishare.org/files/4839-63-Grain-Required-by-Distilleries-EPI.doc.
|
Earth Policy Institute. 2008. World ethanol production and world biodiesel produ ction. [2008-09-15]. http://www.earthpolicy.org/Updates/2006/Update55-data.h tm#table5.
|
Farrell A E, Plevin R J, Turner B T, et al. 2006. Ethanol can contribute to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goals[J]. Science, 311(5760): 506-508. DOI:10.1126/science.1121416 |
Francis G, Edinger R, Becker K. 2005. A concept for simultaneous wasteland reclamation, fuel produc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graded areas in India: Need, potential and perspectives of Jatropha plantations[J]. Natural Resources Forum, (29): 12-24. |
Gubitz G M, Mittelbach M, Trabi M. 1997. Exploitation of the tropical oil seed plant Jatropha curcas L[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67(1): 73-82. |
Henning R K. 2005. The Jatropha System: 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rural development. [2008-10-05]. http://www.jatropha.de/.
|
IMF. 2008. Food and fuel prices: recent developments, macroeconomic impact, and p olicy responses. [2008-06-30]. http://www.imf.org/external/np/pp/eng/2008/06 3008.pdf.
|
Jongschaap R E E, Corre W J, Bindraban P S, et al. 2007. Claims and facts on Jatropha curcas L. : global Jatropha curcas evaluation, breeding and propagation programme. [2008-09-15]. http://w ww.gnr-holding.com/fileadmin/user-upload/medien/Reports/Jatropha/Claims-Fact s.pdf.
|
Openshaw K. 2000. A review of Jatropha curcas: an oil plant of unfulfilled promise[J]. Biomass and Bioenergy, (19): 1-15. |
Pimentel D, Patzek T W. 2005. Ethanol production using corn, switch grass, and wood; biodiesel production using soybean and sunflower[J].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14(1): 65-76. DOI:10.1007/s11053-005-4679-8 |
Rajagopal D, Zilberman D. 2007.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policy aspects of biofuels, policy research. [2008-09-15]. http://www.wilsoncenter.org/ne ws/docs/worldbankSept.2007.pdf.
|
Runge C F, Senauer B. 2007. Biofuel: corn isn't the king of this growing domain[J]. Nature, 450(7169): 478. |
Searchinger T, Heimlich R, Houghton R A, et al. 2008. Use of U.S. croplands for biofuels increases greenhouse gases through emissions from land-use change[J]. Science, 319: 1238-1240. DOI:10.1126/science.1151861 |
Weyerhaeuser H, Tennigkeit T, Su Y F, et al. 2007. Biofuels in C hina: an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Jatropha Curcas in southwest China. [2008-09-15]. http://www.icuc-iwmi.org/files/Pub lications/WP53-jatropa.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