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8, Vol. 44 Issue (6): 1-2   PDF    
0

文章信息

杜纪山.
对南方森林植被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
林业科学, 2008, 44(6): 1-2.

文章历史

作者相关文章

杜纪山

对南方森林植被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
杜纪山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 北京 100714

今年1—2月,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时间长、面积广、强度大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该地区的林业及其森林植被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林业灾后重建工作的统一部署,笔者于2月底到3月初深入湖北省林业受灾重点地区——咸宁市咸安区和宜昌市秭归县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和对南方其他地区林业受灾情况的了解,深切感受到南方森林植被瘦灾的损失不仅仅反映在林地面积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森林质量和效益上,如经济林、竹林、速生用材林的生长和产量大幅下降,经营者的经济收入大受影响,生态公益林的结构、质量和生态功能严重削弱,等等。因此,在我国南方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受灾原因,准确评估灾害损失,科学编制恢复重建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1 全面分析受灾原因

全面分析受灾原因是灾区制订森林植被恢复重建方案、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的重要前提。灾情严重的首要原因是这次的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具有50年乃至100年不遇的突发性和林木大面积受灾的普遍性,具体表现在:无论林分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经营目标——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还是林龄——成熟林和中幼龄林,树种——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等等,所有的林地均受灾,差别只是程度的不同。当然,有些地区由于作业设计、造林、经营和管理措施上存在的问题也使得林木受灾的损失加重。但总的来看,大多数受灾地区的营造林工作是遵从自然规律、尊重林农意愿的,是为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因此,森林植被恢复的主要工作应是尽量减少损失、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快速恢复林地的多种功能。同时,通过不同地块、不同树种、不同营造林措施下受灾程度的比较,研究和总结出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实用技术措施,为今后的防灾减灾和林地经营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准确评估受灾损失

准确评估受灾损失是科学进行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灾后政策措施、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的重要依据。在开展森林植被受灾评估时:1)要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因灾森林资源损失调查工作通知和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调查、核实、分析和汇总各类林地受灾数据,实事求是地评估灾情,并提出政策、资金和技术需求方面的建议。2)建立3级调查制度,即对森林植被受灾情况采取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核查,确保调查数据和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同时,落实责任制,对评估结果严重不实的单位和负责人追究责任。3)关注受灾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一方面随着天气的转暖和全面调查的展开,有些灾情开始显露,造成的各类损失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有些灾情也在缓解,如一些常绿树种叶子虽全部被低温冰雪冻枯或冻落,但树木并未被冻死,当春季来临气温回升后,又开始长叶或萌蘖,恢复正常的生长。

3 科学编制恢复重建方案

科学编制森林植被恢复重建方案是谋划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有序开展灾后营造林活动,尽快恢复森林的生态、生产、文化等多种功能的重要保证。客观来讲,这次重大灾害也为南方地区进一步明确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优化林种和树种布局、寻求林地经营者实现林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改善林业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考虑到森林植被灾后恢复重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编制森林植被恢复重建方案时:1)要明确森林植被的经营方向。应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繁荣的新形势和防灾减灾的多种需求,进一步明确当地森林植被的林种结构和经营利用方向。对于生态公益林地块,要严格保护、限定利用,保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对于商品林地块,要规范管理、合理利用。要充分利用南方地区良好的水热条件和山地资源,规模发展特色经济林、用材林、竹林和能源林基地,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进而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2)按照森林植被的受灾程度分类施策。将经营目标和树种特性相同或相近的林地进行归类,依据受灾程度确定有针对性的恢复重建措施。对于轻度受灾林地,以恢复为主,尽量利用其自我修复能力,减少人为干预;商品林则采取人工补植、整形、修剪等抚育措施。对于中度受灾林地,恢复与重建要相结合:生态公益林可进行受灾木的清理、复壮,并保护幼树幼苗;商品林可采取补植、补造、施肥、修剪、嫁接等抚育措施。对于重度受灾林地,则以重建为主:生态公益林进行全面清理、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补植补造;商品林可选择树种重新造林,也可选择萌蘖、嫁接等措施进行林分的快速恢复。3)调整优化森林植被结构。有目的地对树种组成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低下的森林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林地经营的主导效益。

4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由于南方森林植被受灾严重,恢复重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新造林地恢复需要2~4年,竹林、经济林恢复需要3~5年,成林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所需的时间更长。为此,强化广大受灾地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一是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用技术手册,根据林种、树种、林龄以及受灾程度的不同,提出具体的恢复重建技术措施。如生态公益林如何清林、如何人工促进自然修复,对经济林如何修剪、嫁接、萌蘖、施肥,对竹林是截杆还是钩梢,对重造林地如何选择树种、林下间作和繁育苗木,如何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等等。二是加强现场技术指导。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农村林业技术能手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演示和示范受灾林地或林木在恢复重建时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技术环节。特别是对受灾的柑橘、茶、核桃、花椒、油茶等经济林树种和竹类、杉木、桉树、杨树等速生用材林树种,要重点传授修剪、嫁接、施肥、清理、萌蘖等恢复正常生长和丰产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使林地经营者能早日获得经济收益。三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研人员应抓住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有利时机,在受灾地区选择不同立地、不同林种、不同经营措施、不同受灾程度的主要树种林地,布设不同恢复重建方式的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定期进行林地调查和各种因子的监测分析,为掌握受灾林地的恢复进程,提高森林植被的经营管理水平,发挥林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的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