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8, Vol. 44 Issue (4): 2-3   PDF    
0

文章信息

肖文发.
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雪冰冻灾情引发的思考
林业科学, 2008, 44(4): 2-3.

文章历史

作者相关文章

肖文发

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雪冰冻灾情引发的思考
肖文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091

2008年1月上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损十分严重。笔者在灾后曾赴广西进行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正确认识雨雪冰冻灾害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影响

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来说,相对宽阔、保持常绿的树冠成为这次雨雪冰冻灾害的主体。同时,其林内几乎没有板状根植物,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也很少的特点,使得树冠一旦被破坏,整个林地就几乎完全暴露。

1.1 自然生态过程遭受突然性、整体性改变

以广西的猫儿山、花坪、大瑶山和大明山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它们除了保护着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类型和一些重要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以外,还是广西主要河流如漓江等的水源涵养区。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和缓冲区,毛竹、经济林、松类、桉树等人工林损失严重——路边和边坡地区的竹木大量翻蔸,中幼龄毛竹林大面积劈裂,其他中幼林或中等径级树木的大面积折断、断梢等等。考察中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灾最重的是处于海拔500~1 300 m左右中高海拔地区的迎风坡,主要在缓冲区靠近核心区的地方。大面积林木树冠集中折断,遭到“灭顶”性破坏,甚至连根拔起,下层林木也存在主干和枝条折断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草本层。森林的垂直结构乃至森林环境发生了急剧、整体性的变化,林地景观严重破坏。

常绿阔叶林系统结构的突然性、毁灭性破坏将导致这些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根本改变。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服务功能大为降低,雨季洪水暴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生物量减少,固碳能力下降,对区域生态安全也将产生很大的威胁。但是,雨雪冰冻灾害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之一,虽然树木掘根、折断后,使森林中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微地貌、土壤成分的改变和有效资源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也会对森林的更新机制、更新格局和林分下层结构产生影响,而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和长期的监测。从自然生态的角度看,森林雨雪冰冻灾害是森林与气候相互适应的一个常规过程,尤其是对天然常绿阔叶林而言。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主要依赖于气象条件、立地因子、树木和林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气象和立地条件是人为难以调控的因子。事实上,在这些受灾较重的常绿阔叶林区,很容易见到同一地方过去的雨雪冰冻灾害留下的痕迹。

1.2 衍生(次生)灾害风险巨大

首先,低温雨雪冰冻冻害在严重毁坏树木的同时,对树木起到特殊的“干燥”作用。冰雪融化,折断的树干和枝叶因缩水而快速干枯,大量森林可燃物积聚。同时,生物防火林带严重毁坏,火险等级急剧增加;林内大量倒木、断枝、森林枯死物的存在,将为蛀干害虫等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幸存的森林植物也将因冰冻影响而生长不盛,这为森林病虫害的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保护区试验区的人工林和保护区外的人工公益林,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其危害程度也将更为严重。其次,森林冠层的彻底破坏,直接破坏了部分动物的栖息地,并对食物链、土壤系统和森林更新造成严重影响。土壤系统和部分动物的损失尚无法评估。

2 科学评估,分类施策,强化保护与恢复

这次雨雪冰冻灾害来得很突然,对林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林业恢复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生态公益林,尤其是天然常绿阔叶林的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损失的评估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但只有科学评估,才能有科学的保护与恢复。

2.1 加强监测与评估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生物要素、环境要素和系统功能的监测与评估:1) 受损资源监测,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群监测,尤其是极小种群的变化及珍稀濒危、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个体和种群变化的调查和监测;2) 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监测,主要包括病虫害发生发展过程、强度以及可能的有害生物入侵;3) 森林群落结构演变过程及群落(包括土壤生物系统)恢复过程、功能特征变化的监测;4) 受灾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改变,主要包括森林凋落物、森林土壤理化性状、微环境气象监测、地质灾害监测;5)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动态监测与格局变化分析,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格局变化与进程、森林生态系统碳库毁损与恢复过程、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及流域径流变化以及森林火险监测与森林安全(包括野生动植物疫病,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和禽流感的监测等)等。

目前,由于基础条件和能力的限制,对灾害的评估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同时,对动物的影响和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应积极依靠中央和地方的科技部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灾害带来的生态变化。

2.2 师法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力恢复受损常绿阔叶林

雨雪冰冻灾害对区域生态带来的直接和潜在的影响已不可避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已经形成的森林环境,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善林分结构可通过造林、加强间伐抚育、施肥管理等措施来实现。一般公益林区,包括保护区和试验区,灾后恢复应更注意林分结构的优化,大力推广混交林,同时,必须慎重使用外来树种。要人工促进和自然恢复相结合,保护地被,防止水土流失。

对于处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应该从自然生态角度,认识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除了对道路和部分防火道进行清理以外,封山育林,使森林生态系统利用自身的特性进行自我恢复。

2.3 分区施策,促进森林保护、恢复与林区社会的协调发展

考虑到生态公益林,尤其是保护区森林的独特生态地位和损失情况,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应进行重点考虑,同时,结合不同区域生态公益林的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区位、权属等,充分协调和保障生态公益林保护、恢复和建设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促进林区发展。

2.4 加强科学研究,认识自然,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极端灾害天气的频率增加,规律性更加难以预测。这次冰雪灾害也为研究森林,尤其是天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研究雨雪冰冻灾害与森林、树木间的关系,评估已有林分的受害特征,对于预测不同林分未来的更新演替,合理调控和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和指导林区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设立专项,监测、评估和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在类似突发性灾害下的长期过程、格局变化,以及相应的保护、恢复、重建技术,为科学救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