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7, Vol. 43 Issue (12): 134-143   PDF    
0

文章信息

王绪平, 李德志, 盛丽娟, 朱志玲, 柯世朕, 王超华.
Wang Xuping, Li Dezhi, Sheng Lijuan, Zhu Zhiling, Ke Shizhen, Wang Chaohua.
城市园林中鸟类及蜂蝶的重要性及其招引与保护
Significance of Birds, Bees and Butterflies in Urban Gardens and Their Attraction and Protection
林业科学, 2007, 43(12): 134-143.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7, 43(12): 134-14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12-18

作者相关文章

王绪平
李德志
盛丽娟
朱志玲
柯世朕
王超华

城市园林中鸟类及蜂蝶的重要性及其招引与保护
王绪平, 李德志, 盛丽娟, 朱志玲, 柯世朕, 王超华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上海 200062
摘要: 鸟类及蜂蝶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态园林的具体体现,它们还可以提高园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有必要对它们加以招引和保护。本文在分析鸟类和蜂蝶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从提供食物、水源、栖息地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在园林设计中,有效吸引和保护鸟类、蜂蝶的途径和具体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分别推荐了适宜的植物群落配置,介绍了冬季补饲、悬挂巢箱、引鸟屋顶和引鸟水景的一般做法,最后从招引和保护鸟类和蜂蝶的角度,提出了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园林    鸟类    蜂蝶类    招引    保护    
Significance of Birds, Bees and Butterflies in Urban Gardens and Their Attraction and Protection
Wang Xuping, Li Dezhi, Sheng Lijuan, Zhu Zhiling, Ke Shizhen, Wang Chaohua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for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Birds, bees and butterflies not only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urban ecosystems,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rtistic appeal of the ecological garden. From the point of the urba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landscape quality, it is imperative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to be taken to attract and protect them. Unfortunately both the newly-built green space and old gardens in China have low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 far,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how to attract them. Based on their behavior and habitat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presented several specific measures in landscape design, including providing foods, water and habitats. Plants that attract birds, bees and butterflies were recommen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rea, and the general methods for winter feeding, nesting boxes placement, bird-attracting roof and waterscape design were introduced. Finally, some further details concerning urban construction and green space maintenance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attracting and protecting birds, bees and butterflies.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bird    bees and butterflies    attraction    protection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些鸟能传播植物种子,很多种植物的种子经过鸟类消化道后更容易萌发(Yagihashi et al., 1998);有些鸟能传播花粉;有些鸟能消灭大量害虫;还有些鸟能消灭林木害鼠等。据有关专家的初步调查和估算,每一种鸟类消失或灭绝,将有35种植物、90种昆虫、2~3种鱼类、0.5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李和英等,2001)。从园林设计的角度而言,鸟声还是园林虚景的重要组成要素。鸟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态园林的具体体现,欧美许多国家常以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出没状况,来衡量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胡运骅,2002Sandström et al., 2006)。

蜂蝶类昆虫是园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自古就备受人们喜爱。尽管蝶类的幼虫多取食植物,但同时它们也可以被鸟类所取食,因此,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发生虫灾;很多蜂蝶类成虫不但不为害植物,还能帮助植物传粉,同时,又能以其色彩斑斓的图案点缀风景。一些蜂类还是许多害虫的天敌。因此,对绝大多数蜂蝶都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没有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健康的。比如,没有蜂蝶类传粉和鸟类传播种子,没有鸟类、病原微生物、蜘蛛、寄生昆虫等控制害虫的暴发,没有微生物等的分解作用等,很多自然生态过程都无法完成。在这些生态系统要素缺乏的情况下,即使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仍可能无法收到同样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因此,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没有这些必要组分的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已开始注意发挥自然力的作用,蓬勃发展的生态公园就是明证(邓毅,2003)。

许多昆虫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植物当然的“害虫”,其实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本身就是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成员。以我国数千种园林植物昆虫为例,其中大多数就属于中性昆虫。中性昆虫是当地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天敌的食物,在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蔡平等,2001)。而真正能够造成较重危害的有害种类仅有百余种,大多数蜂蝶类都属于中性昆虫(蔡平等,2001)。据研究,蝶类中通常只有花椒凤蝶(Papilio xuthus)、绢粉蝶(Aporia crataegi)、白粉蝶(Artogeia rapae)等对园林植物危害较大,蜂类中也只有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和蔷薇叶蜂(Argepagana Panzer)等危害较大(迟德富等,2000)。

现代城市的扩张和各种反生态规划方法的流行,正使鸟类和蜂蝶无法在城市中找到生存之地(张勇等,2004)。例如,适宜营巢的高大树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幼龄树木;越来越多的大草坪,代替了层次丰富、并利于鸟类、蜂蝶隐蔽和栖息的植物群落;能提供食物的结果植物也很少等。园林绿地作为野生动植物在城市中的避难所的功能正日益突出(Fernández-Juricic et al.,2001Koh et al., 2004),甚至已成为很多种鸟类与蜂蝶类在城市中的唯一避难所(Davis et al.,1978),但大量的园林绿化工程也往往只注重视觉效果,而不考虑鸟类及蜂蝶类的生存需要。园林绿化中,广泛而大量喷洒农药的做法,虽然能够杀死害虫,但是同时也毒杀了其天敌和其他生物,如中性昆虫。这可能是我国目前许多园林中较难见到蜂飞蝶舞景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并且,因为害虫会产生抗药性,繁殖能力又往往远远超过它们的天敌。在失去了天敌控制的情况下,便会更加猖獗,因而,不得不加大药剂的使用剂量,这样,往往又导致恶性循环。加之药剂残留对环境的污染,其结果往往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以鸟治虫的方法,可以认为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保护和利用食虫鸟类,就可以把害虫的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危害程度得到遏制,即有虫而不成灾(胡志平,2003)。

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适当采取一些招引鸟类和蜂蝶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园林的景观质量,还是保护城市生态、保护城市鸟类和昆虫的必要之举。而这在国外不仅早已开始,而且一直在持续进行。

鸟类招引包括扩大当地鸟类区系中的特有种类数量和招引当地鸟类区系中所没有的种类、增加动物群落中鸟的种群数量和延长居留期等(胡志平,2003)。到目前为止,国内新建绿地对鸟类的吸引力普遍都不是很大,广布性亲人的鸟类相对较多,而其他鸟类一般比较喜欢年代较久远的、环境稳定的园林绿地。但即使后者,鸟类物种多样性也不高。如何改善城市鸟类栖息环境、提高鸟类物种多样性,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与建设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侯建华等,2004)。但到目前为止,少见有人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如何主动招引蜂蝶来提升园林的景观质量和观赏效果,国内至今更是少见论及。

基于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长期思考和设计实践,拟对园林中招引鸟类及蜂蝶的生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2 鸟类的招引

鸟类招引涉及到鸟类形态学、生理学、个体与种群生态学、生物群落学等许多生物学、生态学问题(丁桂琴等,1999)。鸟类的生存条件应包括栖息地、活动空间和丰富的食物资源等。栖息地是鸟类主要的生活场所,多种类型的栖息地能满足不同生活习性的鸟类栖息的需要;栖息地中有个重要类型为营巢地,它是鸟类繁殖的场所,不同的鸟繁殖习性不同,巢址的选择与每种鸟类的生活方式以及取食的地点有密切关系;对于所有的野生动物来说,食物是生存的第一需要,食物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还与动物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招引鸟类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一定的食物条件。

2.1 植物选择——鸟嗜植物

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本身而言,实现对鸟类的招引实际上并不困难,主要是在不影响景观的情况下,尽量多栽一些鸟嗜植物(张勇等,2004)。关于这一点,早有郑板桥“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之句为证。

选择植物时应以鸟类所熟悉的乡土植物为主。因为这些植物无论作为食物、栖息地,还是作为营巢地,都更容易被鸟类所接受,且乡土植物的果实成熟期往往与鸟类的繁殖期或迁徙期一致。而外来植物对于当地鸟类而言,则可能在大小或适口性方面存在问题。鸟嗜植物,应该包括鸟嗜食其嫩芽、果实或种子的树种、以及鸟营巢常喜选的树种和愿意栖息的树种(顾文仪,2003)。国内园林绿化领域对鸟嗜植物的研究较少,其他领域研究也多不系统,散见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本研究对国内各地适宜城市园林绿化的鸟嗜植物做了搜集整理,但因篇幅所限,具体可参见陈有民(1990)冉景丞等(1999)李新华等(2001)顾文仪(2003)张勇等(2004)隋金玲(2005)毛志滨等(2005)的文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南北差异及海拔、地形等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着果期会略有不同。

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期间,鸟类一般得到食物的机会较少,而植物果实往往是留鸟和冬候鸟当中的植食性和杂食性种类的过冬食物,因此,冬季及早春着果的植物,如女贞(Ligustrum lucidum)、苦楝(Melia azedarach)、枸骨(Ilex cornuta)、冬青(I. chinensis)等的数量,往往成为保护留鸟的关键,应适当多种植(顾文仪,2003毛志滨等,2005)。但考虑到某些游客可能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桃(Prunus persica)、李(P. salicina)、杏(P. armeniaca)、樱桃(P. pseudocerasus)、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葡萄(Vitis vinifera)、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等果树,尤其是灌木状果树不宜多植,以免因游客攀枝摘果对树木造成伤害。

鸟对营巢树种有一定的选择性(顾文仪,2003)。一般来说,鸟类常首选落叶树种营巢,从高大的乔木至矮小的灌丛,鸟类常按自身的体型大小和习性选择相适应的树种。高大乔木,如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榆树(Ulmus pumila)、朴树(Celtis tetrandra)、杨(Populus)、柳(Salix)、悬铃木(Platanu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常是喜鹊(Pica pica)、乌鸫(Turdus merula)、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等鸟首选的树种;亚乔木,如枇杷、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肉桂(Cinnamomum cassia)、槭类(Acer)、石榴(Punica granatum)、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女贞、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常是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等首选的树种;灌木类,如麻叶绣线菊(Spiraea cantoniensis)、棣棠(Kerria japonica)、紫荆(Cercis chinensis)、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郁李(Prunus japonic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等,常是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等的首选对象(顾文仪,2003)。因此,有针对性地多栽植一些这类园林植物,可以起到招引相应的鸟类的作用。

2.2 植物景观设计

招引鸟类,必须了解招引对象的生物学特性。鸟类首先对森林的外部景观(针叶林、阔叶林等)作出本能的选择性反应,把地形和水源、森林的宽窄、邻接环境等作为选择条件;其次,将树种和树龄以及食物、隐蔽和营巢场所(特别是树洞)等作为选择条件。它们常从林缘向内侵入。通常林缘越多,鸟类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越高,此即林缘效应。在广阔的林分中,鸟类集中于有天然倒木和局部采伐形成的空地附近,或在环境连接部休憩、取食、营巢。鸟类通常也喜欢在周围有乔、灌木围合的空地中栖息和觅食。

据有关研究发现,城市园林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的复杂性密切相关(Jokimäki,1999侯建华等,2004)。阔叶林的生境一般最为复杂,空间层次明显、林木种类丰富、树冠枝叶茂盛且食物较丰富,因此,鸟类物种多样性一般也最高。水边草地便于鸟类饮水,且昆虫种类较多,部分地区杂草茂密,因而,为鸟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物种多样性也较高。针叶林虽然林冠茂密,但层次简单;而灌丛虽然隐蔽性较强,但组成单一、层次不明显,且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所以,鸟类物种多样性一般都较低(陈水华等,2002侯建华等,2004)。另据有关研究发现,鸟类对园林栖息地有较强的选择性(陈水华等,2002)。这不仅与园林的面积有关,还与植被盖度、微栖息地类型、连通性、周围用地以及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园林栖息地间的异质性程度以及鸟类物种与栖息地结构的密切关系通常是鸟类选择性分布的主要原因。比如,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偏爱树木高大的园林,而虎纹伯劳偏爱树木低矮的园林;乔木层密度的增加,可导致白腹鸫(Turdus pallidus)、喜鹊密度的降低。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白腹鸫、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等偏爱灌丛密度较大的园林,黑鹎(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较多地出现在草本密度较高的园林,而金腰燕(Hirundo daurica)则较多地出现在草本密度较低的园林。微栖息地丰富度的提高,有利于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鹊鸲(Copsychus saularis)和八哥等的分布;园林间行道树带的存在提高了栖息地岛屿间的连通性,它与白眉鹀、白腹鸫、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等的种群密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陈水华等,2002)。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较多地考虑鸟类不同的生态习性,如栖息高度和边缘效应,并尽可能提供水体、湿地、草地和林地等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如建造带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尽量采用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以种类丰富的缀花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林缘建造林间空地(张庆费,2001)。在林木配置上,宜采用多种高大乔木与多种灌木交叉、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交叉的绿化模式,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构建稳定的、多物种长期共存的复层、立体植物群落(Fernández-Juricic et al., 2001隋金玲,2005),提高环境的多样性和自然度,增加空间异质性和鸟类栖息地多样性。林地中部应以高树冠树种为主,同时注意植被中、下层的绿化,边缘以茂密灌丛为主。合理搭配鸟嗜植物,以保证一年四季都能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另外,应考虑冬季盛行风向,相应地用常绿树或常绿落叶混交林来抵挡寒风,从而,为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在部分园林区域可任由杂草生长,因为很多杂草种子可以为食谷鸟类提供大量食物。近几年来,在不需要特别美化的地方让野草自由生长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绿化的新思路,如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保护野草以保护生态环境,美国也在前几年提出“把人工草坪更换成野草地”的口号(刘桂清,2004李皓,2005)。考虑到鸟类在衔含搬运的过程中,经常会把果实种子掉落到地上,加上鸟粪问题以及鸟类的树栖习性等,一般不宜将鸟嗜植物尤其是浆果植物大量种植在路旁,以免影响道路卫生和行人的正常散步和休憩。

2.3 冬季补饲和悬挂巢箱

冬季补饲和悬挂巢箱是目前招引鸟类常用的两种方法(郑光美,1995)。补饲可以提高留鸟、食果实种子的鸟及杂食性鸟的越冬存活率(郑光美,1995Jokimäki et al.,1998Savard et al., 2000),其基本方法是设置喂食台或自动喂鸟器(郑光美,1995Savard et al., 2000),形式可多种多样,基本原则是地点要固定,可防风、防雨雪,鸟类有安全感。这些装置应挂在游人干扰较少、位置稍高或隐蔽性较好的树上。在干燥地区,喂食台上可设饮水器。补饲食物种类,需根据鸟的种类和具体条件确定,如草籽、米糠、粉碎的玉米、高粱、谷子、大麦、燕麦、瓜子、花生米、核桃仁、野生浆果、干果、牛羊板油、面粉虫等(郑光美,1995)。不过通常情况下,从冬季补饲中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已经适应了城市环境的鸟类,它们的种群数量得以维持,却可能因此降低整体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所以应采用多样的补饲方式和食物类型以吸引更多的鸟类物种来定居(Jokimäki et al.,1998)。

悬挂人工巢箱可以招引许多鸟类,方法简单有效。具体应根据招引对象的体型大小和营养特点,分别制作不同类别的人工巢箱,巢箱的多样性可以增加鸟类的多样性(Jokimäki,1999)。其式样很多,如竹节式、瓦钵式、捆绑式、用木板或木段制作的、枝条编织的、板皮制作的、树洞巢等(郑光美,1995丁桂琴等,1999胡志平,2003)。在园林中可以加以一定的艺术处理,但注意不能用有异味的材料。巢箱出入口直径应略大于招引对象胸部龙骨突处横截面的直径,过小影响鸟的自由出入,过大则会被非招引对象侵占;巢箱颜色以接近天然树洞背景的绿色或蓝色较好,应避免用红色铅油涂刷或编号(丁桂琴等,1999)。

巢址选择是鸟类繁殖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适当的巢址,可将同类的干扰作用、天敌捕食和不良因子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因此,悬挂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应考虑食物和水源问题,其次,还应考虑鸟类的栖息习性的问题。一般,在林缘处悬挂巢箱对鸟类的招引率高,而人工林内部招引率低(胡志平,2003)。很多鸟类有领域行为,这在繁殖季节尤其明显。不同的鸟领地大小不同,不过,大多数鸟类只驱逐进入领域的同种个体,尤其是相同性别的同种个体,而对其他鸟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可以允许它们在领域内取食或进行繁殖活动;有时,不同鸟类可在同一地域,比如一棵树上营巢;一些小型的或自卫能力较差的鸟类常将巢置于大型的或富有攻击性的鸟类的保护之下(郑光美,1995)。因此,应根据要招引的鸟类习性区别对待。

考虑到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鸟在群落中有不同的生态位,布设巢箱时,可将不同类型巢箱混合配置,以增加可招引鸟类的种数(丁桂琴等,1999Jokimäki,1999),供不同鸟类使用的巢箱可以挂得近些,供同种鸟使用的,则要挂得远些。椋鸟式或山雀式巢箱可取10~15个·hm-2,小山雀式巢箱或小型树洞巢取6~7个·hm-2,同一类型巢箱的间距一般可选15~50 m(郑光美,1995丁桂琴等,1999)。鸟类对营巢的高度有一定的特化性,人工巢箱挂设的高度应以该种鸟自然营巢时选择的高度为依据。通常小型招引鸟类在林中以4 m为宜,中型鸟类要更高些,一般不宜低于6 m(丁桂琴等,1999)。巢箱挂设时间要根据鸟类居留期的不同合理地确定,一般以当年9—10月至次年1—3月为宜(丁桂琴等,1999胡志平,2003郑光美,1995)。自然界中鸟洞巢出入口多为背风方向,另外,巢箱口最好可避风雨。

有些鸟类特别是习惯在树洞营巢的鸟类,一般喜欢甚至专门选择枯立木营巢,因此,在林中有意设置一些枯立木,对于维持和增加这些鸟类的种群数量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鸟类,对枯立木径级的选择及营巢部位的选择也不同;通过对人工落叶松林的调查发现,枯立木径级越高,其有洞或有鸟类营巢的比例就越大(胡志平,2003)。

2.4 引鸟屋顶设计

鸟类生性机敏,因此,应选择相对安静和人为干扰小的地方,如围墙的角落、水池的中央、小树林的中心、房顶等,作为鸟类栖息的场所。在城市的环境条件下,房顶可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因其人为干扰很小,可以为鸟类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小环境。

屋顶在结构设计上只需考虑具备一定厚度的种植土荷载,再做有针对性的防渗处理,便完全可以在其上营造适宜鸟类栖息的灌木丛。根据不同灌木植被的生态需求以及屋顶基底的实际条件,合理确定具体的种植土层厚度(张勇等,2004),土层厚度一般为15~40 cm。具体可以参考建造屋顶花园的实例。日本大阪府在中心市区高层建筑的屋顶花园内,专门设置招引鸟类的小沙场和饮水装置,方法有效,值得借鉴(郭喜东,2002)。

2.5 引鸟水景设计

可供鸟类饮用的稳定的水源可以增加城市公园中鸟类的多样性(Tilghman,1987)。观察发现,鸟类并不喜欢到大的深水池塘饮水和嬉戏,浅水池塘、缓慢流淌的小溪、芦苇石滩则比较容易吸引游禽和涉禽。在西方发达国家,园林设计师常会根据本地水鸟的种类,设计符合要求的水位,或通过调节水位来保证一定深度的水体。因此在园林中,可适当地考虑设计一些小的水池和池塘。园林中主要应用浅水池和缓慢流淌的小溪两种方式来引鸟(张勇等,2004)。浅水池可大可小,一般面积在1~3 m2,深度在15 cm以内,并且以自然的坡岸为宜。同时,为了节约用水,池底宜用不透水材料作衬底,然后,以干净的细沙铺底,这样,可保持水体干净,从而,更好地吸引小鸟和减少维护次数。至于池水的补给,可结合园林中的灌溉系统或其他水景的设计来处理。

引鸟小溪可以结合其他水景项目进行设计,尽量做到精巧、别致,水流缓慢、水位较浅。为了更好地获得引鸟和观赏的双重效果,可放几块露出水面的粗糙的石头供小型鸟类饮水时停留,并在水边种些水生植物。小溪的宽度以60~150 cm为宜,深度在15 cm以内,一般宜采用自然式溪流的形式(张勇等,2004)。大多数鸟类都倾向于到阳光充足的空旷处去饮水,这样它们在饮水的同时,便于发现天敌,从而可以迅速逃离。因此水池、小溪等应设在与树林、灌丛等相隔一定距离处。柔和的淙淙水声,对鸟类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急流飞瀑或大型喷泉的巨响却会让它们望而却步。

引鸟水景除了浅水池和小溪以外,还可简单地通过滴水的水龙头来实现,这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和北方除冬季以外的季节普遍适用,但北方地区冬季滴水成冰,水源对于鸟类而言较为缺乏,因此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饮水对鸟类更显重要。在设计时,可以借鉴国外应用已比较普遍的可加热式鸟类饮水盆。

在城市河湖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中,要尽量采用生物方式,并尽可能保护堤岸上的次生植被。堤岸次生植被的存在,对鸟类招引及鸟类群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侯建华等,2004)。要考虑水生鸟类的食物、栖息、隐蔽等因素,减少湖底和护坡的水泥硬化,尽量采用自然式驳岸,种植柳树、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菖蒲(Acorus calam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喜水性的植物,用其发达的根系稳固河岸。此外,可种植睡莲等浮水植物,并适当放养鱼类、贝类等,从而为水鸟提供食物,并创造栖息、繁衍和隐蔽的场所。对于岸坡光滑且竖直的景观水体,可设置环保型浮动栖息岛或栖息架供游禽栖息,其材料可用木材、竹材、废汽车轮胎等(张志明等,2003)。

在园林僻静处,还可设置一些饮水器或饮水池及觅食台。夏季应每隔二三天清洗1次,以防滋生藻类和细菌。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采用高科技手段,如在树上设置声控、光控的“电子鸟”来招引鸟类。浙江上虞市在公园景区放置语音引鸟器,并在鸟类求偶比较集中的季节,由养护人员遥控开启求偶原声信号器来吸引鸟类,效果较好。

3 蜂蝶的招引 3.1 蜂蝶类的生态习性

除了少数寄生蜂类以外,大部分蜂类都是植食性的。根据采访植物种类的多少,可分为3类(吴燕如,2000):单食性,即同种蜂只采集同一种植物的花;寡食性,即可采访几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多食性,即可采访多种植物,且常随不同花期而变换采访植物。蜜蜂只能看见黄色、蓝绿色、蓝色和紫外线,喜采黄色和蓝色花,其次是紫色和白色花(吴燕如,2000),但它们也采访红花。蜂类中有很多是在地下营巢的,在土中营巢的绝大多数种类都喜欢在植被稀疏、阳光充足的地方筑巢,少数种类在草丛及落叶下筑巢(吴燕如,2000)。因此,应在园林中留出若干小块沙质土壤的空地。蜜蜂总科中大部分类群营独栖性生活,雌蜂筑好巢室后,一次性贮足幼虫所需的蜂粮(花粉和花蜜的混合物),并在蜂粮上产卵,然后封闭巢室口;群居性蜂类则有专职的蜂来喂养(吴燕如,2000)。所以,蜂类幼虫在园林设计和营建中不需考虑其食物问题。

蝶类易被红色、粉红、橙、黄、蓝、白、紫色所吸引(周尧,1994武春生,2001),因此园林中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大的色块。与鸟类一样,它们也喜欢林缘地带和层次丰富的生境。它们喜欢避风处而忌讳大风。蝶类为了获取土壤中的盐类和矿物质,还喜欢聚集在泥泞的地方,这样的生境可以用河沙、砾石混以微量的堆肥来代替。有些蝴蝶喜欢在湿地、河滩吸水,有的吸食果汁,还有的吸食动物排泄物的汁液充饥。此外,它们要靠阳光提高体温,常常停在平坦的石头上或裸露的泥土上取暖(周尧,1994武春生,2001)。因此,园林中可在阳光充足的无风处,随意放几块平坦些的大石头供它们停息。另外,在林下应适当保留一些极茂密的灌丛作为蝶类取暖和避雨的场所。

3.2 植物选择

所选植物应当主要是可以为蝶类幼虫阶段提供食物的寄主植物和为蜂蝶类提供食物的蜜源植物。蝶类是寡食性昆虫,每种蝴蝶都会固定选择少数几种甚至某一种植物,并在上面栖息、产卵,同时,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这类植物即称为蝴蝶的寄主植物。蝶类的生存与其寄主植物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整体上蝶类的灭绝种数随寄主植物灭绝种数呈指数式增长(Koh et al., 2004)。不同种的蝴蝶幼虫所吃的植物不尽相同。植物种较多的地方,通常蝴蝶的种类也会较多。因此,应选择幼虫喜食的寄主植物以吸引雌蝶产卵。实际上,现有园林植物大多是蝶类的寄主植物,这里不再赘述。

蜜源植物应尽可能使用乡土植物,避免因某些外来种,如马缨丹(Lantana camara),对蜂蝶类吸引力过大,而减少对乡土植物的传粉。而且,对于同一个植物种,原生的乡土植物通常比改良较多的观赏栽培种有更高的昆虫访问率和更多的花蜜或花粉产量(Comba et al.,1999)。广义的蜜源植物包括产生花粉的粉源植物和分泌花蜜的狭义的蜜源植物,前者多为风媒花,而多数蜜源植物既有花蜜又有花粉(徐万林,1983)。园林中应保证从春至秋都有蜜源植物开花。蜜源植物宜种植在林缘或草坪边缘阳光充足处,阳光的照射还有利于蜜源植物产生更多花蜜。现有园林植物中有很多蜜源植物,由于土壤和气候条件等的差异,蜜源植物有很强的地区性,应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合理选择,具体植物可以参考徐万林(1983)、蔡继炯等(1987)、陈有民(1990)

4 推荐群落配植 4.1 华北地区(吴征镒,1980何平等,2000)

1) 茶条槭(Acer ginnala)+黄栌(Cotinus coggygria)—香荚蒾(Viburnum farreri)+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卫矛(Euonymus alatus)—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茶条槭、香荚蒾、金银花、卫矛均为鸟嗜植物、蜜源,黄栌、委陵菜为蜜源,着果期6—10月,总花期3—7月。

2) 刺槐+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苦楝—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土麦冬(Liriope spicata)+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刺槐、苦楝、胡枝子为鸟嗜植物,着果期4—9月;以上均为蜜源,总花期7月至次年4月。

3) 榆树+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锦带花(Weigela florida)—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委陵菜:以上均为蜜源,总花期2—6月;榆树、麻栎为鸟嗜植物,着果期5月、9—10月。

4) 五角枫(Acer mono)+蒙椴(Tilia mongolica)—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a)+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以上均为鸟嗜植物、蜜源,着果期为9—11月,总花期4—7月。

5)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小叶朴(Celtis bungeana)—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山丹(Lilium concolor):小叶朴、天目琼花、连翘为鸟嗜植物,着果期8—10月;以上均为蜜源,总花期4—8月。

6) 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山桃(Prunus davidiana)—三桠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紫萼(Hosta ventricosa):山桃为鸟嗜植物,泡桐、山桃、三桠绣线菊、花木蓝、垂盆草均为蜜源,着果期7—8月,总花期3—8月。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1)(吴征镒,1980)

1) 上海市住宅发展局.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沪住工[2001]214号

1) 悬铃木+枫香—石楠(Photinia serrulata)+蜡梅+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枫香、石楠为鸟嗜植物,果期9月至次年1月;悬铃木、枫香、石楠、蜡梅均为蜜源,总花期12月至次年5月。

2)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榔榆(Ulmus parvifolia)+乌桕(Sapium sebiferum)—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石楠—二月兰:以上均为鸟嗜植物、蜜源,着果期9月至次年1月和5—6月,总花期2—9月。

3) 南酸枣+女贞—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紫藤(Wistaria sinensis)—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南酸枣(Choerospodias axillaries)、女贞、紫金牛均为鸟嗜植物,着果期8月至次年1月;南酸枣、女贞、大花溲疏、紫藤均为蜜源,总花期2月至7月。

4) 香樟+栾树—枸骨+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香樟、枸骨、海桐均为鸟嗜植物,着果期9月至次年3月;以上均为蜜源,总花期4月至11月。

5) 雪松(Cedrus deoda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紫荆+云南黄馨—鸢尾(Iris tectorum)+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雪松、广玉兰、紫荆为鸟嗜植物,着果期8—10月;广玉兰、紫薇、紫荆、云南黄馨、鸢尾、红花酢浆草均为蜜源,总花期3—10月。

6) 垂柳+白丁香(Syringa oblata var. alba)—桃+桂花+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美人蕉(Canna spp.)+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草本地被:桃、桂花、紫叶李均为鸟嗜植物、蜜源,垂柳、白丁香、美人蕉、迎春为蜜源,着果期5—9月、12月至次年3月,总花期2—11月。

4.3 华南地区(吴征镒,1980何平等,2000苏雪痕等,2005)

1) 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长芒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山茶(Camellia japonica)+东兴油茶(C. tunghinensis)+黄槿(Hibiscus tiliaceus)—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龙船花(Ixora chinensis)+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虾衣花(Beloperone guttata)—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 +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层间藤本—西番莲:长芒杜英、西番莲为鸟嗜植物,果期10—12月、4—5月;除萝芙木、朱顶红、鹤望兰、地毯草外均为蜜源,总花期2—12月。

2) 重阳木(Bischofia juvanic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鱼木(Crateva formosensis)+阳桃(Averrhoa carambol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黄蝉(Allemanda neriifolia)+狭叶水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白龙船花(Ixora parviflora)+红纸扇(Mussaenda erythrophylla)+金脉爵床(Sanchezia nobilis)—砂仁(Amomum villosum)+红豆蔻(A. galangal)+地毯草;层间藤本—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重阳木、阳桃为鸟嗜植物,果期8月至次年2月,除鱼木、地毯草外均为蜜源,总花期11月至次年9月。

3) 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含笑(Michelia figo)+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金丝桃(Hypericum chinensis)+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蜘蛛兰(Hymenocallis americana)+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层间藤本——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木棉花可引鸟,花期2—3月,桃金娘、野牡丹为鸟嗜植物,着果期7—12月。除木莲、千年健和白花油麻藤外均为蜜源,总花期10月至次年8月。

4) 蓝花楹(Jacaranda acutifolia)+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大花五桠果(Dillenia turbinata)+龙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木兰(Magnolia liliflora)—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米仔兰(Aglaia odorata) —红花酢浆草;层间藤本—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木兰、大花五桠果、多花野牡丹为鸟嗜植物,果期5—12月;除龟背竹外均为蜜源,花期2—10月。

5) 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光叶决明(Cassia floribunda) +火红杜鹃(Rhododendron neriiflorum)+云南黄馨+软枝黄蝉(Allemanda cathartica)+大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 grandiflora)+海桐—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et cv. variegata)+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层间藤本—麒麟尾(Epipremnum pinniatum):乐东拟单性木兰、洋蒲桃、海桐为鸟嗜植物,着果期5—12月;除穿心莲、肾蕨和麒麟尾外均为蜜源,总花期3—10月。

6) 凤凰木(Delonix regia)+白兰(Michelia alba)—黄槐(Cassia surattensis)+紫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夜合(Magnolia coco)+茶梅(Camellia sasanqua)+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金铃花(Abutilon striatum)+凤凰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var. phoeniceum)+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韭兰(Zephyranthes carinata)+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紫三七(Gynura bicolor);层间藤本—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展毛野牡丹、九里香、华南忍冬为鸟嗜植物,着果期7月至次年2月;除韭兰、黄花石蒜外均为蜜源,总花期1—12月。

5 小结与讨论

鸟类和蜂蝶的招引、保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问题以外,还需要在养护管理与规划等多方面得到园林、林业、水利、城建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调。1)园林养护管理应改变一味追求整洁、精雕细琢的传统作法,而将自然保护作为基本目标。如保留枯枝落叶,尽量保留不明显影响或抑制其他植物的树木,适当保留枯立木、倒木、树桩(张庆费,2001Sandström et al., 2006);对不同草坪采取不同的刈割方式,甚至在部分关键区域改用手工方式;降低割草频率,如减少到每年1~2次,并保留部分不割的地块,以促进野生植物的自然散布(Riepe et al,1996张庆费,2001);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野生状态的物种多样性(张庆费,2001)。树林中应尽可能减少小径的数量和密度,只保留几条通往特定地区的小路(Tilghman,1987)。

2) 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使用农药,转而依靠鸟类、病原微生物、蜘蛛、捕食性螨类、寄生昆虫等对害虫虫口数量进行调节(迟德富等,2000)。从而,为鸟类蜂蝶等提供更多的觅食场所、储食场所,以及隐蔽、NFDA2望、繁育和休憩的场所。在必须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为天敌创造栖息环境,增加适宜的用于转换食源的植物,以供天敌取食和喷药时转迁,从而避免杀伤天敌。

3) 借鉴复合种群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各园林绿地间最好能以道路绿地、行道树带、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形成廊道或跳板(stepping stone)(Fernández-Juricic et al.,2001王彦平等,2003),从而,方便鸟类和蜂蝶的迁移,还可提高繁殖期鸟类对行道树带的利用率,缓解城市中适宜营巢生境不足的问题(Fernández-Juricic et al.,2001)。具体有以下一些建议(王彦平等,2003):尽量避免破坏高大树木;选用一些冠大荫浓、盖度较好的树种;增加行道树带的树种数,避免树种的单一性;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现有树带内补充种植小乔木及灌木,以提高叶高多样性(foliage height diversity)(Franzreb,1978郑光美,1995);尽量增大行道树带的宽度;尽可能地用栏杆等障碍物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以减少人的进入。

4) 为了尽快形成稳定的鸟类群落,或使已经形成的稳定群落得以维持下去,必要时可参照本地带自然鸟类群落人为引入一些关键鸟类。而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城市鸟害,特别是乌鸦,应从城市周边垃圾场治理开始,处理好生活垃圾,切断乌鸦的食物供给,使其回到自然森林中去(张志明等,2003)。在机场附近应控制鸟类得到水和食物的机会,破坏鸟类筑巢条件,推平吸引鸟类的土丘和沙丘,采用较少吸引鸟类的灯光(郑光美,1995)。

5) 园林绿地中的流浪猫、流浪狗会对鸟类造成严重威胁,加拿大一些城市由于有限制流浪猫流浪狗的法规,大大减少了城市野生动物所受的威胁(Savard et al., 2000),这值得国内借鉴。除了加强管理外,在植物配置上,可选择一些密生棘刺的植物,如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山楂、贴梗海棠、蔷薇属、皂荚、龙牙花、刺槐、锦鸡儿、花椒、枸桔、柑桔类、枸骨、酸枣、木棉、沙棘、刺楸、老鸦柿等。

6) 鸟类经常因撞到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微波发射与接收塔架、高压电线等而造成伤亡,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尽量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并在微波发射与接收塔架处,设置避免鸟撞的醒目标志(张志明等,2003)。另外有研究表明(Fernández-Juricic et al.,2001),城市中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城市公园中铺装地面的量呈反比,因此,应控制公园绿地中铺装地面的比例。

7) 不同鸟类喜食的植物及取食的方式有所不同,同时其能吞食的最大果实受喙裂宽度(gape width)的限制(Wheelwright,1985),因此鸟嗜植物配置中应注意果实营养、果型大小、果实在树冠上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取食基质(树干、树枝或叶、空中、地面)等(高玮,2006)的多样性,及干果与肉质果的合理搭配。有研究报道小果实植物吸引的鸟种数多于大果实植物,而以取食中等大小果实的鸟种数最多(Kantak,1979)。这在实践中可以作为参考。

8) 为了保护特定的蜂类,选择蜜源植物时还应考虑花的构造。例如为保护长喙的蜂类,最好选择花有蜜距、长花管或障碍物的植物,这有利于长喙蜂类取食,同时可限制短喙昆虫的采食(Comba et al., 1999)。

9) 在全社会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中心、大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的作用,提高大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Goode,1989)。应使大众逐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园林绿地不仅仅是人类的,也是城市野生动物的。

10) 鸟类是禽流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鸟类较多的园林场所,应密切关注禽流感的防范问题。平时应注意观察、巡视,察看是否出现病鸟、死鸟,一旦发现,应及时报告,并送交医学部门进行检验。同时,应在某些地段,设立标示牌提醒游人共同注意、协同防范。

11) 应在蜂类出现较多的园林场所,设立标示牌提醒游人注意防范野蜂蛰人,写出注意要点,以及一旦被蛰时的处理方法。

如能在生态园林设计时,充分注意到上述问题,并在管理、养护等方面积极加以协调与配合,城市园林中必将增添花香鸟语、蜂飞蝶舞的盎然生机和自然美景,并进而接近生态园林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蔡平, 王滨. 2001. 园林害虫的持续控制. 中国园林, (6): 68-70.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1.06.023
陈水华, 丁平, 范忠勇, 等. 2002. 城市鸟类对斑块状园林栖息地的选择性. 动物学研究, 23(1): 31-38. DOI:10.3321/j.issn:0254-5853.2002.01.006
陈有民. 1990. 园林树木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3-728.
迟德富, 严善春. 2000. 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72-179.
邓毅. 2003. 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 中国园林, (12): 51-53.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3.12.013
丁桂琴, 关继东, 房连杰. 1999. 提高森林鸟类招引率应注意的生物学问题. 辽宁林业科技, (2): 28-29.
高玮. 2006. 中国东北地区鸟类及其生态学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57-366.
顾文仪. 2003. 让城市绿地"动"起来. 园林, (3): 60. DOI:10.3969/j.issn.1000-0283.2003.03.053
郭喜东. 2002.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植保的方向. 中国园林, (2): 77-81.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2.02.026
何平, 彭重华. 2000.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69-171.
侯建华, 李川, 安哲, 等. 2004. 城市园林与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7(4): 93-95. DOI:10.3969/j.issn.1000-1573.2004.04.024
胡运骅. 2002. 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绿化发展方向初探. 中国园林, (5): 12-16.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2.05.003
胡志平. 2003. 浅析森林益鸟的人工招引. 山西林业, (1): 27-28.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03.01.021
李皓. 2005. 告别人工草坪, 欧美家家种野草. 城市与减灾, (4): 38-39. DOI:10.3969/j.issn.1671-0495.2005.04.014
李和英, 马合云. 2001. 试论鸟类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6): 70-73. DOI:10.3969/j.issn.1009-8879.2001.06.019
李新华, 尹晓明, 贺善安. 2001. 南京中山植物园秋冬季鸟类对树木果实的取食作用. 动物学杂志, 36(6): 20-24. DOI:10.3969/j.issn.0250-3263.2001.06.005
刘桂清. 2004. 让野草在城市中生存. 太原科技, (1): 62-63, 66. DOI:10.3969/j.issn.1673-2057.2004.01.015
毛志滨, 郝日明. 2005. 观果树种配植与城市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江苏林业科技, 32(1): 11-13. DOI:10.3969/j.issn.1001-7380.2005.01.004
冉景丞, 熊志斌, 张丛贵. 1999. 茂兰喀斯特森林区食果(种子)鸟与树种传播初步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2): 63-66.
苏雪痕, 宋希强, 苏晓黎. 2005. 城镇园林植物规划方法及其应用(4)———热带植物配植与应用. 中国园林, (5): 47-55.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5.05.011
隋金玲.2005.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王彦平, 陈水华, 丁平. 2003. 杭州城市行道树带的繁殖鸟类及其鸟巢分布. 动物学研究, 24(4): 259-264. DOI:10.3321/j.issn:0254-5853.2003.04.004
武春生. 2001.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25卷.鳞翅目.凤蝶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6-47.
吴燕如. 2000.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20卷.膜翅目.准蜂科蜜蜂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1-30.
吴征镒. 1980. 中国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55-378.
徐万林. 1992. 中国蜜粉源植物.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3-348.
张庆费. 2001. 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 中国园林, (4): 34-36.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1.04.011
张勇, 邹志荣. 2004. 园林中的引鸟设计. 陕西林业科技, (3): 46-49, 84. DOI:10.3969/j.issn.1001-2117.2004.03.011
张志明, 张林源, 胡严, 等. 2003. 北京城市生态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 40-44.
郑光美. 1995. 鸟类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尧. 1994. 中国蝶类志.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Comba L, Corbet S A, Barron A, et al. 1999. Garden flowers:insect visits and the floral reward of horticulturally-modified variants. Annals of Botany, 83: 73-86. DOI:10.1006/anbo.1998.0798
Davis A M, Glick T F. 1978. Urban ecosystems and island biogeography.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5: 299-304. DOI:10.1017/S037689290000638X
Fernández-Juricic E, Jokimäki J. 2001. A habitat island approach to conserving birds in urban landscapes:case studies from southern and northern Europe.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0: 2023-2043. DOI:10.1023/A:1013133308987
Franzreb K E. 1978. Tree species used by birds in logged and unlogged mixed-coniferous forests. Wilson Bulletin, 90: 221-238.
Goode D A. 1989. Urban Nature Conservation in Britain.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6(3): 859-873. DOI:10.2307/2403697
Jokimäki J. 1999. Occurrence of breeding bird species in urban parks:effects of park structure and broadscale variables. Urban Ecosystems, 3: 21-34. DOI:10.1023/A:1009505418327
Jokimäki J, Suhonen J. 1998.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selection of wintering birds in urban environment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9(4): 253-263. DOI:10.1016/S0169-2046(97)00089-3
Kantak G E. 1979. Observations on some fruit-eating birds in Mexico. The Auk, 96: 183-186.
Koh L P, Sodhi N S, Brook B W. 2004. Co-extinctions of tropical butterflies and their hostplants. Biotropica, 36: 272-274.
Riepe D, Toborg B. 1996. Butterflies and moths of national parks, state parks, and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s. Park Science, 16(4): 16-18.
Sandström U G, Angelstam P, Mikusiński G. 2006.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birds in rela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77(1/2): 39-53.
Savard J P L, Clergeau P, Mennechez G. 2000. Biodiversity concepts and urban ecosystem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48: 131-142. DOI:10.1016/S0169-2046(00)00037-2
Tilghman N G. 1987.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woodlands affecting breeding bird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4: 481-495. DOI:10.1016/0169-2046(87)90061-2
Wheelwright N T. 1985. Fruit size, gape width, and the diets of fruit-eating birds. Ecology, 66: 808-818. DOI:10.2307/1940542
Yagihashi T, Hayashida M, Miyamoto T. 1998. Effects of bird ingestion on seed germination of Sorbus commixta. Oecologia, 114(2): 209-212. DOI:10.1007/s00442005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