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7, Vol. 43 Issue (8): 118-122   PDF    
0

文章信息

王燚, 包志毅.
Wang Yi, Bao Zhiyi.
我国柃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Eurya in China
林业科学, 2007, 43(8): 118-122.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7, 43(8): 118-12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7-01-04

作者相关文章

王燚
包志毅

我国柃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王燚1, 包志毅1,2     
1. 浙江大学园艺系 杭州 310029;
2. 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 临安 311300
摘要: 我国是柃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介绍我国柃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分布,阐述常见种类的优良性状及其园林应用状况和应用前景,对其在园林中的配置应用进行分析。认为:柃属植物种类繁多,适合作为绿篱、植物造型、盆景、植物群落中的中下层树木、地被植物,有些还可以用作岩石园植物,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园林植物材料,但目前研究和开发利用很少,急需组织力量开展研究,以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关键词:柃属    植物资源    园林应用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Eurya in China
Wang Yi1, Bao Zhiyi1,2     
1.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2.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Lian'an 311300
Abstract: Eurya is an evergreen shrubs or small tree, which is dioecism with entomophilies flowers, yellowish-greenish-white petals and black berries, and widely distributes in China where is as its modern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center. Here not only are Eurya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its distribution introduced, but also are its familiar species, traits, garden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expounded, farther its planting design in landscape is analysed. We think Eurya is a multi-usage landscape plant, being suitable as hedge, topiary, bonsai, the middle and low classes of communities, so much as rock garden plant. Eurya has great potential as landscape plant material. However, there are very few researches on it, so it's an urgent task to organize researches for enriching the varieties of landscape and garden plants.
Key words: Eurya    plant resources    landscaping application    

柃属(Eurya)植物,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世界约130余种,我国有8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于东南亚及南太平洋诸群岛(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8)。大多数种类在少花的冬季开花,鲜有春季和夏季开花,花冠多为黄白色,小花密集,具微香。浆果球形、大小似珠,熟时多呈紫黑色、紫色,具光泽,枝干密集,为观花、观果园林植物,可用于园林植物配置、花坛栽培或盆栽观赏等。目前国内对柃属植物的研究偏少,主要的研究集中于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以及经典植物学分类上(裘宝林等,1987黄芯婷等,2004)。其他的工作包括一些柃属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试验(潘健等,20042005),对于园林植物造景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已有对柃属植物进行DNA测序,进行基因流和基因结构的研究(Gap et al., 1996)。由于柃属植物的种类繁多,分布范围极广,且性状优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柃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园林植物材料的应用范围上作出扩展,对今后的园林植物造景有所助益。

1 我国柃属植物的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我国柃属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系柃属的主要分布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1种13变种及4变型,占世界总种数的57.1%。东起台湾,西至四川西部,西南至云南边境,南至海南,北达秦岭南坡均有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江西等是其分布中心。其中柃属的水平分布,主要有3条分布带:第1条是沿着云南,贵州,广西河谷及南岭山地一带,包括贵州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广西中部以北、广东北部以及福建中部以南等整个地区,是我国柃属许多种的南北分界线。第2条沿湖北的西南部,经湖南的西部至广西的东北部。第3条是沿云南东南部经广西南部至广东西南部,包括海南岛在内(林来官,1966张宏达,1954)。有生于海岸的滨柃(Eurya emarginata)以至海拔3 000 m的大果柃(Eurya chekiangensis)。

柃适应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生长于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由于种类多、分布广,所以生长环境比较复杂,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都有柃属植物的分布。柃属植物分布海拔范围为100~3 500 m,其中大部分种类分布在海拔300~2 500 m的地区,生长在海拔300 m以下和2 500 m以上的只有少数种类。

1.1 柃属植物的形态特征

柃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个别种类是大乔木。嫩枝圆柱形或具2棱,个别种类具4棱,被有柔毛或短柔毛、微毛,有的种类无毛。多数种类叶为革质或厚革质、薄革质,少数种类为膜质或纸质;叶形多样,有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披针状椭圆形、长卵形、倒卵形、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等。单叶互生,排成一个平面、呈二列状,多数种类叶缘有锯齿,锯齿有粗细、深浅、疏密之分,部分种类为全缘。雌雄异株,其中雌花较小,雄花较大,花萼5片,覆瓦状排列,常不等大,宿存,花冠5瓣,膜质,基部合生,雄蕊5~35,花丝无毛,雌花的花柱2~5枚,中轴胎座,花座2~5,分离或合生,顶端2~5裂,柱头线型。果实为浆果,呈球形或卵形,具蜂窝状网纹,胚乳肉质,胚弯曲。

1.2 生物学特性

柃属大多为喜温热树种,生长速度较慢,枝条的生长期大约在叶芽开始萌动后的1个月左右,枝条一年有2次抽梢期,分春梢和夏梢。花芽分化多在6、7月,春、冬季开花,少有夏季开花的种类;雌雄异株,虫媒花。果多而密,7—8月或10—11月成熟,种子细小多数,发芽率因树种而异,子叶出土型,可种子、扦插繁殖。柃属植物通常生长在山地、山顶或山谷溪岸的林下、荒坡灌丛或岩隙间,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下木。喜疏林湿润地方,耐半荫,也能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宜酸性土,通常生长在排水良好的轻沙质土、壤土和重粘土,有些种类生长在盐碱化的海滨、干旱瘠薄的荒地等。根系分布浅, 繁殖力及萌芽力较强,病虫害少,栽培管理粗放。

2 柃属植物研究现状及我国分布的重要种类

目前对柃属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很少,基本上是作为蜜源植物进行研究利用(任再金,2004)。在国外,日本、韩国对其研究较多,因为日本和韩国的分布种类很少,其主要研究的种涉及柃木(Eurya japonica)和滨柃,其中对柃木的研究最多,有很多园艺品种,园林应用也很广泛,主要应用于绿篱、盆景、岩石园等。因柃属植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欧美各国对柃属的研究较少,品种的选育也较少,在应用上也仅限于柃木和滨柃,在英、美等国可见于园林绿化和庭园装饰。国外曾报道了尾尖叶柃(Eurya acuminata)、米碎花(Eurya chinensis)、柃木的形态特征、栽培和繁殖方式。我国台湾对柃属植物的研究比大陆多,主要还是对资源的调查,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主要是集中于对柃属植物的分类(Wu et al., 2003)。国内的柃木生产集中于舟山一带,主要是作为切枝材料出口日本,现在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但品种选育方面没有深入的研究。

限于篇幅,现将我国分布的重要柃属植物16种作简要介绍。

1) 柃木  灌木,高1~3.5 m,全株无毛,嫩枝具2棱。叶厚革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7 cm,宽1.5~3 c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钝齿,上面中脉下凹,侧脉5~7对,叶柄长2~3 mm。花1~3朵, 腋生。花期2—3月,果期9—10月。产浙江、安徽及台湾,多生长在沿海山地及山坡路旁或溪谷灌丛中。

2) 格药柃(E. muricata)  灌木或小乔木,高2~6 m,全株无毛,嫩枝圆柱形。叶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5~11.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中脉下凹,下面干后淡绿色,侧脉9~11对,叶柄长4~5 mm。花1~5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1~1.5 mm。果球形,紫黑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6—8月。产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北部、湖北东部、湖南、四川中部、贵州东北部,多生长在海拔350~1 300 m的林中或林缘灌丛中。

3) 微毛柃(E. hebeclados)  灌木或小乔木,高1.5~5 m,嫩枝圆柱形,密被微毛。顶芽密被微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9 cm,先端骤短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具浅齿,两面无毛,上中脉下凹,侧脉8~10对,纤细,在上面不明显;叶柄长2~4 mm,被微毛。花4~7朵簇生叶腋。果球形,蓝黑色;宿萼近无毛,边有纤毛。花期12月至翌年1月,果期翌年8 —10月。产河南、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西部、湖南、广东北部、四川及贵州,多生长在海拔200~1 700 m的山坡林中、林缘或路旁、沟边灌丛中,是冬季优良蜜源植物。

4) 米碎花  灌木,高1~3 m,多分枝,嫩枝具2棱,被短柔毛。顶芽密被柔毛。叶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5 cm,宽1~2 c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两面无毛或初疏被柔毛,后无毛,上中脉下凹,侧脉6—8对,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2~3 mm。花1~4朵簇生叶腋。果球形或卵圆形,紫黑色。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6—7月。产江西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及广西,多生长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山坡灌丛或路旁,沟边灌丛中。

5) 金叶柃(E. aurea)  灌木或小乔木,高2~5 m,嫩枝具2棱,黄绿色或红褐色,密被微毛,小枝红褐色或灰褐色,略具2棱,无毛。叶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密生钝齿上面暗绿色,常具金黄色腺点。花期11月至次年2月,果期7—9月。分布在湖北西南部、广西东北部、四川、贵州及云南,多生长在海拔500~2 600 m的山坡、山谷阴湿密林下或林缘路边灌丛中。

6) 细枝柃(E. loquaiana)  灌木或小乔木,高2~10 m,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平滑。枝条纤细,嫩枝圆柱形,密被柔毛。叶薄革质,窄椭圆形或长圆状窄椭圆形,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下面干后红褐色,边缘有钝锯齿。果实圆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7—9月。产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西部、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南部,多生长在海拔400~2 000 m的山坡沟谷、溪边林中、林缘或山坡路旁阴湿灌丛中。

7) 滨柃  灌木,高1~2 m,嫩枝圆柱形,粗壮,密被短柔毛,后脱落。叶厚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稍反卷。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6—8月。分布在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多生长在海滨山坡灌丛中及海岸边岩石缝中。

8) 细齿叶柃(E. nitida)  灌木或小乔木,高2~5 m,全株无毛,嫩枝纤细,具2棱。叶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边缘密生细锯齿或钝锯齿。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翌年7—9月。产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四川及贵州,多生长在海拔1 300 m以下的山地林中、林缘或山坡、路边灌丛中。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此种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9) 大花柃(E. magniflora)  常绿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边缘仅上部有细锯齿,齿端具褐色小突尖,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花2~4腋生。雄蕊33~35枚,子房球形。花期11—12月。产云南东南部,生于山坡林下。

10)光柃(E. glaberrima)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株无毛。嫩枝黄绿色或红褐色,稍具2棱,小枝红褐色。老枝紫褐色。叶革质。花瓣5,白色。花期10—12月。分布于台湾,生于海拔1 500~3 300 m的山地阔叶林中,

11)海桐叶柃(E. pittosporifolia)  常绿小乔木,树皮灰褐或黑褐色,稍平滑,嫩枝初有柔毛,后脱落。叶革质,边缘上半部有细密锯齿。叶脉在两面均明显。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 950~2 000 m的山地沟谷或林缘。

12)尖萼毛柃(E. acutisepala)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稍开展,嫩枝黄褐色,密被短柔毛。叶薄革质,边缘密生细锯齿,齿端有褐色小腺点,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疏柔毛。雌花小,果紫黑色。花期10—11月。产浙江南部、江西、福建中部及西南、广东北部、广西、贵州东部、湖南、云南,生于海拔500~2 000 m的山地密林中或沟谷溪边林下阴湿地。

13)信宜毛柃(E. velutina)  常绿乔木,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长12~15 cm,宽4~5.2 cm,叶柄上面有槽,无毛,下面密被柔毛。花1~4簇生叶腋,花梗极短。果椭圆形或椭圆状球形。为濒危植物,产广东信宜花楼山,生于海拔约1 000 m的山坡林中。

14)尖齿叶柃(E. parserrata)  常绿灌木,嫩枝圆柱形,灰褐色,密被锈褐色柔毛,小枝灰白色,无毛。叶革质或厚革质,边缘密生尖锐锯齿,齿尖有褐色腺状小尖头。子房退化。花期11月。产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 500 m的山地密林中。

15)穿心柃(E. amplexifolia)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株除萼片外均无毛。树皮灰褐色,稍平滑,嫩枝具2棱。叶坚革质或革质,常具金黄色腺点,边缘密生锯齿,稍反卷,基部耳形抱茎。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7—8月。产于福建中部和西南部和广东东部,生于海拔600~800 m的山地林中和林缘阴湿地。

16)耳叶柃(E. auriformis)  常绿灌木,嫩枝圆柱形,密被黄褐色柔毛。叶革质,基部耳形抱茎,全缘,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长柔毛,侧脉不明显。花1~2生于叶腋。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5月。产于广东和广西等省区,生于海拔650~700 m的沟谷林中或林缘。

3 柃属植物园林应用前景

目前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植物材料普遍存在着种类单调、景观效果单一、地方和乡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因此通过引种、驯化、适应性和抗性的研究,开发利用乡土绿化树种,丰富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培育丰富的园艺品种,可以使我国的园林植物材料多样化,发展我国的园林苗木产业,提高我国在园林植物品种选育方面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依赖国外园林植物品种的局面,促进我国园林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材料,而且对突出各地园林特色和提高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乡土树种和外来植物种类相比,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避免因外来种引起的植物入侵。我国柃属植物西起川、滇,南至海南,北至长江北岸,集中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根据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应用环境选择适宜的柃属植物种类。

3.1 建立柃属植物专类园

“植物专类园”是园林发展到现代社会产生的,但突出某一植物为主题的园林或景观已有悠久的历史。至北宋,洛阳的牡丹专类园已闻名于世;古埃及设立有葡萄、海枣等专类园圃;中世纪欧洲较大的寺院则多辟有草药园。可以将植物专类园定义为:具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种类、科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植物搜集、展示、观赏为主,兼顾生产和研究的植物主题园(汤珏,2006)。现在,我国已建立了近200个植物园(树木园),占地约2.4万hm2,引种栽培了1.8万种植物,建立了约800个各类植物专类区(园)。总体而言,我国在植物园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倡导自然的植物专类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植物专类园可以按照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布置,其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建立柃属植物专类园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研究,用于柃属植物品种的选、育种;提高人们对我国现有的野生植物的重视程度,发掘利用我国现有的植物资源,增加园林应用的植物种类,提升园林苗木产业在整体上的竞争力。

3.2 作为城市绿化树种

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柃属植物。吴文谱在《南昌绿化树种的初步调查》中将柃木、细齿叶柃、格药柃等列入绿化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的刘兴剑在《南京常绿阔叶观赏新树种的选择》中将格药柃列入花叶兼赏类植物,认为在园林中宜丛植或列植观赏。日本、韩国已经用柃木、滨柃选育了相当数量的园艺品种,其中有花色叶的品种,园林应用价值得到很大提高。

在城市建设中,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城市中高架桥的大量涌现,在园林绿化中需要大量耐荫植物。阔叶常绿、夏秋观花的耐阴树种尤为稀缺,柃属植物的原生种大多数生活在林下及光照较少的环境,能很好地满足绿化中对耐荫性的要求。柃属植物的花大小似桂,具微香,所以民间又有野桂花之称。花色主要以白色、淡黄色、黄绿色为主,也有粉红色、深红色的变异类型;花期长达1—2个月,一般从9月下旬至次年3月先后开花,整个柃属植物的开花期长达半年之久。目前城市绿化中,秋冬观花的树种很少,像柃属这样有色有香的植物则更具应用的前景。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将不同花期、不同花色的柃属植物合理搭配栽植,或三五株丛植或林下配置,可以在少花的冬季形成色彩丰富,观赏期长的景观效果。

柃属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柃木、短枝柃、格药柃、细枝柃、翅柃等,大多数还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其花能吸引蜜蜂等昆虫,其肉质的浆果可以招引鸟类来啄食。在园林或城市森林中栽植这些具有花果、能吸引昆虫、鸟类等动物的植物,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鸟语花香的自然气息,同时也是城市居民接触自然和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

此外,柃属植物中有些种类对环境污染有一定抗性和净化能力。如柃木、米碎花能吸收一定数量的铅、锌、铜、镉、铁等重金属,对净化大气也有一定作用,属抗污染能力较强的一类植物。

3.3 作为绿篱材料

绿篱是指成行密集种植的园林植物,经过修剪整形或不加修剪使枝叶衔接形成篱垣。绿篱除了有绿化和美化作用外,在园林应用有着独特的功能。它主要作为隔景材料,对园林中的各部分进行空间的分割,突出各部分的景观效果(明军,2005)。

柃属植物多为矮小灌木、四季长青、花果密集、花期长达1—2个月,有些种类春季发出呈鲜艳红色的新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有些种类叶形小巧,四季翠绿,适合绿篱、修剪造型,并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尤为突出的是柃属植物大多在少花的冬季开花,既能丰富绿篱树种,又能增添园林景色,亦可用作风景林的下木或丛植于草坪、林缘、园路转角,与杜鹃等花灌木成片配置形成花篱。米碎花四季常青,枝叶浓密,春天开白色小花,星星点点相映翠叶之中,非常美丽。在园林绿化中可作绿篱栽培,亦可植于建筑物周围或草坪、池畔、小径转角处,或用以点缀岩石园,富有生气。

我国用作绿篱的植物材料种类单调,柃属植物用作绿篱和植物造型具有很好的前景。

3.4 作为地被植物材料

地被植物,是指有一定观赏价值,种植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南希等,2004)。地被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改善环境、防止扬尘、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美化环境、节约养护成本等有良好的作用。目前国内对地被植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1、2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对矮生灌木类的地被植物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地被植物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限制了园林应用的范围。

柃属植物大都是矮小的常绿灌木,它们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慢,具有耐修剪及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其中一些种类叶小、密集, 可开发应用为地被植物。如滨柃通常生长在低山和滨海地带。枝条平展,分枝密集,叶苍翠、革质,具光泽,能抗海风,耐海雾,耐瘠薄,在临海岩石缝中匍匐生长,高仅盈尺,形成奇特的垫状植被;耳叶柃,叶短小,质厚,形奇特,基部耳形抱茎。产于台湾中低海拔森林下的假柃木,花期为11月至次年的1月,花具浓郁香气,白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叶中甚是美丽。尤为特别的是春季萌芽的新叶呈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开发作优良的地被色块材料。

4 结语

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园林应用的植物材料也应当得到相应的发展与变化。我国被誉为“世界花园之母”,但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加剧了我国园林植物资源的流失。合理地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引种、驯化、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利用我国现有的植物资源,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种类,能形成我国园林苗木产业的特色,也是强化我国园林建设特色的重要途径。

柃属植物种类繁多,适合作为绿篱、植物造型、盆景、植物群落中的中下层灌木、地被植物,有些还可以用作岩石园植物,但目前研究和开发利用很少,急需组织力量开展研究,以丰富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黄芯婷, 方玉霖, 刘剑秋. 2004. 福建柃属植物叶片脉序的比较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 82-90.
林来官. 1966. 中国柃属植物的订正. 植物分类学报, 11(3): 264-342.
明军, 廖卉荣. 2005. 绿篱的配植与造景.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2): 133-136.
南希A莱斯辛斯基. 2004. 植物景观设计. 卓丽环, 译.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潘健, 程家寿, 汤庚国. 2005. 翅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林业科技, 30(5): 52-54.
潘健, 程家寿, 张自清, 等. 2004. 格药柃扦插繁殖试验. 江苏林业科技, 31(6): 12-14. DOI:10.3969/j.issn.1001-7380.2004.06.005
裘宝林, 钟国荣. 1987. 浙江柃木属(Eurya Thunb)植物的研究. 浙江林学院学报, 4(1): 14-20.
任再金. 2004. 我国柃属蜜源资源概况. 蜜蜂杂志, (10): 29-30. DOI:10.3969/j.issn.1003-9139.2004.10.026
汤珏, 包志毅. 2005. 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 风景园林, (1): 61-64.
张宏达. 1954. 中国柃属之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 (3): 1-5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8. 中国植物志:第50卷第1分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Gap S O, Soon S K, Yeehn Y, et al. 1996. Factors shaping genetic structure within populations of Eurya japonica (Theaceae).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2): 93-97. DOI:10.1007/BF02348310
Wu C C, Hsu Z F, Tsou C H. 2003. Studies of Eurya (Ternstroemiaceae) in Taiwan(1), a new endemic species, Eurya septata. Bot Bull Acad Sin, 44: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