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萍, 韩涛, 李丽萍, 王忠民.
- Li Ping, Han Tao, Li Liping, Wang Zhongmin.
- 超声波结合钙处理对桃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Effect of Ultrasound Wave Combined with Calcium on Reactive Oxygen Metabolism of Postharvest Peach
- 林业科学, 2007, 43(8): 36-40.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7, 43(8): 36-4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6-07-19
-
作者相关文章
2.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2;
3.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37
2. College of Food,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3. Beijing Technology &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桃(Amygdalus persica)属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成熟期多集中在7—8月,采后极易腐烂,在低温下贮藏易发生冷害和丧失原有风味,是比较难贮藏的果品之一(张维一,1993)。超声波在适宜的频率及强度条件下所具有的空穴作用、磁致伸缩作用和机械振荡作用,能改变酶分子的构象,促进酶生物催化活性(王静等,2006)。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具有扰乱微生物细胞的作用(Piyasena et al., 2003)。超声波与氯结合处理使新鲜水果蔬菜表面的细菌数量明显降低(Seymour et al., 2002)。姚松(2005)发现超声波结合水杨酸能明显提高鸭梨的抗病性,提高抗病防御酶POD的活性。郭维明等(2004)对超声波结合复合保鲜剂对素心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var. concolor)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延缓了切花衰老,证明了二者的加合效应。钙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在果实中的作用已有较多论述,它能稳定细胞膜的结构,维持细胞内组分的区域化,抑制乙烯生成,延缓衰老(Conway et al., 1987;Lara et al., 1998)。采前喷钙、采后渗钙也已应用于生产中(杨增军等,1995)。
活性氧是高等植物在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极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包括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试验材料为北京地区主栽品种“久保”(Okuba)桃,采自北京昌平一桃园。挑选无机械伤、无病虫害、发育正常且大小、果重均匀的果实。
1.2 果实处理方法上述果实分做4个处理:对照(用清水浸泡果实3 min);超声波处理(频率设为5 0 kHz,输出功率为200 W,处理时间为3 min);浸钙处理(CaCl2溶液浓度为3%,浸泡3 min);超声波结合钙处理(超声波条件与CaCl2溶液浓度同上,处理时间为3 min)。处理后的果实经风干后装入纸箱中,分别在(10±2) ℃与(0±2) ℃条件下贮藏;做3个重复,共计用果约200 kg。(0±2) ℃条件下贮藏的桃果实在27 d后,转移至18~22 ℃下,做3 d货架期。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果实贮藏期间,(10±2) ℃下的果实每2 d、(0±2) ℃下每4 d随机取样,即从不同处理、不同重复的纸箱中随机抽取果实,每处理取18个果实进行测定。处理间作差异显著性分析。
1.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用NBT光化还原法(邵本华等,1983)测定果实中SOD的活性,称取果肉1 g,加入磷酸缓冲液,冰浴匀浆,冷冻离心20 min,取上清液于4支指形管中,2支为测定管,2支为对照管,测定管中加入3 mL反应液(分别为1.5 mL磷酸缓冲液和Met、EDTA-Na、NBT及核黄素各0.3 mL,最后加入0.3 mL蒸馏水),1 mL酶液,混合后放在光照培养箱内10 min,对照管中1支用磷酸缓冲液代替酶液,另1支加入反应液后置于暗处,做空白,于560 nm处测量吸光度值。结果以每g鲜果肉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表示为1个酶活力单位(U·g-1 FW)。
1.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用愈创木酚法(朱广廉等,1990)测定POD活性,取10 g果肉,加入磷酸缓冲液匀浆、离心后用磷酸缓冲液定容到50 mL, 即为粗酶液。灭酶管中取0.1 mL酶液,加2.9 mL磷酸缓冲液,在沸水中加热5 min,冷却后加1.0 mL过氧化氢和1.0 mL愈创木酚,混合后在37 ℃水浴15 min,立即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未灭酶管中取2.9 mL磷酸缓冲液,加1.0 mL过氧化氢、1.0 mL愈创木酚和0.1 mL酶液,混合后在37 ℃水浴15 min,立即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于47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1.3.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CAT活性的测定参照Aebi(1984)的方法,称取果肉4 g,加入4 ℃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用缓冲液定容至50 mL的容量瓶中,5 ℃冰箱中预冷10 min。取上清液离心15 min,提取粗酶液。取2支样品测定管,1支空白管,分别在3支试管中加入0.2 mL粗酶液,1.5 mL缓冲液和1.0 mL蒸馏水。空白管在加完上述溶液后进行沸水浴5 min,2支测定管在25 ℃水浴5 min,分别加入H2O2 0.3 mL,在24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每隔1 min读数1次,共测4 min。
1.3.4 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用盐酸羟胺法(王爱国等,1983)测定
H2O2含量的测定参考林植芳等(1984)的方法,称取果肉3 g,加入预冷丙酮,研磨匀浆,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 mL, 加0.1 mL盐酸和0. 2 mL浓氨水,对照用1 mL蒸馏水代替酶液,再离心10 min,沉淀用丙酮悬浮洗涤,最后将沉淀溶于10 mL硫酸中,于415 nm处测量吸光度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波结合钙处理对桃果实贮藏期间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在衰老组织中,光合电子传递链及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泄露是植物体内产生
SOD是一种活性氧的清除酶类,它几乎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所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催化
H2O2是启动衰老的重要因子,H2O2的积累,可加速衰老进程(Delrio et al., 1998)。在10 ℃下,果实H2O2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均抑制了果实中H2O2的积累,在前3 d,超声波、钙以及超声波结合钙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波结合钙处理的H2O2含量在9 d后明显低于对照、超声波、钙处理果实,差异显著(P ≤0.05)(图 3a),对照果实H2O2含量在第11 d为1.85 μg·g-1,超声波结合钙处理为0.94 μg·g-1。在0 ℃下,果实H2O2含量也呈上升趋势,在前15 d,不同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8 d后,超声波结合钙处理的H2O2含量平均低于对照0.5 μg·g-1左右,差异显著(P≤0.05)(图 3b)。
CAT主要清除组织中高浓度的H2O2,从而使H2O2控制在较低水平。很多研究证实CAT的活性随果实成熟衰老而下降(史兰,2006)。在10 ℃下,果实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超声波、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超声波结合钙处理几乎一直高于对照,第11 d高于对照0.32 mmol·g-1min-1,11 d后明显高于对照、超声波、钙处理,差异显著(P≤0.05)(图 4a)。在0 ℃下,前19 d,超声波结合钙处理一直明显高于对照、超声波、钙处理,差异显著(P≤0.05)(图 4b)。
POD是一类比较复杂的酶,其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们把POD归在自由基清除酶一类,认为它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敖日嘎,2003)。但也有人认为它参与叶绿素的降解、活性氧的产生,并引发膜脂过氧化,是植物衰老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一种伤害性反应,可作为植物衰老的指标(史兰,2006)。由图 5(a)可知,桃在10 ℃贮藏期间,POD活性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在前9 d是低于对照的;在0 ℃下,不同处理在前15 d是明显低于对照的,随后又高于对照(图 5b)。统计表明: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超声波在果蔬保鲜中的作用已有部分的研究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用超声波处理桃、柿果实,能增加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SOD活性,降低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2个温度下,超声波结合钙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SOD和CAT的活性,效果优于超声波处理或浸钙处理;在不同时期降低了H2O2含量、
超声波结合钙处理是否是通过增加SOD活性,降低
敖日嘎.2003.水杨酸和钙处理对桃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内蒙古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丁四兵.2004.超声波和臭氧水在荔枝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郭维明, 贺文婷. 2004. 超声波及其复合保鲜技术对素心蜡梅切枝短期贮运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6(增): 85-87. |
高翔, 陆兆新, 张立奎, 等. 2003. 超声波气泡清洗鲜切西洋芹的应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4(11): 27-29. DOI:10.3969/j.issn.1002-0306.2003.11.012 |
林植芳, 李双顺, 林桂珠, 等. 1984. 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植物学报, 26(6): 605-615. |
吕君良, 陈昆松, 张上隆. 1993. 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中乙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2): 135-138. |
李次力, 段善海, 廖萍. 2001. 超声波和涂膜技术在豆角保鲜中的应用. 食品科技, (4): 61-62. DOI:10.3969/j.issn.1005-9989.2001.04.027 |
邵本华, 罗广华, 王爱国. 1983. 几种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反应的比较. 植物生理学通讯, (5): 46-49. |
史兰.2006.Ca、1-MCP和NO处理对草莓-1 ℃贮藏及货架期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孙存普, 张建中, 段绍瑾. 1999. 自由基生物学导论.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2.
|
王爱国, 罗广华. 1983. 植物的超氧物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定量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 (1): 77. |
王爱国. 1998. 植物的氧代谢.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王静.2006.超声波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的影响.新疆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王静, 韩涛, 李丽萍. 2006.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北京农学院学报, 21(1): 67-75. DOI:10.3969/j.issn.1002-3186.2006.01.018 |
王静, 韩涛, 李丽萍, 等. 2005. 超声波处理后柿果品质和果肉显微结构的变化.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4): 50-53. DOI:10.3969/j.issn.1002-3186.2005.04.012 |
席屿芳, 程度, 余挺. 1999. 钙处理对桃形李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 77-79. DOI:10.3969/j.issn.1000-2286.1999.01.019 |
闫成士, 李德全, 张建华. 1999. 植物叶片衰老与氧化胁迫. 植物学通报, 16(4): 398-404. DOI:10.3969/j.issn.1674-3466.1999.04.012 |
杨增军, 王成荣, 冯双庆. 1995. 采后浸钙对雪花梨果肉的影响. 园艺学报, 22(3): 225-229. DOI:10.3321/j.issn:0513-353X.1995.03.012 |
姚松.2005.超声波结合水杨酸或结合热处理对鸭梨采后病害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张维一. 1993. 果实采后生理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52.
|
朱广廉, 钟海文, 张爱琴. 1990. 植物生理学实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Aebi H. 1984. Catalase in vitro. Methods enzymoll, 105: 121-126. DOI:10.1016/S0076-6879(84)05016-3 |
Brennan T C. 1997. Involvement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the regulation of senescence in pear. Plant Physiol, 59(2): 411-416. |
Conway W S, Sams C E. 1987. The effect of postharvest infiltration of calcium, magnesium or strontium on decay, firmness, respiration,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in apples. J Amer Soc Hort Sci, 112(2): 300. |
Delrio L A, Pastori G M, Palam J M, et al. 1998. The activated oxygen role of peroxisomes in senescence. Plant Physiol, 116(4): 1195-1200. DOI:10.1104/pp.116.4.1195 |
Lara I, Vendrall M. 1998. ACC oxidase activation by cold storage on 'passe-crassane' pear: Effect of calcium treatment. J Sci Food Agric, 26: 421-426. |
Piyasena P, Mohareb E, McKellar R C. 2003. Inaction of microbes using ultrasound: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87: 207-216. DOI:10.1016/S0168-1605(03)00075-8 |
Seymour I J, Burfoot D S, Smith R L, et al. 2002. Ultrasound decontamination of minimally processed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37(5): 547-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