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7, Vol. 43 Issue (4): 137-140   PDF    
0

文章信息

2006—2007林学学科发展报告(摘要)
林业科学, 2007, 43(4): 137-140.

文章历史

作者相关文章

2006—2007林学学科发展报告(摘要)
1 林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林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国盛则林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林学学科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队伍发展壮大,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较为完备的林业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建立了杨树、桉树、杉木等用材林定向选育及培育体系,在超微和分子水平上深化了对材性形成和树木抗逆机制的认识,发展了我国典型生态区域困难立地的树种选育及造林技术,建立起具有高效空间配置及稳定林分结构的防护林体系。在森林结构、功能,森林植被恢复和荒漠化治理,森林资源动态管理与监测的数字化等方面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理论与实用成果;在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综合管理和生物技术、林产品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948”项目,一大批国外生态和用材树种、经济林树种以及花卉等的良种落地中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种质资源,高新和前沿技术的引进,大大缩短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林业生产水平,为林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林业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林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在较长的时间里,新世纪的世界林业及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仍然将继续面对和着力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即:森林培育问题、森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世界林学学科的发展将围绕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来调整,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1)森林与全球与区域环境关系的研究是今后林学研究的热点;2)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方法领域的研究将成为林学研究的迫切任务;3)非木质林产品的研究领域受到重视;4)集约育林仍是世界林学研究的主题;5)退化生态系统重建已成为林学研究的当务之急;6)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促进林业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林学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战略

林学学科发展的目标:围绕当前林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加速推进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以科技创新确保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以技术进步提升林业产业建设的规模和效益。到本世纪中叶,使我国林业科技与学科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林学学科发展的战略:1)加强林学基础学科的研究,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2)着力研究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3)加速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提高林业建设科技水平;4)重视科技能力建设,提高林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及其相关机构建设。

3 林学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 3.1 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形成机理与恢复重建

重点研究:1)退化生态系统退化成因与机理,包括生物地球物理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2)退化生态系统评价、监测与预警;3)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特别是植被的恢复重建,包括退化生态系统土壤与植被性质的演化,种植材料(乔灌草)选择,恢复重建的模式以及生态、经济效果;4)生态脆弱区土地、水和植被资源的优化利用;5)高效防护林营建及多目标管理。

3.2 天然林的保育与可持续经营

重点研究:1)天然大经营类型划分,天然林的结构、生态采伐与更新;2)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3)退化天然林演替,退化地的植被与功能变化规律和恢复重建;4)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关系及其优化配置;5)有发展前景的森林生物物种的开发基础。

3.3 森林遗传规律与林木改良

重点研究:1)针对珍贵用材树种、短周期工业用材树种、经济林树种(包括生物能源等)、竹藤、花卉等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或新品系选育;2)适于困难立地造林的耐旱、耐寒、耐盐碱乔灌草种植材料的选育,适于城镇绿化、美化、抗污染的乔灌木树种选育;3)林木遗传基因图谱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4)育种策略、育种群体与多世代育种;5)遗传育种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

3.4 短周期工业人工林及珍贵用材林培育

重点研究:1)优质高效速生工业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技术;2)适宜短周期工业用材培育的新树种新品种选择与其配套培育技术;3)珍贵用材树种,特别是珍贵阔叶用材树种品种选择及配套栽培技术;4)含有珍贵用材树种的次生林经营技术;5)人工林稳定性、长期生产力保持机理与可持续经营。

3.5 森林经理

重点研究:1)森林多功能经营的模式和技术;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3)森林资源生态和环境综合监测评价体系;4)森林模拟技术;5)森林经理区划和规划的理论与方法;6)森林资源和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3.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机理及防控

重点研究:1)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形成及爆发机理;2)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控森林病虫害的原理;3)探索准确、快速、简便易行的植物检疫技术;4)无公害防治技术;5)病虫害防治及自然控制的植被管理(包括森林健康标准评价等);6)抗病虫害育种。

3.7 城市林业

重点研究:1)城市森林功能与效应;2)城市林业规划设计;3)城市不同功能森林的营建技术及评价;4)城市森林的管理。

3.8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

重点研究:1)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扩展和栖息地恢复;2)国家重点生态系统类型自然区生态系统功能及恢复、重建;3)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技术;4)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珍稀植物培植;5)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

3.9 森林与环境相互关系

重点研究:1)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森林固碳能力测定方法;3)不同森林类型理水功能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4)树木与森林耗水量与水资源的关系;5)树木、森林与气候、水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学。

3.10 林产品(森林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技术

重点研究:1)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和木质功能复合材料工艺技术;2)木材化学加工利用技术;3)竹藤加工利用及花卉培育;4)木本粮油深加工及特种林产品(紫胶、白蜡)高效利用产业化技术;5)森林生物资源的研发;6)林产品资源节约及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

3.11 林业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重点研究:1)林木细胞工程;2)林木基因工程;3)发酵工程;4)激光、干涉雷达及高光谱遥感在林业中的应用;5)林业网络应用技术;6)森林资源环境和灾害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7)充分利用空间信息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