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6, Vol. 42 Issue (9): 106-113   PDF    
0

文章信息

孔凡斌.
Kong Fanbin.
基于Porter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orestry Industry Based on the Porter Theory
林业科学, 2006, 42(9): 106-113.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6, 42(9): 106-11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6-01-17

作者相关文章

孔凡斌

基于Porter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孔凡斌     
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南昌 330032
摘要: 基于Porter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结合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关联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4个方面定性评价中国林业产业的竞争环境条件,从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贸易数量、国际贸易价值、国际贸易价格、产业和企业利润水平以及劳动力效率等5个方面定量评价中国主要林产工业品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 林业产业    国际竞争力    Porter理论    中国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orestry Industry Based on the Porter Theory
Kong Fanb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ollege,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chang 330032
Abstract: The paper makes up the estimation index systems for Chinese forestry industry based on the Porter theory and character of forestry industry.From the view of producing factors,needs,relative industries,enterprise strategy,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orestry industry were qualitatively analyzed,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main products of Chinese forestry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were also made with the index of product exporting,international market occupation ratio,international trade price,average profit level and productivity.
Key words: forestry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orter theory    China    
1 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评价理论依据 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基础

产业竞争力作为一个理论概念,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中。在竞争力研究中, 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kael E Porter)教授(金碚, 1997)。他认为:企业是产业的细胞, 企业的区域竞争力决定和影响产业的区域竞争力; 要研究“较为广泛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必须分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了揭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他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法, 即将企业整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或环节, 由于在不同的阶段或环节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得的利润不同, 因而可以通过对不同阶段和环节企业创造的价值和利润的比较以及企业最终创造价值总量与他们竞争对手的比较来体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陈佳贵等, 2002)。他的“钻石模型”认为(陈红儿等, 2002) :一个国家(区域)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区域竞争力主要是由生产要素, 需求状况, 相关和支持产业的状况,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4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和机会2个次要因素共同决定。

从经济学理论上看, 所有这些因素可归纳为2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小方面, 从国际分工角度看, 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产业竞争角度看, 竞争优势则又起决定性作用(王育宝等, 2005)。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只是形成区域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在研究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时, 选择经许多学者证明正确的理论——“钻石模型”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影响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所有因素。

1.2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

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强调各个价值阶段的竞争优势性, 并作为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条件(张金昌, 2002;王育宝等, 2005)。其实, 由于存在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 即使是产业强国也不可能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上都位居第一(陈佳贵等, 2002)。因此, 作为产业强国, 不一定要在产业链所有环节上都要具备绝对优势, 主要应具备在产业分工中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能力, 以及高水平持续发展的能力即较强的产业生命力。在研究具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等指标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具体方法, 构建了用进出口数据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张金昌, 2001)。笔者认为, 构造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需要遵循数据可获得、简便、够用等原则, 力求指标体系能基本涵盖产业的赢利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及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因此, 本研究选取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要素水平、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出口竞争力、产业和企业利润以及劳动生产率等4类指标作为评价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指标。前一类指标主要采用定性方法评价, 具体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等4个单项指标; 后三类指标主要采用定量方法评价。产业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国同一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以及产业的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等。产业出口竞争力越强, 获得的利润越多, 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1.2.1 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反映该产品所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用式(1)衡量:

(1)
1.2.2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竞争能力的大小揭示了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贸易竞争指数又称为水平分工度指标, 表明各类产品的国际分工状况:

(2)

其中:E[, i]是产品i的出口总额, I[, i]是产品i的进口总额。

贸易竞争指数表明一个国家的i类产品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 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贸易竞争指数为正, 表示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 对于世界来说, 该国是i类产品的净供应国, 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 贸易指数为负则表示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 出口竞争力较弱, 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 如果指数为零, 则说明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 其进出口纯属进行品种交换。

1.2.3 产业和企业的利润率

由于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变化必然引起生产者利润的变化, 因此, 可以用产业和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来衡量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利润率主要指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用式(3)表示:

(3)

该值越高, 证明该产业处于比较良好的经营状态下, 其竞争力也就越强; 反之则越弱。

1.2.4 劳动生产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作为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 研究的是产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往往是产业技术进步越快, 其产业劳动生产率越高, 竞争力越强。一般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即各产业的劳动者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总额来反映产业的竞争力大小。其值越高, 产业的竞争力越强; 反之则越弱。

2 影响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评价

波特认为, 影响产业或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4个, 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等(金碚, 1997)。

2.1 生产要素(资源)

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及基础设施等, 这些要素可进一步分为基本要素(basic factors)和高级要素(advanced factors) 2类(王育宝等, 2005)。在林业产业发展的初期, 基本要素如林业资源储量、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供给等对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生产对林业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 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高级要素包括现代化技术、高科技人才、尖端学科的研究机构等。

从基本要素角度看, 中国林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据统计(国家林业局, 2004) :2002年, 中国林业系统在岗职工人数1 508 654人, 其中林业从业人数1 227 247人, 工业从业人数63 098人。从资源存量情况看, 中国森林资源优势不明显。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8—2003年)结果表明:森林资源总量大, 但是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3亿hm2, 森林蓄积量124.56亿m3, 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m3, 森林面积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5%。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 列第5位; 森林蓄积量占世界森林蓄积量的3.2%, 全球列第6位。但是, 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森林蓄积量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森林质量低, 全国林分平均蓄积为84.73 m3·hm-2,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其次, 我国森林结构不合理,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 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3.8 cm。近成熟林、成过熟林的比重不到40%。上述因素直接导致我国木材资源供给严重不足, 而且结构性短缺呈现加剧趋势, 大径级材、硬阔叶材、优质木材严重匮乏, 国家每年需要利用大量的外汇进口木材和各种林产品, 仅2004年, 全国进口原木及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10 903.94万m3, 占木材总供给量的35.5%。因此, 资源短缺已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林业产业资源保证程度较低。

从高级要素看,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等缺少国际竞争能力, 表现在企业规模布局和产品设计方面。以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 技术水平低, 初级低档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 木浆造纸、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的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仅为世界水平的33.33%、12.98%、35%、10%, 技术装备水平也普遍较低, 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较大(国家林业局, 2005)。

中国林产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宏观上看, 林业系统单位依然以国有经济单位为主。根据2005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 2004年全国林业系统拥有各种经济类型单位48 456个, 其中国有单位47 880个, 占98.8%;国家对林业企业投入少, 税费高, 企业包袱沉重, 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 企业分散, 各自封闭, 没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经济能力。在政策层面, 缺乏具体引导政策和措施,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特别是林业部门宏观调控职能取消后, 木材行业放任自流、盲目发展, 宏观管理成为“真空”。从微观上看, 中国林产工业企业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意识。在科技创新方面, 中国林业科技取得的成绩是比较大的, 但是科技产业化比例显著偏低。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的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仅部、省级林业科研成果就有近千项, 专利技术近百项, 其中转化为商品的还不到20%, 而真正能产业化的则只有5%左右。

与国外林产工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 中国在高级要素的投入、产出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企业R & D投入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都比较低。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4%, 林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30%, 低于农业10个百分点, 而世界林产工业发达国家林业科技贡献率均在50%以上(国家林业局, 2005)。另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2)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2002)等资料计算(国家林业局, 2004), 2002年中国林业研发经费只占林业总产值不足0.02%, 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低。

2.2 需求状况

市场对林产品的消费需求状况, 影响一个国家林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林产品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况。根据纸与纸板消费量预测结果(张蕾, 2003), 到2015年, 我国纸与纸板消费需求量将达到8 000万t, 比目前消费量(约3 300万t)增长142%。如果将木浆用量由目前的20%提高到40%, 其中, 进口木浆所占比例为20%, 则需造纸材5 040万m3, 如果国产木浆占30%, 则需造纸材7 560万m3。而且随着原料优质化要求的提高, 木材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加速。

从总体上, 世界刨花板生产呈上升趋势, 预计到2010年, 世界刨花板的需求量将达到6 500万m3·a-1。中国刨花板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平稳增长, 到2010年我国刨花板需求量可达到1 100万m3·a-1以上, 年均增速在9%~10%之间(许彪等, 2003)。

预计21世纪前10年的国际林产品市场, 总体上是供大于求, 这从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林业产业必须通过加大培育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增加林产品产量, 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林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品种等。在这方面, 中国林业产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相关及支持产业状况

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受到与林业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林业产业是基础性产业,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尤其是房地产、建筑业、纸张消费、印染、油漆、油墨、煤炭工业、车船制造业、铁路、化工等行业。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 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 对提高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例如, 新建住房装饰、二手房再装修、公共建筑装饰等主要市场仍在进一步增长, 而木制家具、建筑方面的应用以及出口市场的启动和扩张, 推动了人造板产品的市场需求的扩张。预计到2010年, 我国人造板市场需求将超过9 000万m3, 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

近年来, 中国日用消费品需求不断增加, 出口国外的产品不断增长, 使得作为包装材料的纸品的需求也以历史最快的速度增长; 再加上中国印刷行业发展迅猛, 都造成了中国纸品的生产远远满足不了消费的需求。尤其是以木材为纸浆原料的高档纸更为紧缺。以2002年为例(国家林业局, 2004), 中国纸品产量为3 780万t, 但是进口的纸、纸版、废纸和木浆也已高达1 874万t, 花费外汇70.37亿美元, 纸业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石油、钢材外的第三大用汇产业。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各相关产业部门的不断发展对林产工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对林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林产工业发展的潜在优势较大。

2.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来源于在国家现有体制下, 企业能否合理利用种种竞争优势搞好经营管理(王育宝等, 2005)。国外大的林产公司一般都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股份公司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 其完备的公司治理和监督机构能保证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高效运转。而这些恰恰是处于经济转轨期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中国林产工业企业无法比拟的, 由此也导致了公司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

中国大多数林产工业企业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成分的企业。尽管不再实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开始股权改革, 但由于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还没充分调动起来, 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没得到很好优化, 这往往使中国林产工业企业的目标不明确, 效率缺乏。而且在林业资源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情况下, 国家林业公司对森林资源开采权的相对垄断, 造成中国林产工业内部的竞争缺失, 这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创造。中国林产工业产业的管理水平较低。

3 中国林产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3.1 主要林产工业品产量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现状

根据统计(国家林业局, 2005), 2004年, 中国林业总产值达6 892.21亿元, 比1999年增长了116.2%;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49.48亿元, 比1999年增长129.5%;人造板产量5 446.49万m3, 比1999年增长262.3%, 位居世界第1;木地板产量12 300.47万m3, 木制家具产量4.28亿件, 占全部家具产量的28.61%、松香年3.8万t, 位居世界第1;木浆产量238万t; 目前, 中国已成为一个林业产业大国。中国的经济林产品、竹及竹制品、人造板、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

中国也是一个林产品进出口大国。2004年, 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349.49亿美元, 其中出口163.01亿美元, 进口186.48亿美元。其中木质林产品占林产品进出口总额的72.31%.

从林产品进出口区域分布分析, 2004年, 中国林产品出口总额中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3个区域, 占出口额比例分别是43.81%、33.99%和17.05%。3个地区占林产品出口份额达到94.85%。其中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英国是中国林产品主要出口国, 所占出口份额分别是31.42%、18.28%、11.00%和3.15%。

从木质林产品进出口情况看, 中国出口增幅远高于进口增幅。2004年木质林产品出口112.99亿美元, 增长39.54%;进口139.73亿美元, 增长17.42%。木质林产品贸易逆差为26.74亿美元, 比2003年缩减11.29亿美元。

从产品结构看, 木质林产品出口以家具、木制品、人造板和单板为主, 所占比重分别是46.28%、25.94%、13.57%;进口以纸及纸浆、原木和锯材为主, 所占比重分别是62.23%、20.07%和10.03%。

从地区结构来看, 木质林产品出口仍以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为主, 进口则以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为主, 且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市场的份额提高较快。

从主要林产品出口数量及出口主要区域分布来看, 中国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尤其是木质家具在价格上所具有的强大竞争力, 促进了中国木质家具市场在欧美市场的占有份额。尤其是在欧美市场上具备比较强的产品竞争力。

但是, 林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还无法说明中国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下面从行业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国际贸易价格、产业和企业利润以及劳动生产率等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主要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

3.2 中国主要林产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本研究采用贸易数量和贸易金额两项统计指标, 计算1994—2004年连续11年产品国家贸易竞争指数, 对比说明中国11种主要林产工业品国际贸易竞争能力。

3.2.1 基于产品国际贸易数量的分析

产品出口数量及其所进出口比重, 是衡量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表 1统计数据显示, 以产品贸易数量指标衡量, 中国11种主要林产工业品中, 只有家具、木片、木炭、松香4种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指数连续9年为正值, 且竞争指数均小于1。说明这些产品是中国林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 其国际贸易具备相对强势的国际竞争能力。

表 1 基于1994—2004年产品数量的中国主要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指数 Tab.1 International trade quantity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Chinese main forest products from 1994 to 2004

连续11年来, 中国家具、松香产品国际贸易竞争能力保持高位平缓增长, 显示了产品强劲的出口能力; 木片国际贸易从1994—2001年连续8年保持平稳, 从2002年开始, 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木炭贸易连续11年基本上保持下降态势, 以1997年以后下降趋势尤其明显。其他7种主要林产工业品国际贸易竞争指数均以负值为主。值得关注的是, 中国胶合板国际贸易竞争指数在经历了1994—1998年5年波动之后, 连续保持6年指数持续递增的发展态势, 在1999年贸易竞争指数由负变正; 单板产品贸易指数从2000年开始直线上升, 说明中国这两项林产品的国际出口能力在不断增强, 长期存在的贸易数量逆差得到了扭转; 中国锯材、木浆、纸和纸制品、刨花板产品国际贸易指数基本上保持低位运行, 尽管有些产品的国际贸易指数出现增长, 但是整体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在产品国际分工中处于净进口国, 这些林产品贸易基本上属于单向补缺型贸易, 出口量很小, 产业生产效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3.2.2 基于国际贸易价值量的分析

产品进出口贸易数量分析难以真实、全面衡量产品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基于贸易价值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分析有助于弥补这一不足。交易盈亏水平即是衡量产品国际贸易顺、逆差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能实际衡量产品国际贸易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

表 2统计数据看出, 以产品贸易金额数量指标衡量, 中国11种主要林产工业品国际贸易竞争指数变动趋势基本上和基于数量分析的国际贸易竞争指数相当。但是在贸易指数正负数值出现的时间上, 处于低位运行的产品国际贸易赢余与基于贸易数量分析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并不完全吻合。以单板贸易为例, 贸易逆差保持持续缩小趋势, 与贸易数量顺差变动相同。到2002年开始, 单板进出口贸易额持续3年保持贸易顺差, 而同期数量贸易仍然保持逆差状态; 从锯材贸易来看, 其数量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贸易指数保持在-0.36以下, 1997年突破-0.50, 且逆差持续拉大, 贸易金额在1994—1996年期间保持顺差, 自1998年开始, 在逆差水平上持续下降-0.50以下, 且持续低迷。上述两项贸易指数在时间点上滑动差异, 源于产品国家进出口平均价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上说, 中国家具、松香、木片、胶合板等几大林产品国际贸易继续保持相对优势的竞争地位, 以及锯材、木浆、纸和纸制品、刨花板、木炭等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表 2 基于1994—2004年产品交易额的中国主要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指数 Tab.2 International trade price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Chinese main forest products from 1994 to 2004
3.3 主要林产品国际贸易价格优势分析

价格优势是目前推动中国林产品出口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表 3数据表明, 中国林产工业品具备一定的整体价格优势, 但并不十分明显。带动产品出口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国际市场林产品需求扩张以及供给总体不足两个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 木材采伐木材加工工业受到来自环境保护力量的压力, 加之劳动力成本过高, 产品供给显示严重不足。

表 3 1994—2004年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平均价差比率 Tab.3 Price difference ratio Between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of Chinese main forest products from 1994 to 2004

表 3数据显示, 中国11种主要林产品中, 只有松香、木片、家具、胶合板4种产品在价格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前3种产品在连续9年的时间里, 出口产品平均国际贸易价格低于进口价格近2倍。尤以家具和松香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 而木片顺价比率变动剧烈, 在1994—1996年间价格持续上升, 1997年进出口顺价比快速下降, 1999年开始又保持3年的增长, 2001年之后持续下滑, 说明中国木片出口贸易环境随着国际供求关系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出口阻力; 锯材、单板、刨花板、纤维板、纸和纸制品、木浆、木炭等7种产品的进口价格明显地低于出口产品价格, 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平均高出平均进口价格的50%左右, 但从价格优势来讲, 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并不具备优势。

3.4 主要林产工业品产业利润和劳动生产率比较

从产业利润率来看, 中国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产业利润率较高, 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也高于美国平均水平(蓝庆新等, 2003)。鉴于数据收集难度较大, 本研究只选取纤维板、造纸、家具三种大宗林产工业品作为分析对象, 以此说明我国主要林产工业品企业生产利润, 并与同期国际同行业进行比较。

1)纤维板行业  根据2004年中国纤维板行业百强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50家企业数据统计分析, 这50家企业的人均资产为48万元, 人均营业收入为43万元, 人均利润为3.24万元; 企业资产利润率为6.71%, 销售收入利润率为7.52%, 资产周转率为89.23%。人均利润和企业利润均低接近同期林产工业发达国家同行业水平。

2)家具行业  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 2004年中国家具总产值超过2 600亿人民币, 是1978年的近20倍; 家具出口首次超过100亿美元, 仅次于意大利, 这个数字表明, 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家具生产大国。目前中国家具发展形势良好, 而且生产高速发展, 产销量高, 产品质量迅速提高, 商品价格下降家具出口增势强劲, 利润率高。

3)造纸行业  就目前的情况看, 中国具备发展成为纸业强国的基本条件: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劳动力也比较便宜, 这是产业分工中其它国家所不能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 从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的状况看, 中国纸业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从造纸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来看, 2001年世界前150家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4.8%, 而2002年中国造纸行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已达5.5%, 超过了国外大企业水平。从产值利税率分析, 由于不掌握全世界造纸企业平均的经营数据, 这里以中国的外资企业(一些外资企业本身就是纸业强国的公司的组成部分, 如苏州紫兴公司、芬欧汇川常熟纸厂)的平均经济指标来代替国外平均水平, 与中国造纸企业的平均水平作对比。2002年, 外资企业产值利税率为7.98%, 而全行业产值利税率为5.21%, 两者相差不大。但中国在人均指标水平上差距较大:2002年中国外资造纸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45万元, 全行业平均为17万元。从大企业在世界排名位次来看, 中国纸业的大企业在全球排名方面比较落后, 与世界前10名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2年, APP销售收入27.5亿美元, 全球排名第22位(但其有一块业务在印尼, 不算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企业); 台湾永丰余销售收入5.6亿美元, 排名世界69位; 晨鸣纸业销售收入为5.4亿美元, 排名第75位。中国企业与排名世界第1的美国国际纸业公司相比, 差距更是悬殊:国际纸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2位, 公司有10万名员工, 2002年其销售收入为249.76亿美元, 这一数字是中国造纸行业总产值的1.48倍。

4 结论与分析

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 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 林木生长量不高。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 必然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对林产工业的支持程度, 直接影响到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禀赋条件优势不明显。

中国林产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当具备的劳动力、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和研发能力等方面的整体优势不显著, 与国际林业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林产工业技术创新方面还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说明形成中国林业产业强势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生产要素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由于基本要素是先天的, 而高级要素是通过长期投资和后天开发形成的, 中国林业产业需要在提高科技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上继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扩大的产品市场需求对林产工业产品的需求拉动越来越大, 为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创造了宽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林产工业发展的潜在优势较大。

中国是一个林产品进出口大国, 主要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水平比较高, 潜力巨大, 但国际贸易整体贸易竞争能力不强, 且不同种类的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强弱分布不平衡, 结构性竞争优势不是很明显, 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水平有待提高。

以产品贸易数量指标衡量, 中国的家具、木片、木炭、松香4种产品是林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 其国际贸易具备相对强势的国际竞争能力, 而锯材、木浆、纸和纸制品、刨花板产品整体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在产品国际分工中处于净进口国, 产业生产效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基于国际贸易价值量分析表明, 中国家具、松香、木片、胶合板等几大林产品国际贸易继续保持相对优势的竞争地位, 而且中国人造板产业初步具备了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条件, 国际竞争力开始提升, 发展势头良好。但锯材、木浆、纸和纸制品、刨花板、木炭等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从林产品国际贸易价格优势比较来看, 中国木片出口贸易面临越来越大的出口阻力, 锯材、单板、刨花板、纤维板、纸和纸制品、木浆、木炭等7种产品价格优势处于劣势地位, 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弱。

从林产工业品产业利润和劳动生产率, 中国纤维板行业企业利润率水平保持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相同水平, 家具行业产销量高, 产品质量迅速提高, 利润率高。说明中国造纸业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能力, 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红儿, 陈刚. 2002.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 中国软科学, (1): 99-104. DOI:10.3969/j.issn.1002-9753.2002.01.024
陈佳贵, 张金昌. 2002. 实现利润优势———中美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较. 国际贸易, (5): 21-24. DOI:10.3969/j.issn.1002-4999.2002.05.004
国家林业局. 2004.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3).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634-642.
国家林业局.2005.2005 中国林业发展报告.14-15
金碚. 1997. 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8-31.
蓝庆新, 王述英. 2003. 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提高对策. 经济评论, 1: 119-223.
王育宝, 吕璞. 2005.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资源科学, 27(6): 2-9. DOI:10.3321/j.issn:1007-7588.2005.06.001
许 彪, 毛长青.2005.景气上升与产能扩张演绎成长前景———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8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国证券网, http://topic.cnstock.com/tebebaodao/topic/gqfz/guandian/t20051129_937635.htm
张金昌. 2002. 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43-102.
张 蕾.2003.实施林纸一化的资源条件及建议.景华纸业网, http://www .paper.com .cn/news/daynews/03030708.htm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OKE200302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