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6, Vol. 42 Issue (7): 60-65   PDF    
0

文章信息

戴立霞, 李恂, 王明旭, 张占平, 陈良昌.
Dai Lixia, Li Xun, Wang Mingxu, Zhang Zhanping, Chen Liangchang.
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Studies on Biology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Hylobitelus xiaoi
林业科学, 2006, 42(7): 60-65.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6, 42(7): 60-6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5-01-25

作者相关文章

戴立霞
李恂
王明旭
张占平
陈良昌

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戴立霞1,2, 李恂3, 王明旭1, 张占平4, 陈良昌1     
1. 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长沙 410007;
2. 湖南农业大学 长沙 410128;
3. 郴州市林科所 郴州 423000;
4. 湖南省东安县林业局 东安 425900
摘要: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 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 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生活史    生活习性    防治技术    
Studies on Biology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Hylobitelus xiaoi
Dai Lixia1,2, Li Xun3, Wang Mingxu1, Zhang Zhanping4, Chen Liangchang1     
1.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7;
2.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3. Chenzhou Forestry Institute Chenzhou 423000;
4. Dong'an Forestry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Dong'an 425900
Abstract: Hylobitelus xiaoi is a new kind of trunk pest that was found in Hunan and mainly damaged some pine species, such as Pinus elliottiiP.taedaP. massonianaP. taiwanensis and P.armandi. The insect had one generation within two years. The fastigium of imago was between middle ten-day of April and middle ten-day of May, the fastigium of pupa was in the last ten-day of September. The best period of catching insect by manpower was between the first ten-day of September and the last ten-day of November. The method of daubbing shank with pesticide decreased 30% insect inbreaking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injection with pesticide was 95%.
Key words: Hylobitelus xiaoi    lifecycle    habit of life    control techniques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是1988年在江西武功山林场首次发现的一种危害松树主干的新害虫(张润志,1997李宗顺等,1998)。它主要危害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 taeda)等国外松,其次也危害马尾松(P.massoniana)、黄山松(P.taiwanensis)和华山松(P.armandi)(李宗顺等,2001聂绍芳等,2000),目前已在江西、广西、湖南、贵州、湖北、广东等省(区)111个县发现危害,发生面积16.65万hm2。该虫发现后,对其生物学、寄主、危险性评估、测报和防治方法(李宗顺等,19982001宋玉双等,2001)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害虫的生活习性与危害的关系,特别是根据其危害的特点构建有效的防治方法,还未见报道。湖南省自1994年在资兴市首次发现萧氏松茎象危害湿地松(李宗顺等,1998),至2003年已在郴州、永州、衡阳、娄底、怀化等地市的20多个县市的人工林发现危害,发生面积0.97万hm2。主要寄主为湿地松和马尾松,危害严重的林分有虫株率达80%以上,一般虫口密度1~8条·株-1,最高可达20条·株-1。严重危害时,松树死亡率19%~40%,死树多为6~14年生松树。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危害,笔者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生活习性研究

选择萧氏松茎象危害严重的林分,每月上、中、下旬定期解剖虫害木2~3株,根据戴鸦氏定律以幼虫头的宽度将幼虫分为7龄,记载其大小、比率及在寄主体内的生活习性,掌握发生规律。设固定观察点,定时观察、记录成虫生活习性。

1.2 环境影响因子

在湿地松、马尾松人工林和马尾松天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以及同一林分的不同坡向不同位置各设有100株样株的标准地,进行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和虫口密度对比观察。

1.3 防治技术 1.3.1 人工捕虫

每年9—11月结合林间整地,清除林内杂草灌木后,用铁钩子或小刀从流脂团开始沿新鲜虫道逐渐向下找到虫体,捕杀树内的蛹、成虫或幼虫。

1.3.2 化学防治

1) 涂干法:在林中的规划区内设1块标准地,6月中旬用石灰液(石灰1:水3:食盐0.03:杀虫双0.01)对健康株涂白处理,涂白高度80 cm; 2个月后检查标准地有虫株率和对照区有虫株率。

2) 薰蒸法:选2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20株虫害松木,于6月中旬用56%磷化铝片(湘华化工厂生产)对树干基部用薄膜密封薰蒸杀虫,用药按树径大小放入磷化铝片剂3~6粒。施药后8~10 d检查效果。

3) 注射法:设5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选有虫株90株,用保绿宁(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和40%氧化乐果(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司)进行注射。注射时,将所有虫株的虫道排泄孔撬开,注完药后用松脂或泥土封闭注射孔。注射后于施药后的第2天、第5天和第10天各检查1次。选1个标准地作空白对照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活史

在湖南郴州萧氏松茎象为2年发生1代, 成虫越冬后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到8月中旬结束,历期110 d,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期;1龄幼虫林间可见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历期120 d;2龄幼虫林间可见期7月上旬至9月下旬,历期90 d;3龄幼虫林间可见期7月下旬至次年4月下旬,历期284 d;4龄幼虫林间可见期9月下旬至次年6月中旬,历期270 d, 从10月至翌年4月上旬越冬期前后的4龄幼虫占总越冬虫态总数的36.4%~58.6%;5龄幼虫林间可见期在10月上旬至次年8月下旬, 历期330 d, 5龄幼虫占总越冬虫态总数的1.9%~17.6%;6龄幼虫林间可见期在翌年的3月下旬至9月中间,历期200 d; 7龄幼虫林间可见期从翌年的6月上旬至9月下旬, 历期122 d;蛹期为9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历期210 d,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越冬期间不产生新的蛹,越冬蛹占总越冬虫态总数的2.9%~3.2%;成虫期为9月下旬至翌年的8月中旬,历期300 d左右,当年10月为成虫出现的盛期。越冬期间成虫主要在生活树内,树内越冬成虫占总越冬虫态总数的28.3%~43.8%;翌年3月开始在林间活动,4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在林间活动的高峰期(表 1)。

表 1 萧氏松茎象生活史(郴州市) Tab.1 Lifecycle of Hylobitelus xiaoi (Chenzhou)
2.2 生活习性 2.2.1 成虫活动

成虫一年内除8月下旬到9月中旬外,其他时间皆可见成虫,并出现2次高峰期;第1次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主要是越冬后的成虫从树内陆续爬出进入林间活动, 取食活立木幼嫩树皮补充营养,白天常潜伏在寄主蔸部的树皮缝内或树旁的土缝中,或树旁的枯枝落叶层下和苔鲜植物下,潜伏的方位常在寄主靠阳一侧;成虫不趋光,飞翔能力弱,主要是靠爬行扩散,夜晚活跃,速度比白天快,在寄主体表的爬行速度可达每分钟100 cm左右, 有假死性;交配过程雄性较雌性活跃,交尾时间一般超过24 h,白天为雌雄交尾的高峰。第2次羽化从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为越冬后幼虫发育形成,生活在松脂与排泄物混合物内。

2.2.2 产卵行为

成虫在气温15 ℃以上的晴天的夜间产卵,卵产于皮层较薄且紧贴树干不张裂的部位,产卵孔直径2 mm以内,孔的深度常与枯皮层厚度呈正相关,深度3~5 mm,产卵孔分布高度与方向无规律,最高在树干的110 cm,平均高度在10~20 cm(马尾松)和20~40 cm(湿地松)。最低的产卵部位在树干地表部位。产卵的高度变化与植被高度、密度和地势有一定关系,一般林地杂草灌木稀少,光照充足,湿度较低的林地里产卵部位较低,反之较高。雌虫产卵后,用皮屑将孔口塞实以保护好卵粒。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 占产卵量的44.6%。

2.2.3 幼虫危害

幼虫是主要危害虫态, 危害林分中,一年四季可见幼虫,同时也能获得其他虫态。初孵化的幼虫,从产卵孔沿韧皮部向内向上取食,形成细小的虫道;2龄幼虫即可引起韧皮部溢脂,在树表面可见象露珠一样的松脂珠,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耐脂能力提高,进入形成层内,4龄以上的幼虫形成的虫道能切断形成层,进入木质部。当1条幼虫的虫道达到环状蛀蚀,或几条幼虫的虫道迭加形成环状蛀蚀,都会导致松树养分输送中断而引起树木死亡。幼虫取食隧道互相独立。蛀食为害的时间为3—12月上旬,12月上旬以后以4龄幼虫、蛹、成虫在树干内越冬。

危害以幼虫为主,可分为越冬后和当年危害。1)越冬后幼虫危害:3月越冬后的幼虫开始发育,4月上旬大量发育为5龄幼虫,5月上、中旬形成高峰,占同期虫总和的40%;6月下旬和7月上旬形成6龄幼虫的高峰期,占同期各虫态总和的39.5%;8月下旬形成老熟幼虫高峰期,占同期各虫态总和的40.9%,9月中旬以后开始化蛹。由于进入5龄以后,幼虫食量增大,寄主随之受害加重,所以越冬幼虫危害的主要时期4月至9月。2)当年幼虫危害:4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期,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6月上旬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高峰期,占同期各虫态总和的37.7%;8月中旬为2龄幼虫高峰期;7月下旬开始出现3龄幼虫,此时松树受害加重,树脂分泌开始增加,9月上旬为3龄幼虫的高峰期,占同期虫态总和的36.4%;9月下旬4龄幼虫比例加大, 10月占同期各虫态总和的42%, 因此当年幼虫危害的林分此时表现的流脂症状明显。

图 1也可见:越冬后幼虫危害的高峰期以5龄以上幼虫为主,时间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当年幼虫危害(越冬前幼虫)以4龄幼虫为主,时间为9月下旬开始直至越冬前。因此,在林间从4月开始到越冬前都可见危害症状,结果也表明降低越冬劝虫的种群数量是控制危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图 1 越冬前后危害寄主幼虫的主要变化 Fig. 1 The changes of larvae before and after over-winter
2.2.4 化蛹

老熟幼虫化蛹前从危害虫道的尾部转移到树脂凝聚成堆的虫道中。一般在树干高20 cm以下至地表以上的区间化蛹。蛹室部位的最高度记录为80 cm,最低记录为地表下5 cm。低龄马尾松树中的蛹室多在地表或地表以下部位,但湿地松幼林却很少在地表以下。蛹为离蛹,乳白色,9月上旬至翌年3月为蛹期,但在越冬期间不产生新的蛹。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 蛹占同一时期各虫态总和的57.7%。通常蛹在越冬前羽化成虫,以蛹越冬的情况较少。越冬虫态中,成虫占30%以上。

2.3 影响萧氏松茎象危害的因子 2.3.1 寄主

与马尾松相比,对湿地松造成的危害更大。马尾松的最大虫道长为60 cm,平均为29.9 cm,湿地松的最大虫道长为85 cm;平均虫道长为62.1 cm,湿地松受害程度明显大于马尾松。通过解剖被害死树,表明枯立木不能使萧氏松茎象正常地完成生活史,随着活立木死亡,低龄幼虫也会渐渐死亡,老熟幼虫会提前化蛹或提前羽化,但能否继续产卵繁殖目前尚未证实。幼虫、蛹以及没有出孔的成虫均与新鲜树脂液有依赖关系,一旦松树失去新鲜树脂液的流动,该虫的正常发育就会发生改变。

2.3.2 林分类型

湖南郴州地区马尾松杜鹃林和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也发现有萧氏松茎象的分布。在已成灾的林地相邻的马尾松散生林中,有萧氏松茎象的分布。天然马尾松林,虫口密度较低,危害较轻。因此,在有萧氏松茎象分布的松林地改种或在相邻地带营造新的马尾松或湿地松纯林,则极易发生萧氏松茎象。

2.3.3 林龄

在有虫源时,2年以后幼林即开始出现虫情,虫源丰富的区域,一般林龄6~10年时,灾情就十分严重。在10年以上的湿地松林中,每株树平均有虫数高达11头,被害株率在60%~80%,有虫株率在40%~60%,但严重地段有虫株率高达100%。死树率32%~40%。

2.3.4 林内植被

萧氏松茎象在杂灌木疏林地、新造湿地松林或新造林地附近无其他松林的湿地松林中不发生,砍伐多年以后再营造新松林的林分,也很少发生,在虫口密度较小、阔叶灌木林多的松林内,虫情发展缓慢。但在害虫发生多年的松林内,如杂灌草丰富,则会危害加重。萧氏松茎象危害与林内植被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表 2所示:3、4号样地的地被覆盖率为40%,地被物高度为25 ~70 cm时,其有虫株率低于47%;其它8个样地中,地被覆盖率都85%以上,除5、6样地的有虫株率较低外,其它样地的有虫株率大于75%,最高为90%,可见在地被覆盖率高的林内危害相对严重。同时,危害部位与地被高度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号样地被高112 cm、危害最高部位为123 cm, 6号样地被高250 cm、危害最高部位为230 cm, 2号样地被高2 50 cm、危害最高部位为450 cm。植被覆盖率95%条件下,其平均虫道高61.6 cm,平均虫道长43.2 cm,平均虫口数4.5条·株-1,有虫株率90%。

表 2 萧氏松茎象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危害情况 Tab.2 Damage degree of Hylobitelus xiaoi in different plantation
2.3.5 立地条件

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的变化,与地理条件也有一定关系,从表 3可见坡向和地形对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有一定影响,南坡的虫口密度比北坡的大;阳坡的幼虫比阴坡的发育快;沟谷与山洼中最易首先出现死树。

表 3 不同立地条件下萧氏松茎象危害情况 Tab.3 Damage degree of Hylobitelus xiaoi in different site
2.3.6 气象条件

气象因素对萧氏松茎象的生存影响并不明显,只有降雨影响产卵行为,光抑制成虫白天活动。成虫无趋光习性,在灯下未发现该虫的成虫。气温在10 ℃以下时,该虫处于休眠状态,晴天有助于成虫产卵;旱情会加速被害树死亡。被害木死亡后,留在树干内的各种虫态的生存状况不尽相同。

2.4 防治技术 2.4.1 人工捕虫

在清除林内杂草和被害株周围的植被基础上,进行人工捕捉,防治率达85%以上,在9—11月捕杀,可消灭40%越冬前3龄幼虫,40%越冬后5龄幼虫,60%越冬前4龄幼虫和50%的蛹,该时期是捕杀树内萧氏松茎象最有利的时期。

2.4.2 涂干

2个月后检查标准地已涂干的松树的幼虫侵入危害率20%,而对照区未涂白的松树的幼虫侵入危害率52%,经涂白的林木比未涂白的林木危害株率降低3 2%。由于萧氏松茎象4月下旬开始产卵, 8月中旬结束, 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而6月中旬开始涂干,影响害虫的产卵和对产卵后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所以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2.4.3 薰蒸

表 4结果表明:用磷化铝薰蒸法防治萧氏松茎象死虫率达97 %以上。磷化铝的高渗性和高毒性对对萧氏松茎象毒杀作用强,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每株防治费3元左右, 可用于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松树的防治。

表 4 磷化铝薰蒸防治试验结果 Tab.4 The result of fumigation with aluminium phosphide
2.4.4 注射

表 5表 6效果检查表明:2种药物对幼虫的防治效果良好,虫道每孔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1 mL,5 d后,幼虫死亡率可达94.1%,每孔注射保绿宁2 mL,5 d后,幼虫死亡率可达95%。但对蛹的毒杀作用不很明显。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幼虫化蛹后,蛹室堵塞虫道,药物不能正常流入或渗透到蛹室。死亡虫体相对注药孔的位置分析:死亡虫体相对注药孔下位、左位、右位的分别占69.0%、21.3%、9.4%,上位的仅占0.3%。1条虫道至少要注射1个孔。因此,在注射药物时,最好是将所有外露排泄物的虫道孔都注射药物,特别是上位的虫道孔口必须注药,横向或环绕状分布且有双向的虫道孔,两端分别注射药物。

表 5 注射法药物防治试验结果 Tab.5 The result of chemical control with injection method
表 6 最佳用药量防治试验结果 Tab.6 The result of the best dosage
3 讨论

根据萧氏松茎象的生活习性,9月上旬开始,36.4%的当年幼虫进入3龄、34.6%的越冬后的幼虫进入6龄以上; 10月上旬45.5%的当年幼虫进入3龄以上, 38.6%为树内蛹; 11月中旬开始当年幼虫以3龄以上、越冬幼虫全部发育为成虫,且都在树内越冬,此期间如果彻底进行人工捕捉,能使林内的种群数量下降71%到100%,为人工捕捉的最佳时期。由于萧氏松茎象的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内集中越冬且活动能力弱,因此开展人工捕捉是当年防治该害虫的最有效的方法。5月下旬开始到6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此时的涂干卵的侵入率下降60%,其主要作用可能与干部的化学药剂抑制卵的发育有关。加入渗透剂的药剂的防治效果表明:增加化学药剂的渗透性可以大大提高防治效果,但不同药剂之间的防效存在差异。今后主要方向是筛选对环境污染和天敌伤害小的药剂。因此,根据萧氏松茎象的生活习性,在不同的生活史期开展相应的防治方法,再辅以营林措施提高林分的抗性,可以控制其危害。

萧氏松茎象为本地种(温小遂等,2004),该虫虽然是湿地松、马尾松人工纯林的一种新发现的重要害虫,但在20世纪70年代,已在湖南省怀化地区等多个地方发现有萧氏松茎象危害马尾松的症状,只是没有对害虫的进行种的鉴定;引进湿地松等国外松后,该虫对其造成严重危害,在外来林业的害生物入侵对本土种造成危害被学术界关注的情况下,萧氏松茎象则是本土害虫危害外来引进树种的典型个例,为今后引进物种之前进行适生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永年, 潘桐. 1988. 也谈昆虫幼虫头宽及摄食量的增长规律. 昆虫知识, 25(4): 235-240.
李宗顺, 刘玉生, 彭金福, 等. 1998.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1(2): 198-20. DOI:10.3321/j.issn:1001-1498.1998.02.015
李宗顺, 曾清贤. 2001. 萧氏松茎象预测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江西林业科技, 2: 9-11.
李宗顺, 贺桂先. 2001. 萧氏松茎象早期寄主研究. 华东昆虫学报, 10(1): 100-102.
聂绍芳, 林仲桂, 彭珍宝, 等. 2000. 南岳景区松墨天牛的发生规律.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4): 96-99. DOI:10.3969/j.issn.1673-923X.2000.04.010
宋玉双, 王明旭, 陈良昌. 2001. 萧氏松茎象森林有害生物萧氏松茎象的危险性分析. 中国森林病虫, 20(3): 3-5. DOI:10.3969/j.issn.1671-0886.2001.03.001
温小遂, 匡元玉, 施明清, 等. 2004. 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产卵和取食习性. 昆虫学报, 47(5): 624-629. DOI:10.3321/j.issn:0454-6296.2004.05.014
张润志. 1997. 萧氏松茎象一新种记述. 林业科学, 33(6): 541-545. DOI:10.3321/j.issn:1001-7488.1997.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