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6, Vol. 42 Issue (6): 56-60   PDF    
0

文章信息

马乃训, 陈光才, 张文燕.
Ma Naixun, Chen Guangcai, Zhang Wenyan.
中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及标准探讨
Exploring the Criteria for Endangered Categories of Bamboo Species from China
林业科学, 2006, 42(6): 56-60.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6, 42(6): 56-6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4-11-16

作者相关文章

马乃训
陈光才
张文燕

中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及标准探讨
马乃训, 陈光才, 张文燕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富阳 311400
摘要: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竹种的生态幅、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开发利用价值和特有种等5个指标,将我国保护竹种划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列出濒危竹种10种,稀有竹种24种,渐危竹种22种,合计56种(含1种变型)。
关键词:中国    特产濒危竹种    濒危等级标准    
Exploring the Criteria for Endangered Categories of Bamboo Species from China
Ma Naixun, Chen Guangcai, Zhang Weny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of Forestry, CAF Fuyang 311400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original and distributional centers on bamboo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abundance in bamboo germplasm. Nowadays lots of bamboo species are on endangered status becaus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s from populati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Yet few of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are in progres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mplitude, distribution area and population quantity, utilization value, native species of bamboo in China, this paper set up endangered bamboo criteria categories: Endangered, Rare and Vulnerable. And 56 bamboo species are listed (including 1 variety); including 10 endangered species, 24 rare species, and 22 vulnerable species.
Key words: China    native bamboos threatened    endangered level    criteria    

竹子是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的总称。中国是世界竹子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 拥有39属500余种, 约占世界竹类植物属、种的一半, 并且绝大部分是中国特有种。由于竹类植物具有开花枯死、不少竹种花而不实或实而不育的特性, 以及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巨增, 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许多特产竹种也已处于濒危状态。一些分布范围较窄的竹种极易灭绝, 甚至是一个建设工程就足以使其遭受灭顶之灾。如特产我国极具观赏价值的倭形竹(Indosasa shibataeoides McClure), 1978年时还有天然林野生分布于广东罗浮山, 但20年后因人为活动导致其野生种群几近灭绝。这些珍稀濒危的竹种不乏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竹种, 如世界上最大的竹种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L.Sun), 具有巨大的材用价值, 但仅仅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至耿马一狭长地带, 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就极易灭绝。对国产竹类植物中的特产、珍稀及濒危种开展保护, 是有效保护竹类物种多样性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我国竹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1 我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类植物研究现状

我国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一直非常重视, 198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有濒危种类121种, 稀有种类110种, 渐危种类157种, 总计388种, 其中列入竹类植物2种, 即划为稀有种的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 (Rendle) Keng)和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傅立国等, 1992), 全面介绍了这388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及生态习性、保护价值和现状等。1999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计253种, 分为Ⅰ级和Ⅱ级2级保护级别, 竹类只有酸竹(Acidosasa chinensis C.D.Chu et C.S.Chao)列入Ⅱ级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 1998), 在中国被子植物濒危及稀有种851种中列出中国稀有及濒危竹类植物12种(表 1); 在243种中国特有被子植物中, 列出竹类植物11种(表 1)。

表 1 中国濒危及稀有竹类植物和特有竹类植物(1998) Tab.1 Endangered, rare & native bamboo species in China (1998)

2004年5月11日, 联合国公布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竹藤组织联合提出的一项研究报告, 提出全球大约1 200种野生竹种中, 将近一半因乱砍滥伐面临消亡危险, 最濒危的250种每种面积不到2 000 km2, 它们极易遭到砍伐而灭绝, 该报告没有给出最濒危竹种名录。

以上研究只有国际竹藤组织的报告是专门针对竹类植物, 但仅仅给出了研究结论, 没有具体详尽地阐述及说明, 濒危或保护竹种的提出, 主观性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 濒危竹类的数量在递增, 而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却非常滞后, 现实在呼唤对珍稀濒危竹类作出科学的界定, 加强对珍稀濒危竹类的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2 我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类植物濒危标准的依据

珍稀濒危竹类的界定取决于竹类植物资源现状及界定标准。一个科学的标准将正确指导我国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保护, 而标准的科学性依赖于标准制定依据是否合理和准确。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94年11月在第40次理事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修订的“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作为新的物种濒危等级标准系统, 在该系统中使用了依次为“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足和未评估”共8个等级(解焱, 1995)。依据这一标准, 分别在1996年和2001年提出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其中均未列入竹类植物物种。《中国植物红皮书》采用了“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 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采用2级分类, 即Ⅰ级和Ⅱ级2级保护植物。

从国际物种濒危等级标准的8个等级到我国濒危植物物种保护的3个或2个等级, 这些等级的划分, 都只是给出了各等级濒危物种的“软”性指标, 缺乏可度量的硬性指标, 实际操作性较差。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竹藤组织对250个最濒危竹种分布面积给出了2 000 km2即20万hm2的尺度, 按照这一指标, 我国有竹种500余种, 除了毛竹(Ph.hetechycla var. pub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2个竹种能够达到这一面积标准外, 其他所有竹种都将要列入极危竹种的行列, 这显然太过粗放。

在濒危竹类植物研究中一个更大的问题是除极少数几个或几十个栽培竹种外, 野生分布竹种的面积、资源等资料严重匮乏, 特别是近20~30年来所发表的竹类植物种占到国产竹类植物种数的一半以上, 其绝大多数仍一直停留在模式标本产地或狭小的几个产地, 要查清这些竹种的分布和资源以及几十年来的变化, 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即便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是不可能的。

鉴于上述种种问题及困难, 在进行竹类物种濒危等级标准划分研究时, 应充分讨论和认识竹类植物特有的生物学、生态型、遗传性乃至开发利用等特性。本文认为以下5个因素应该成为制定我国特产珍稀濒危竹类标准的依据。

2.1 生态幅

分布区狭窄并分布在非常特殊或脆弱的生境中的竹类植物物种, 通常是生态幅窄和高度特化, 导致遗传物质(基因)纯化, 基因多样性降低, 极不适应变化的环境, 这种单一的生存环境一旦发生变化或退化、或被人类过度开发破坏、或遭受严重病虫害等, 该类物种就会灭绝(丁圣彦, 2004)。它们所要求的特殊生态环境条件, 在自然界非常稀缺, 使通常可进行的异地保护也困难重重, 这些竹种应该成为濒危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2.2 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

我国有相当多的竹种分布范围非常有限, 只存在特定地区内, 甚至只是在一个山头或山岙零星分布, 其种群数量也极为有限, 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 灭绝的危险性非常大, 因而应该是制定竹种濒危等级的主要依据。

2.3 开发利用价值

竹类植物物种不同, 开发利用价值差异很大, 而且随着人类生活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些野生竹类的利用也在不断开拓, 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收益和生活状况, 而人们对无节制索取导致的恶果又全然无所顾忌时, 野生物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就会和它面临的濒危等级划上等号。竹类植物物种的濒危等级要充分考虑、调研和掌握人为干扰或威胁强度这一重要的致危因素。

2.4 给予我国特有种重点的关注

竹类植物物种在长时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分布的地域性, 这种地域性通常不受国界影响, 有些物种的分布会跨越多个国家, 有些则为某个国家所特有。对于具有在多个国家分布的物种, 可能会在不同的国家, 分别划归不同的濒危等级, 而在讨论我国濒危保护竹种时, 主要的范畴应该是放在国产特有竹类种群上。

2.5 不能忽视栽培种的保护

竹类植物有栽培种和野生种之区别, 比较而言, 栽培种在人们连续的世代培育下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因而应把注意力更多放在野生种上。问题是有一些栽培竹类, 栽培区域非常狭窄和局限, 伴随着经营习惯、经济效益及开花结实等, 可能被屏弃导致灭绝, 对这些栽培区域非常狭窄的栽培竹种也应当给予适当考虑。

3 国产竹类植物特有种

我国是一个竹子资源大国, 《中国植物志》(耿伯介等, 1996)共整理收集国产竹类37属515种(含存疑种13种), 变种、变型或栽培型100种, 在这之后陆续有竹类植物新种群发表, 至今为止, 经整理计有国产竹类植物39属567种, 变种、变型103种(不含近20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竹种)。其中绝大部分为近几十年来发表的新种群。由于竹子分类更多地依赖营养器官, 存在不少混乱, 仅靠营养器官进行鉴别的属种的可靠性尚存疑虑, 在学术上也存在诸多争议, 随着对竹类植物分类研究的深入, 会发现有部分种为重复发表、误定等, 有些种属会进行归并或重组, 也肯定还会有新发表的种群, 依据目前的竹类分类系统(以《中国植物志》为准), 国产竹类植物特有种群为11属140种(表 2)。

表 2 国产竹类植物特有种 Tab.2 Native bamboo species from China
4 我国特产保护竹类植物濒危等级标准

依照前面所述竹类植物濒危等级制定依据的讨论, 从当前所掌握的物种分布面积、资源以及变化的资料出发, 参照“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划分类别的标准, 把我国特产保护竹类植物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类别。提出各类别划分的可度量标准, 供讨论或参考。

4.1 濒危竹种

分布范围在一个生态幅窄的狭小区域内, 遗传高度特化, 一般技术下的异地保存难以成功; 或在众多竹类植物中具有重要或特殊的经济和开发利用价值, 近20~30年间资源破坏显著, 生长发育严重不良, 而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 或为单种属, 在科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或潜在价值而必须予以特殊保护的竹种。

4.2 稀有竹种

分布范围狭窄, 至今为止, 仅发现在一个县、区, 或为临近的几个县区但相邻地段内, 只有很少的种群, 种群面积通常不足20 hm2, 人为干扰强, 或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 应给予必要的关注的竹类物种。

4.3 渐危竹种

分布和资源同稀有竹种, 或虽有多个县区的较大分布范围, 但都是零星存在, 总面积通常不足100 hm2, 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随人为过度开发利用或生态恶化, 在今后很有可能成为濒危的竹种。

5 我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

根据广泛和大量的调查和资料查证, 对照以上标准, 提出以下我国特产濒危保护竹名录以供有关主管部门在颁布我国濒危保护竹种时作为参考(表 3)。考虑箭竹属竹种多达86种, 虽为我国特产, 但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山区, 一般生长在林下, 还有和箭竹属具有相似生态和分布的玉山竹属(Yushania), 种类也颇多, 作为得到世界高度关注和保护的大熊猫的主食竹, 其竹林也同时列入保护, 而且其各种的数量资源尚不够清楚, 在该建议保护竹种名录中均未列入。表中一些竹种, 是目前已知的资源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能会有变化。

表 3 我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建议名录 Tab.3 Suggestion list of protection on native, rare & endangered bamboo species from China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丁圣彦. 2004. 生态学——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傅立国, 金鉴明. 1992.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1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12-313, 318-319.
耿伯介, 王正平. 1996. 中国植物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解焱, 汪松. 1995. 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 生物多样性, 3(4): 234-239. DOI:10.3321/j.issn:1005-0094.1995.04.009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 1998.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