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6, Vol. 42 Issue (4): 112-116   PDF    
0

文章信息

武曙红, 张小全, 李俊清.
Wu Shuhong, Zhang Xiaoquan, Li Junqing.
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的基线问题
Baseline Issues for Forest-Based Carbon Sink Project on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林业科学, 2006, 42(4): 112-116.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6, 42(4): 112-1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5-06-22

作者相关文章

武曙红
张小全
李俊清

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的基线问题
武曙红1,2, 张小全1, 李俊清2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091;
2.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从定义、类型、准则和确定方法等方面论述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有关基线的问题; 对目前确定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并提出建议:我国在进行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时, 可采用半结构化的特定项目级基线方法来提高项目基线计算的一致性、可比性和总体质量。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CDM)    造林或再造林项目    基线    
Baseline Issues for Forest-Based Carbon Sink Project on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Wu Shuhong1,2, Zhang Xiaoquan1, Li Junqing2     
1.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AF Beijing 100091;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Baseline, wich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and negotiation on 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a crucial issues in the impl ementation of forestry carbon sink project in CDM. We discussed on some baseline issues associ ated with forest-based carbon sink project in CDM based on the essential implica tion of the baseline, types, basic criter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baseline a nd baseline methods. The processes of baseline methods for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s are introduce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 of the approach are analyzed, project-special semi-structural baseline that could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transparency of project baseline setting and contributed to the basel ine methods for forestry-related projects of China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s    baseline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ited natio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简称UNFCCC)第3次缔约方会议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为议定书附件B所列的发达国家缔约方及其他缔约方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应的温室气体减限排指标。为了协助UNFCCC附件Ⅰ缔约方履行其承诺的义务,缓解减限排对其带来的经济压力,并协助UNFCCC非附件Ⅰ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UNFCCC的最终目标,议定书第1 2款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简称CDM),该款第3段指出:允许UNFCCC附件Ⅰ缔约方在非附件Ⅰ缔约方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源排放或增强汇清除的活动,并用该活动产生的经证明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汇清除(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简称CERs)来完成其承诺的减限排指标(UNFCCC, 1997)。议定书规定,如果一个CDM项目要产生CERs,那么该项目活动所产生的CERs相对于没有该项目活动的情况而言应该是额外的,而且必须由指定经营实体(de signated operational entity, 简称DOE)证明。换句话说,CDM项目活动所产生的减排量或汇清除量必须是参与CDM项目的非附件Ⅰ缔约方无能力实现的、额外的减排量或汇清除,它是在实施项目的国家有能力达到源排放或汇清除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确保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或汇清除是额外的,必须有一个参照情景,这个参照情景就是基线。通过设定基线可以证明项目边界内所增加的汇清除是由项目所产生的,并非由于政策因素、市场变化和环境改变等因素造成的。

如何确定基线是CDM项目获得CDM执行理事会(executive board, 简称E B)批准和注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不同的项目活动类型,基线的定义和确定方法都有所不同,通过与基线比较,可以对CDM项目活动所产生的减排量或汇清除、环境额外性、减排增量成本进行计算、评价、测量和核实。因此,积极参与有关基线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研究,将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来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对基线问题有个充分的理解,本文论述了与林业项目基线相关的一些问题。

1 CDM林业项目基线的含义

UNFCCC第17/CP.7号决定第44段将CDM项目活动的基线定义为:一种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项目活动的情况下,人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基线应涵盖项目边界内所有温室气体的源排放和汇清除(UNFCCC,2001)。UNFCCC第19/CP.9号决定第19段将具体的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的基线明确规定为: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情况下,项目边界内碳库碳贮量变化之和的情景(UNFCCC, 2003)。即基线能合理地代表没有项目活动时可能出现的碳排放或碳吸收水平。

从CDM项目基线的定义可知,基线实际上是一种并不真正存在的情形的假设,所以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它的设置是一个具有一定主观性的决策过程。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投资国还是实施国都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CERs,所以他们都有可能设置不真实的假设,使项目基线被人为地缩小。

2 林业项目基线的基本类型

根据基线通用特性,可将其分为特定项目级基线(specific-projec t baseline)、地区级基线(regional-baseline)和国家级基线(national-baseline)。特定项目基线是针对具体的项目由项目开发者或投资者自行确定的基线;地区级基线是以项目所在地区的平均碳贮量或年平均碳通量为基准的基线;国家级基线是以项目所在国家的平均碳贮量或年平均碳通量为基准的基线。

根据基线的动态特性可分为动态基线和静态基线。动态基线是在项目期内可以根据定期评估或未预知事件随时进行调整的基线,它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政策和法规等因素变动的曲线。在项目计入期期间不断地对基线进行调整,能够使项目投资者获得的CERs更加真实,但也可能比预期得到的CERs少,使项目投资者在CERs收益上承担更多的风险。固定基线是在项目开始前建立并在整个项目的入计期内固定不变的基线。它只是基线的一种近似状态,有时可能不能客观地反映项目真实的基线情景,但会使项目投资者对项目产生的CERs有较大的确定性。在农田、牧地和荒地上造林或再造林通常采用固定基线,该种基线的碳贮量等于项目开始时项目边界内碳库碳贮量变化之和。如果选择可更新的计入期,每次更新时DOE应确定并通知CDM执行理事会原项目基线仍然有效,或者已经根据新数据更新(UNFCCC,2003)。

根据确定手段可将基线分为简单基线和复杂模型基线(Brown et al., 2000)。简单基线是以过去的土地利用趋势为基础,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进行外推的方式来确定的基线。复杂模拟基线是建立模型,模拟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确定的基线。

在联合执行活动(activities implemented jointly,简称AIJ)试验阶段实施的林业项目,大部分基线是在综合考虑上述几种类型的基础上来确定的,如洪都拉斯的Rio Bravo碳吸收项目、马来西亚的降低采伐影响项目和INFAPRO恢复雨林项目均采用基于项目的、简单的和固定的基线(Pinard et al., 1997; Moura-Costa, 1996);波利维亚的Noe l Kempff气候行动项目采用基于项目的、简单的和动态的基线,其基线可根据木材需求、森林法和毁林速率进行调整(Brown et al., 2000)。巴西的Guaraquecaba气候行动项目采用基于项目的、模拟土地利用空间的模型(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定期进行调整的动态基线(Brown et al., 1999);哥斯达尼加的保护区项目和私有林项目采用一般的、简单的和固定的基线(Soc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1998);我国广西环江和苍梧2个县的CDM再造林项目采用的是基于项目的、简单的和固定的基线。

3 确定基线的准则 3.1 环境有效性(environmental credibility)

《京都议定书》第12款第5条规定:CDM的每一个项目所产生的排放减少或汇清除增加相对于没有CDM项目的情况而言是额外的(UNFCCC, 2001)。如何确保项目产生的排放减少或汇清除增加具有额外性,对于维护全球环境的完整性和议定书的环境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基线的设定必须确保这种额外性能在CDM项目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如果项目的基线不具额外性,不能有效地防止欺瞒(cheating)或泄漏(leakage)等现象发生,那么全球环境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就可能遭到破坏。

3.2 成本有效性(simplicity and baseline cost)

根据UNFCCC第3款第3条规定: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应当遵从成本效益的原则(吴淑岱,1994),实施CDM项目的总成本应当尽可能低。由于设置基线的成本同其复杂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基线的设置应该尽可能简单。如果基线需通过高度精密的模型来模拟,就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和获取大量的数据,由此将导致设置基线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增加。基线成本还取决于它所能适用的项目的数量,如果基线模型越简单,适应性越广,成本相应就越低。此外,成本有效性还隐含着管理可行性的含义(即综合考虑参与方的制度、管理能力及项目资助方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某种确定基线的方法在实践中是否适用)。项目开发商设置基线时,必须在成本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尽量设计出既能保证基线可靠性又能使成本降到最低的方法。

3.3 透明性(transparency)

开发商所设定的项目基线必须经过DOE的认证,它的设定程序应该具有足够的透明性。透明性即其结构能被清楚地解释,所使用的参数与方法明确,并且可以被第三方修正。在CDM项目中使用程序透明的基线有助于消除基线的神秘色彩,潜在的项目投资者能更便捷地使所开发的CDM项目通过EB审批并被注册,还有助于DOE对项目基线的核查。

3.4 保守性(conservation)

UNFCCC第19/CP.9号决定第20段规定:考虑到不确定性, 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基准净温室气体汇清除在选择方式、假定、方法学、参数、数据源、关键因子和额外性时,必须采用保守的方式(UNFCCC, 2003)。对于参数或变量的不确定性, 如果设定的基线情景不会导致人为净温室气体汇清除的夸大, 则认为建立的基线情景是保守的。林业项目往往涉及较大的区域,预期的碳贮量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保证项目获得的CERS真实、可靠、不被人为夸大,基线情景及其碳贮量变化的估计尽可能要保守。如果预期的基线碳贮量是增加的,其增加量尽可能要设定高一些;相反,如果预期的基线碳贮量是降低的,其降低量要尽可能设定低一些。

4 确定基线的方法

根据UNFCCC第19/CP.9号决定第12段(g)的规定:项目参与方选择的基线方法学应该是CDM执行理事会过去批准的方法学或按有关条款建立的新的基线方法学(UNFCCC, 2003)。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广西的再造林项目提交的方法学被CDM执行理事批准。根据UNFCCC第19/CP.9号决定第22段规定, 在为一个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选择基线方法时,项目参与方应考虑到: 1)项目边界内碳库中碳贮量现在或历史的变化;2)在存在投资障碍的情况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的、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的项目边界内碳库中碳贮量的变化;3)在项目开始时,最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项目边界内的碳贮量变化(UNFCCC, 2003)。这3种方式只是确定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基线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时,还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基线方法学的问题。

4.1 林业碳汇项目基线的确定方法 4.1.1 简单的逻辑推理

不采用定量的方法,只是通过简单逻辑推理来对未来的土地利用趋势及其碳贮量变化进行预测。例如,根据目前的土地利用趋势和社会发展状况推测,拟实施项目的土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将被作为农地,那么,项目基线可根据项目边界内农地碳库中碳贮量的变化之和来确定。或在常规的土地利用基础上,根据木材需求、市场取向、森林法和毁林速率来确定基线。

4.1.2 政府规划

UNFCCC第17/CP.7号决定第45段(e)规定:CDM项目活动基线的确定需考虑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如部门改革行动、能源部门发展计划和项目部门的经济情况(UNFCCC, 2001)。CDM执行理事会(EB)第16届会议将国家或部门的政策分为2类,即E+和E-类。E+类政策会激励排放密集型技术的使用,从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E-类政策有利于减排技术的使用(如采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林业项目, E+类政策类似于激励毁林的政策, E-类政策相当于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毁林)和造林再造林的政策。EB第16届会议规定, 如果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政策是在议定书通过以前实施的, 制定基线时就需考虑该政策, 如果是在议定书通过以后实施的, 制定基线时则不需考虑这类政策的影响,即假定该类政策不存在。我国正在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 大部分是议定书通过以后实施的, 因此在设定基线时可以不予考虑。

4.1.3 过程模拟

根据项目实施地离城镇、道路和农场的远近程度,人口增长情况,粮食需求和当地的农业生产力,应用社会经济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建立基线。模型的建立可参考美国针对农林部门而建立的FASOM模型。

4.2 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的确定方法

基线的确定过程一般分为2个阶段。首先,确定没有项目实施时的最可能的土地利用情景;第二,量化这种情景引起的碳贮量变化。不同的项目活动类型确定基线的方法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项目活动类型,因项目背景和设计方法不同,确定基线的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下面分别对目前确定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可采用的3种主要方法进行分析。

4.2.1 半结构化的特定项目级基线的方法

测定和调查项目开始时相关碳库的最初碳贮量、本地区盛行的土地利用方式、项目实施地的立地及气候条件,确定土地的适宜性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然后对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做出预测,并根据文献资料和对样地的直接测定结果,对可能的温室气体源汇进行估计。如果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商品林,需要了解整地的方式、混交树种、树种生长速率、木材碳密度、干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率以及土壤碳贮量等信息;如果是荒地,需要了解土壤种子库、项目实施地的气候和土壤状况、植物可能的生长状况和能够引起碳贮量增加的因素等;如果是牧地,需要了解甲烷的排放状况和土壤碳库中碳贮量的变化状况(Tipper et al., 2001)。

4.2.2 结构化的基于模拟的方法

通过分析项目所在地的位置、实际面积、在1990年以前是否造过林及目前的土地利用类型等来确定采用何种模型,用所选择的模型模拟和计算相关碳库碳贮量的变化。由于模型涉及到很多农业生态系统的参数,所以必须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

4.2.3 国家级或地区级基线方法

该方法是以一个区域的平均碳贮量或年平均碳通量作为项目的基线。国家级基线的方法是采用国家平均碳贮量或年均碳通量作为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的基线。地区级基线方法是以地区单位面积平均碳贮量作为基线。

4.3 分析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的确定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的特定项目级基线的方法来确定基线,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一些定性的描述和论据来证实基线设置中的假设,对所需要的论据可以从以前筛选出的项目中获得。随着经验的积累,还可以对一些定性的标准进行改进,所以与结构化的特定项目级基线的方法相比,该种方法可以提高项目基线的一致性、可比性和项目的总体质量,对于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而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结构化的基于模拟的方法与半结构化的特定项目级基线的方法相比,虽然能进一步提高基线的一致性和透明性,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但要研究和开发出令人满意的模型和标准的技术路线来克服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潜在的差异,还需要从大量的CD 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中获得一些实践经验。在第一成承诺期,这种方法只是处于研究阶段,到第二承诺期该种方法有可能会被广泛采用;

采用国家级基线方法可提高基线的透明性和项目之间基线的一致性, 减少分析和选择基线情景的成本,可以避开单独的额外性试验,所以采用该方法确定基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国家级平均碳贮量可能不能很好地反映项目边界内的真实碳贮量。对于森林覆被率高的国家,造林或再造林项目要达到国家级平均碳贮量水平,要等几年甚至几十年;对于森林覆被率低的国家,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很容易达到国家级平均碳贮量水平。李克让(2003)通过CEVSA模型计算表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储量为1.07万t·km-2,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47 kg·m-2, 土壤平均碳密度为9.17 kg·m-2。在西部地区,土地覆被类型主要是沙漠和草地,植被分布稀疏,植被和土壤碳储量非常低,尤其是三大盆地的沙漠区域,植被和土壤碳密度几乎为零,所以该地区的平均碳储量远远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仅有17.9 t·km-2;东北地区的东部和北部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地表凋落物层厚,温度低,土壤有机质分解慢,所以地区的平均碳储量要比平均水平高得多,大约为1.36万t·km-2。如果在这2个地区实施的项目都以国家平均碳储量作为基线,那么所确定的基线就不能真实地反映没有实施项目时的实际碳储量水平。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基线, 将意味着某些土地利用方式被忽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引起的碳排放或汇清除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以地区平均碳贮量或碳通量作为基线:从理论上讲,采用国家级平均碳贮量或年均碳通量为基础来确定基线时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把数据分散到亚等级地区而得到减小。因此,从一个同质的土地利用系统中所获得的平均数可能更能代表特定的项目。如果这种基线由独立于项目开发者外的组织或机构来确定,可提高基线的透明性并降低项目基线之间的不一致性(Brown et al., 2000)。然而,由于碳贮量和年均碳通量潜在的区域化特性, 国家有关数据的记录可能是按地区进行的,而有些地区数据记录是相当有限的,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的信息可能会相当缺乏,要使地区的划分过程标准化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划分区域时可能会有意地采用使CERs被夸大的方法。

人们普遍认为,确定基线的标准方法应当具有高度完整的结构,并能确保计算的一致性和质量。但是,由于我国CDM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潜在的多样性、缺乏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与CO2通量关系的了解及目前可利用的资料的局限性,采用高度结构化的模拟的方法是不可行的。由于确定基线的方法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的要求日益增加,而目前我国欠缺基础的、标准的模型数据,所以在确定我国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基线时,应采用半结构化的特定项目级基线的方法来计算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的基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李克让. 2003. 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北京: 气象出版社, 75-76.
吴淑岱. 199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司.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6-17.
Brown S, Calmon M, Delaney M.1999. Development of a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Trend Model for the Gutaraquecaba Climate Action Project. Arlington: Winrock International, 14
Brown S, Burnham M, Delany M, et al. 2000. Issues and challenge for forest-based carbon-offset Project: A case study of the Noel Kempff Climate Action Project in Bolivia.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3: 132-137.
Moura-Costa P H. 1996. Tropical forestry practice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A review and case study from Southeast Asia. Ambio, 25: 279-283.
Pinard M, Putz F. 1997. Monitor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reduce-impact logging project in Malaysia.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 203-215. DOI:10.1007/BF02437204
Soc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1998.Final Report of the Assessment of project design and schedule of emission reduction units for the Protected Areas Project of the Costa Rican Office for Joint Implementation. Oxford: SGS, 133
Tipper R, McGhee W, deJong B, et al. 2001. Baseline for Forest Based Project. OECD Technical Paper, 3: 13-17.
UNFCCC.1997.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EB/OL]. [1998-03-06].http://unfccc.int/resource
UNFCCC.2001. Modal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s defined in Article 12 of the Kyoto Protocol. [EB/OL].[2002-01-21].http://unfccc.int/resource
UNFCCC.2003. Modal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 activities under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the first commitment period of the KyotoProtocol.[EB/OL].[2004-03-03]. 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p9/06a0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