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5, Vol. 41 Issue (3): 63-67   PDF    
0

文章信息

蔡邦平, 王振忠, 张秀英.
Cai Bangping, Wang Zhenzhong, Zhang Xiuying.
厦门观赏棕榈植物引种影响因素的研究
Ec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Introduction of Ornamental-Palm Plants in Xiamen
林业科学, 2005, 41(3): 63-67.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5, 41(3): 63-6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3-01-24

作者相关文章

蔡邦平
王振忠
张秀英

厦门观赏棕榈植物引种影响因素的研究
蔡邦平, 王振忠, 张秀英     
福建省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厦门 361003
摘要: 以厦门植物园引种的56种棕榈科植物为材料,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原产地的经纬度、海拔、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定植时间等因素对引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厦门地区引种棕榈植物的3个关键成败因子是原产地的纬度、海拔和引种定植时间;分布于南北纬20°以上的中纬度棕榈植物、分布于高海拔的种较易获得引种成功;引种定植时间宜于初春之后到秋季之前进行;棕榈植物原产地的经度以及内陆或沿海适应性,对引种棕榈植物影响较小。
关键词:棕榈科    观赏植物    引种    
Ec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Introduction of Ornamental-Palm Plants in Xiamen
Cai Bangping, Wang Zhenzhong, Zhang Xiuying     
Xiamen Botanical Garden, Fujian Province Xiamen 361003
Abstract: More than 400 species of palms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in Xiamen Botanical Garden during the past 43 years. The factors affecting palms' introduction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longitude, latitude, elevation, organism' habits, suitability and planting time of 56 species, by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Latitude, elevation and planting time were 3 key ec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introduction of palms in Xiamen. 2)The palm plants distributed between 20~44° north and south latitude, and seeds introduced from area with high elevation were easy to obtain success. 3)It was good time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to plant the introduced palms. 4)The longitude of original habitat and the suitability to coastal or interior were the factors less affecting the result of introduction of the ornamental-palm plants in Xiamen.
Key words: Palmae    ornamental plant    introduction    

棕榈植物是指棕榈科(Palmae)的单子叶木本植物。全世界的棕榈科植物约有207属、2 800多种(林有润等,1998),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之间(Jack,1990),分布中心位于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原产于我国的有18属、98种,其中我国特有种有27种(林有润等,1998),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廖启炓等,1998)。椰子(Cocos nucifera)、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枣椰(Phoenix dactylifera)、油棕(Elaeis guineensis)、西谷棕(Metroxylon sagu)等是世界著名的经济作物。除了作为经济作物之外,许多棕榈科植物还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挺拔多姿、形态优美,被著名植物学家林奈誉为“植物世界中的王子”(Jones,1994)。厦门植物园自1960年创建以来,始终都将棕榈科植物的引种作为重要工作内容,40余年来,从世界各地引种栽培棕榈科植物400余种,现已大量繁殖推广应用到园林绿化上约25种。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厦门地区引种棕榈植物的成败因素,本文以世界各地引进的56种棕榈植物为材料,分析其原产地的经纬度、海拔、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定植时间等对引种结果的影响,供棕榈科植物引种工作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厦门植物园地处24°20′N,118°04′E。年平均降雨量1 149.9 mm,年相对湿度77%;年平均温度20.8 ℃,全年温差不大,最低温度在2月,月平均12.6 ℃,极端最低温度2 ℃,最高温度在7月,月平均28.2 ℃,极端最高温度38.4 ℃;全年春、夏、秋3季明显,基本无冬季,终年无霜,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试验地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土层中厚(70 cm左右),砂质含量高。

2 材料与方法

厦门植物园早期引种的棕榈科植物都以种子为材料,选择其中56种已达成年植株、种子来源明确、原产地清楚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植物园历年的引种定植记录,确定棕榈植物的年龄、种子来源、定植时间等;实地调查记载试验地上植株的树高(H)、胸径(D)等生长指标以及开花、结实状况。一个树种,同一年栽培多株者测定3株取均值,仅有1株者则以其为准。根据调查因子结合原产地生长状况(D0H0分别指成年株在原产地生长的胸径、树高(Jack,1990Jones,1994Dransfield et al., 1995),综合评价其引种结果(表 12)。

表 1 观赏棕榈植物引种结果综合评价 Tab.1 General evaluation of introduced ornamental palm plants
表 2 56种棕榈植物的主要生态及栽培因素和引种结果评价 Tab.2 Habitat and cultivation factors and the evaluation class of introduction for 56 introduced palms

以引种结果评价指数为因变量y,试验种质的原产地经度x1、纬度x2、海拔x3、需光性x4、内陆或沿海适应性x5、定植时间x6为自变量;自变量中,经度以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纬度以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需光性赋值方法为阳性为1、阴性为-1、无明显的阴阳性为0;内陆或沿海适应性则以适应沿海为1、适应内陆为-1、适应性极广为0;定植时间取其月值。将数据整理为矩阵形式,为了消除不同因子测量单位的影响,数据采用无量纲处理,即进行标准化变换。再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莫惠栋,1984)。按Dewey等(1959)的方法(莫惠栋,1984)进行通径分析,计算因子对引种结果的通径系数。由通径系数可求算决定系数和直接决定度(孙熙椿等,1985)。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分析

棕榈植物引种时,原产地的纬度与引种结果具有极密切的相关关系;其原产地的分布海拔也与引种成败相关,相关系数为负向显著相关(表 3)。

表 3 相关系数矩阵 Tab.3 The matrix of correlated coefficient

原产地的纬度与引种结果呈负向极显著相关表明:纬度绝对值越小,引种结果指数越大,引种结果越不理想,因而在厦门地区,引种较高纬度地带的棕榈植物易于成功,反之则难。这与植物引种气候相似理论相符,厦门处于中纬度,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纬度越低,越接近赤道,属于热带气候,这些地方的棕榈植物引种到厦门,生境的气候相差较大,引种结果往往不理想。厦门引种棕榈植物40余年的结果表明,生长赤道附近的水椰、油棕、小果孔雀椰子(Gronophhyllum microcarpum)、波氏窃榈(Phoenicophorium borsigianum)等,不是生长很差就是受冻致死;相反,较高纬度的棕榈植物引种到厦门地区,一般都生长良好,如沼地棕、砂糖椰子(Arenga pinnata)、智利酒椰、加那利海枣、丝葵等。引种结果与原产地的海拔也呈负向显著相关,也是符合植物引种理论的。从气候学来看,高海拔地带气温低,这与上述纬度影响是相同的道理。同样生长于热带地区的泰氏榈、大王椰子、董棕等,因其自然生境都位于高海拔地区,引种到厦门地区就生长良好。

3.2 通径分析

由于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正负效应互相制约,有时会掩盖某一些因子对引种结果的真实效应。为此,用通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出引种结果的真正影响因素。6个因子对引种结果的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列于表 4。其总效应等值于各性状对依变量的简相关系数。

表 4 通径系数矩阵 Tab.4 The matrix of path analysis coefficient

各因子对厦门地区引种棕榈植物结果的直接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纬度x2、海拔x3、定植时间x6、需光性x4、内陆或沿海适应性x5和经度x1(表 4)。其中负向效应是纬度、海拔、需光性,正向效应最大值是定植时间。因此定植时间对引种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试验中的定植时间为从3月开始,而定植时间对引种结果的直接效应为正向,表明引种定植时间宜于初春开始,秋季之后效果就较差。这与棕榈科植物大都为热带、亚热带植物,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有关。初春之后,温度回升,能够满足引种定植所需的温度;而在秋季之后,厦门地区的温度开始下降,这时进行引种定植,温度太低,棕榈植物尚未恢复,会发生低温受冻现象。通径分析还表明,引种棕榈的需光性对引种结果也有较大的负向效应,即引进的棕榈植物原生生境复杂多样,既能适应光照条件又宜于阴暗生境的种,易于引种成功。再次,经度、内陆或沿海适应性直接通径系数较小,对引种结果直接影响极小。因此引种棕榈植物时,可认为原产地的经度和内陆或沿海适应性,对引种结果成败基本无影响。通径分析的剩余效应为1.089,这是由于试验误差和其他未选择因子的影响。

3.3 决定系数分析

决定系数表示各原因对结果的相对决定程度,通过决定系数分析更能表示出各因子间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决定棕榈植物引种结果的主要因子为纬度(dy.2=0.093 4)、海拔(dy.3=0.025 1)和定植时间(dy.6=0.024 0),这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

决定度是评价各因子对棕榈植物引种结果的贡献程度。根据直接决定度大小,依次为纬度、定植时间、海拔、需光性、内陆或沿海适应性、经度(表 5)。这仍进一步说明纬度对引种结果具有最大的贡献,而经度和内陆或沿海适应性对引种结果的贡献极小。

表 5 决定系数和共同决定系数矩阵 Tab.5 The matrix of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and joint-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3.4 各因子影响引种结果综合评价

为了便于比较各因素对棕榈植物引种的相关和影响程度,将各因子的直接效应、总效应、对y的直接决定系数、直接决定度等4个指标,进行位次排序(表 6)。从表 6可看出纬度x2、海拔x3和定植时间x6 3者位序较前,说明这3个因子是影响厦门地区引种棕榈植物成败的最主要因素;而经度x1和内陆或沿海适应性x5的位序较后,它们对引种结果影响不大。因此,在进行棕榈植物引种时,首先是考虑其原产地的纬度和分布海拔,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引种定植,才能确保棕榈植物引种成功。

表 6 各因子对棕榈引种结果的综合评价名次表 Tab.6 Lis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palms introduction
4 小结与讨论

1) 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等都较为一致地表明,影响厦门地区引种棕榈植物的主要因素是原产地的纬度、海拔以及引种定植时间,这3个因素是引种成败的关键因子。而引种结果与原产地的经度以及内陆或沿海适应性,相关关系不大。

2) 棕榈植物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之间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根据研究结果表现在厦门地区引种棕榈植物,较高纬度的种比低纬度的易于成功。因此在南北纬20°以上的较高纬度棕榈植物都适宜引种到厦门地区。相反低纬度,尤其赤道附近的热带棕榈植物引种较难获得成功。

3) 棕榈植物原产地的海拔也是影响引种的重要因子,高海拔的种较易获得引种成功。因此一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高海拔棕榈植物引种到厦门地区,生长也较好。

4) 定植时间影响引种结果,主要与温度有关。棕榈植物大都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方,所需温度较高,因此厦门地区引种定植时间宜于初春之后到秋季之前的高温季节进行。

5) 棕榈原产地的经度以及内陆或沿海适应性,对引种棕榈植物影响较小,因此引进棕榈植物时,这2个因素可以不予考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廖启炓, 王振忠, 蔡邦平. 1998. 棕榈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之我见. 见: 解自来主编. 第二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江苏林业科技, 25(增刊): 44-48
林有润, 郭丽秀. 1998. 浅谈棕榈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起源及地理分布. 广东园林, 76(1): 1-9.
莫惠栋. 1984. 农业试验统计.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37-544.
孙熙椿, 潘熙淦. 1985. 杂交水稻数量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遗传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3): 326-340.
Jones D L. 1994. Palms throughout the world.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ititution Press, 62-370.
Jack Krempin. 1990. Palms and cycads around the world. Washington: Smithsonian lnsititution Press, 30-180.
Dransfield J, Beentje H. 1995. The palms of madgasgar. Richmond: Royal Botanical Gardens, Kew and the International Palm Society, 2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