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马阿滨, 王伟英, 孙宝刚.
- Ma Abin, Wang Weiying, Sun Baogang.
- 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
-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riteria System and Measurement for Heilongjiang F orest Industrial Region
- 林业科学, 2004, 40(2): 68-74.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4, 40(2): 68-7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2-09-27
-
作者相关文章
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模式、目标和国家健康运行的标志,作为指导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普遍理念,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林业承担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实践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在中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黑龙江森工林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均处于非理想的状态。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改变黑龙江森工林区困境的正确抉择。研究、探讨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立指标体系并评价森工林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对黑龙江森工林区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积极的作用。
1 森工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问题 1.1 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用材林基地已经开发建设了50多年。目前处在木材资源短缺、林区经济不景气的状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黑龙江森工林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林业发展的要求和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就是使森工林区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平衡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真正实现森林生态效益、林业经济效益和林区社会效益的统一(马阿滨,2000)。
《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黑龙江森工林区应该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抓好林业产业的发展。在“两个体系”的战略指导下,把森工林区建成高产、高效、优质、稳定的用材林基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马阿滨,1998)。
1.2 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发展可持续性的状态特征表现为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因而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也必须把二者作为统一整体。依据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指标体系要能够科学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全面反映出区域自然社会系统的主要本质特征。体系要简单,概念要明确,涵义不重复,数据资料易得,计算方便。指标体系应根据评价目的的需要和指标功能的不同分出层次,并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秦毅等,1997)。
2 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成和评价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构成和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的确定还应考虑如下的基本问题:(1)应围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主要目标,即森林生态效益,林业经济发展,林区社会稳定设置指标;(2)在森工林区这个层次上应能充分反映该区域的特色;(3)指标的选取应在森林生态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反映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的指标要素(曹志平,1996)。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要素构成了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即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社会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形成各自的指标体系,但又紧密相关、相互制约。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类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基本框架如图 1。
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反映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情况的。这里采用综合评分法,其单项指标实现率(也是各单项指标得分)为:S=Xi÷Zi。式中,S:各单项指标实现率,X:各单项指标实际值,Z:各单项指标标志值,i:项数(i=1……n)。
然后对每一类目的单项指标做归一化处理:
则目标层得分为:
单项指标的标志值实际上就是各个指标的标准值,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引入国家有关标准、科研成果、行业和地方有关规定或行业或区域的平均水平;还有的指标标志值是根据多年林业统计资料动态分析和专家论证确定的;类指标的权重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林业经济效益权重为0.4,森林生态效益为0.3,林区社会效益为0.3。
据此可以得知,若评价某一年的状况,Y越接近1,说明森工林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大,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接近于0则为非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现实的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一般要求,我们界定3种状态:[0,0.4]为非可持续发展状态,(0.4,0.7)为弱可持续发展状态,[0.7,1]为可持续发展状态。若对历年数据进行计算则可作趋势评价。Y值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说明森工林区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否则,为非可持续发展阶段。依据同样的方法可以对类指标层的各个指标和指标变量层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2.2 指标值的确定如图 1所示,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其中指标变量层是基本的评价层次,有27个,相关数据计算按上述公式进行。S为实现率,X为实际值,Z为标志值。所需数据以“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成果”和“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及其对应年度的统计数据(黑龙江省统计局,1998;哈尔滨市统计局,1998)为例。
2.2.1 择伐林地面积比例森林生态效益的好坏决定于林分的状态。短生态轮伐期是使森林有效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因素。根据森工林区的情况,这里以每年择伐林地面积占采伐总面积的比例来反映这个指标。标志值为100%。
这是一个评价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间接指标。以黑龙江省水资源资料作为依据。通过对水资源资料的分析,选用全省13个地市产水模数大于全省产水模数的个数比例代表水量平衡这个指标。标志值为100%。
评价生态建设好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森林资源评价的一个标准。森工林区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但大面积的次生林和少部分人工林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森林覆盖率。以林业用地合理经营全为森林覆盖为标志值。
作为国家重点林区,黑龙江森工林区有条件杜绝水土流失,因此标志值选为1。即水土保持率为100%。以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郁闭度0.5以下的林分面积与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代表水土流失率。
郁闭度反映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的强弱。林分及疏林郁闭度分为1.0~0.1。以现实的森林资源中0.7以上等级郁闭度林分面积比例代表这个指标。标志值为1.0,即100%为大郁闭度林分。
就黑龙江森工林区来说,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选择生态系统这个层次的指标。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就保护了物种及其基因的多样性。这里以天然林总面积中针阔叶混交林包括统计资料中的红松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例来代表这个指标。标志值是100%。
森林资源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的发挥,也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这里采用病、虫、鼠害面积与森林资源总面积之比来表示森林资源灾害率。标志值为1,即100%。
这一指标从总体上反映了某一区域的经济实力,是衡量某一区域经济福利程度的指标。选取哈尔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志值。
指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工作量。是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数。能够反映一个区域的扩大再生产能力。以哈尔滨地区人均基本建设投资额为标志值。
反映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和进程。鉴于统计资料的原因,以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哈尔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作为标志值。
反映林地利用的程度,也反映林地资源的利用潜力。一般说来,在黑龙江森工林区现实条件下,能够利用而未加以利用的土地并不多。
反映森林资源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黑龙江森工林区地带性森林植被为阔叶红松林,我们以成熟阔叶红松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标志值。
反映森林资源生长动态情况。生长量大,则说明为后代所作的努力大,未来发展的潜力就大。这里以中龄阔叶红松林单位面积生长量为标志值。
反映区域森林资源总量中近期可以利用的森林蓄积。黑龙江森工林区林分近成过熟林蓄积比例的标志值,根据林学理论和专家研究,应占50%~60%为佳。这里取60%。
黑龙江森工林区合理的林种结构应该适合用材林基地的要求,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较为适宜,对森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利。就地貌和坡度情况看,整个林区平坦地、缓坡占较大比例。根据这样的客观条件,从用材林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我们认为将来用材林面积应该不少于60%。目前的保护是完全必要的,没有今天的保护用材林基地就不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里用用材林面积比例代表林种结构这个指标。
反映黑龙江森工林区非林产业的情况。这里以多种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代表这个指标。依据森工林区木材生产未来的趋势,多种经营产值标志值50%为好。
在天然成过熟林资源急速减少的情况下,合理发展人工林是必要的。在天然林面积占绝大部分的森工林区,只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合理选择树种、采用合理的经营措施,人工林的弊端是可以避免的。这里以所有人工林、宜林无林地和疏林、灌丛与林业用地的比值为标志值。
反映用材林基地森林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黑龙江森工林区开发建设时间较长,林道网密度较一般林区为高,但作为用材林基地其经营条件距合理林道网密度还有距离。取5.0 m·hm-2为标志值。
衡量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程度和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以100%作为标志值。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指标。因为统计资料的原因,我们取森工林区林业系统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代表这个值。标志值取哈尔滨地区的从业人员平均收入。
饮食消费占日常支出的比例称为恩格尔系数,是反应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在保持健康状况的前提下,其值越低,可以认为该地区消费水平越高。当代西方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20%左右甚至更低。就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资料来看林业系统处于较低水平,恩格尔系数为52.0%。以全省城镇平均恩格尔系数45.9%为标志值。对于这类指标值越低越好的指标,要做如下调整:
用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表示,是反映一个地区人们身体健康保健水平的综合指标。黑龙江森工林区每万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7.15人,而同期哈尔滨地区为68.14人。后者的医疗保健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可以作为标志值。
是一个测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指标。目前现实林区非林业用地人口密度为87.1·km-2,但全林区人口密度只有16.3·km-2,全省人口密度为81.9·km-2。林区人口已无减少的可能。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要求,森工林区木材产量将定在419万m3。我们以人均生活费支出3 438.24元,木材平均售价600.00元,物化成本按50%计算。概略求算出森工林区木材资源自身承载能力约为37万人。木材深加工和多种经营包括在内按增加2倍计算则可承载111万人。以这个数据作为人口密度标志值。
林区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我们以每万人拥有中级及以上科技人员数量来反映这个指标。以哈尔滨地区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数量为标志值。
用每万人大专程度及以上人数来反映这个指标,依这一指标反映林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也反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程度。在现实情况下,以哈尔滨地区这个指标作为标志值。
这里选取科技三项费用比重来测算。即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百分率。这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科技经费投入比例。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和其发挥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以哈尔滨地区的科技经费作为标志值。森工系统按企业方法统计,成本支出30亿元,加上育林基金7亿元,科技三项费用总计700万元。
职工工资是林区职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工资的保障程度决定了林区社会的稳定。是综合反映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里工资保障情况=1-工资拖欠率×100%。工资拖欠率=拖欠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标志值为100%。
全部指标值的计算如表 1。
根据前述方法,我们得出各单项指标得分、各类目指标得分和目标层得分值。从表 1数据可以分析黑龙江森工林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目标层得分为0.506 3,说明森工林区距可持续发展状态还有一定的距离。对目标层得分的贡献,森林生态效益占16.17%,林业经济效益占19.88%,林区社会效益占14.58%。未实现部分49.37%。三个类目指标的得分都不多,比较来说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差一些。这是森工林区发展状况不好的主要方面。每个类目指标中具体某个指标变量状况还可做具体分析。森林生态效益指标中水土保持率、郁闭度、天然针阔叶混交林面积比例都亟待提高。水量平衡有待森林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后得到改善。生态效益总体上比其他两项要好一些。经济效益类各指标都亟待提高,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开发等方面要加强工作,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均收入,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同时改善森林经营条件,加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合理安排林种结构,采取合理有力的措施提高林分生长量,使森林资源达到生长量大、蓄积量高、林龄结构合理的要求。林区社会效益状况不好。文化、科技、医疗保健水平都有待提高。科研经费太少将严重影响科技对林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工资保障情况有待改善。
3.2 讨论黑龙江森工林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用材林基地,建设发展了50年,也为国家贡献了50年。在形成营林、采运、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各业并举的同时,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甚至不能满足森工林区自身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滞后,大区域的生态效益也在下降,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前,森林资源的危机和经济的危困问题已相当严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森工林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黑龙江森工林区的经济、社会状况有了改观,森林资源状况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国家大力度的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正在扭转着木材采伐过量和经营政策失当所带来的不利局面。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必将为森工林区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保护和扩大天保工程的成果,使森工林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尽快地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已是紧迫的任务。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探讨,有助于认识、评价和研究森工林区的发展过程和状态,有利于及时调整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本文从分析森工林区的基本状况和作为国家用材林基地的发展方向出发,以讨论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为基础,提出了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研究离不开统计资料的完善。在目前森工林区由传统的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指标体系要兼顾过去的统计资料和可能获取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希望通过指标体系对森工林区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使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林业经济效益和林区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很好的结合。从而使黑龙江森工林区在天保工程的基础上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指标体系以森林生态效益持续发挥、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林区社会效益长期稳定为宗旨,分解为27个指标。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统计资料以实现指标的量化。
按此方法可对历史过程数据进行计算,对发展趋势做出评价。统计资料时间间隔可为5年,与森林资源清查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可对森工林区的发展过程做出评价。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做出灰色预测,根据变化趋势和预测结果把握森工林区的发展。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取比较复杂和困难。一方面要求科学性、准确性与精度,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实际上的可行性。要考虑相关学科的进展,要兼顾历史和现实,要考虑统计资料的连续性。
曹志平. 1996. 持续发展指标研究简介. 生态学杂志, 15(5): 41-46. |
哈尔滨市统计局. 1998. 哈尔滨市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
黑龙江省统计局. 1998. 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
马阿滨. 1998. 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林业科技, 23(6): 1-4. |
马阿滨. 2000. 黑龙江森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 森林工程, 16(5): 4-6. DOI:10.3969/j.issn.1001-005X.2000.05.002 |
秦毅, 马廷玉. 1997. 辽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软科学, (11): 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