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宗亦臣, 王贵禧, 冯双庆.
- Zong Yichen, Wang Guixi, Feng Shuangqing.
- 枣果实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 STUDY ON POLYPHENOL OXIDASE PROPERTY IN JUJUBE FRUITS
- 林业科学, 2003, 39(3): 45-47.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3, 39(3): 45-4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1-12-29
-
作者相关文章
2.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北京 100094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是一种含铜酶,它能够催化酚类物质转变成醌。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植物组织褐变的研究表明,组织的褐变主要是PPO作用于天然底物酚类物质所致。Chang等(1990)研究认为,儿茶酚是水果中PPO最重要的天然底物;王璋(1990)和Coseteng等(1987)指出,不同来源的PPO作用的天然底物是不同的,而且作用的最适天然底物不一定存在于同一植物体中。国内对果实采后组织褐变的研究,多注重贮藏中果实PPO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果实品质变化之间的联系。关于枣果实采后贮存中PPO的活性变化,寇小虹等(2000)认为呈上升趋势,但关于PPO的天然底物种类、最适天然底物、pH值对PPO的影响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我国有代表性的鲜食枣品种冬枣、梨枣为试材,对PPO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为枣保鲜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冬枣,1999-10采自山东沾化;梨枣,1999-10采自北京郊区。枣果采后立即运回实验室,并将试材放置到-40℃冰箱中冷冻待测。
1.2 测定与分析方法 1.2.1 多酚氧化酶(PPO)的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Coseteng等(1987)的方法,操作均在0~4℃进行。所用缓冲液为0.1 mol·L-1柠檬酸-0.2 mol·L-1磷酸氢二钠,用pHS-3C型酸度计测定冬枣、梨枣试材的pH值(均为5.5),并在此pH值下配制相应pH值的缓冲液,测定PPO活性。
多酚氧化酶(PPO)的提取:①丙酮粉制备:取枣果肉100 g,加入0.8 g聚乙二醇(M=6000),迅速加入200 mL冰丙酮(-40℃左右),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5 min,混合液用中速滤纸在漏斗架上过滤,残渣用冰丙酮反复冲洗,过滤,直至成为白色粉末,此粉末即为丙酮粉。放置室温干燥1夜后,称重,用滤纸包好,放入干燥器于0℃左右冰箱中保存。②酶液制备:称取1 g丙酮粉,加入20 mL相应pH的缓冲液,0℃下用磁力搅拌器匀浆30 min,在4000 rpm下离心30 min,取上清液,过滤,得粗酶提取液。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以儿茶酚为底物,2.75 mL相应pH缓冲液,加入0.15 mL 0.2 mol·L-1儿茶酚溶液(儿茶酚最终浓度为0.01 mol·L-1, 用相应pH值的缓冲液配制)至比色杯中,加入0.1 mL酶液5s后开始扫描1min内A420nm值的变化,酶活性以ΔOD420nm·min-1g-1FW表示,重复3次。
1.2.2 pH值对PPO活性影响的测定配制3.0~8.0系列pH值缓冲液,吸取2.4 mL缓冲液,加入由相应pH值配制的0.01 mol·L-1儿茶酚0.5 mL,在(30±1)℃条件下保温10 min,加入0.1 mL酶液5s后开始扫描1min内A420nm值的变化,酶活性以ΔOD420nm·min-1g-1FW表示,重复3次。
1.2.3 PPO底物专一性的测定酚类化合物定性分析:用高压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柱:μ-Bondapak Phenyl(0.4 cm×30 cm);流动相:35%甲醇-65% H2O(H3PO4调至pH4.5);流速:1 mL·min-1;检测器:UV254 nm×0.1 AμFs。作用的底物有:儿茶酸、咖啡酸、儿茶酚、没食子酸、绿原酸(浓度均为0.01 mol·L-1),阿魏酸、香豆酸(浓度均为0.03 mol·L-1)。
吸取在(30±1)℃保温10 min的底物2.9 mL(由相应pH缓冲液配制,最终底物浓度依其溶解度大小分别为0.01 mol·L-1和0.03 mol·L-1)于比色杯中,加入0.1 mL酶液5s后开始扫描1min内A420nm值的变化,酶活性以ΔOD420nm·min-1g-1FW表示,重复3次。
1.2.4 底物浓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测定用相应pH值缓冲液配制儿茶酚溶液。吸取2.5 mL儿茶酚溶液(浓度为5~60 μmol·L -1,浓度梯度为5 μmol·L-1, 于室温17.5℃条件下配制)于比色杯中,加入0.5 mL酶液5s后开始扫描1min内A420nm值的变化,酶活性以ΔOD420nm·min-1g-1FW表示,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果实中的酚类物质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枣果实中酚类物质分析鉴定,不同品种所含的酚类物质不同(表 1)。
|
|
在冬枣中检出没食子酸、儿茶酸、绿原酸、儿茶酚、咖啡酸共5种酚酸;而梨枣只检出儿茶酸、香豆酸、阿魏酸3种酚酸。且2个枣品种只有一种共同的底物——儿茶酸,这表明不同品种PPO作用的底物可能是不同的。
2.2 pH值对PPO活性的影响pH值对2个枣品种的PPO活性影响很大,PPO活性强烈依赖于pH值的大小(图 1)。由于PPO是含铜氧化酶,pH值较高或较低都会导致Cu2+的解离及蛋白质的变性,从而使PPO失去活性(王璋,1990)。图 1表明,pH值为7.0时,冬枣和梨枣PPO均出现活性高峰,说明7.0为二者PPO的最适pH值。
|
图 1 pH值对PPO活性的影响 Fig. 1 The effect of pH on the PPO activity |
以作用于没食子酸的活性为100计,冬枣作用于其他酚酸的活性分别为儿茶酚97.07、咖啡酸77.33、香豆酸133.33、绿原酸82.00,而儿茶酸和阿魏酸则不表现酶活性。梨枣的PPO活性依强弱顺序为:阿魏酸(189.53)>儿茶酚(123.83)>香豆酸(120.07)>儿茶酸(108.30)>没食子酸(100)>绿原酸(72.20)>咖啡酸(45.66)。
|
|
可见,冬枣PPO作用的最适天然底物为没食子酸,而梨枣PPO作用的最适天然底物是阿魏酸。从试验结果看,冬枣PPO作用于香豆酸的活性是没食子酸的1.3倍,但香豆酸在冬枣中并不存在(表 1),这说明PPO的最适底物不一定总和PPO同时存在于同一植物体中。另外,冬枣中咖啡酸和儿茶酚的含量分别为没食子酸的7.2倍和11.2倍,但以它们作为底物的PPO相对酶活性均低于没食子酸,这表明PPO的最适天然底物与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无关。
2.4 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 2。当底物浓度小于40 mmol·L-1时,PPO活性与底物浓度呈正相关。底物浓度大于40 mmol·L-1时,PPO活性开始减弱,并且降幅显著。这可能是由于酶的变性及产物的积累抑制了PPO的活性。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2个品种均显示出相同的规律,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PPO活性增高,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
图 2 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 Fig. 2 The effect of th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n PPO activity |
采后冬枣和梨枣的游离酚酸种类有很大不同。冬枣中测到的游离酚酸为没食子酸、儿茶酸、绿原酸、儿茶酚和咖啡酸;梨枣则为儿茶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冬枣、梨枣PPO的最适pH值均为7.0,在pH7.0时PPO活性最高。冬枣PPO作用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梨枣PPO作用的最适天然底物是阿魏酸。
寇晓虹, 王文生, 吴彩娥, 等. 2000. 鲜枣冷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33(6): 44-49. DOI:10.3321/j.issn:0578-1752.2000.06.008 |
王璋. 1990. 食品酶学.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254-274.
|
Chang Y L, Kagan L V, Antoni W J, et al. 1990. Enzymatic browning in relation to phenolic compounds and polyphenoloxidase activity among various peach cultivars. J Agric Food Chem, 38: 99-101. DOI:10.1021/jf00091a019 |
Coseteng M Y, Lee C Y. 1987. Changes in apple polyphenoloxidase and polyphenol concentration in relation to degree of browning. J Food Sci, 52(4): 985-989. DOI:10.1111/j.1365-2621.1987.tb14257.x |
2003, Vol.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