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洪伟, 陈辉, 吴承祯.
- Hong Wei, Chen Hui, Wu Chengzhen.
- 毛竹专用复合肥研究
- A STUDY ON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FOR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 林业科学, 2003, 39(1): 80-85.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3, 39(1): 80-8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0-10-16
-
作者相关文章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类资源在我国森林资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福建省现有毛竹林面积60多万hm2,占全国的23%左右。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具有很多优良特性:竹林生长周期短,投入少,产出多;竹子自我繁育能力强,栽培技术易于掌握;笋竹用途广,加工附加值高;笋竹产品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笋竹产品市场适应性大、风险小。因此福建省把竹业开发作为山地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但是,在毛竹经营生产实践中,毛竹林普遍存在“老、小、少、黄”的状况(江奎宏,1996;何钧潮,1984)。其主要原因在于:经营粗放、只栽不管、只砍不抚、过伐后荒芜、垦复不合理或垦复后留竹少、竹林密度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造成毛竹生长不良(洪顺山,1987;傅懋毅,1991;陈金林,1996;严伍明,1997)。为了实现毛竹林的持续经营与高产高效经营,提高毛竹开发经济效益,本研究应用单形格子法进行毛竹专用复合肥的研究,通过试验地配方施肥试验,利用计算机技术筛选毛竹专用复合肥最优配方,为毛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服务于山地毛竹开发。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福建省沙县南霞乡福利综合林果场,位于东经117.8°,北纬26.4°。年均温19.2℃,最高温39.8℃,最低温-5.6℃,1月均温9.4℃。年均降水量1 656.5 mm,年均相对湿度83%。试验地位于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立竹度、竹龄结构基本一致、地势平缓的均匀坡面上,坡向为北坡,坡位为中坡。毛竹试验林立竹度在2 600株·hm-2左右(其中Ⅰ、Ⅱ、Ⅲ和Ⅳ度竹各占25%左右),平均胸径11.6 cm,平均高度14 m。试验小区呈一字形的波浪形排列,各小区内竹林生长良好。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60 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23.6 g·kg-1、全氮1.24 g·kg-1 、C/N比14.2、全磷0.26 g·kg-1、水解氮140 mg·kg-1、速效磷3.98 mg·kg-1、速效钾88.0 mg·kg-1,pH值5.3。林分经劈山、除草、垦复,经营状况良好。
2 研究方法考虑当前毛竹经营过程中施肥经验,并结合毛竹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试验材料选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N、P、K肥。试验设计采用混料试验设计中的单形格子设计({p, 2}设计)(洪伟,1993)。
2.1 单形格子设计假定x1,x2,…,xp分别表示p个因子,其试验点都取自因子空间:
试验观察值为y,试验因子为x1, x2, …, xp, Scheffe提出用正则多项式模型,如果一个混料试验的因子个数为p,多项式模型的次数为D次,用有序数对{p、D}表示这个混料试验。本研究采用{3,2}设计,对于{3,2}模型,设计包含了{3,1}的P个点设计和(1/2,1/2,0)排列所表示的CP2个点,其设计如表 1。
![]() |
{3, 2}单形格子的正则多项式模型为:
![]() |
成分的取值xi=0, 1/2, 1。根据单形格子法编码方法求出{3,2}设计表中不同xi所对应实际成分(表 2),并设置3种对比试验,一并列于表 2。
![]() |
按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4%,K2SO4含K2O 54%,并经1 kg有效成份计算,按照试验1~6号及对照2和对照3每400 m2施肥30 kg、对照1不施的假设计算各标准地实际施用量。在沙县南霞毛竹林分中进行毛竹配方施肥试验,施肥小区按肥料配方号顺序随机排列(图 1),每一试验重复2次。
![]() |
图 1 施肥试验安排 Fig. 1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 for fertilization |
施肥试验各处理小区面积400 m2,对照1不施肥。1995年3月对试验地进行竹林本底调查,并于1995年夏末初笋芽分化期(9月初)和1996年春季幼笋出土前1个月(2月底)各施入总量的50%。施肥前,对试验地进行一次全面的翻土松土,消除杂草灌木。小区边界开20 cm深的边沟,以明界线,并设5 m宽保护带,保护带一律不松土、不施肥。施肥采用条施,即间隔1.2 m开水平沟,沟深10 cm,施肥后覆土。
2.4 调查方法1996-03-25开始出笋量调查。每个标准地除在盛笋期留一定数量的笋外,其余时间所出的笋全部挖出,并逐个称重,分别统计每个标准地出笋量,计算总出笋重量。6月4日、5日调查成竹胸径。采用洪伟等(1988)提出的经验模型w1=-18.454 1+4.214 8x1计算成竹重量,式中w1为秆重(kg),x1为毛竹胸径(cm)。经济价值按笋重(kg)×2元·kg-1+成竹重(kg)×0.4元·kg-1计算,其中假定笋每kg 2元、竹秆每kg 0.4元。调查资料见表 3。
![]() |
按照单形格子设计建模方法,得到各变量的{3,2}模型:
![]() |
(1) |
![]() |
(2) |
![]() |
(3) |
式中,Y1为笋重(kg·400m-2),Y2为新竹重(kg·400m-2),Y3为毛竹林经济价值(yuan·400m-2)。
由于单形格子设计中成分取值分散在几个点上,得到回归方程是否能描述整个混料系统,还需进行适合度检验。为此,以单形格子设计的6个处理试验为控制点,根据控制点的2次重复试验对回归方程进行适合度检验。假定控制点验证试验观察值yij(i= 1, 2…,n,其中n为控制点个数;j=1,2,…,m,其中m为控制点试验重复次数),那么第i控制点观察值的平均值
鉴于以上2种检验方法均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适合的,故用其计算对照实验的估计值,并计算其相应相对误差(表 4)以检验其适合性。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估计精度为86.70%,其中最小误差仅为2.21%,最大误差为45.62%,即对照3的新竹重的估计误差较大;在所进行的6次实验的估计过程中,4次试验误差小于5%,因此,从总体上说,所建立的模型的实用程度较高,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 |
现对单形格子设计方案与对比方案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见表 5。因此,配方施肥比不施(对照1)产量可提高14.5%~67.1%,平均提高35.6%。最佳方案比对照2、3之平均值提高14.6% ~53.0%,平均提高36.1%;比不施肥(对照1)提高101.7%~143.5%,平均提高121.8%;是对照2、3之最大的1.18~1.34倍,但新竹重比对照2、3之最大值低,这与挖笋数量有关。
![]() |
由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对其进行方案模拟优化,在此对模型Y3(价值)进行模拟优化。
3.3.1 模型3的最优解在步长为“0.001”的0≤xi≤1区间内进行优化模式微机处理,得到本试验条件下高效配方方案中价值的最大值Ymax=481.34元,最大经济效益时各因素编码值x1=0、x2=0.484、x3=0.516,即组合方案为(0,0.484,0.516),折算成尿素5.04 kg·400 m-2、过磷酸钙16.26 k g·400 m-2、硫酸钾8.69 kg·400 m-2,是理想最优配方即理论最优方案,表明低水平氮肥、中水平磷肥和钾肥,可望得到较大的竹林收益。
3.3.2 配方的模拟优化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上机进行模拟实验,共可以得到501 501个配套组合配方的经济收益理论值,其分布在169.36~481.34元·400 m-2之间。其中经济收益160~175元配方5 450套;175~190元组合配方9 647套;19 0~2 05元组合配方12 957套;205~220元组合配方16 676套;220~235元组合配方213 123套;2 35~250元组合配方26 637套;250~265元组合配方33 327套;265~280元组合配方13 141套;280~295元组合配方50 012套;295~310元组合配方82 808套;310~325元组合配方42 858套;325~340元组合配方33 530套;340~355元组合配方28 521套;355~370元组合配方24 782套;370~385元组合配方21 695套;385~400元组合配方19 013套;400~415元组合配方16 545套;415~430元组合配方14 161套;430~445元组合配方11 768套;445 ~460元组合配方9 229套;460~475元组合配方6 193套;475~490元组合配方1 228套。可见,2 95~310元·400 m-2频率分布最大,且经济收益较大,也较为稳定,符合实际。
本试验优化的毛竹林最大经济收益是计算机模拟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理想最大值,若考虑到非控制因素(不可见因素)的影响,实现这套配方方案的频率是不高的,在其它土壤类型相似的地区也不一定适用。为了将毛竹专用复合肥高产配方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现将出现频率较高的经济收益区分段295~310元·400 m-2筛选出来。从试验中选筛出的配方方案,既考虑方案的稳定性,又考虑方案使竹林笋竹经济收益达到符合实际的最大值,因而在频率较高经济收益295~310元·400 m-2中选出x1、x2、x3编码平均值作为毛竹专用复合肥最佳配比,即(0.501,0.338,0.160),真实值是尿素8.609 kg·400 m-2,过磷酸钙19.083 kg·400 m-2,硫酸钾2.340 kg·400 m-2,对应的经济收益为306.91元·400 m-2。295~310元·4 00 m-2当中经济效益最大为309.999 8元·400 m-2,对应方案为(0.411,0.283,0.306),每400 m2施肥30 kg情况下的真实值是尿素7.696 kg·400 m-2,过磷酸钙17.417 kg·400 m-2,硫酸钾4.887 kg·400 m-2。经济收益频率最大的高效专用复合肥配方方案的优化区域水平的95%置信区间为N(0.500~0.502)、P(0.337~0.339)、K(0.159~0.161),相应的1 kg有效成分的配方区间为尿素(1.087~1.091)、过磷酸钙(2.407~2.421)和硫酸钾(0.294~0.298)。
4 讨论前人在农作物施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有关经济施肥的建模方法与专用肥研制方法(杨文致等,1993;赵德婉等,1992;张宁珍等,1999;陈建生等,1999;申建波等,1999;毛达如等,1991)。本研究根据单形格子混料设计理论,通过实地试验,建立了毛竹林施N、P、K肥与产量(出笋量、新竹重量、经济价值)关系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选出可行性良好的理想的专用复合肥配方方案,在类似中等肥力条件下实施相应施肥方案,经济收获可望达到295~310元·400 m-2。
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毛竹林配方施肥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优化,筛选得到毛竹专用复合肥理想配方为0.501:0.338:0.160,即若400 m2施复合肥30 kg,则复合肥中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8.609 kg:19.083 kg:2.340 kg。N、P、K三要素配比合理,科学施用毛竹专用复合肥,有利于毛竹生长发育,促进毛竹发笋量,提高成竹率,从而达到高产。
本文探讨毛竹林配方施肥的N、P、K优化配方即专用复合肥配方,试验方案设计中每400 m2施专用复合肥30 kg是根据研究区毛竹林立地条件而确定,对于不同立地条件施肥量大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不同立地条件下,毛竹专用复合肥的施肥具体剂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陈建生, 刘国坚, 徐培智, 等. 1999. 水稻专用BB肥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5(3): 249-257. DOI:10.3321/j.issn:1008-505X.1999.03.008 |
陈金林. 1996. 毛竹林高产施肥技术探讨. 林业科学研究, 9(3): 323-327. |
丁希泉. 1986. 农业应用回归设计.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24-226.
|
傅懋毅. 1991. 不同用途毛竹林施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4(3): 238-245. |
何钧潮. 1984. 竹笋高产早出四次施肥法. 竹子研究汇刊, 3(2): 62-69. |
洪顺山. 1987. 毛竹配方施肥研究初探. 竹子研究汇刊, 6(1): 35-41. |
洪伟. 1993. 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洪伟, 杨居暖, 潘永春, 等. 1988. 毛竹产量新模型研究. 竹子研究汇刊, 7(1): 1-12. |
江奎宏. 1996. 毛竹施肥技术经济效果研究. 竹子研究汇刊, 15(1): 1-29. |
毛达如, 张承东. 1991. 推荐施肥技术中施肥模型与试验设计的研究. 土壤通报, 22(5): 216-218. |
申建波, 李仁岗. 1999. 利用正交趋势分析进行大面积经济施肥建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5(3): 258-262. DOI:10.3321/j.issn:1008-505X.1999.03.009 |
严伍明. 1997.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竹子研究汇刊, 16(4): 53-55. |
杨文致, 程传策. 1993. 西瓜高产素生物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7(4): 350-355. |
赵德婉, 徐坤. 1992. 生姜高产技术体系优化方案的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3(3): 221-226. |
张宁珍, 陈美球, 谢建春, 等. 1999. BB肥对甘蔗经济性状、产量及糖分含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1(2): 261-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