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蔡平, 孙江华, 江佳富, Kerry O. Britton, Orr David.
- Cai Ping, Sun Jianghua, Jiang Jiafu, Kerry O. Britton, Orr David.
- 中国葛藤叶蝉名录及新种、新记录描述(同翅目:叶蝉科)
- A LIST OF CHINESE CICADELLIDAE (HOMOPTERA)ON KUDZU, WITH DESCRIPTION OF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S
- 林业科学, 2001, 37(3): 92-100.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1, 37(3): 92-10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0-02-28
-
作者相关文章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3.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230036;
4. USDA Forest Service, Southern Research Station, Athens, GA 30602-2044, USA;
5.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 27695 USA
2. Institute of Geogro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Beijing 100101;
3. Anhui Agricu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4. USDA Forest Service, Southern Research Station, Athens, GA 30602-2044, USA;
5.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Raleigh, NC 27695 USA
葛藤(Pueraria loabata(Willd.)Ohwi)起源于东亚, 在我国是一种具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作物。自1876年作为一种观赏植物从日本引入美国费城, 之后开始人为地种植传播(Stevens et al., 1976; Mckee et al., 1943), 如今已蔓延成灾, 至少已在美国东南部及美洲南部和南非成为严重的森林杂草(Holm et al., 1979), 在采取其它防治方法均未奏效的情况下, 被美国林务局列入生物防治计划, 拟在中国寻找天敌因子加以控制。通过中美双方研究人员3a(1997 ~ 1999年)来的工作, 从我国葛藤上采集昆虫标本近5000号, 其中有叶蝉标本450余号。经初步研究鉴定出叶蝉50种, 隶属于11亚科40属。其中含3个新种、1个中国新记录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 并建立1个新组合种。研究还发现, 石原保(T.Ishihara)在建立折板叶蝉属Paralaevicephalus Ishihara时(Ishihara, 1953), 对部分特征观察描述有误, 在此也对该属属征作了厘订。本文系首次对葛藤上的叶蝉种类系统研究报道。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
经田间观察, 本文记述的叶蝉除血点斑翅叶蝉(Tautoneura arachisi (Matsumura))、偏茎小绿叶蝉(Empoasca decedens Paoli)、棉叶蝉(Amrasca biguttula (Ishida))等部分种类在葛藤叶片背面刺吸汁液, 造成失绿的苍白色斑点,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e))和双色角胸叶蝉(Titutia colorata Jacobi)亦在新梢上取食外, 多数种类未见对葛藤造成明显的伤害, 有些种类可能只是在葛藤上停息。
1 毛叶蝉亚科Hylicinae 1.1 中国桨头叶蝉Nacolus sinensis (Ouchi, 1938)标本记录:1 ♂1 ♀, 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寄主:大豆、楝树、葛藤(新梢, +)等。分布: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湖北)。
2 耳叶蝉亚科Ledrinae 2.1 双色角胸叶蝉Titutia colorata Jacobi, 1944标本记录:10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50m, 1997-Ⅹ-2,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江西、福建)。
2.2 管茎砂片叶蝉Arenoledra tubularis Cai et Sun, 新种(图 1)
![]() |
图 1 管茎砂片叶蝉 Arenoledra tubularis Cai et Sun, sp .nov. Fig. 1 Arenoledra tubularis Cai et Sun, sp.nov. 1.雄虫Male, adult ;2.前翅Forewing ;3.雄虫生殖节腹面观 Male genital segments, ventral view ;4.雄虫生殖节侧面观Male genital segments, lateral view ;5.尾节Pygofer;6.下生殖板 Plate ;7.连索 Connective ;8.阳基侧突腹面观 Style, ventral view ;9.阳茎腹面观 Aedeagus, ventral view ;10.阳基侧突侧面观 Style, lateral view ;11.阳茎侧面观Aedeagus, lateral view |
雄虫:体长6.5 ~ 7.0 mm, 体连翅长7.1 ~ 7.5 mm; 头部宽2.0 mm, 头冠长0.8 mm; 前胸背板宽2.3 mm。
头冠前端宽圆突出, 侧缘稍在复眼前方弧圆后弯向顶端, 中长微大于复眼间宽, 中央有1纤细纵脊, 单眼着生处凹洼似有2小点, 冠面较光滑。前胸背板中长显著大于头冠, 也略大于自身宽度1/2, 前缘拱出, 侧缘近斜直, 后缘浅弧凹, 端部两侧各有1小凹窝。前翅近透明, 沿翅脉疏生暗褐至红褐色粒点。后足胫节外侧下棱脊疏生5 ~ 6根强刺。体前部及前翅基半部密生粗刻点。
体前部黄褐色, 复眼黑褐; 前翅具褐泽, 因腹部背面黄褐至红褐, 致呈暗褐黄色; 颜面红褐, 或为黄褐色但额唇基基部和两侧的颜面黑褐; 中、后胸腹板黑褐, 腹部腹面淡黄至黄赭色; 足亮褐至黄褐色, 后足腿节末端浅黑褐, 胫节带有绿泽, 胫刺红褐色。
雄虫腹部第八节腹板长于其前节1/4, 后缘微弧曲, 中央略凹入; 尾节突甚小, 指状, 生于腹缘近末端, 尾节后缘域斜生皱纹列; 下生殖板近豆荚形, 端部尖削; 连索十字形; 阳基侧突宽扁片状, 仅基部1/3狭细, 尔后骤然增宽并端向渐次收窄, 末端向下弯曲, 侧面略卷曲; 阳茎细长弯管状, 阳茎口位于末端背面。
正模♂,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 。副模 1 ♂,四川峨眉山, 900 ~ 1200 m , 1975-Ⅸ-19 , 魏重生。
外形及大小相似黑点砂片叶蝉(Arenoledra nigrimaculata Kuoh)(葛钟麟, 1992), 但本种体色较浅, 以及雄性外生殖器构造迥异, 完全可以区分。
寄主:葛藤(叶片, +)。
3 叶蝉亚科Iassinae 3.1 黑边翘缘叶蝉Krisna nigromarginata Cai et Shen, 1997标本记录:1 ♂1 ♀, 浙江临安天目山, 1998-Ⅶ -24, 蔡平。寄主:大麻(Cannabis sativa L.)、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河南、浙江、海南)。
3.2 二点翘缘叶蝉Krisna bimaculata Cai et Shen, 1997标本记录:1 ♀, 安徽宣城水东, 1999-Ⅶ -15, 吴。寄主:葛藤。分布:中国(河南、安徽、浙江)。
3.3 Batracomorphus sp.标本记录:1 ♀, 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
4 沟顶叶蝉亚科Selenocephalinae 4.1 宽槽胫叶蝉Drabescus ogumae Matsumura, 1912标本记录: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7-Ⅷ-18,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河南)。
4.2 阔颈增脉叶蝉Kutara nuchalis (Jacobi, 1943)标本记录: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1998-Ⅹ-11,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东北、河南、安徽、浙江), 前苏联滨海地区。
5 大叶蝉亚科Cicadellinae 5.1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e, 1758)标本记录:4 ♂♂5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7-Ⅷ-18;3 ♀♀, 采集地点同前, 1998-Ⅸ-3, 蔡平; 2 ♂♂2 ♀♀, 同前, 1999-V-13; 1 ♀, 同前, 1999-Ⅵ-5, 江佳富。寄主:葛藤(新梢、叶片, ++)、水稻、玉米、高梁、小米、茶、栗、小麦、甘蔗、麻、落花生、草莓、豆类、山芋、桑、梨、桃、苹果、杨、柳、洋槐等多种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杨柳科、蔷薇科植物, 共有寄主39科, 160多种。分布:世界各陆地动物地理区, 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5.2 白边大叶蝉Kolla paulula(Walker, 1858)标本记录: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750 m, 1999-Ⅵ-7, 蔡平; 1 ♀, 同前, 500 ~ 600m, 1997-Ⅵ-8;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7-Ⅵ-18, 蔡平; 1 ♀, 同前, 1999-V-13;2 ♀♀, 安徽歙县长青山, 200 m, 江佳富; 1 ♂, 四川双流, 1998-Ⅷ-14, 蔡平; 2 ♂♂3 ♀♀, 陕西秦岭, 1999-Ⅸ-4, 蔡平。寄主:葛藤(新梢、叶片, ++)、花椒、杂灌木、大麻、大豆、苋菜、萝卜。分布:中国(河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香港), 泰国, 越南, 印度, 斯里兰卡, 缅甸,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5.3 华凹大叶蝉Bothrogonia sinica Yang et Li, 1980标本记录:1 ♂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8-Ⅷ-18, 蔡平; 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310 ~ 740 m, 1997-V-18, 朱广平; 1 ♂, 同前, 1999-V-2, 蔡平; 1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50 m, 1997-Ⅹ-2, 蔡平; 1 ♀, 河南内乡宝天曼, 1200 m, 1999-Ⅶ -24, 蔡平。寄主:葛藤(新梢、叶片, +)、大豆、玉米、盐肤木、苹果、花椒、杜仲、杂灌木。分布: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云南)。
6 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 6.1 中华突脉叶蝉Riseveinus sinensis (Jacobi, 1944)标本记录: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500 ~ 600 m, 1997-Ⅵ-8,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陕西、安徽、福建、江西、湖北)。
6.2 宽索横脊叶蝉 Evacanthus latus Cai et Jiang, 新种(图 2)
![]() |
图 2 宽索横脊叶蝉 Evacanthus latus Cai et Jiang, sp.nov Fig. 2 Evacanthus latus Cai et Jiang, sp .nov 1.基瓣 Valve;2.尾节内侧观 Pygofer, inside view ;3.下生殖板 Plate ;4.连索Connective ;5.阳基侧突Style ;6.阳茎腹面观 Aedeagus, ventral view ;7.阳茎侧面观 Aedeagus, lateral view |
雄虫:体长7.2 mm, 体连翅长8.5 mm。
头冠前端弧圆突出, 中长约为复眼间宽3/4, 单眼上、下缘脊明显, 与中纵脊会聚于头冠前端, 冠面后半部中央有1“V”形脊突, 复眼内方的冠缘也脊起, 单眼位于脊间沟内靠近上缘脊, 单眼间距离大于单眼与复眼的间距。颜面额唇基中央纵脊及两侧肌肉横印痕列显著。前胸背板略宽于头部, 中长稍大于头冠, 近为自身宽度1/2, 前缘弧圆突出, 后缘中央略弧凹, 前缘域有1横凹痕。小盾片近与前胸背板等长, 两端趋向中央凹洼, 横刻痕直, 几达及侧缘。前翅长为宽的3倍强, 末端圆起。
雄虫第八腹板长方形, 中长为其前一节的4/5;基瓣近长方形; 尾节侧瓣椭圆形, 腹缘末端有1指状小突起不伸出尾节外露; 下生殖板狭长, 外缘略波曲并着生短毛; 连索“Y”形, 粗大, 尤以臂部甚宽大; 阳基侧突较细小, 末端足状尖出; 阳茎不十分对称, 阳茎干纵扁管状, 腹面具2周缘细齿的小突起, 端部两侧分别有1 ~ 3个齿突, 末端裂为两片基向弯曲尖出, 阳茎自中部两侧背方各具1细长突起后向延伸, 但不伸过阳茎末端, 突起内侧卷合成槽状, 阳茎口位于阳茎末端外侧。
头部黄褐色, 但头冠前端和中域、复眼、以及颜面额唇基和前唇基均为黑色, 单眼无色透明。前胸背板和小盾片黑色。前翅褐色至黑褐, 翅脉污黄白色, 前缘区端半部污白色半透明; 后翅黑褐色。前、中胸腹面及3对足黄褐, 胫刺褐色, 后胸腹面和腹部黑色。
正模♂, 河南内乡宝天曼, 1200 m, 1999-Ⅶ -24, 蔡平。
寄主:葛藤(叶片, +)。
本种外形极相似双突横脊叶蝉Evacanthus procerus Cai et Shen(蔡平等, 1997), 但后者体较小(体连翅长:雄虫6.5 ~ 7.6 mm, 雌虫7.3 ~ 8.1 mm), 颜面暗褐, 生殖节黄褐, 尾节突较长伸出背缘弯向背前方, 以及两者阳茎形状也不同, 容易区分。
种名词源:latus为拉丁词, 意为“宽的、广的”。种名意指本种连索特别宽大。
7 离脉叶蝉亚科Coelidiinae 7.1 齿片单突叶蝉Lodiana ritcheriina Zhang, 1990标本记录:2 ♀♀, 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寄主:大麻、大豆、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北京、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安徽、四川)。
7.2 Lodiana sp.标本记录:1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50 m, 1997-Ⅹ-2,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
8 铲头叶蝉亚科Hecalinae 8.1 褐脊铲头叶蝉Hecalus prasinus (Matsumura, 1905)标本记录:1 ♀, 浙江天目山, 1000 m, 1998-Ⅶ -24, 蔡平。寄主:水稻、花生、柑桔、棉花、葛藤(叶片, +)、禾本科植物。分布:中国(北京、陕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广东), 日本, 泰国, 菲律宾, 老挝。
9 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 9.1 伪绿二室叶蝉Balclutha pseudoviridis Vilbaste, 1968, 中国新记录标本记录:1 ♂2 ♀♀, 安徽太平白沙岭, 1998-Ⅹ-11;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Ⅹ-14;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1998-Ⅹ-11,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棉花。分布:中国(河北、安徽), 前苏联滨海地区。
9.2 黑胸二室叶蝉Balclutha intrusa (Melichar, 1903), 中国新记录标本记录:1 ♂1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50 m, 1997-Ⅹ-2, 江佳富; 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Ⅹ- 14;2 ♀♀, 安徽太平白沙岭, 1998-Ⅹ-11;1 ♂1 ♀, 安徽休宁齐云山, 200 ~ 400 m, 1997-Ⅹ-23,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 斯里兰卡, 突尼斯。
9.3 白脉光叶蝉Futasujinus amuriensis Metcalf, 1955, 中国新记录标本记录: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7-Ⅷ-18,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 前苏联滨海地区。
9.4 纵带尖头叶蝉Yanocephalus yanonis (Matsumura, 1902)标本记录: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1998-Ⅹ-11;1 ♀, 浙江临安天目山, 1998-Ⅶ -2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黄豆、水稻及其它禾本科植物。分布:中国(山东、河南、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福建), 日本, 朝鲜。
9.5 肛突叶蝉属Changwhania Kwon, 中国新记录Changwhania Kwon 1980a :96(Kwon, 1980)
模式种:Aconura terauchii Matsumura, 1915a:163 (Korea)
头部宽于前胸背板, 头冠顶端角状突出, 中长等于或稍长于二复眼间宽, 冠缘直或略拱曲, 与颜面圆锐相接; 单眼位于头冠侧缘, 紧靠复眼; 额显著长大于宽, 前唇基端向渐窄, 端缘低而圆; 喙短于前唇基, 伸达前足基节。前胸背板宽为长的二倍, 中长等于或稍长于头冠, 侧缘甚短。前翅狭长, 具二端前室。雄虫尾节长, 伸过下生殖板, 末端斜截, 后半部生有许多大刚毛, 腹缘内侧有一对突起状长刚毛指向尾后; 肛管前腹缘有一对发达的附属突起, 端缘多少呈锯齿状; 连索较短, 近“U”形, 骨化程度低; 阳基侧突端部钩状, 末端尖出指向外侧; 阳茎极细长, 不对称, 于近基部处弯曲指向尾后, 近末端生有一对突起, 阳茎口位于近末端腹面。雌虫腹部第七腹板后缘中部多少向后凸出。
分布:古北区、东洋区。
9.6 肛突叶蝉 Changwhania terauchii (Matsumura, 1915), 中国新记录标本记录:1 ♀, 安徽休宁齐云山, 200 ~ 400 m, 1997-Ⅹ-23, 蔡平 。寄主:葛藤(叶片, +)。分 布:中国(安徽), 朝鲜, 日本。
9.7 稻叶蝉 Recilia oryzae(Matsumura, 1902)标本记录:1 ♀, 浙江临安天目山, 1997-Ⅶ - 2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 :中国 (东北、陕西、河南 、安徽、浙江、贵州), 朝鲜, 日 本。
9.8 光板纹叶蝉 Recilia glabra Cai et Britton, 新种(图 3)
![]() |
图 3 光板纹叶蝉Reclia glabra Cai et Britton, sp.nov. Fig. 3 Recilia glabra Cai et Britton, sp.nov. 1.基瓣Valve; 2.尾节Pygofer; 3.下生殖板Plate; 4.连索和阳茎腹面观Connective and Aedeagus, ventral view; 5.阳基侧突腹面观Style, ventral view; 6.连索和阳茎侧面观Connective and Aedeagus, lateral view |
雄虫 :体长 2.0 mm, 体连翅长 2.3 mm。
头冠前端近直角状突出, 中长显著大于复眼间宽, 冠缝纤细但可见基大半部, 单眼位于头部边缘紧靠复眼, 复眼大而显著, 占据头冠面积1/2弱。颜面趋向中央纵向隆起甚高, 额唇基连同前唇基端向渐次收窄, 末端略圆起与下颚板边缘平齐。前胸背板长度近为头冠中长4/5, 为自身宽度1/2弱, 前缘弧圆突出, 后缘略弧凹。小盾片长度略小于前胸背板, 中前域微凹, 横刻痕近直线不达及侧缘。前翅长为宽的3倍强, 前缘弧曲, 端片较宽, 围及第二端室中部偏前。
雄虫第八腹板长方形, 中长与其前一节相等; 基瓣近长方形; 尾节侧瓣端向收窄, 末端圆起, 中前域密生大刚毛指向后方; 下生殖板宽短, 趋向端部渐次收窄, 表面光滑几无毛; 连索与阳茎融合, 腹面观细长棒状, 侧面观波曲, 中前部背面中央纵立1膜片; 阳基侧突基部宽, 端向收窄, 末端细缢呈指状侧向伸出; 阳茎扁管状, 背面浅槽状凹洼, 末端尖出背向翘曲。
体前部黄白色具浅黄褐色不规则斑纹, 其图案近同稻叶蝉Recilia oryzae (Matsumura)(Ishihara, 1953)。前翅浅黄褐, 翅脉黄白色, 并缘以浅褐至褐色的边甚显著。颜面褐色, 额唇基两侧具污黄白色斜纹, 胸部腹面及腹部暗褐, 后者的下侧缘和生殖节以及足均为黄褐, 胫刺基部黑褐色。
正模♂, 浙江临安天目山, 1000 m, 1998-Ⅶ -24, 蔡平。
寄主:葛藤(叶片, +)。
本种极相似稻叶蝉, 但后者体较大(体长:雄虫2.5 ~ 3.0 mm, 雌虫3.0 ~ 4.0 mm; 体连翅长:雄虫3.0 ~ 3.5 mm, 雌虫4.0 ~ 4.5 mm), 下生殖板边缘着生大刚毛, 可资区别。
种名词源:glaber为拉丁词, 意为“光的, 无毛的”。种名意指本种下生殖板光滑无毛。
9.9 红色带叶蝉Scaphoideus rufilineatus Li, 1990标本记录: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Ⅸ-3,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河南、安徽、贵州)。
9.10 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 1896)标本记录:1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00 m, 1997-Ⅹ-2,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大豆、绿豆、豇豆、芝麻、草莓、大麻、苎麻、茄、桑、泡桐、榆树、无花果、刺梨、枣、啬薇。分布:中国(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贵州、福建), 前苏联, 日本。
9.11 Nesophrosyne sp.标本记录: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9-V-13,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
9.12 一点炎叶蝉Phlogotettix cyclops (Mulsant et Rey, 1855)标本记录:1 ♀, 安徽休宁齐云山, 200 ~ 400 m, 1997-Ⅹ-23, 蔡平。寄主:葛藤(葛藤, +)、水稻、苎麻、绞股蓝、茶、榆树及其它禾本科植物。分布:中国(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台湾), 朝鲜, 日本, 前苏联, 欧洲, 澳大利亚。
9.13 安氏圆纹叶蝉Norva anufrievi Emeljanov, 1969杯本记录: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Ⅹ-1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河南), 前苏联, 朝鲜, 日本。
9.14 印度顶带叶蝉Exitianus indicus (Distant, 1908)标本记录: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7-Ⅷ-18,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甘蔗、茶、水稻、水芙蓉、禾本科杂草。分布:中国(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 日本, 印度, 尼泊尔, 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菲律宾。
9.15 四点二叉叶蝉Macrosteles quadrimaculata (Matsumura, 1900)标本记录:1 ♂, 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寄主:水稻、大麦、小麦及其他禾本科植物、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河北、新疆、陕西、河南、安徽、福建、贵州), 日本, 朝鲜。
9.16 莫干山冠带叶蝉Paramesodes mokanshanae Wilson, 1983标本记录:1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50 m, 1997-Ⅹ-2,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河南、浙江、湖南、云南)。
9.17 折板叶蝉属Paralaevicephalus IshiharaParalaevicephalus Ishihara 1953b :14
模式种:Deltocephalus nigrifemoratus Matsumura, 1902a:399
石原保(T.Ishihara)建立此属时(Ishihara, 1953), 对下生殖板和阳基侧突观察描述有误, 特对属征厘订如下:
头部近三角形, 头冠前端角状突出, 中长大于二复眼间宽, 后缘凹入; 复眼大而长, 斜置头冠侧缘上近占长度之半; 单眼位于头冠侧缘上, 紧靠复眼; 颜面隆凸, 前唇基舌状。前胸背板宽短, 中长微小于头冠, 前缘圆弧状突出, 后缘近直线; 小盾片三角形, 长度小于前胸背板。前翅末端平截, 具4端室、3端前室, 翅脉两侧多少缘以黑褐色边甚明显。后足腿节末端刺式2:2:1, 第一跗节长度约为第二、三节之和, 后二节近等长。雌虫产卵器不伸出翅外。雄虫生殖节基瓣横宽, 后缘向后弧曲凸出; 尾节侧瓣端半部着生大刚毛; 下生殖板极发达, 狭长而折曲, 基部外缘域生有大刚毛; 连索不与阳茎融合, 两臂基部相连近呈倒长“Ω”形, 干短于臂长; 阳基侧突较短小而狭长, 端向尖细, 末端不成钩状弯曲; 阳茎细管状端向渐细且背向弯曲, 背突近长“Ω”形, 末端弯向腹面。
分布:古北区、东洋区。
目前全世界仅只1种。
9.18 折板叶蝉Paralaevicephalus nigrifemoratus (Matsumura, 1902)标本记录:1 ♀, 安徽休宁齐云山, 200 ~ 400 m, 1997-Ⅹ-23,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河南、安徽、四川、福建、台湾), 日本。
9.19 二点锥冠叶蝉Doratulina indra (Distant, 1908)标本记录:1 ♂, 安徽休宁齐云山, 200 ~ 400 m, 1997-Ⅹ-23;3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7-Ⅷ- 18;2 ♀♀, 浙江临安天目山, 1998-Ⅶ -2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花生、红薯。分布:中国(安徽、浙江、贵州), 印度。
9.20 长头锥冠叶蝉Doratulina producta (Matsumura, 1902), 新组合Aconura producta Matsumura, 1902
标本记录:2 ♂♂2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50 m, 1997-Ⅹ-2, 蔡平; 1 ♀, 浙江庆元百山祖, 800 m, 1994-Ⅶ-20, 吴鸿; 1 ♀, 浙江松阳安民乡, 1994-Ⅷ-16, 蔡平; 1 ♂, 海南尖峰岭, 1981-Ⅻ-9, 陈芝卿。寄主:葛藤(叶片, +)、草本植物。分布:中国(安徽、浙江、贵州、台湾、香港、海南), 日本。
10 隐脉叶蝉亚科Nirvaninae 10.1 红线拟隐脉叶蝉Sophonia rufolineata (Kuoh, 1973)标本记录:4 ♂♂, 浙江临安天目山, 1998-Ⅶ -2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河南、江西、浙江、福建)。
10.2 红缘拟隐脉叶蝉Sophonia rubrolimbata (Kuoh et Kuoh, 1983)标本记录:19 ♂♂13 ♀♀, 安徽潜山天柱山, 200 m, 1997-Ⅷ-18;5 ♂♂4 ♀♀, 1998-Ⅸ-3, 蔡平; 5 ♂♂4 ♀♀, 1998-Ⅹ-14;1 ♂2 ♀♀, 1999-Ⅶ -6;1 ♀, 1999-Ⅶ -15;1 ♀, 1999-Ⅷ-15;3 ♀♀, 1999-Ⅷ-26;1 ♂1 ♀, 1998- Ⅸ-5;4 ♂♂1 ♀, 1999-Ⅸ-15;1 ♂2 ♀♀, 1999-Ⅸ-25;1 ♂, 1999-Ⅹ-5, 江佳富; 1 ♂, 安徽太平白沙岭, 1998-Ⅹ- 11;16 ♂♂5 ♀♀, 浙江天目山, 1000 m, 1998-Ⅶ -24;1 ♂, 河南内乡宝天曼, 1999-Ⅶ -2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水稻。分布:中国(安徽、河南、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台湾、海南)。
10.3 赤条拟隐脉叶蝉Sophonia rufofascia (Kuoh et Kuoh, 1983)标本记录:1 ♂, 浙江临安天目山, 1998-Ⅶ -24, 蔡平。寄主:香蕉、柑桔、番石榴、椰子、芒果、芋艿、木槿、兰花、水稻、葛藤(叶片, +)等植物。分布:中国(河南、浙江、贵州、台湾), 美国。
10.4 Sophonia sp.标本记录:1 ♀, 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
10.5 中华消室叶蝉Chudania sinica Zhang et Yang, 1990标本记录:1 ♂, 安徽黄山, 1997-V-14, 朱广平。寄主:葛藤(叶片, +)、茶、广玉兰、油桐、大麻、草本植物。分布: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10.6 甘肃消室叶蝉Chudania ganana Zhang et Yang, 1990标本记录:2 ♀♀, 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甘肃、陕西)。
11 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 11.1 棉叶蝉Amrasca biguttula(Ishida, 1913)标本记录:2 ♀♀, 安徽休宁齐云山, 200 ~ 400 m, 1997-Ⅹ-23, ,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棉花、茄、马铃薯、番茄、萝卜、芝麻、向日葵、木棉、木芙蓉、桑。分布:中国(东北、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日本。
11.2 锈光小叶蝉Apheliona ferruginea (Matsumura, 1931)标本记录:6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Ⅸ-14;5 ♂♂, 浙江临安天目山, 1998-Ⅶ -2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小麦、荞麦。分布:中国(安徽、浙江), 日本, 印度。
11.3 血点斑翅叶蝉Tautoneura arachisi(Matsumura, 1916)标本记录:2 ♂♂14 ♀♀, 安徽青阳九华山, 1998-Ⅹ-11;1 ♂5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Ⅹ-14;2 ♀ ♀, 安徽休宁齐云山, 200 ~ 400 m, 1997-Ⅹ-23;1 ♀, 安徽金寨天堂寨, 750 m, 1997-Ⅵ-30,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花生、大豆、豌豆、四季豆、葡萄、芝麻、水稻。分布:中国(安徽、贵州、福建、台湾)。
11.4 浙江辜小时蝉Aguriahana zheensis Cai et He, 1999标本记录: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500 ~ 640 m, 1997-Ⅵ-8,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浙江)。
11.5 柳长柄叶蝉Aleboides salicis(Vilbaste, 1968)标本记录:1 ♂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Ⅹ-1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Salix sachalinensis。分布:中国(陕西、河南、安徽), 前苏联, 朝鲜。
11.6 偏茎小绿叶蝉Empoasca decedens Paoli, 1932, 中国新记录标本记录:2 ♂♂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Ⅹ-1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安徽), 意大利、塞浦路斯, 法国, 斯洛伐克, 埃及、伊拉克, 巴勒斯坦。
11.7 烟翅小绿叶蝉Empoasca limbifera (Matsumura, 1931)标本记录:3 ♂♂4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Ⅸ-14, 蔡平; 1 ♂, 安徽太平, 1998-Ⅶ -1, N.Schiff; 1 ♀, 浙江天目山, 1998-Ⅶ -24, 蔡平。寄主:南瓜、茄、小麦、蚕豆、葛藤、青蒿、禾本科植物。分布:中国(河南、安徽、浙江、福建、贵州、四川、云南), 日本。
11.8 锯纹莫小叶蝉Motschulskyia serrata(Matsumrua, 1931)标本记录: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Ⅸ-3, 蔡平。寄主:禾本科杂草、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安徽、湖南、台湾、海南), 日本, 朝鲜。
11.9 陕西沙小叶蝉Shadda shaanxiensis Ma, 1981标本记录:1 ♂3 ♀♀, 陕西秦岭大散关, 1999-Ⅸ-4,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甘肃、陕西)。
11.10 佛坪新小叶蝉Singapora fopingensis Chou et Ma, 1981标本记录:1 ♂1 ♀, 安徽潜山天柱山, 1998-Ⅹ-13, 蔡平; 1 ♀, 安徽青阳九华山, 1998-Ⅹ-11, 蔡平; 1 ♂, 安徽歙县清凉峰, 500 ~ 650 m, 1997-Ⅹ-2, 蔡平。寄主:葛藤(叶片, +)。分布:中国(陕西、安徽)。
蔡平, 申效诚. 1997. 横脊叶蝉亚科四新种(同翅目:叶蝉科). 昆虫分类学报, 19(4): 246-252. |
葛钟麟. 1992. 同翅目:叶蝉总科.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横断山区昆虫(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55.
|
Holm L G, Pancho J V, Herberger J P et al.A geographical atlas of world weeds.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79: 25
|
Ishihara T.A tentative check list of the superfamily Cicadelloidea of Japan (Homoptera).Matsuyama Agr.Col.Sci.Rpt., 1953, 11: 1~72
|
Kwon Y J.Changwhania gen.n., new Palearctic genus of leafhoppers from the subtribe Deltocephalina (Homoptera : Cicadellidae).Commemoration Papers for Professor C.W.Kim' s 60th Birthday Anniversary.1980, 95~102
|
Mckee R, Stephens J L.Kudzu as a farm crop.USDA Farmer' s Bulletin No.1932, 1943, 13
|
Stevens L.King kong kudzu. 1976. menace to South. Smithsonian Magazine, 7: 9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