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1, Vol. 37 Issue (3): 1-1,3   PDF    
0

文章信息

江泽慧.
以科技为支撑, 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林业科学, 2001, 37(3): 1-1,3.

文章历史

作者相关文章

江泽慧

以科技为支撑, 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江泽慧     

世纪伊始, 我国林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面对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的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对林业的空前关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林业以新的地位这一大好发展形势, 国家林业局在今年初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 确立了“十五”和未来十年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归纳起来, 就是要“明白一个道理, 贯穿一条主线, 搞清四个问题, 坚持四个不变, 抓好六大工程, 突出六项工作, 努力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什么是“跨越式发展”?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跨越式发展”并不是新名词、新概念, 而是发展经济学的一种理论, 它描述的是落后国家、落后地区、落后行业赶超先进、缩小差距的一种常用的超常规发展的模式, 往往以科技创新、优势产业的崛起和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的启动作为其实现的条件或途径, 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对新世纪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而言, 国家林业局选取了工程启动模式, 把目标锁定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上, 即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工程, 也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 是“十五”和未来十年国家林业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科技进步是推动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是建设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我主编的《中国现代林业》一书中, 我强调过这样一个观点, 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

回溯历史, 不难发现, 我国古代的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 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为推动我国古代林业的发展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据考证, 我国人工栽杉历史大约始于秦汉时代, 南方的古越人最早创造了被今天称为“无性繁殖技术”或“克隆技术”的“萌条杉”、“插条杉”等繁殖技术。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 在今天看来也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东汉蔡伦用构树皮等造纸, 开世界木浆造纸之先河。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有关林业理论和技术的记述非常全面, 首次提出了农林间作和林木轮伐法, 后者比德国至少早800年。北魏实行永业田制度, 劝民种植树木,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唐末以后关于针叶树的栽培技术始见于宋代《东坡杂记》和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之中, 所记松柏苗的播种、扦插、灌溉、遮荫、防寒等技术细致而且完善, 几乎与今日的育苗技术并无二致。可以这样认为, 中国古代林业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正是蕴涵了可持续发展精髓的“天人合一”这一朴素生态观和“精耕细作”这一先进技术观的结晶。

温故知新。要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抓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把“科技兴林”战略落到实处。需要强调的是, 如何重点围绕六大工程建设组织科技攻关,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良种选育技术、防沙治沙工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这不仅是林业领导部门的决策问题, 也是林业科研部门的中心工作。为此, 要求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与决策管理者一道, 形成合力, 步调一致, 共同努力。

《林业科学》敢为人先, 推出“林业厅(局)长谈科技兴林”栏目, 请厅局长结合本省(市、自治区)林业改革与建设的实际, 撰写科技兴林方面的文章。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这不仅有助于以《林业科学》为媒介加强林业科研与林业生产的联系和沟通, 同时也有助于广大读者对各省(市、自治区)林业及林业科技工作的了解。

《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基础性、综合性、高科技学术期刊。近年来, 《林业科学》注重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结合, 客观定位, 注重创新, 在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及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重点报道的同时, 还积极配合国家林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热点问题组织文章, 积极探索, 献计献策, 充分发挥了学术期刊对林业科技进步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值得称道。

受周生贤局长委托, 我来为本栏目撰写开篇词, 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各省(市、自治区)林业厅局长积极参与, 撰写文章, 把本栏目办成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科技兴林”的园地, 为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而集思广益, 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