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0, Vol. 36 Issue (6): 10-11   PDF    
0

文章信息

翟明普.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培育问题
林业科学, 2000, 36(6): 10-11.

文章历史

作者相关文章

翟明普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培育问题
翟明普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北京 100083

西北地区是我国植被覆盖率最低、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 在西部开发中应把以植被恢复建设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尽管我国政府重视环境建设, 仅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78 ~ 1998年完成营造林2700 ×104 hm2, 各地也涌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少先进典型, 取得了很多经验, 但是从总体来看,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 ×104 km2, 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积2460 ×104 km2, 黄河和长江每年土壤侵蚀量分别为6 ×108 t和20 ×108 t, 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是保护和利用西部地区丰富资源的需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改善投资环境, 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加快西部开发的需要; 也是实现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的植被恢复与建设对全国的影响极大。在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 首先要关注和解决好如下森林培育问题:

1 天然植被的保护问题

保护、恢复与重建植被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问题。

1.1 天然植被的保护

天然林保护是当务之急。该地区的天然林资源非常少, 但境内的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秦岭、阴山、吕梁山、管涔山、子午岭、关山等山脉都分布有天然次生林, 代表树种有新疆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新疆云杉、青海云杉、新疆冷杉、青、祁连山圆柏、杜松、华山松、油松、侧柏、山杨、青杨、白桦、栎类以及大量的灌木树种。这些森林一般分布在江河的上游, 保护这些森林植被不但是绿化该地区最主要最珍贵的种质资源库, 而且对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遏制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必须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彻底杜绝在林区进行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和捕猎保护动物的行为。

1.2 基本建设中的植被保护

道路、水库建设、矿山开采等是西部开发的必然内容, 但是, 道路修筑引起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面积可比道路面积大1至数倍, 所以, 工程建设对植被和整个生态环境会造成新的巨大破坏, 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和技术措施加以保障。

农田建设中的植被保护不可忽视。因地制宜地适量地修建梯田, 保障当地农民得到基本口粮, 对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以及防止水土流失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但是, 西北地区大规模地修建梯田, 尤其是片面强调集中连片, 往往会造成植被破坏, 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条件的恶化。修建梯田时应在山顶、沟谷和山腰按照一定间隔保留天然植被, 一般情况下, 上下梯田之间应保留有天然植被的坡地, 即提倡修隔坡水平梯田。

1.3 处理林牧矛盾中的植被保护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与林业之间可以是相互矛盾的也可以是相互促进的。就西北地区的整体而言, 现在实行的放牧养羊、养牛, 对山区植被的破坏非常惊人, 所以, 必须采取坚决措施, 禁止山区放牧牛羊, 首先是禁牧山羊, 同时积极发展舍饲养羊。禁牧也是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的必然措施。陕西省吴旗县等地已经在这方面先行一步, 他们在禁止放牧山羊和实行舍饲养羊的同时, 种植了柠条、草木犀、苜蓿等优良牧草, 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受到群众的欢迎。

2 造林树种选择问题

西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差别比较大, 但是, 一般情况下, 水分条件是限制树种选择的首要因子。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地区, 可供选择的树种比较多, 达到50 ~ 60种, 而降水量相对比较少的地区, 造林树种的数量就比较少。不能把降水量作为树种选择的唯一指标, 因为即使在比较小的地域范围内, 虽然降水量相同, 但由于其他立地因子不同, 宜林性质的差异很大。例如, 在降水量200 ~ 300 mm左右的地区, 沟谷地带的水分条件也可足以培育某些杨树种; 有水分补给的地区立地状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可见, 造林树种的安排必须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地区的自然特点和具体地段的特点。

2.1 造林规划

虽然大多数地区曾经制定过造林规划, 但是, 真正在生产中发挥积极而长久作用的规划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决策者更替频繁和追求短期效益, 规划缺乏科学性、协调性和保障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行。制定规划必须树立长远观念(处理好近期-中期-长期利益的关系)、系统观念(处理好地域之间、行业之间和保护-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和资源观念(处理好资源-效益的关系)。规划一经制定并经批准执行, 应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西北地区造林规划中必须从大的方面解决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适地适树问题。

2.2 乔木、灌木与草本问题

西北地区以往适地适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只适宜于种草的比较差的地方, 片面地追求种植树木; 在只适宜于营造灌木树种的立地发展乔木树种的现象比较普遍。就总体而言, 西北地区的植被建设中, 应加大灌木和草本植被的比例。

2.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问题

西北地区造林树种比较单一,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培育重视不够。该地区的杨柳科、蔷薇科、胡颓子科、槭树属、栎属、锦鸡儿属、槐属、胡枝子属等科属的乔灌木树种可达千种, 其中不少树种不但具有优良的生态效益, 而且可作为良好的油料植物、香料植物、密源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以及野生干鲜果植物, 经济价值很大, 但目前在生产上大量使用的树种并不多, 有些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尚未被很好地开发利用。

在发展乡土树种的同时, 大力推行已经经过引种试验程序并被证实是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 如美国西黄松、三倍体毛白杨、刺槐和其他杨树的新品种等。

3 造林密度问题

造林密度偏大是该地区造林中存在的相当普遍的问题。合理的造林密度是科学造林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干旱在西北地区经常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 树木往往处于水分胁迫状态下, 如果造林密度过大, 势必加剧树木之间的水分竞争和土壤干旱的程度。所以, 这些地区的造林密度应降下来。至于各个树种在其适宜立地条件下的合理造林密度, 原则上不能大于国家标准(参照GB15776 -1995 《造林技术规程》等), 并随干旱(包括季节性干旱)程度的加剧而降低。

4 造林树种配置问题

人工林的树种组成单一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 西北地区的这一问题也很突出。由于树种单一所引起的病虫害(例如天牛对杨树的危害)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改变造林树种单一的问题不容忽视。虽然以往的造林实践提供了若干成功的混交组合, 例如杨树与刺槐, 油松(或侧柏)与刺槐(或紫穗槐、沙棘、胡枝子、黄栌等), 油松与侧柏、元宝枫、栓皮栎, 落叶松与油松、水曲柳, 等等。这些混交组合需要在特定的立地条件下采取调节树种间关系的适当栽培措施, 才能保证理想的混交效果, 同时需要在充分挖掘和合理开发树种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和优化可以满足该地区如此复杂的立地条件的适宜的混交模式。现在森林培育中的混交模式基本上是两个树种(极少有3个树种)所组成, 并且是比较单纯的人工群落, 应逐步增加树种数量, 并在造林整地时有意识地保留天然树种, 以形成多树种的人工和天然相结合的复层结构混交林, 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 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前的50 %左右, 降低到1993年的2.78 %,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期间有人为的破坏, 也有气候的变迁。提高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也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既需要只争朝夕的精神, 又要有长期奋斗的准备。西北地区的森林培育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