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0, Vol. 36 Issue (6): 4-6   PDF    
0

文章信息

黄铨.
西北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浅议
林业科学, 2000, 36(6): 4-6.

文章历史

作者相关文章

黄铨

西北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浅议
黄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091

近些年来, 党和政府作出了开发大西北、建设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 并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了重要批示。江泽民总书记就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更具体提出了“……大抓植树造林, 绿化荒漠, 建设生态农业, ……”,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要求, 这是国土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伟大构想和战略性部署,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高度负责的崇高精神。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需要群策群力, 艰苦奋斗, 并以科学的态度去实施, 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现就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 以供讨论。

1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首先要有生态学观点, 并以此作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中要使生态要求与经济要求结合, 这是公认的原则。但经验说明, 规划中只求经济效益、特别是短期局部经济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结果不少地方造林不成林, 资金浪费, 不仅生态环境依旧, 经济效益也落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 不管是林种、树种或品种选择, 还是种植材料的组配, 要在生态学要求能够满足的条件下, 追求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 这样才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首先, 在选择种植材料问题上, 绝不能主观忆断, 单从眼前的局部的经济收益着眼, 而必须认真分析造林种草的立地负荷能力, 特别对水分的供应能力。植物, 特别是乔木, 它既有“小蓄水库”的作用, 同时也是个“抽水机”, 要综合考虑其双重作用, 看其有条件在这种立地生存时, 才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种植对象, 绝不能以短期、局部的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取舍。从现实情况看, 我国西部地区绝大多数是少雨缺水地区, 要充分考虑立地的水分供应能力, 能“乔”则“乔”, 不能“乔”则“灌”则“草”。“灌”“草”也不能适应时, 就暂时放一放, 待条件改变后再议。在树种选择上, 宁可在短期经济收益上放低一点要求, 也不冒造林不成林的风险。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适品种的要求, 多选用乡土树种。

其次, 在种植材料的选择上, 要注意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力。也就是说, 栽植材料不仅要适应于栽植地的环境条件, 同时它还应有较大的影响周边环境的能力。目前在退耕还林中, 想的比较多的是将农田变为果园。在有些地区、地段、坡位、坡度是可行的, 既能保持水土, 又有可观的经济收益, 但有些地区, 地段…种果树不一定会比种庄稼生态效益更好。有些果树株行距大, 裸露地多, 如果要种经济林, 也必须考虑相应的环境治理的配套措施。

第三, 在种植材料的组配上, 要注意多种树种搭配, 营造混交林。

种树种草要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才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其生态作用, 特别是要选择树种或生物种间互利互补的组配方式, 才更有生态价值。但是目前国内外的营林工作中, 大多是营造单一树种的纯林, 结果造成许多生态后患。像我国北方普遍种植的杨树, 由于大面积连片种植, 导致虫害的蔓延, 已经造成很大损失, 目前沙棘的大面积连片种植, 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应总结国内外经验与教训, 注意营造混交林。杜绝大面积连片种植的作法。混交方式, 应尊重自然规律。

2 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 安排生态用水, 使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兼顾

西北生态环境建设, 种树种草, 其主要的矛盾是“缺水”, 如果解决了“水”的问题, 种树种草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但我国是缺水国家, 西北地区更为突出。因此在种树种草中, 须节约用水, 选择耗水最少、而又起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树种或草、灌木种植。这是立足于现实的实事求是的做法。因此要尽可能多的选择耐旱植物在其相应的地区种植, 多培育耐旱植物的种苗, 供造林绿化、治理荒漠之用。像侧柏、刺槐、柽柳、柠条、沙枣、白刺、沙棘、沙柳、胡杨、梭梭、花棒、杜松、樟子松、油松等, 应该引起较多的重视。

一方面要选用耐旱植物, 减少水的消耗; 另一方面, 在水的总体规划和调配中, 还应给“生态用水”以一席之地。对于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生态环境建设, 特别是其近期目标最为重要的重点区域, 应该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建设的水源工程项目, 以保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实施。“生态用水”这一术语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它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一样, 是人类社会用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生命都需要水, 国土没有植被, 尤其没有作为陆地生态主体的森林, 旱涝灾害频繁, 风沙弥漫, 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也影响生产运作, 还会导致大的生态灾难, 人民的财产乃至生命都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生态用水”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必须作出的统一安排。像兰州市的南北山, 过去很长时间没有植被, 生态环境恶劣, 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都受到很大影响, 其主要限制因子就是生态用水未作统筹安排。若干年来, 采取工程措施, 安排了生态用水, 局面则大为改观。环北京的防沙治沙工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 也需在关键地区安排生态用水, 才能很好解决。像黄河沉沙主要来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 也需要考虑“生态用水”问题。所以在西北生态建设中, 生态用水问题需要作出统一的部署和安排。

3 种苗工作先行, 加强管理

“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就工作部署讲, 在作出总体规划、地区规划和种植设计后, 首要的任务是种苗生产。这是造林种草的物质基础, 需要提早运作, 高标准地进行。

当前苗木生产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国营苗圃、企业、私人等都在积极参与, 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才能快速从事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但存在缺乏统一管理。市场运价不规范。有的种苗生产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 越区经营销售种苗, 给生产造成了很多损失。所以当务之急是行业管理部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赋予的权力, 搞好行业管理, 使种苗的市场运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以提高种苗工作的质量, 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种苗需求。

4 尊重科学, 加强工程监理

生态环境建设, 涉及到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要搞对生态环境建设富有成效的种树种草, 需要尊重科学, 尊重人才, 就当前情况来看, 下列几个问题应给予重视。

首先, 造林种草及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要经过专家充分讨论, 在取得共识, 起码取得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作出结论, 而不应该用“长官意志”拍版定案。如果一时无法取得共识, 则应该在深层次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树种选择上更应尊重科学。要反对大面积集中连片栽培同一种植物的做法。

其次, 要对各有关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科技培训, 使计划的实施过程,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第三, 工程建设过程必须有严格的监理制度, 以保证按科学规划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造林种草的质量, 从而加速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