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0, Vol. 36 Issue (5): 63-68   PDF    
0

文章信息

蒋捷, 张文勤, 蒋义庆, 白杨.
Jiang Jie, Zhang Wenqin, Jiang Yiqing, Bai Yang.
胡桃豹夜蛾生物学及其防治的研究
STUDIES ON THE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SINNA EXTREMA (WALKER)
林业科学, 2000, 36(5): 63-68.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0, 36(5): 63-6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00-01-20

作者相关文章

蒋捷
张文勤
蒋义庆
白杨

胡桃豹夜蛾生物学及其防治的研究
蒋捷1, 张文勤2, 蒋义庆2, 白杨3     
1. 福建林学院 南平 353001;
2. 尤溪县林业局 尤溪 365100;
3. 贵州遵义市林业局 遵义 563000
摘要: 胡桃豹夜蛾Sinna extrema(Walker)是近年来在闽北出现的一种危害青钱柳的新害虫。1年发生6代, 以老熟幼虫在矮小灌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幼虫共6龄, 末2龄为暴食期。发生与气温、海拔、坡向及物候关系密切。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林间施放“741”烟剂; 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喷射3~4龄幼虫; 于第1代、第6代老熟幼虫下树结茧高峰期之前, 地面喷射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1500倍液, 或喷布白僵菌粉剂, 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治此虫。
关键词: 胡桃豹夜蛾    生物学    防治    
STUDIES ON THE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SINNA EXTREMA (WALKER)
Jiang Jie1, Zhang Wenqin2, Jiang Yiqing2, Bai Yang3     
1.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 Nanping 353001;
2. Forestry Bureau of Youxi County Youxi 365100;
3. Forestry Bureau of Zunyi City, Guizhou Province Zunyi 563000
Abstract: Sinna extrema(Walk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 of Cyclocarya paliurus(Batal) Ilkinsk. In South China it infests leaves only. The paper deals with its bionom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conducted during 1994~1999 in Fujian Province. Laboratory rearing and field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is insect had six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Nanping city and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re are six larval instars, Overwintering takes place as pupa in cocoon at weeds and shrubbery and on the fallen leaves. The control methods of the pest are as follows:(1) Spraying with 50% Phoxim E.C 1000~1500× or 40% Isofenphos-methyl E.C 1000~1200× or Beauveria bassiana powder to eliminate mature larvae of the 1st and 6th generation before cocoonning. (2) Spraying with 80% Dichlorvos E.C 1000~1200×, to eliminate larvae of the 3rd~4th instar. (3) Dichlorvos used as smokes "741"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against adults of the 6th generation.
Key words: Sinna extrema(Walker)    Biology    Control    

胡桃豹夜蛾主要危害胡桃科及玄参科等10多种植物, 到目前为止, 除了形态和分类地位外(朱弘复, 1963), 国内外对此虫尚未进行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胡国良等, 1994)。作者于1994~1999年在福建南平对该虫的生物学作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1 种类与分布

胡桃豹夜蛾Sinna extrema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缰翅亚目(Franatae), 夜蛾总科(Noctuoidea)夜蛾科(Noctuidae), 丽夜蛾亚科(Aconthnae)豹夜蛾属(Sinna)。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江苏、湖北、四川、河北承德、北京、山东、黑龙江、吉林; 国外分布于日本, 前苏联(胡国良等, 1994; 王绪捷, 1985)。

2 寄主与危害

胡桃豹夜蛾寄主有胡桃科(Juqlandaceae)的山核桃属(Carya Nutt.)、枫杨属(Pterocarya Kunth.)、青钱柳属(Cyclocarya Iljinsk.)、胡桃属(Juglans L.)、黄杞属(Engelhardtia Leshenex Blume)及化香树属(Platycarya Sieb. et Zucc.)植物, 还有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 Sieb. et Zucc.) (福建植物志, 1993; 1991)。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kinsk.速生丰产, 干形通直, 材质好, 纹理真, 是建筑、家俱和枪托的优良用材; 其枝叶树型优美, 树冠葱郁, 也是行道树和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洪俊溪, 1997)。1989年6月, 笔者先后在莱舟林场和福建林学院西芹教学林场青钱柳林发现此虫, 现已普遍发生且连年严重危害, 成为福建及我国南方省区珍稀和新兴的阔叶用材林树种青钱柳的重大食叶害虫。幼虫具暴食性, 危害严重的可将整片青钱柳林食成光秃, 材积生长量锐减; 受害极重者, 中幼树整株死亡, 大树则造成大量枯枝、枯梢, 生长濒于停滞。严重影响青钱柳人工林的生长和进一步推广营造。

2 形态特征

成虫(图 1)体长15~17 mm, 翅展32~40 mm。头白色, 下唇须白色, 向上伸, 第2节达额中部, 第3节长, 喙发达, 额平滑; 触角丝状, 基部白色, 雄蛾触角有纤毛; 胸部白色, 颈板左右各有1桔黄斑, 翅基片基部有1整齐的桔黄长条, 后胸微带淡褐色, 足白色带灰褐, 前足胫节及跗节微深褐; 前翅桔黄色, 有许多白色多边形斑, 翅尖圆, 外缘曲度平稳, 顶角白色, 内有4个大黑斑, 外缘后半部又有3个小黑斑, R2—R4合1柄, 有副室; 后翅白色, 微带淡褐光彩, Sc仅在基部与R相接, M1与M2在中室顶角, M3在中室下角; 腹部浅灰褐色, 节间灰白色(朱弘复, 1963)。

图 1~4 胡桃豹夜蛾 Fig. 1~4 Sinna extrema (Walker) 1.成虫Adult; 2.卵Egg; 3.幼虫Larva; 4.蛹Pupa.

卵(图 2)立式, 扁圆形, 纵轴(高)约0.75 mm, 底轴(直径)约1.00 mm, 卵顶有1圆形区域, 略平, 中央为1帽形突起, 精孔位于此。卵面有纵脊36条, 横脊16条, 二者组成众多纵长方形的小方格。初产时灰白色, 近孵化时浅褐色。

幼虫(图 3)老熟幼虫体长26 mm~30 mm, 头黄褐色, 上唇深裂成“V”形; 冠缝长于额, 头壳指数(epicranial index)约为2/3;头两侧颅侧区的侧下方各有6个单眼, 前5个单眼排列成1弧形线, 第6个单眼突出在弧形线外的下前方; 第1、2单眼特别接近, 第4、5单眼远离, 其距离约为第1、2单眼距离的3倍。腹足5对, 趾钩为单序中带。

幼虫共6龄, 各龄幼虫主要形态区别见表 1

表 1 胡桃豹夜蛾各龄幼虫形态比较 Tab.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various instars of the larva of Sinna extrema

幼虫的头壳宽度, 第1、2龄差别大, 末2龄差异小, 各龄间的头壳宽度增长比率不甚符合戴尔定律[Dyar (1890)]。

蛹(图 4)被蛹, 长卵形。雌蛹体长16.3~18.3 mm, 宽5.0~6.6 mm; 雄蛹体长13.2~15.4 mm, 宽4.2~5.2 mm。后足伸达过第4腹节前缘, 第4、5、6腹节腹面前缘均有约1 mm宽的褐色环带; 肛门在第10节腹面中央, 其周围有水流纹状皱痕。茧(“蛹化茧”)长21~23 mm, 浅黄色, 一端粗厚, 另一端细窄。粗端略平截, 其前缘顶部中央有1峰状尖突, 沿尖突前下方至茧粗端底线中点有1纵长“羽化缝”。

4 生物学特性 4.1 生活史

1年发生6代, 以越冬代老熟幼虫在下木及地被物中结茧化蛹越冬。此虫越冬代出蛰期不集中, 年生世代多, 前后世代有明显的重叠现象, 各世代及各虫态历期长短不一。生活史及各世代各虫态历期见图 5表 2

图 5 胡桃豹夜蛾生活史图 Fig. 5 Life history of Sinna extrema (Walker)
表 2 胡桃豹夜蛾各虫态历期(d, average) Tab.2 The duration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stages of Sinna extrema (day)
4.2 习性

成虫  羽化时刻在17:00~凌晨1:00之间, 以19:00~20:30为羽化高峰, 占全天羽化总数的65%。羽化时成虫从茧的羽化缝破茧而出, 至展翅完毕约需30 min。其羽化率, 越冬代76 %左右, 其余各代在83 %~86 %之间。白天静伏叶背、树干阴面及下木丛中。傍晚开始活动, 夜间20:00~22:00活动最盛。趋光性强, U—81004型(20W9V)直流黑光灯可诱到150 m以外成虫, 飞行高度超过20 m。交配前需吸食花蜜、露水等, 野外观察到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箭叶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和华东泡桐Paulownia kawakamii Ito.是其嗜食的蜜源植物。羽化后第2或第3天夜间交配, 多在20:00~23:00进行, 交配历时1.5~6 h。解剖13只雌蛾交配囊, 均只得到1个精珠, 可知雌蛾一生只交配1次。雄蛾可交配多次。产卵前期2~3 d, 产卵期2~4 d。每雌产卵226~340粒, 平均279粒。雌雄性比1:1.17, 越冬代略高。寿命5~7.5 d。

卵  单粒散产于叶背。初产时白色, 渐为淡青色, 近孵化时为灰褐色。卵期5~7.5 d。白天12:00~14:00为孵化高峰, 夜间集中在19:00~20:00孵化, 孵化率为85%~91%。

幼虫  各代选择孵化一致的初孵幼虫40~50头, 进行室内个体饲养, 每天观察记载其发育进度及习性。各代各虫态及各代各龄幼虫历期取其平均值(d)。幼虫共6龄。各世代各龄幼虫历期见表 3。幼虫期25~35 d。初孵幼虫食尽卵壳, 约1 h后开始取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 残留上表皮, 叶面上形成诸多不定形透光的“天窗”; 2龄幼虫食叶成孔洞或自叶缘取食成缺刻; 3龄以上则取食全叶。幼虫全天暴露在叶面上, 日夜活动, 爬行迅速, 一叶食尽即行转移。幼虫脱皮前停食约半天, 脱皮后约1 h恢复取食。1~5龄幼虫均取食虫蜕。各龄幼虫均可吐丝下垂, 随风扩散。5~6龄为幼虫暴食期。幼虫食量测定用TG-328B光电分析天平称重。从表 4可知前4龄食量之和不到9%, 末2龄食量之和高达91%。

表 3 胡桃豹夜蛾各代各龄幼虫历期(d) Tab.3 Duration of different larval instars of Sinna extrema (day)
表 4 胡桃豹夜蛾各龄幼虫取食量比较 Tab.4 The feeding quantity of different instar larvae of Sinna extrema (mg.average)

蛹  老熟幼虫吐丝下垂或直接坠落, 于下木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 尤喜在高0.5 m以下的杂灌木和杂草上结茧化蛹。少数在落叶层、石砾间化蛹。老熟幼虫落地后, 从寻找适宜的化蛹场所到编结成茧, 约需5~6 h。预蛹期1~1.5 d。蛹体第4、5、6、7腹节好动, 稍有惊扰即剧烈摆扭, 触及茧壳发出如纤弦高频振颤细弱之声。

5 发生与环境关系 5.1 气温和雨量

气温高低显著影响发育速率, 特别明显影响幼虫期的发育进度。南平地区常年4月, 5月日均温分别为16.4 ℃和22.8 ℃左右, 第1、2代幼虫历期约为35 d和33 d; 6~9月, 日均温为25 ℃~28.6 ℃, 且雨热同季, 正是第3~5代发生期, 幼虫历期仅25~26 d。本地区年降雨量平均为1620 mm, 5、6、7月上、中旬为雨季, 飓风频繁, 暴雨强烈冲刷3龄以下幼虫, 常使林间虫口减退50%以上。近年来夏秋少雨高温, 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加大越冬蛹数量, 又遇冬春少雨干旱, 遂使连年暴发成灾。

5.2 坡向和海拔

此虫发生与坡向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为了解发生与地形地势的相关性, 拟将寄主的受害情况划分为5个级别:

按下式计算危害指数:

危害指数可以反映为害程度(慕立义, 1994)。

表 5 胡桃豹夜蛾发生与海拔及坡向的关系 Tab.5 Different stope orientation and elevation in relation to injured grade by Sinne extrema (Walker)

调查表明, 相近海拔, 立地条件相似的林分, 阳坡受害重于阴坡, 半阴坡受害重于阴坡; 不同立地条件下, 高海拔林分受害程度比低海拔林分轻。青钱柳作为南方的新兴用材林木, 要求2类地以上的立地条件, 要求土壤肥沃, 阴湿, 因此坐北朝南的山腹, 山麓及河谷地带是该虫发生的重灾区。

5.3 天敌

1995年4~10月在南平西芹林场对河工区林间采集蛹及2~6龄各龄幼虫置于室内饲养, 系统观察并分别记载幼虫期和蛹期寄生天敌的种类、数量和寄生率。先后获得寄生性天敌10种; 林间观察并采集到捕食性天敌4种。

表 6 南平地区胡桃豹夜蛾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寄生情况 Tab.6 The species and parasitized rate of parasitical natural enemies of Sinna extrema (Walker) in Nanping, Fujian

寄生性天敌种类较多, 幼虫期、蛹期以及跨期寄生(幼虫~蛹期), 总寄生率达30.23%。该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尚未调查。

捕食性天敌有: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 三突花跳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icius), 角红蟹蛛Thomisus lebefactus Karsch.等对该虫的种群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此外, 还发现此虫的核多角体病毒NPV, 常引起幼虫发病致死, 有应用价值。

5.4 物候

胡桃豹夜蛾与寄主青钱柳的物候紧密相联系。据1994~1999年多年观察, 常年3月中旬青钱柳叶芽显露, 始见越冬代成虫, 羽化高峰期正是全树展叶时, 并且也是华东泡桐及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绽花时, 时间是3月30日左右。10月中、下旬, 当青钱柳满树青钱“果翅”由黄转褐而枯熟, 即是第2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结茧化蛹; 待到11月中、下旬, 寄主开始落叶, 老熟幼虫也就全部下树结茧化蛹越冬了。

6 防治方法

胡桃豹夜蛾年生世代多, 成虫繁殖力强, 种群数量增长快; 幼虫食量大, 末龄幼虫暴食性强, 故其防治应抓早, 重在压低发生基数。抓紧越冬代和第1代防治。消灭多数老熟幼虫于落地结茧之前; 消灭成虫于羽化峰期产卵之前; 在青钱柳生长季节, 消灭幼虫于3~4龄之前。

(1) 营林技术防治于3月中旬越冬蛹羽化前, 人工清除林地灌木、杂草及地被物中的“蛹化茧”, 集中销毁; 4月下旬后, 及时处理各代坠落于地面的老熟幼虫。这些人工防治措施坚持不懈, 可取得有虫不成灾的效果。

(2) 化学防治于10月上旬及4月末至5月初, 在越冬代和第1代老熟幼虫下树高峰之前, 地面喷洒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15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可使90%左右的老熟幼虫死于作茧之前; 在5月上旬~8月上旬雨季, 地面喷布100×108孢子/g的白僵菌粉剂(10000~12000 g/hm2), 老熟幼虫发病率可达70%~75%左右; 烟云浓度5% (2支80%DDVP乳油/1 kg烟剂)的“741”烟剂, 在郁闭度0.8以上的林间施放, 对成虫和3~4龄幼虫均有高效。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福建植物志: 第五卷.福建科技出版社, 1993, 32~34
福建植物志: 胡桃科.第一卷修订本.福建科技出版社, 1991, 368~375
胡国良, 等. 1994. 胡桃豹夜蛾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森林病虫通讯, (2): 10-11.
洪俊溪. 1997. 青钱柳人工林材性试验研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 17(3): 214-217.
慕立义主编.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214~218
王绪捷主编.河北森林昆虫图册.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145
朱弘复, 陈一心.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三册, 鳞翅目: 夜蛾科(一).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3, 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