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0, Vol. 36 Issue (5): 40-46   PDF    
0

文章信息

李书靖, 周建文, 王芳, 何虎林, 冯克敏.
Li Shujing, Zhou Jianwen, Wang Fang, He Hulin, Feng Kemin.
甘肃地区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STUDY ON PROVENANCE SELEC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IN GANSU PROVINCE
林业科学, 2000, 36(5): 40-46.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0, 36(5): 40-4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1997-09-19

作者相关文章

李书靖
周建文
王芳
何虎林
冯克敏

甘肃地区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李书靖1, 周建文1, 王芳1, 何虎林1, 冯克敏2     
1.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兰州 730046;
2. 甘肃省两当县陈梁林场  两当 742400
摘要: 收集油松分布区范围内的种源4 5个, 经两次全分布区及局部分布区历时1 8年试验结果表明, 种源间生长和适应性状差异显著, 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种源高生长与年龄、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据1 7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 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中生型和慢生型3类, 黄陵、洛南、南召3个最优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 5%、1 0 2 %和2 6 4%, 增产效益显著。陕西、河南一带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 是甘肃今后油松调种的主要范围, 分布在边缘地带的油松种源生长普遍较慢, 一般不宜采用。
关键词: 甘肃地区    油松    种源选择    
STUDY ON PROVENANCE SELEC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IN GANSU PROVINCE
Li Shujing1, Zhou Jianwen1, Wang Fang1, He Hulin1, Feng Kemin2     
1. Gan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Lanzhou 730046;
2. Chenliang forest farm of Liangdang County  Liangdang 742400
Abstract: A trial lasted 18 years on 45 Chinese pine provenances collected from its whole distribution areas had been done twice in its whole and partial distribution area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and adaptation difference among provenances were significant, and provenance has some interaction with site. The height growth of provenance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ge and crown diameter. Provenances tested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types: high, mediate and low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17 variables. Average tree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and stock volume genetic gain of 3 optimum provenances, Huanglin, Luonan, Nanzhao, which had remarkable effects of increase in production, were 6.5%, 10.2% and 26.4%, respectively. Provenances in Shanxi and Henan which had good adaptation and high growth could be considered as major seed collecting ranges for Gansu. Provenances distributed in marginal areas were not suitable to adoption because of their low growth.
Key words: Gansu region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Provenance selection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用材树种, 也是甘肃大部分地区宜林荒山造林和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由于它分布广, 生境变化大, 种内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和不同的群体类型, 揭示种源间生长和适宜性状的差异, 掌握油松地理变异规律, 旨在选择优良种源, 制定种子的合理调拨方向, 为油松遗传品质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从1979年起先后在甘肃地区进行了两次油松全分布区试验, 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局部分布区试验, 通过18年的研究, 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种源的种子来源于油松自然分布区的12省(区)。第1次试验(1979) 20个种源:河北省的遵化、蔚县、承德、山西省的汾阳、沁源、和顺、蒲县, 内蒙古的宁城、乌拉山, 辽宁省的建平, 陕西省的黄陵、洛南, 河南省的南召, 宁夏的贺兰山, 甘肃省的两当、天水、武都、靖远, 青海省的循化、互助等。第2次试验(1983) 26个种源:辽宁的开原、绥中, 内蒙古的克什克腾、宁城、乌拉山(高海拔)、乌拉山(中海拔), 河北省的迁西、围场, 山西省的管涔山、关帝山(低海拔)、关帝山(高海拔)、中条山, 陕西省的黄陵、商县、宁陕, 宁夏的贺兰山, 甘肃省的哈思山、两当, 青海省的互助, 四川省的广元、南坪、理县, 河南省的栾川、内乡, 山东省的泰山, 湖北省的巴山松作为对比树种参加试验。1988年又开展了局部分布区试验, 收集的种源以南部型、中西型和西南型为主(徐化成, 1993), 共14个种源:陕西省的商县、洛南、黄陵、黄龙、太白, 河南省的卢氏、南召、栾川、山西省的关帝山、沁水、沁源, 甘肃省的正宁、迭部、两当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点的布设

根据甘肃气候立地类型及油松造林的实际情况, 试验林分别布设在我省东部的正宁县, 东南部的天水小陇山、南部的两当县、中部的兰州市大青山。试验点的自然概况见表 1

表 1 各试验点自然概况 Tab.1 Natural survey of each trial plot
1.2.2 田间试验设计

各试验点试验林的设计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田间试验设计情况见表 2。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外业调查工作的正确性, 试验林四周设保护行, 区组间设隔离行, 树种有侧柏、樟子松、落叶松等。试验林总面积为8.68 hm2

表 2 各试验点田间试验设计 Tab.2 Field trial design of each trial location
1.2.3 观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试验林的高、径生长量及成活、保存率, 14年生前每年调查1次, 以后隔年1次。观测项目还有: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发芽速度, 脱壳时间, 苗木子叶数, 下胚轴长度、顶芽长、顶芽数, 封顶率、根系生长、针叶长度, 苗木生物量及物候期等, 造林后观察3个年度的高生长节律, 6次调查各种源的针叶长度, 以及结实情况和树冠生长等。调查测定数据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主分量分析以及遗传力、遗传增益估算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源间生长量的差异 2.1.1 第1次全分布区试验

供试的20个油松种源年高、径生长的方差分析均方比列入表 3。表中可见, 种源间差异程度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缩小。高生长的极值之比, 5年生前平均为1.90, 6~10年为1.59, 11年生后为1.27, 径生长趋势与高生长相似, 但种源间高、径生长除个别年份外, 仍达到极显著水平。18年生时, 天水、兰州两地生长最好的都是洛南和黄陵种源, 它们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最差种源大23 %、26 %, 35 %、26 %和124.8 %、93.9 %。两个试验点生长较好的还有南召、汾阳、天水等种源, 生长差的种源有乌拉山、互助、贺兰山、哈思山等。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表现较差的种源大多数都在乌拉山、贺兰山、哈思山和祁连山油松分布的边缘地带。由于两试验点气候和立地条件等因素差别较大, 种源林整体生长量及种源在各地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图 1)。兰州点18年生种源林的平均树高3.94 m, 平均胸径5.32 cm, 每hm2蓄积15.6 m3; 天水点平均树高5.93 m, 平均胸径8.31 cm, 每hm2蓄积达56.85 m3。对照的哈思山种源, 18年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兰州点最好种源的79.0 %、81.1 %和54.7 %。两当种源苗期表现为速生, 18年时名列第9位, 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天水点最好种源的91.0 %、86.5 %和63.5 %。

表 3 种源间历年高、径生长方差分析均方比和极值 Tab.3 Mean square ratio and extreme value of variance analysis for the growth of height and diameter in provenances over the years
图 1 各试验点油松不同种源18年生树高、材积生长量(第1次试验) Fig. 1 Growth increment of height and volume for different provenance of 18-year-old Chinese pine in each plot (The first trial) =树高(Tree height); =材积(Volume)
(1)遵化Zunhua; (2)蔚县Weixian; (3)承德Chengde; (4)汾阳Fenyang; (5)沁源Qinyuan;
(6)和顺Heshun; (7)蒲县Puxian; (8)宁城Ningcheng; (9)建平Jianping; (10)循化Xunhua;
(11)互助Huzhu; (12)黄陵Huangling; (13)洛南Luonan; (14)南召Nanzhao; (15)贺兰山Helanshan;
(16)乌拉山Wulashan; (17)靖远Jingyuan; (18)两当Liangdang; (19)天水Tianshui.
2.1.2 第2次全分布区试验

26个种源历年高生长方差分析的均方比和极值列入表 4。表中数据显示, 两当点和正宁点种源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 兰州点8年生前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从第9年起差异逐渐缩小。14年生时, 高生长名列前3名的种源, 两当点:商县、广元、开原; 正宁点:商县、黄陵、栾川; 兰州点:黄陵、南坪、内乡。由于四川种源未参加第1次试验, 因此表现速生的种源仍多在陕西和河南一带, 试验结果与第1次基本相符。3个点生长差的种源有:围场、关帝山、管涔山、贺兰山、克什克腾、哈思山等。由于试验中立地条件和气候类型的差异, 因此各地种源林生长情况也不一样(图 2)。两当点试验林生长最好, 平均树高达3.64 m, 平均胸径6.44 cm, 其次是正宁点, 平均树高2.81 m, 平均胸径4.39 cm; 兰州点最差, 平均树高仅2.81 m, 平均胸径3.36 cm。本省对照种源高、径生长量分别为各点最好种源的86.6 %和83.8 % (两当点); 72.6 %和67.0 % (正宁点); 84.7 %和73.6 % (兰州点)。

表 4 种源间历年树高方差分析均方比与极值 Tab.4 Mean square ratio and extreme value of variance analysis for tree height in provenances over the years
图 2 各试验点油松不同种源14年生树高生长量(第2次试验) Fig. 2 Growth of height for different provenance of 14-year-old Chinese pine in each trial plot (The second trial) (1)开原Kaiyuan; (2)绥中Suizhong; (3)克什克腾Keshiketeng; (4)宁城Ningcheng; (5)乌拉山Wulashan; (6)迁西Qianxi; (7)围场Weichang; (8)关帝山(低) Guandishan (Low); (9)关帝山(高) Guandishan (High); (10)中条山Zhongtiaoshan; (11)黄陵Huangling; (12)商县Shangxian; (13)宁陕Ningshan; (14)贺兰山Helanshan; (15)靖远Jingyuan; (16)两当Liangdang; (17)栾川Luanchuan; (18)内乡Neixiang; (19)泰山Taishan; (20)南坪Nanping; (21)广元Guangyuan; (22)互助Huzhu.
2.1.3 局部分布区试验

供试的14个种源1~9年高径生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种源间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 5)。9年生时, 试验林平均树高2.11 m, 平均胸径2.70 cm, 生长好的种源有陕西的商县、洛南、太白, 河南的卢氏等。生长差的种源有山西的沁水、沁源、关帝山和甘肃的迭部等。生长快的种源比生长慢的种源高、径生长分别大53.9 %和59.5 %。综合3次试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分布在秦岭山地、伏牛山区以及陕西中部的桥山、黄龙山一带的油松种源在甘肃各地适应性较强, 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是我省今后油松种子调拨的重点地区。

表 5 油松种源间高、径方差分析的均方比和极值 Tab.5 Mean square ratio and extreme value of varince analysis for height and diameter in provenances of Chinese pine over the years
2.2 种源高生长与年龄的关系

据第1、2次试验各试验点历年树高的相关分析, 油松种源高生长与年龄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并随着年龄增大相关越趋紧密(表 6)。由此可见, 种源高生长的优势从苗期就基本反映出来, 凡苗期生长好的种源, 幼林期生长也好, 苗期生长差的种源幼林期生长也差。但第1次试验的天水点, 紧密相关性从第4年才开始出现, 这可能与天水点采用裸根苗造林有关。从油松种源高生长与年龄相关结果证明, 早期预测优劣种源是可行的, 选择时间从第5年开始较为可靠。

表 6 种源历年树高生长相关系数表 Tab.6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height growth for provenance over the years
2.3 种源高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据第1次试验18年生和第2次试验14年生种源生长量的多点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表 7), 种源、重复和地点的高生长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重复的差异不显著, 种源×地点、重复×地点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程度, 这就反映了油松不同种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有较强的互作效应, 同时也告诉我们, 在不同造林地区选择适宜种源是非常必要的。

表 7 树高多点方差表分析 Tab.7 Multipoint variance analysis of tree height

从3次试验种源高生长的趋势可以看出, 油松不同种源的生长表现除个别种源外, 表现速生的种源有:洛南、南召、栾川、商县等。而乌拉山、互助、贺兰山、哈思山等种源生长在历次试验中都表现为慢生, 这也说明种源生长在不同地点既有它的较显著差异性, 又有比较好的稳定性。

2.4 种源间适应性的差异

造林成活、保存率的高低是种源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综合反映。据历年各试验点的调查, 油松不同种源在各试验点保存率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 自然条件好的地方, 种源间的保存率差异较小, 自然条件差的地方, 种源间的保存率差异较大。如第2批试验中, 14年生时, 两当点试验林的保存率平均为94.4 %, 变幅在81.3 %~100 %; 正宁点的变幅在31.3 %~77.1 %; 兰州点变幅37.5 %~93.8 %。保存率高低与高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生长好的种源保存率较高, 生长差的种源保存率较低。自然气候条件对油松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营造在半湿润地区(天水)试验林平均生长量比在干旱地区(兰州)的生长量大得多,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差异更加明显, 如第1次试验中, 造林的头几年, 兰州点试验林的生长较快, 高、径生长量均大于天水点, 从第8年起, 天水点的种源林高生长开始加速, 11年生时, 兰州点的试验林平均树高为天水点平均树高的87%, 18年生时, 仅为天水点平均树高的66.4 %。第2次试验情况基本相似, 14年生时, 兰州点种源林平均树高仅为两当点和正宁点种源平均树高的77.2 %和88.9 %。这就充分说明了油松生长的适生环境有较严格的选择性, 兰州地区干旱少雨, 土壤含水量低, 随着树龄的增大, 油松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 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 油松造林应以绿化为主, 从用材角度出发, 造林重点应放在甘肃的东南部地区, 以充分发挥它的生长优势。

2.5 种源选择及效果

种源选择旨在找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种源, 从而提高造林成效, 增加经济效益, 而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是以种源生长量大小来衡量。据第1次试验天水点种源性状的17个变量和第2次试验两当点的15个变量进行主分量分析, 并结合局部分布区的试验结果, 将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中生型和慢性型3类。速生型种源:商县、广元、迁西、栾川、开原、两当、黄陵、理县、内乡、宁陕、南坪、洛南、南召、建平、天水、承德; 中生型种源:关帝山、中条山、泰山、遵化、蔚县、循化、宁城、蒲县、沁源、汾阳、和顺、绥中; 慢生型种源:管涔山、互助、乌拉山、靖远、围场、贺兰山、宁城、克什克腾。

油松在甘肃的松类树种中, 无论是造林范围和用种数量还是人工林面积, 均居首位, 选用优良种源造林急待解决。试验结果说明, 优良种源增产效果显著, 如第1次试验天水点, 18年生长最佳的黄陵、洛南、南召3个种源, 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比最劣种源大22.2 %、34.8 %、124.8 %; 本省两当种源, 高、径、材积生长量为上述3个最优种源高、径、材积生长量的92.6 %、89.0 %和72.9 %。

据第1次试验共同的18个种源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计(南京林学院, 1984), 用两当种源作标准, 计算出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选择差分别为7.7 %、10.9 %和34.3 %。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6.5 %、10.2 %和26.4 %。由此可见, 选用油松优良种源, 生产力高, 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全分布区试验结果表明, 油松种源间无论在苗期还是在幼林期, 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18年生时, 天水点最优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比最劣种源大22.2 %、34.8 %和124.8 %; 与本省对照种源相比, 高、径生长量只有3个最优种源(黄陵、洛南、南召)平均值的92.6 %和89.0 %, 材积生长量仅为最优种源的72.9 %。优良种源树高遗传增益为6.5 %, 胸径遗传增益为10.2 %, 材积遗传增益为26.4 %。根据试验林的造林株行距1.5 m×2.0 m, 每hm23330株计算, 优良种源每hm2蓄积量为76.35 m3, 比最劣种源(贺兰山)蓄积量(39.0 m3)大近1倍, 比对照种源(两当)蓄积量(55.50 m3)大37.2 %。由此可见, 种源选择不但是可行的, 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一项基础应用性的研究, 而且在生产上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商县、洛南、广元、内乡、南召为代表的南部区种源, 黄陵、黄龙为代表的中西区种源, 在各试验点不但生长好, 而且适应性较强,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是甘肃油松造林的优良种源区。四川北部的一些种源, 在陇南及天水一带生长速度较快, 其它各点有冻害现象。两当、天水为代表的小陇山一带种源, 在当地表现为中等, 在陇东和中部地区表现良好。分布边缘地带的内蒙乌拉山、克什克腾、宁夏贺兰山, 甘肃靖远哈思山和青海互助油松种源, 生长速度慢, 一般不宜采用。

油松优良种源多集中在秦岭山地及陕西的桥山、黄龙山一带, 而这些地区一般不能提供大量的油松种子。为此, 首先应尽早着手收集优良种源区的种子, 建立油松种子生产基地, 解决造林用种问题; 其次, 在继续经营好现有油松种子园的基础上, 加强优树子代的测定工作, 尽快建立第2代种子园。对新营建的种子园, 应以种源试验为主要依据, 在选用优良种源繁殖材料的同时, 利用现有种源林的资源, 从优良种源中选择优良单株, 建设遗传增益高的新型良种繁育基地。油松是甘肃的乡土树种, 它不但能耐干旱瘠薄, 而且生长也较快, 尤其是进行飞播造林, 是其它松类树种代替不了的。因此, 继续进行油松品质的改良很有必要, 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油松良种化水平才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徐化成主编.油松.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186~190
南京林学院. 1984. 林木良种选育方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