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杨曾奖, 徐大平, 曾杰, 郭俊誉, 林清锦, 姚庆端.
- Yang Zengjiang, Xu Daping, Zeng Jie, Guo Junyu, Lin Qingjin, Yao Qingduan
- 南方大果紫檀等珍贵树种寒害调查
- A Survey of Freezing Harm of Precious Trees in South China
- 林业科学, 2008, 44(11): 123-127.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8, 44(11): 123-12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8-05-04
-
作者相关文章
2. 热带林业研究试验站 乐东 572542;
3. 漳州市林业局 漳州 363000
2.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Tropical Forestry Ledong 572542;
3. Forestry Bureau of Zhangzhou Zhangzhou 363000
2008年初,我国南方十几个省区遭遇了百年来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导致大量森林植物出现机械折损、冻伤或死亡,给林业生产和林区群众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笔者对海南、广东、福建和云南不同地区近年引种的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等珍贵树种进行寒害调查,以期为将来的引种栽培及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1 概况 1.1 寒害发生概况引种大果紫檀各试验区的历史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度温,以及2008年发生寒害的天气资料见表 1。由于本次低温持续时间长,又阴雨连绵,半月无阳光,为几十年一遇,个别地区百年一遇,致使部分地区引种的典型热带树种大果紫檀遭到严重寒害。
调查的树种主要包括2005年从泰国引种的5个大果紫檀种源和1个黄檀(D. cochinchinensis)种源,1个印度紫檀(P. indicus),2006年从澳大利亚引种的檀香和海南乡土树种降香黄檀(D. odorifera)及引种自海南的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各树种种源地情况见表 2。它们主要来自于热带国家或地区,为典型热带树种,低温成为其引种的主要限制因素。
各试验点树种/种源试验林中,在原来的4或5个重复小区中各选择20~30株进行寒害调查,按表 3寒害分级标准记录受害情况。由于紫檀属树种有冬季落叶的特性,本次寒害调查注重枯梢占树高的比例百分值来衡量。同时对阳东县百盛园苗圃的大果紫檀苗木按苗高和地径进行分级调查和统计,以分析苗木大小质量对抗寒性的影响。对江门共和试验点则按不同树龄的紫檀进行调查,分析树龄与抗寒能力的关系。
从本次寒害天气分析(表 1),气温接近当地历史最低水平,而且低温持续时间长,阳光少,对各地森林植物抗寒性是一次考验,特别是近年引种树种,本次调查的对象为2005年以来引种的珍贵树种,它们未曾经历过严重的低温天气,其受害程度将是未来进一步向北引种的重要参考。
3.1 树种/种源抗寒性的差别不同的树种有自身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树种间的抗寒性差异则主要由其自身特性所决定。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6个树龄1.5年树种中,以降香黄檀和白木香抗寒能力最强,本次的寒冷天气未给它们带来明显寒害,种植于最北缘的福建点,也未发现它们严重遭受寒害的现象,其外观上仅限于增加稍多的黄叶。而檀香在阳江以北其老叶上见紫红颜色,部分嫩叶受到冻害而脱落,按寒害分级标准低于2级,再往北推移到广东怀集或海拔较高地区却有加重的现象(表 4)。紫檀属树种是本次受寒害最严重的种类,以大果紫檀最为严重,当年生幼林可达4.5级,印度紫檀为次,达4.2级,除海南乐东和昌江试验点外,其余各调查点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寒害。
对不同种源的大果紫檀寒害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可见:种源间存在一定的差异(F>F0.01=5.14),以来自较高经度带的越南种源最为抗寒,树干干枯率为33.9%,其次为来自泰国的2号种源,为41.9%,其余各种源间差异不明显,均在50%~54%的范围。对比印度紫檀29.4%,大果紫檀抗害性相对较弱,平均枯干率为47.0%(表 5)。这与陈青度等(2004)的研究报告基本一致。调查同时发现,紫檀幼林中生长高大者受害程度显著低于生长弱小者。
紫檀属树种为典型的热带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国家及地区,我国没有天然分布(曾杰等,2000)。檀香属是一个热带属,分布区自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东端(110° E)沿赤道两侧直达智利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岛(78°50′ W),北缘为小笠原岛(28° N,南端为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35° S),其原产地是东爪哇至蒂汶一带,地处赤道附近,具有典型的热带气候。印度檀香虽然分布较广,其区内极端最低温也只是10 ℃左右(李应兰,2003)。降香黄檀是我国热带地区海南岛的珍贵乡土树种之一(周铁峰,2001;郭文福,2006)。白木香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张盛龙,2007)。因此,它们能否安全越冬是引种试验或推广试种中最关键的问题。
朱先成等(2007)指出大果紫檀是典型的热带树种,在引种时应特别注意选择春季月最低气温较高的地区引种,以提高其生长量。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紫檀引种比较适宜的地区其最低温度要在2.5 ℃以上,2.5 ℃的低温已使大部分当年生苗木造成严重寒害,枯梢严重。降香黄檀本次的寒害并未达到最低忍耐点,蔡金清(2006)报道,降香黄檀可抗低温-3~5 ℃,成林后抗寒能力更强。2006年福建书峰兰石当地极端低温-3 ℃时,降香黄檀受冻落叶但没有枯梢,2007年春季恢复较好,新梢生长旺盛。一般认为,只要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5 ℃,极端最低温度在-1 ℃以上,终年无雪无严重霜冻的地方,檀香均可生长良好(许明英,2006)。白木香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气温年变幅在0~30 ℃之间且年平均温度大于20 ℃的地方都能生长,能耐短期霜冻(林伟强,2006)。
3.2 苗木品质及其他因素对抗寒能力的影响树木的抗寒性主要由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决定外,苗木的质量和树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寒能力,表 6的调查结果表明:苗木大小与抗寒能力直接相关,个体越大,受害越轻,受害干枯枝条长度所占比例明显减少,随苗木品质的提高,其抗寒能力明显增强。调查发现:靠近居民区苗木对处于迎风口的幼林受害程度相对较轻,幼林中树龄较大的抗寒力相应提高,迎风面受害更为严重,周围桉树林围绕或近鱼塘边的林分受害相对较轻。
陈青度等(2004)认为,紫檀属树种木质化较高的健壮苗木可以短时间忍耐0 ℃低温,抗寒能力大小为檀香紫檀>印度紫檀>马拉巴紫檀>古巴紫檀(后修正为大果紫檀)的结果。本次的寒害,2.5 ℃低温已让树木受害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低温的持续时间很长,是正常年份的1倍以上,加上雨水天气未见阳光日照,从而加剧冻害的产生。
迎风面使紫檀苗木受害明显加重,居民区附近和近鱼塘边苗木受害相对较轻表明:2.5 ℃的低温成为紫檀的临界敏感温度,是其受害的阀值。本次的低温并非紫檀属树木所经历过的最低温度,从其受害的情况来看,却比以往严重,原因在于低温的时间很长,因此,认为除最低温度影响外,低温时间的长短也很重要。
3.3 紫檀寒害症状紫檀轻度受寒害,表现为加速叶黄而落叶,稍重则影响枝梢,造成黑褐色坏死。而严重受害后,树干表皮内的韧皮部到木质部间组织颜色会发生褐变,轻者表现为水浸状,严重者组织全部变成黑褐色,受害而死的皮层组织,则转变为黑褐色,继而发展成为枯梢以至树干干枯。组织坏死造成枯枝由上而下发展,同时很多树木在树干下部明显可见紫红色紫檀树液外流,这成为紫檀严重遭受寒害的主要现象。
3.4 紫檀灾后救灾减灾处理技术要点和措施由于各引种和推广试验区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气候条件也不同,造成各地苗木的寒害影响各不相同。综合各方专家意见,紫檀属树种灾后救灾减灾恢复生产的技术要点和措施如下:
3.4.1 苗圃营养袋苗受寒害情况视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热带地区影响不大,加上紫檀属树种本为落叶树种,已加速落叶减少寒害,如果寒害程度小于2级,即枝条受寒害干枯的比例小于1/4的苗木,无需太多处理,天气回暖即可恢复生机。寒害在3级以上的苗木,要尽快剪除上部受害部分,并清除枯死苗木。做好防病措施,及时喷施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等,待天气回暖,适时追施肥料。
3.4.2 幼林管理考察发现阳江以北地区营造的紫檀林分,除沿海地区外,大部分试点都遭受较为严重的寒害,几乎都在4级的重度范围,建议尽早截干,以萌发新芽,尽快恢复生产,任由其自然干枯,后果将更为严重,甚至失去重新萌芽的能力。重于4级树干干枯大于50%的幼林要近头部截干,才能萌发壮芽,而后及时除芽留条,并加强松土追肥等抚育管理工作。
3.4.3 选择引种紫檀属树种本为典型热带树种,引种于亚热带地区,需认真考虑其抗寒能力。对本次受寒害特别严重的幼林,考虑改种其他树种也是可行的。
4 结论与建议1) 引种于泰国和越南的大果紫檀,有着典型热带树种的特性,抗寒性对比檀香、黄檀和白木香相对较差,只能忍受非常短暂的寒冬,持续时间长的2.5 ℃低温使其遭受严重寒害,这一温度是其受害的阀值,也是本地区引种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紫檀属树种适宜较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地区最好在21.5° N以南或部分沿海温暖地区,不能有超过5 d以上长时间小于2.5 ℃的低温天气。
2) 任何树种有其各自的适生范围,热带树种的引种中,冬季的低温是其主要限制因子。南方片正掀起种植珍贵树种的高潮,由于珍贵树种的长周期性,即使是50年一遇的罕见寒冷气候,也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一点在珍贵树种的引种和推广中应引起注意,以免给林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蔡金清. 2006. 降香黄檀栽培技术与引种试验初报. 林业建设, (4): 8-9. DOI:10.3969/j.issn.1006-6918.2006.04.003 |
陈青度, 李小梅, 曾杰. 2004. 紫檀属树种实生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广东林业科技, 20(1): 47-50. DOI:10.3969/j.issn.1006-4427.2004.01.012 |
郭文福, 贾宏炎. 2006. 降香黄檀在广西南亚热带地区的引种. 福建林业科技, 13(4): 152-153. DOI:10.3969/j.issn.1002-7351.2006.04.036 |
李应兰. 2003. 檀香引种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林伟强, 贺立静, 谢正生. 2006. 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树种——白木香. 广东园林, (4): 38-40. DOI:10.3969/j.issn.1671-2641.2006.04.014 |
许明英, 李跃林, 任海, 等. 2006. 檀香在华南植物园的引种栽培. 经济林研究, 24(3): 39-41. DOI:10.3969/j.issn.1003-8981.2006.03.010 |
张盛龙, 符二英, 冯家平. 2007. 浅谈白木香育苗和栽培技术. 热带林业, 35(3): 17-19. DOI:10.3969/j.issn.1672-0938.2007.03.006 |
朱先成, 曾杰, 陶永强, 等. 2007. 云南西双版纳大果紫檀种源苗期试验. 福建林业科技, 34(3): 131-134. DOI:10.3969/j.issn.1002-7351.2007.03.033 |
曾杰, 陈青度, 李小梅. 2000. 世界紫檀属树种及其在我国的引种前景. 广东林业科技, 16(4): 38-44. |
周铁烽. 2001. 中国热带主要经济树木栽培技术.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