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2008, Vol. 44 Issue (11): 1-1   PDF    
0

文章信息

张君颖.
关注森林与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关系的调查研究——写在专刊前面
林业科学, 2008, 44(11): 1-1.

文章历史

作者相关文章

张君颖

关注森林与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关系的调查研究——写在专刊前面
张君颖

2008年1—2月,我国南方19个省(区、市)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其覆盖面之广、损失之大、影响之深,堪称空前。

灾害发生后,编辑部与全国人民一起,密切关注着灾情的发展与灾区人民的安危。与此同时,我们还深切关注着我国生产力最高、效益最好、最有活力的南方林区。林区的灾情如何?这次灾害会造成怎样的破坏和影响?我们意识到,面对突发灾害,作为中国林业科技期刊的排头兵,我们该做点什么。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各种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频繁发生,然而有关气候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报道还缺乏数据的支撑。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真实地记载自然发展进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利于规避风险,科学地减灾防灾,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2008年初发生的重大冰雪灾害是历史上罕见的,这就说明,这样的数据也是非常难以采集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次的冰雪灾害也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记录、了解、分析极端天气对林业影响,分析研究林业如何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机会。

与其他种植业不同,同样面对此次冰雪灾害,林业灾情的持续时间更长,隐性、继发性危害更大;如果处理不及时,措施不正确,很可能引发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入侵的大发生,造成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缺失。因此,第一手资料、原始数据的及时收集至关重要。针对这次罕见的冰雪灾害,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真实准确地记录、分析冰雪灾害对林业的危害和影响,这将不仅是我们林业科技工作者对我国林业、对生态建设、对国民经济做出的重要贡献,而且也将是中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对地球家园、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

在本刊编委会和学会秘书处的大力支持下,编辑部迅速采取了行动。第一步:开设“关注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林业的影响——专家笔谈”栏目,请亲赴灾区一线的专家谈最直接的感受,对灾情做初步的评估,提出林业恢复与重建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步:将2008年第11期设为重大雨雪冰冻灾害专刊,在开设专栏的同时,开展专刊的征稿活动,提醒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注重原始数据的收集和积累,为科学地恢复重建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为今后的林业科学研究提供珍贵的原始数据。经过积极的筹备,2008年3月出版的第3期专栏设立,沈国舫主编特意撰写了开篇词“关注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林业的影响——主编的话”。在接下来的4期内,尹伟伦、吴斌、傅懋毅、薛建辉等、肖文发、骆有庆、徐大平等、姚小华等、丁长青、杜纪山、李意德等18位专家陆续发表了12篇言简意赅、不乏真知灼见的文章,对林业的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与此同时,来自教学、科研、生产一线的林业科技工作者陆续地把他们收集上来的宝贵资料和第一手数据整理成论文,投到编辑部来。他们对林业科学研究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对第一手资料的重视以及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和准确应对,让我们备受鼓舞。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筹备,专刊如期与大家见面了。这是《林业科学》创刊以来第一个为重大自然灾害而设立的专刊。征文期间,共收到投稿76篇,专刊上发表的37篇论文分别来自65个单位,作者就广东、湖南、湖北、贵州、江西、海南、浙江、福建等地的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昆虫)资源以及灾后火险隐患等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毕竟距灾害发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原生灾害造成的深度影响,次生灾害的发生发展等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有些论文虽然数据采集不够充分,分析还不够深入,但资料十分宝贵,符合我们“以《林业科学》为平台,以科技论文为载体,集合灾情资料数据,为政府部门科学提供决策参考,为受灾林区恢复重建提出建议,为广大读者集中查阅文献提供便利”的初衷,因此,仍将其收录进来。可以说,本专刊的出版是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价值的。

我们希望专刊的出版,能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研究资料,能够唤起林业科技工作者对获取原始数据的重视,能够为灾后的恢复重建、为防灾减灾、为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