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季梦成, 郑钢, 俞曙光.
- Ji Mengcheng, Zheng Gang, Yu Shuguang
-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
-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Wild Vine in Longw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Zhejiang Province
- 林业科学, 2008, 44(9): 165-169.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8, 44(9): 165-16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07-08-14
-
作者相关文章
2. 杭州市江干区园林养护管理所 杭州 310016
2. Garden Mainte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Hangzhou 310016
藤本植物又称攀缘植物,是一类不能自行直立,需要通过主茎缠绕或攀援器官攀援他物升高的植物的总称(熊济华等, 2000),包括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藤本植物有着复杂多样的繁育系统(Bawa et al., 1985; Putz et al., 1991),可影响群落的动态结构,在热带森林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Appanah et al., 1984; Putz et al., 1987; Stevens et al., 1980)。
作为城市垂直绿化的重要材料,藤本植物在拓展城市园林绿化空间、增加绿化面积(黄成林等, 1995; 臧德奎等, 2000; 李素华,2003)、丰富园林植物多样性、构建特殊景观效果、形成垂直绿化和水平绿化的有机结合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野生藤本植物资源调查(蔡永立, 1999; 包启伟, 2000; 蔡永立等, 2000a; 2000b;史淑兰等, 2001; 黎维英等, 2003; 张玉武等, 2003; 严贤春等, 2004; 马进等, 2005; 陈松河等, 2005)和引种驯化(张金政等, 2002; 2004;刘金秀等, 2004)、藤本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朱立, 2003; 黄桂兰, 2003; 李东升等, 2003; 刘洪光等, 2003; 曹受金等, 2006),国内已有许多报道,目前仍然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所涉及的藤本植物概念属园艺学范畴,即除攀援和缠绕植物还包括匍匐和蔓生植物。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植物资源丰富(周智修等, 2000; 王中生等, 2001; 胡高鹏等, 2007)、区系成分复杂(邓懋彬等, 1999),有着典型的中亚热带植被特征,是浙江省植被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区之一(刘茂春等, 1991; 王中生等, 2002; 方炎明等, 1996; 1998)。目前该区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专项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深入开展对龙王山野生藤本植物的种类多样性调查和资源特点分析,探讨藤本植物的园林开发应用途径,不仅有助于对该区植被性质和特征的全面认识,而且对进一步保护及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选择和配置城市垂直绿化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以及查阅浙江林学院等多家单位所藏龙王山植物标本、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拟就该区藤本植物资源及应用等作一初步总结,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 自然概况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浙江安吉县的西南端,与临安和安徽宁国交界,地理位置30°23′ N,119°23′ E,总面积12.23 km2。境内最高峰龙王尖海拔1 587.4 m,是浙北、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高峰。龙王山属江南古陆皖—浙加里东—印支褶皱带,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体坡度大,岩石垂直节理发育,沟谷众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体岩层以侏罗纪凝炭岩为主,另有少量流纹岩。
本区地处我国中亚热带北缘,受季风和环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5.5 ℃,1月平均2.7℃,7月平均28.1℃,山顶年均温约9℃。龙王山地区雨量比较充足,年降水量1 65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初至6月底的梅雨季和夏季台风期。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无霜期225 d。区内土壤形成受地质地貌、气候和生物影响,山地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和山地黄壤,其中红壤一般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800~1 100 m为山地黄壤。海拔1 300 m左右为山地草甸土和高位泥炭沼泽土。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是典型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500 m以下的河谷中;500~9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900~1 400 m为落叶阔叶林。海拔1 330 m的千亩田,因局部环境较特殊,有以禾本科为主的山地草甸和以暖地泥炭藓为主的高位泥炭沼泽,是目前浙北地区保存较好的高位湿生植被。此外,尚存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及竹林等类型(邓懋彬等, 1999; 刘茂春等, 1991)。
2 龙王山藤本植物资源特点 2.1 藤本植物种类丰富龙王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藤本植物种类丰富,共有31科、82属、181种(含种以下等级,下同),分别占该保护区种子植物(邓懋彬等, 1999)科、属、种的24.0%、13.1%、15.2%;占浙江种子植物(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89—1993;陈征海等, 2002; 金孝锋等, 2004; 李根有等, 2002; 2006a;2006b)科、属、种总数的17.0%、6.5%、5.4%(表 1)。
观赏价值较高种类主要有:菝葜(Smilax china)、华东菝葜(S. sieboldii)、土茯苓(S. glabra)、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二色五味子(Schisandra bicolor)、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软枣猕猴桃(A. arguta)、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清风藤(Sabia japonica)、木通(Akebia quinata)、三叶木通(A. trifoliate)、鹰爪枫(Holboellia coriacea)、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山木通(Clematis finetiana)、大花威灵仙(C. courtoisii)、蓬莱葛(Gardneria multiflora)、薜荔(Ficus pumila)、爬藤榕(F. sarmentosa var. impressa)、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紫藤(Wisteria sinensis)、长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网络崖豆藤(Millettia reticulata)、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绿爬山虎(P. laetevirens)、蛇葡萄(Ampelopsis sinica)、刺葡萄(Vitis davidii)、寒莓(Rubus buergeri)、金樱子(Rosa laevigata)、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等。
2.2 藤本植物优势科属特征明显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181种藤本植物隶属于31个科(表 2),其中有胡颓子科、马兜铃科、大血藤科、茄科、夹竹桃科、蓼科和蕨类的海金沙科等7个单种科,占藤本植物总科数的22.6%;≥10种的科6个,分别为毛茛科、蔷薇科、豆科、卫矛科、葡萄科、茜草科。≥5种的属有8个(占总属数9.8%),即:悬钩子属(Rubus,16种)、铁线莲属(Clematis,13种)、菝葜属(Smilax,8种)、蔷薇属(Rosa,8种)、猕猴桃属(Actinidia,6种)、野豌豆属(Vicia,5种)、葡萄属(Vitis,5种)、鹅绒藤属(Cynanchum,5种),上述6个大科和8个大属所含种数分别占龙王山藤本植物总种数的49.7%、36.5%,反映出龙王山藤本植物优势科属的组成特征。
龙王山的草质藤本有38种,占总种数的21.0%,木质藤本143种,占79.0%。龙王山藤本植物以落叶藤本植物(此处包括所有草质藤本)为主,共139种,占总数的76.8%,这说明龙王山藤本植物以落叶藤本占据主要优势。常见种类有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葛藤(Pueraria lobata)、清风藤、爬山虎、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紫藤、中华猕猴桃、华东菝葜、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等。常绿藤本植物有29种,占总数的16.0%。长春油麻藤、鹰爪枫、金樱子、网络崖豆藤、爬藤榕、白背爬藤榕(F. sarmentosa var. nipponica)、南五味子、山木通、蔓胡颓子、薜荔、冠盖藤(Pileostegia viburnoides)等。半常绿的种类13种,占总数的7.2%,如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A. trifoliate var. australis)、倒卵叶忍冬(Lonicera hemsleyana)、金银花(L. japonica)、灰毡毛忍冬(L. macranthoides)、小果蔷薇(R. cymosa)、软条七蔷薇(R. henryi)等。
3 龙王山藤本植物攀援习性分类根据蔡永立(2000a; 2000b)等对我国藤本植物的分类方法,可将龙王山野生藤本植物分为吸附固定类、缠绕类、卷曲类、蔓生搭靠类等4种类型。
3.1 吸附固定类这类植物具气生根或吸盘, 能分泌胶状物质,将植物粘附于它物之上而攀援生长,在自然状态下沿岩石或树干攀援。龙王山有吸附固定类植物6科13种,占总种数的7.2%。此类植物大多攀援能力强, 在城市园林中可用于各种墙面、假山石柱等垂直绿化。龙王山的攀援植物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葡萄科的爬山虎属、五加科的常春藤属植物,以及络石、薜荔、异叶爬山虎(P.heterophylla)。
3.2 缠绕类此类植物无特化的攀援器官,主要依靠自身主茎缠绕它物向上生长。龙王山缠绕类攀援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21科83种,占总种数45.9%。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垂直绿化的主要有紫藤、长春油麻藤、金银花和铁线莲属、猕猴桃属的部分种类。而五味子属、木通属、崖豆藤属及卫矛科的南蛇藤属植物,以及大血藤科的大血藤、防己科的木防己、雀梅藤、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等缠绕力强,抗性强,观赏价值高的种类亟待开发利用。
3.3 卷曲类卷曲类藤本植物生长需借助于特化的攀援器官,即由枝、叶、托叶的先端变态而成的卷须这一特殊的攀援器官攀援它物生长。龙王山的藤本植物中,卷曲类有4科31种,占17.1%,其中大多数种类具有茎卷须,如葫芦科,葡萄属、蛇葡萄属植物,菝葜属的卷须则由托叶变态形成。这类攀援植物主要应用于庭院的棚架、门厅、绿廊等立面垂直绿化。龙王山的藤本植物中卷曲类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葡萄属植物,百合科菝葜属种类较多且生长旺盛、叶形奇特,花果观赏价值高,富有自然野趣,喜温暖,适应性强,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3.4 蔓生搭靠类(包括匍匐类)此类植物为蔓生悬垂植物,无特殊的攀援器官,仅靠细柔而蔓生的枝条攀援。有的种类枝条具有倒钩刺,个别种类的枝条先端偶尔缠绕。龙王山的藤本植物属蔓生搭靠类有7科54种,占29.8%。此类藤本植物在园林中常用于篱垣式的垂直绿化,是花架、绿廊、绿亭、花柱、花篱的优良材料,也可作为坡边、墙隅、水岸边、堤岸等处的地被植物。该类植物亦可种植于挡土墙内侧或布置在居住小区的围墙上,令其悬垂生长,形成景观。蔷薇属、悬钩子属、蔓胡颓子、青龙藤等具有市场开发价值。
4 结论与讨论1)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藤本植物种类丰富,共有31科、82属、181种。毛茛科、蔷薇科、豆科、卫矛科、葡萄科、茜草科等6个科和悬钩子属、铁线莲属、菝葜属等8个属为龙王山藤本植物优势科属。草质藤本有38种,占21.0%,木质藤本143种,占79.0%;藤本植物以落叶藤本为优势,139种,占总数的76.8%,常绿、半常绿藤本42种,占总种数的23.2%。
2) 在龙王山的野生藤本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垂直绿化植物。重点推荐的属种为:蛇葡萄属、菝葜属、悬钩子属,铁线莲属、猕猴桃属、五味子属、木通属、崖豆藤属、南蛇藤属,以及大血藤、木防己、马兜铃、雀梅藤、多花勾儿茶、蔓胡颓子、青龙藤等。开展上述藤本植物的引种驯化及推广应用,将对目前城市垂直绿化中存在的植物种类多样性缺乏、乡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有所改进。
3) 如何进一步加强龙王山野生藤本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注重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的开发,积极开展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引种驯化、快繁技术研究,加强藤本植物观赏特性的挖掘及新品种、园林应用方式创新,使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应该成为有关科研人员、保护区管理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包启伟. 2000. 福建西北部木本攀援植物观赏与应用. 浙江林学院学报, 17(2): 225-228. DOI:10.3969/j.issn.2095-0756.2000.02.024 |
蔡永立. 1999. 浙江天童森林公园藤本植物的基本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75-81. |
蔡永立, 宋永昌. 2000a. 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 武汉植物学研究, 18(5): 390-396. |
蔡永立, 宋永昌. 2000b. 藤本植物生活型系统的修订及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分析. 生态学报, 20(5): 808-814. |
曹受金, 田英翠. 2006. 攀援植物在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北方园艺, (3): 109-110. DOI:10.3969/j.issn.1001-0009.2006.03.066 |
陈松河, 陈恒彬, 王振忠. 2005. 厦门地区藤本植物区系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 69-73. DOI:10.3969/j.issn.1001-7461.2005.02.018 |
陈征海, 刘安兴, 孙孟军, 等. 2002. 浙江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1): 24-26. DOI:10.3969/j.issn.2095-0756.2002.01.007 |
邓懋彬, 方炎明, 彭治, 等. 1999. 浙北安吉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 8(2): 36-42. |
方炎明, 张雪, 彭冶, 等. 1998. 龙王山落叶阔叶林濒危植物缀块的生态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2): 23-28. |
方炎明, 章忠正, 王文军. 1996. 浙江龙王山和九龙山鹅掌楸群落研究. 浙江林学院学报, 13(3): 286-292. |
胡高鹏, 季梦成. 2007.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4(2): 79-81. |
黄成林, 周大跃, 徐济中, 等. 1995. 木本攀缘植物在现代城市垂直绿化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2(1): 48-52. |
黄桂兰. 2003. 浅谈藤本植物与城市的垂直绿化. 西南园艺, 31(2): 40. |
金孝锋, 郑朝宗, 姚琴芳, 等. 2004. 浙江种子植物新资料.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1(6): 683-684, 689. |
李东升, 张妙霞, 魏素玲. 2003. 垂直绿化在城市绿化中的现状及应用策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3(4): 55-57. |
李根有, 陈征海. 2002. 产自浙江的黄山松一新变种.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3): 259-260. DOI:10.3969/j.issn.2095-0756.2002.03.009 |
李根有, 陈征海, 裘宝林. 2006a. 浙江柿属一新种. 浙江林学院学报, 23(4): 378-381. |
李根有, 陈征海, 颜福彬, 等. 2006b. 采自温岭的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 浙江林学院学报, 23(5): 592-594. |
李素华. 2003. 垂直绿化与攀缘植物. 天津农学院学报, 10(2): 45-48. DOI:10.3969/j.issn.1008-5394.2003.02.012 |
黎维英, 林道清, 林致盛, 等. 2003. 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 30(1): 28-33. DOI:10.3969/j.issn.1002-7351.2003.01.007 |
刘洪光, 赵玉霞. 2003. 藤本植物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北方园艺, (1): 38. DOI:10.3969/j.issn.1001-0009.2003.01.027 |
刘金秀, 刘艳, 李冬玲, 等. 2004. 介绍几种新优藤本观赏植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3(6): 26, 65. |
刘茂春, 施德法. 1991. 安吉龙王山天然植被的研究. 浙江林学院学报, 8(3): 355-365. |
马进, 王小德. 2005. 天目山乡土木本藤本植物资源特征及园林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3(4): 78-79. DOI:10.3969/j.issn.1000-5382.2005.04.028 |
史淑兰, 闫双喜, 孔德政, 等. 2001.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攀援植物资源与应用的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35(4): 60-63. |
王中生, 方炎明. 2002. 龙王山常绿阔叶林石生藓分布格局的缀块性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1): 32-36. |
王中生, 方炎明, 邓懋彬, 等. 2001.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 29-32.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01.01.011 |
熊济华, 唐岱. 2000. 藤蔓花卉:攀援匍匐垂吊观赏植物.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严贤春, 胥晓, 彭正松, 等. 2004. 四川卧龙攀援植物及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6): 675-680. |
臧德奎, 周树军. 2000. 攀援植物与垂直绿化. 中国园林, 16(5): 79-81.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0.05.028 |
张金政, 梁松洁, 石雷. 2004. 忍冬属藤本植物资源的栽培及应用. 中国园林, 20(5): 53-56.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4.05.014 |
张金政, 石雷, 刘雪川. 2002. 我国北方城市藤本花卉栽培及应用. 中国园林, 18(1): 75-77. 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2.01.024 |
张玉武, 杨红萍. 2003.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特点. 贵州科学, 21(3): 75-79. DOI:10.3969/j.issn.1003-6563.2003.03.018 |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89—1993.浙江植物志.1~8卷.杭州: 浙江科技出版社.
|
周智修, 陈亮, 楼炉焕, 等. 2000.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 浙江林学院学报, 17(4): 378-383. DOI:10.3969/j.issn.2095-0756.2000.04.008 |
朱立. 2003. 贵州攀缘植物资源与垂直绿化. 贵州科学, 21(4): 89-93. DOI:10.3969/j.issn.1003-6563.2003.04.022 |
Appanah S, Putz F E. 1984. Climber abundance in virgin dipterocarp forest and the effect of pre-felling climber cutting on logging damage. Malaysian Forester, 47: 335-342. |
Bawa K S, Perry D R, Beach J. 1985.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ropical lowland rain forest trees. Ⅰ. Sexual systems and incompatibility mechanics. Amer J Bot, 72: 331-345. DOI:10.1002/j.1537-2197.1985.tb05357.x |
Putz F E, Chai P. 1987. Ecological studies of lianas in Lambir National Park, Sarawak, Malaysia. J Ecol, 75: 523-531. DOI:10.2307/2260431 |
Putz F E, Mooney H A. 1991. The biology of vin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Stevens W D, Beach J H. 1980. A study of baker woodlot. Ⅲ. Chicklist of vascular plants. Mich Bot, 19: 5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