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绵平,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盐类矿产地质、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

·卷首语 Foreword·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切实保障初级产品供应安全

为了稳固中国经济发展、确保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保障初级产品供应安全,尤其是农产品、能源和矿产的稳定供应。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高度重视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提出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的战略要求,并对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等做出重要部署。

初级产品是从自然界获得的,经过简单加工后的初级农产品或初级工业原料。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初级产品在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生产的前端,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双碳”目标又对夯实初级产品供应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设计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这离不开能源矿产(如锂、钴、镍等)的安全保障,需要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初级产品,并建立健全可控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在农业领域,在保证粮食安全供给的前提下,衡量好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低碳价值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中国在初级产品供给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中国部分初级产品尤其是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进口依赖度非常高。中国仍然存在部分矿产国内供应和资源储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铁矿石等紧缺初级产品“大头在外”的态势没有改变,以锂、钴、镍、稀土为代表的能源转型所必需的关键金属供应缺口仍没有减小。在初级农产品领域,中国粮食供给仍然存在结构性缺口,诸如大豆、优质蔬菜种子等高端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依旧很高。其次,初级产品的内部大循环仍存在堵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所驱动的大量资源投入已经演变成了开采潜力巨大的城市矿产,但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以建筑废物和金属合金为代表的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仍然偏低,这进一步加剧了初级产品供应风险。此外,资源开采及加工所带来的环境约束也是制定初级产品供应战略时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去以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为隐形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1995—2015年是中国资源生产的大提速时期,期间中国的初级产品使用量从1995年的117 亿t增长到2015年的354 亿t,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摒弃这种物质消耗和环境破坏极高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为了解决初级产品进口依赖、循环不足、环境约束等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首先,建议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这是提高初级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底线。在农产品方面,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放在首位,保护好人们吃饭的“饭碗”。在工业产品方面,需要加快关键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强紧缺矿产的回收与替代产品的应用,通过构建国内物质循环路线来保障整个国家工业生产的“饭碗”,并强化关键金属对碳中和的支撑作用。此外,建议提高海外初级产品供应能力,建立国际资源保障体系。由于中国部分资源能源的自然禀赋并不高,且品质低下,仅靠挖掘国内潜力无法满足人们基本生活要求和低碳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深化国际合作,打通国际大循环,依靠国际市场实现多元化的初级产品供应结构。最后,建议加快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开发,进一步减少资源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引导各行业的资源循环,逐步建立系统的产品回收机制,但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的政策扶持力度还需提高,通过政府对创新技术的引领来加强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初级产品的使用效率。以钢铁、有色、水泥为代表的大宗资源产品,是保障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石,但在其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整合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其负面影响。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