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之声·
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促进学会创新发展——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介绍

林晓静,杨瑾,陈晔光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 200031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CSCB,以下简称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领导下的细胞生物学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拥有个人会员1.3万余人,涵盖了中国绝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细胞科技工作者;团体会员32个,主要是从事生物学领域的医疗、器械等公司和地方细胞生物学学会。学会现下设17个专业分会和7个工作委员会,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细胞生物学相关领域。

近年来,学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学会特色,全面了解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在原有的各类活动基础上,积极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各类品牌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种类丰富的交流平台。除此之外,学会积极举荐优秀人才,并设立了一系列奖项,对科技工作者进行激励,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积极宣传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等,促进整个学科领域学术道德规范新风尚。

1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会服务支撑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学会在自身建设上精益求精,从内部治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包括:设立学会监事会,进一步完善学会组织架构;加强学会下属分支机构管理,每两年对专业分会进行一次综合能力评估,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学会各项制度,聘请专业法律团队作为学会法律顾问;成立学会功能性党委,发挥其在开展学会各类工作中的政治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发挥“互联网+”优势,对学会网站进行改版,优化会员注册和在线支付系统,并建立会员云服务平台;建立通用学术会议平台,简化会议网站搭建,便于学会快速宣传发布学术活动。

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学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学会在团结和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学会2015年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社团,2016年获得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被民政部评估为4A级学会,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2015、2016、2018年被中国科协评选为“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2 多层次服务体系服务科技工作者
2.1 组织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繁荣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参加学术会议是科技工作者获取学术信息、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学会尤其是基础性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手段。

在2017—2018年,学会共举办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学术会议、论坛33次,参加人数1.6398万人次,交流论文2374篇。既有针对所有科技工作者的综合性的全国学术年会,也有专业性强的专题学术会议,更有小而尖的前沿高端学术研讨会。

2.1.1 全国性综合交叉学术大会

学会每年4月份召开细胞生物学全国学术大会,除了一般会议有的学术报告、墙报交流、仪器设备展览会等,还根据大家的需求,增设了专题研讨的圆桌讨论(如文章发表、基金申请等)、企业卫星会议、青年论坛、就业宣讲会等多种创新形式,让各个层次的科技工作者参加年会,都能有所收益。

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8年全国学术大会·南京会议为例,本次大会于2018年4月10—13日在江苏南京召开,共有1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共设立了14个专业主题的学术分会场,有202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作分会场报告。除了开展专业主题学术交流外,大会还设立了基金委基金申请、就业宣讲会、资深专家见面会、“创意课堂”大赛、改进教学方法和在国际杂志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细胞自噬专家示范授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5个特色活动以及细胞治疗行业论坛、WLLA(Whangpoo Laboratory Leadership Academy,细胞黄浦研修班)青年论坛:发育与干细胞、院校企业创新创业联盟委员会议暨首届研讨会等5个暖场活动。大会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交流与沟通,会议论文集共收录305篇最新论文摘要包括126篇墙报摘要,并在会期中每天安排1.5h专门的墙报交流时间,为参会代表提供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大会同期还举办了仪器、试剂和耗材展览活动,有70家知名厂商参展。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广大细胞生物学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极大程度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2.1.2 专业领域内全国学术大会

学会下属17个专业分会,每隔一年或两年都会组织召开本领域的学术会议,目前已成品牌的会议有:中国干细胞年会、全国肿瘤细胞生物学大会,全国发育生物学大会等。这些会议满足了专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深刻交流的需要。

2.1.3 小型高端学术研讨会

这类会议主要以前沿学术讨论为主,因此交流的时候以邀请报告和未发表文章为主,要求参会者的层次也是有限定范围的。虽然人数少,但是交流更加充分,有些会议成为基金会、科技部设立来年项目的参考。例如: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信号基础研讨会、神经细胞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发育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2.1.4 海峡两岸细胞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学会不仅在国内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而且积极与国外组织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1996年开始,与台湾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学会轮流定期举办的海峡两岸细胞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以其学术水平精湛,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已经举办了13届,成为学会品牌学术会议,也成为联系大陆和台湾科技工作者感情的桥梁和纽带。学会计划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积极邀请港澳的专家共同参与,将会议拓展为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学术交流活动。

2.2 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开展教育培训,促进科技人才成长

除了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之外,学会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在2017-2018年期间,学会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不同的培训课程,共举办各类培训9次,有385人参加了培训,获得了会员的广泛欢迎。由于学会的会员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他们的身份不同,需求也有所不同。

2.2.1 全国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研修班

针对高校的教师们,学会每年暑假专门组织一期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研修班,一方面介绍细胞生物学科最新的前沿进展,对在校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设计了实验操作,让参加培训的老师熟能生巧,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教师能亲自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方便后期知识的传授和教学。

2.2.2 细胞黄浦研修班

针对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会每年组织两期细胞黄浦研修班。主要是服务于近两年内新任独立实验室主任(PI),为了促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各自的实验室管理和科研工作,学会邀请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心理咨询师、资深的科学家、期刊编辑、基金委老师等来分享工作与学习,解疑答惑,解决了他们在建立实验室初期的一系列问题,帮助青年研究人员获得科研经费和同行支持,尽快组织起高效团结的研究团队,取得科研上的重大突破。为青年PI的职业起航助力。

2.3 搭建科普活动平台,展现科学奥秘,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学会积极响应科协号召,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作为科技类社团组织的责任与担当。利用学会所覆盖二级学科种类广泛、人才集中的优势,自2013年起,每年5月、12月向广大会员发出活动倡议,动员科技工作者依托所在单位积极开展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以及“全国联动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科普解读活动”,培育形成学会品牌科普活动。据统计,在2017-2018年期间,学会联合各地方细胞生物学学会等单位组织开展的各类科普活动共计388场,受众达8.3996万人次。

通过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不仅让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国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活动中来,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让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全国联动的诺贝尔奖解读活动,利用获奖公示和颁奖的时间差,邀请中国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解读获奖者的获奖原因和工作意义,让普通大众更加了解获奖者所做工作与普通大众的关系和对整个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广受好评。

除此以外,2018年学会创新性地在全国设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基地,将有着丰富学科和科普教育资源的单位联合起来,进一步充实学会科普力量。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开展线上科普活动:通过学会官方微信号“细胞世界”不定期发布科普文章,与新华网共同拍摄录制"科普大师谈等视频,积极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家”节目的录制,宣传干细胞知识等。

2.4 积极奖励与举荐人才,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

为推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激励细胞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表彰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学会设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创新奖,包括终身贡献奖、杰出成就奖和青年科学家奖。其中终身贡献奖和杰出成就奖采取的是他人提名评审制,整个过程都没有被提名人的参与,体现了奖项的公信力。学会在每年年会上颁奖,并邀请杰出成就奖和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做大会报告,让更多的人对获奖者的科学研究和获奖成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了大奖,学会还在举办活动中设立了青年优秀论文奖、优秀墙报奖等会议奖项和科普活动优秀奖、科普活动团体组织奖等活动类奖项,在2017-2018年,共有102人次细胞科技工作者和26个单位/团队受到表彰。

学会不仅自己设立奖项激励科技工作者,还积极向中国科协、科技部等部门举荐人才和成果推荐。在2017-2018年,经学会推荐,共有4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1人获第15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获第11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获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入选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1人入选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人选;7人入选中国科协优秀论文遴选专家,各有2项推荐成果分别入选2017年、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学会参与编写《全球科技领军人才目录》,共推荐干细胞与转化研究、基因编辑和核酸新技术、生物分子与生命过程调控等3个领域专家97人。

2.5 学习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提升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心

2018年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后,学会推选出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集中宣传报道。例如学会副理事长张旭院士,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在慢性痛和智力障碍等感觉与认知功能研究中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成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裴端卿研究员,在国内长期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在国内率先突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并积极推广,为干细胞机理与转化领域做出了系统与开创性工作;学会2015年终身贡献奖获得者、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院士是中国灵长类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尤其在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胚胎干细胞建系和多能性、疾病模型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均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贡献。通过对这些先进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的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崇尚科技劳模、大国工匠的浓厚氛围,激励科技战线上更多同仁“创新争先”,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先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会的科技工作者们深感肩负的社会责任非常重大,碰到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会积极主动地站出,表明立场。在2018年发生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学会迅速联合中国遗传学会发表声明,谴责这一挑战科研伦理底线的行为,随后积极组织专家建言献策,撰写相关科普文章,维护中国科技届名誉,引导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健康发展。中国科协办公厅对学会此次事件积极发声予以表扬。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也“趁热打铁”,牵头在上海举办"基于'基因编辑婴儿'的伦理思考科普报告会",邀请生物学和伦理学专家面对面讨论,使大众更清楚地了解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涉及的科学、技术、伦理和社会问题,共有250人参会。同时通过光明网和梅斯医学、一直播等平台直播,在线浏览量达13.6460万次,推动形成正面舆论导向如何在遵守科研伦理的框架内让新的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2.6 拓展与国外主要学术团体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组织是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America Society of Cell Biology,简称ASCB)和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简称EMBO)。学会于2012年正式与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合作,在每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学术年会上设立中国专场,向参会的代表,尤其是出国的科技工作者宣传国内的科技政策、学科发展趋势和进展,吸引出国人才回国就业;2018年起,学会进一步和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合作,在双方的年会上设立中美学术专场,进一步促进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2018年,学会积极拓展创新,第一次将EMBO的系列会议引入中国,于2018年11月在江苏苏州举办了CSCB-EMBO青年学者论坛(CSCB-EMBO Young Investigator Conference,图1)。本次会议主题Tissue Regeneration and Tumorigenesis,由EMBO和中方围绕主题各组织12~15位年龄在40岁左右的新锐科学家报告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并进行讨论,同时向国内外开放参会者报名。会议吸引了来自德国、丹麦、比利时、西班牙、瑞士等国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200余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设立了Signaling and Regeneration,Micro enviroment and Signaling in Cancer,Regeneration and Aging,Cell Death and Diseases,Stem Cell in Regener ation and Diseases等5个专题分会场,邀请了39位活跃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科学家报告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共收录摘要68篇、墙报42篇。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中国和欧洲细胞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欧双方的报告精彩纷呈,体现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水准,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水平正逐步具备赶超国际一流细胞生物学国家的实力。双方学者的报告和研究领域各具特色,体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今后的深入合作。学会与EMBO也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


图1 2018年11月CSCB-EMBO青年学者论坛在苏州举办

除此之外,学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有效地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工作深入开展,学会积极联合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于2018年9月在江苏南京首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业人员举办小鼠遗传工程和表型分析技术培训班(图2),共有19名来自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5个国家的申请人作为学员参加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和实验课程相结合,系统介绍小鼠作为人类发育与疾病模式动物的遗传学特征和应用、基因工程小鼠的培育和表型分析方法,旨在帮助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学员加深对遗传工程小鼠基本知识和应用的认识,提升学员对小鼠模型各类表型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遗传工程小鼠在当地的发展和规范化应用,同时推动以遗传工程小鼠为模型的国际间合作。会后,学会对参加学员开展了调研,从收集的信息显示,学员对于总体课程设置和安排的评分高达9.6分(满分10分)。学员们均表示这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学习机会,学到的知识非常前沿、实用,迫切希望我们今后继续召开此类培训班。报名者中有一位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国排名第一的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他被培训班录取后向校方汇报了这个培训班的信息,校方非常重视,他们不但派了5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而且在培训班的最后一天(9月21日),药学院两位副院长和一位院长顾问也来到培训班,与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商谈如何合作利用基因工程小鼠来研究泰药(泰国特有的传统药物,类似中国的中药),双方的洽谈非常有成效,决定共同申请中国科技部的相关项目,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泰药提供现代生物学研究基础。


图2 2018年9月在江苏南京首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业人员举办小鼠遗传工程和表型分析技术培训班
3 结论

2019年,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主题,学会将在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科学普及等方面继续组织多项活动:(1)根据广大科技工作者需求进一步丰富细胞生物学全国学术大会的交流形式,推出生物节律,细胞信号转导、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肿瘤细胞生物学、神经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等多个专题的全国性或前沿性学术会议。(2)开展细胞黄浦研修班、细胞显微成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业技术培训等项目。(3)依托新成立的学会科普基地丰富的资源和学会专家多学科领域的学术优势,多元化开展科普活动,包括举办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和当年诺贝尔奖解读活动,编印少儿科普图书,撰写原创科普文章。(4)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将首次开展2019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和宣传活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将不断努力,力争建为世界一流学会。

(责任编辑 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