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要闻

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暨中国科学家精神座谈会举行

3月30日,中国科协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在新时代的科学春天里出发——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暨中国科学家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旨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凝练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新内涵,汇聚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磅礴力量。围绕座谈会主题,“载人深潜”“中国天眼”等科技团队的代表以及数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与会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指出,在大科学时代,中国由跟跑并跑走向领跑、走向无人区,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更加强烈地需要敢于自信、敢于坚守、敢为人先。我们不仅是要缅怀老一辈优秀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弘扬其精神,激发一代又一代人秉持这样的精神,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光明日报》[2018-03-31]

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在北京召开

3月28日,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总结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情况,部署2018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普工作重点任务,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各地各部门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创新争先,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力推进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社会基础。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要求,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加强党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领导,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全面渗透经济社会的时代特征,善于识变、应变、求变,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新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释放科学普及对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的支撑作用,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要重塑“三化”联动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四大人群”科学素质重点发力、精准施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积极性,强化科协组织的科普功能,拓展科技界参与科普的网络平台,提升科协系统群众组织力,凝聚科普之翼托起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2018-03-29]

2018国际烯烃及聚烯烃大会在宁波开幕

3月20—23日,2018国际烯烃及聚烯烃大会(IOPC)在宁波市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美国汤森咨询、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宁波工程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美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巴西、沙特阿拉伯、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300位嘉宾参加大会。

2018国际烯烃及聚烯烃大会以“烯烃及聚烯烃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为主线,重点研讨“烯烃和聚烯烃原料和工艺技术”“聚烯烃制备和催化剂技术”以及“聚烯烃产品和应用”三大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带来40余篇精彩报告。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表示,烯烃、聚烯烃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石油化工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的技术升级与高端化发展是化工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和烯烃原料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促进烯烃、聚烯烃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以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石化企业应对挑战的重要方向。

此次大会也是中国化工学会、宁波市科协响应中国科协“高端智库”助力创新驱动工程的号召,与宁波市政府及各级单位密切合作,落实石化产业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

中国化工学会[2018-03-21]

西湖大学正式获批设立


(图片来源:西湖大学)

4月2日,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函》指出,西湖大学为非营利法人,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学校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从举办研究生教育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教育部提出,西湖大学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公益办学导向。要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在治理体系上,西湖大学将借鉴国际经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学校将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等4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优先形成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类。

新华网[2018-04-02]

3位院士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3月30日,由凤凰卫视、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集团策划发起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程开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侯云德荣膺“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程开甲、黄旭华、侯云德)

程开甲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黄旭华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侯云德提出了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思想,重点布置了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的任务,使中国成功应对了近10年来历次重大疫情,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南方日报》[2018-03-31]

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建成

3月25日,建在广东东莞的中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质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根据工艺鉴定验收专家委员会的评价,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科学合理,研制设备质量精良,调试速度快于国外的散裂中子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建。它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6.5年,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台直线加速器、1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1个靶站,以及一期3台供中子散射实验用的中子谱仪,是各种高、精、尖设备组成的整体。建成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中国首台、世界第4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填补了中国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网[2018-03-25]

(责任编辑 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