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科研成果大量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的集中收获;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院长 白春礼
《瞭望》[2017-10-23]

中国将尽快构建南北极监测网,升级现有南北极考察站,建设新的南北极考察站,推动极地考察船队的建设,初步建立国家海洋大数据极地分中心。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
秦为稼

新华网[2017-10-29]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磁悬浮轨道不能和别的普通轨道兼容,如果旅客从北京坐到上海,中途想在徐州站下,就要中途换成普通的轨道,不像现有铁路网那么方便,高铁辐射面是非常宽的,广大公众都可以在长距离内享受高铁带来的优惠,但是磁悬浮是一条线,辐射面只有附近几十公里,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
傅志寰

滂湃新闻[2017-10-25]

计算机科学正在打破边界,带来新变革。而且,当前计算机科学的黄金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与过去的辉煌时代不同,影响力也更加深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
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姚期智

《中国科学报》[2017-10-25]

“交通强国”是就中国国情需要而提出的具体方案。近年来,中国交通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成绩喜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已经开始看中国了。近年来成都的轨道交通发展十分快,开通了成渝高铁、成绵乐客专,西成客专年内就要通车,实现了蜀道难到蜀道通、从蜀道通到蜀道畅、从蜀道畅到蜀道快的跨越发展。成都的交通成绩是中国建设“交通强国”的一个有力注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翟婉明

新华网[2017-10-24]

热解是煤专项的“龙头技术”,重点是突破煤热解制备油气的关键技术。在低温热解方面,通过独创的固体物料加热、物料循环控制、热解炉排焦等手段,成功控制了固体热载体燃烧床和热解床的能量和物料交换,实现了双床的有机耦合。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所长 王建国

科学网[2017-10-24]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网站

加强基础研究,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储备战略科技力量,不仅需要科技人员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是创新文化的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对于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非常重要,一个国家不可能仅靠科技投入的增加来提升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这样才能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否则,创新效率、创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维民

《光明日报》[2017-10-23]

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更侧重“火星轨道器+火星车”组合协同工作。火星卫星在天上围绕火星运行,通过环绕遥感探测,可以对火星表面和大气进行综合性全面调查,包括火星的大气层成分与结构、全球形貌、土壤分布、表面物质成分、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内部结构、地下水的全球分布、火星表面环境变化和火星磁场特征等。火星车在地面上运行,通过软着陆巡视探测,可获得着陆区的气象特征、地形地貌、火星地质构造、表面岩石类型、土壤种类和地下水分布等巡视探测数据,为火星资源环境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
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

《经济参考报》[2017-10-21]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持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对医学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立足本土,广聚世界英才,持续优化用人环境。坚持发展大医学、大健康、大卫生,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持续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与医疗设备。坚持制度创新,在资金、人才、科研组织、政策等方面优化推进,为攻坚克难提供全方位持续性保障,切切实实地解决疾病防治的瓶颈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
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曹雪涛

《光明日报》[2017-10-22]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财物高度集中,生命线工程越来越多,全社会对地震速报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高楼、大型水库、核电站等越来越多出现在公众的生活中,这都让减轻地震灾害的风险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地震局局长 郑国光
《科技日报》[2017-10-22]

我们处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大爆炸阶段,建造创新型社会是必然的。科技驱动正在让人类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望远镜探测到引力波的社会效应,就是能让更多普通人越来越关心科技发展。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
天文中心主任 王力帆

《广州日报》[2017-10-25]

(责任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