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建议·
强化“三型”农技协建设提升科技扶贫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很显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如何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兴农的效应”以及“怎样优化农技协载体,充分发挥科技扶贫作用”,是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笔者课题组主要围绕新时期“三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建设与科技扶贫开展调研,通过分析并重点阐述了“三型”农技协主要内涵:开发型农技协建设,即注重基层农技协推广体系建设及其发挥集成创业作用,强化各级农技协的运作优势与服务载体功能;平台型农技协建设,即注重基层农技协经营体系建设及其发挥精准扶贫作用,强化各级农技协链接效应与科技兴农功能;枢纽型农技协建设,即注重实施农科教紧密合作举措及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各级农技协机制创新与统筹协调功能。现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如下。

1)进一步明确乡村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农技协在乡村多元化推广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国家农业部门所属的专业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农技协公共性和公益性的职能,充分发挥农技协主体的示范推广、经营服务和助力合作的作用。应赋予省、市级农技协农业开发项目推荐(评审)与新型农民职称评定的职能;同时每年按照财政预算要求予以公益项目经费补助,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2)进一步扎实推进乡村农技协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提高各级农技协工作能力的重要保证。据资料显示,现在农技协已有13多万个,覆盖农户1130多万户,虽然组织数量较大,但农户覆盖率仍不到10%。福建省乡村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山区和沿海县市大力发展乡村农技协组织。“十三五”期间,要力争做到全省乡镇都有农技协组织,省级农技协的专业合作联合会覆盖面要超过60%。福建省农技协要结合实际,增设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等专业委员会以及技术交流中心和科普示范基地。此外,还要推广三元区的经验,把党组织建设摆在组织建设突出位置,使成立党组织的农技协数量在5年后增加一倍,并且要做到党建活动与服务工作常态化,提高农技协战斗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3)进一步提高县乡农技协经营服务水平。为农业与农民服务是各级农技协的根本宗旨。各级农技协要适应现代农业新的发展要求,开发与服务工作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由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由产中延伸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实现多元化全方位覆盖;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农技协要由单纯的技术服务型逐渐转变为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的经营服务型,注重科技推广服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省科协、福建省农技协合作联办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并纳入福建省农技协年度推广计划,财政部门予以专项经费支持,设立专题项目,鼓励乡村农技协申报,择优予以立项资助,着力帮助县乡村农技协开展科技推广与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合力,优势互补、持续推进,力求更富有特色与成效。

4)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农技协的创业机制。机制是一个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的标志。福建省农技协要按照中国“十三五”规划对社会组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农技协内部治理结构,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上,推动基层农技协做到四有:即“有会员登记、有缴纳会费、有集体决策、有财务公开”。省、市、县级农技协联合会要严格按照中国科协、民政部关于社团管理要求运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对县乡基层农技协工作的指导与服务;要建立各级农技协联合会横向交流、纵向沟通的机制,创立同类型基层农技协横向合作交流的机制;要建立各级农技协内部激励机制,全面宣传和定期表彰优秀农技协和农技协工作者,着力促进有条件的农技协做大做强,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推动基层农技协与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的健康发展。

5)进一步强化福建科普惠农计划的实施。强化科普惠农与科技兴村计划实施,必须赋予地方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带动。福建省各地科协与农技协要把强化实施“科普惠农与科技兴村计划”作为服务“三农”振兴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线,作为建设“三型”农技协的主要抓手,贯穿于科普为民工作全过程,使其产生更大效益。建议福建省科协委托省农技协制定“科普扶贫与增收富民”“绿色防控与食品安全”工作计划,以项目带动为举措,以科普培训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示范,以挂钩帮扶为载体,促进农业发展,促使农民增收。其连续实施将有助于推动贫困乡村科技兴农与就业创业的持续发展。

6)进一步推进乡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当前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从主要农产品的总量不足转向了如何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既要保障数量安全,更要保障质量安全。农技协要注重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多样化需求,创新科技推广与科普培训方式。农业高校与科研单位要制定计划,让更多青年农民获得进修学习机会,让更多新型农民获得大学(专科)函授教育的机会,培养有为青年成为新技术示范者和科技传播的带头人,从根本上支持乡村新型经营组织的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调研课题【科协办函字2017-164号】

文/翁伯琦,张伟利
作者简介:翁伯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伟利,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