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职场·
审稿10年经验谈

我审稿比较严格。这种严格不是对文章的细节吹毛求疵,而是对文章的整体性要求较高。整体性是指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果验证之间的强逻辑性,即立意要明确有效,证据要丝丝入扣,讨论要引人入胜,结论要坚实确定。

所有期刊都要求投稿文章要有创新性。我认为,所谓创新性应该是指立意明确有效。稿件的作者都会在引言中说自己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但恰恰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难打动审稿人的心。审稿人最不感兴趣的是作者自说自话的一些个性问题,感兴趣的是专业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如果没有瞄准共性问题,这个立意就有不明确之嫌。作者要强调立意的有效,也就是你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否依然还是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已经被别人解决了,那么你的立意就是无效的。还有些研究工作是在已有的研究上修修补补,这样的研究属于简单延伸,不能说毫无意义,但对于优秀期刊,其立意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证据要丝丝入扣。现在先进的测试仪器种类繁多,均能进行一般性的检测,所以很多作者以为把各种表征结果罗列起来就可以了。但如果这样,文章肯定很乏味。证据是要进行认真排列组合和取舍的,排列的原则就是讨论的逻辑性需要,就像西餐上菜的顺序。有的作者分不清重要证据和次要证据,将二者同等对待,结果该说的问题没说清楚,对一目了然的问题却喋喋不休。当下流行的supporting information(附件支撑材料,简称SI)值得一提——当你把重要证据放到SI中去时,你的文章离被拒就差一半路程了,因为审稿人很可能懒得去查看SI。我认为SI主要是给读者准备的,审稿人很可能希望不看SI就能完全理解文章。

有了证据,有的作者就放弃了讨论,这是懒人的做法。列举证据就像厨师在厨艺大赛中告诉评委他准备用什么食材参赛,但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食材变成一盘佳肴,这是要介绍的,当然火候要厨师自己掌握。如果说立意是文章的骨架,证据是文章的肌肉,那么讨论就是文章的神经。讨论部分要让肌肉协调起来,拥立一个骨架。讨论部分是作者写作能力的体现。如果说科技论文是八股文,那么引言和讨论是最表现文采的地方。你的雄辩会派上用场,在引言打动审稿人,在讨论部分打动读者。过去有些知名的期刊要求分开写结果和讨论部分,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讨论部分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考深度。

当你做好以上3部分,文章的结论自然就非常坚实。结论部分很容易被忽视,很容易被当作摘要的复述,这是有问题的。好的结论是作者通过这个研究对某种规律、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或者澄清了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如果能有一些预测则更好,但这个预测要客观而谨慎。

文/徐耀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