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新闻时段:2017-04-16至2017-04-30;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
1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首次 “太空加油”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
4 107篇中国论文被施普林格撤稿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

4月27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为中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了能源供给上的障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此次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4月21日,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发布声明,该集团旗下《Tumor Biology》期刊撤下所刊登的107篇论文。此次被撤稿论文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撤稿原因是论文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

“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针对撤稿事件,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回应。此次撤稿是《Tumor Biology》杂志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审信息反查了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这批“问题”论文。

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此次撤稿事件,有关党组领导第一时间会见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一行,就撤稿事件进行坦诚深入交流。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中国科协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同时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中国科协愿意加强与施普林格在出版诚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诚信。

2 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
5 “蛟龙”号完成南海今年第一潜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9/30]

4月21日消息称,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3位,平均年龄为55.78岁。各学部候选人情况如下: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54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3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0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1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8人,农业学部58人,医药卫生学部67人,工程管理学部40人。


“蛟龙”号(图片来源:新华网)

4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布入水中,“蛙人”准备解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上离开,缓缓进入水中,向南海深处潜去。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潜,也是“蛟龙”号南海今年第一潜。

本航段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蛟龙”号载人深潜优势,在南海北部开展1000 m级多金属结核采集系统海试区的选址,获取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工程所需海底地质、深海环境参数。同时,“蛟龙”号将在南海海山链区和陆坡区进行载人深潜,以海洋地质学调查为主,兼顾海洋生物学调查。

3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
10 人工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燃料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 (图片来源: 新华网)

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中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4月27日消息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人工触发合成材料中的光合作用,可以将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转化为清洁空气,同时产生能量,具有改善空气质量和创造清洁能源的巨大潜力。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追求将可见光进行化学转化的方法。虽然紫外线具有足够的能量,允许二氧化钛等普通材料中产生类似反应,但紫外线仅占可接收太阳光的4%,而紫色到红色波长的可见光占了大部分,却很少有材料可以“拾取”这些能量较低的光。研究人员已经尝试了各种材料,但可以吸收可见光的材料往往是稀有昂贵材料,如铂、铼和铱等,使得工艺成本极高。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常见的无毒金属钛,添加有机分子后作为光的接收天线,由蓝色LED光反应器组成的发光蓝色圆筒,模仿太阳的蓝色波长,CO2缓慢加入到圆筒中,慢慢发生化学反应后,被还原成两种形式的碳太阳能燃料甲酸和甲酰胺,同时,圆筒内的空气得到净化。

6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肝炎报告 超3亿人携带乙肝或丙肝病毒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8/30]
8 “卡西尼”号即将开启壮丽终结篇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6/30]

丙型肝炎病毒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4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布新报告说,全球超3亿人携带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合适的检测和治疗,这一公共卫生重大挑战需要全球紧急反应。这份报告同时将全球携带丙型肝炎病毒的人数缩减了一半,然而这一数字的下降却与最近出现的治疗这种传染病的强力药物没有任何关系。

报告指出,在5种不同类型肝炎中,乙肝和丙肝是2种主要类型,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乙肝和丙肝造成的。不过,尽管肝炎死亡人数增加,由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上升,乙肝新发感染数呈下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2015年出生的儿童中有84%接种了3针推荐剂量的乙肝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病毒性肝炎现被视为公共卫生重大挑战,需要作出紧急反应。解决肝炎问题的疫苗和药物已经存在,世卫组织会致力于确保这些工具覆盖到所有有需求的人。”


“卡西尼”号工作示意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4月27日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已经完成对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的最后一次近距离飞掠,美国东部时间4月26日,它将开启最后一组飞行动作——绕土星环与土星之间的22圈终极探索之旅。

美国东部时间21日晚11点08分,“卡西尼”号探测器第127次飞临“泰坦”,距其仅979 km,这也是它们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触。随后,图像和数据传回地球,雷达调查科学家将在本周晚些时候看到“泰坦”北极地区碳氢化合物海洋湖泊的最后一组新雷达图像。研究团队还计划使用这组新数据研究一些小湖泊的深度和组成部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一步证实土卫六的演变特征。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项目科学家琳达·斯皮勒说,虽然离“泰坦”越来越远,但“卡西尼”号收集的大量数据将推动未来数十年的科学研究。

7 中国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获实质性突破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7/30]
9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飞在即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

4月27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简称“油气开发专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及油气开发专项负责人、技术总师等专家出席发布会。

“油气开发专项”技术总师贾承造表示,通过专项攻关,中国在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发现和建成一批大气田,实现天然气产量的跨越式发展。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实施9年来,中国天然气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翻一番,由2007年底的6.1万亿方上升到2016年的12.98万亿方,世界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9位;中国天然气年产量翻了一番,由2007年的677亿方上升到2016年的1371亿方,世界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6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由3%提升到6%,“十三五”末将提升到8.3%~10%,为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作出重大贡献。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26日消息称,AG600飞机目前正在进行最后一项大型实验——全机共振实验,以进一步验证可靠性,计划在2017年5月实现陆上首飞。

2015年7月17日,AG600飞机实现机身段对接,全面进入总装,一年之后顺利实现总装下线。2016年11月,首次以真机亮相第十一届珠海国际航展,2016年12月30日完成联调联试,推出总装,正式交付中国航空工业中航通飞华南公司试飞中心。2017年2月13日,AG600飞机实现全部4台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AG600飞机机体采用了大长宽比、深V形单断阶船体结构,设计和工艺制造难度非常大。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构造,赋予了AG600水上起降的能力。

AG600飞机作为国之重器,其研发是为满足中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    祝叶华)